5.2《边城(节选)》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边城(节选)》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知道沈从文去了,我很难过。想到他一生的境遇,更觉得伤心……最可悲的,中国年轻的一代根本就没有读过沈从文的作品;听过他的名字,却不晓得他写些什么。大陆作家高行健在瑞典时,我将沈的作品给他读,因为他也不曾读过。他读完了,大为吃惊:30年代的中国就有这样的文学 !作为一个外国的观察者,发现中国人不知道自己伟大的作品,我觉得哀伤。
——瑞典文学院院士的马悦然
(马尔姆奎斯特)教授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被誉为“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1999年《亚洲周刊》推出了“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边城》名列第二。《边城》还被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 70,仍很健壮;孙女翠翠15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生活恬淡平静。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了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只想娶翠翠为妻,做个摆渡人。
翠翠喜欢二老傩送,但天保先提出求婚,于是兄弟俩夜晚上山为翠翠唱歌,谁得到回答谁就得到翠翠。次日,天保知道没有唱过弟弟,也知道翠翠喜欢弟弟傩送,为成全弟弟,决定驾船离家,外出闯滩,结果意外失事淹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在两难之间也驾船远行,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忧伤去世。
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在惆怅和期待中生活,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故事梗概
梳理情节
阅读课文,概括内容,请为第三至六节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边城紧锣密鼓筹备龙舟赛
两年前翠翠巧遇二老傩送
一年前翠翠巧遇大老天宝
渡口边迎婚送亲撩拨情思
课文中一共提到了三次端午节,请同学们按照时间排序。
课文一共写了三次端午节,在叙述手法上采用了插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整体布局上的跌宕美;
②在内容上,三个端午节连缀起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交代了翠翠感情的产生、发展过程。
③在人物上,反映了翠翠、祖父、傩送、天保、顺顺等湘西人物性格特点。
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 ……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沈从文致张兆和
沈从文爱边城的什么呢?

作者笔下的“边城”美在哪些方面?
环境美
在文中找出描写边城环境的句子,概括其特点。
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晴朗。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的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
河面已朦朦胧胧,看上去好像一只白鸭在潭中着……
清新秀丽、安静活泼、 生机盎然。
环境美
在文中找出描写边城环境的句子,概括其特点。
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生活环境太平
环境美
在文中找出描写边城环境的句子,概括其特点。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民风淳朴
风俗美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节日,分别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膊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
中秋节——月下对歌
中秋夜晚赏月,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
春节——狮子龙灯、放烟花
两个新年却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
迎婚风俗
风俗美 在文中找出描写边城节日的句子,概括其特点。
风俗美
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民怎样的生活氛围?
祥和 和睦 和谐
边城风俗之美,美在隔绝保守、安定喜乐、原始淳朴,有古老淳朴的民风民俗,是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世外桃源。
人情美
文章提及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1.翠翠
阅读课文相关段落,概括翠翠的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哩”
心理描写: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
行为、神态描写: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
翠翠——天真纯洁的少女
①美丽纯洁,天真善良;
②活泼可爱,自尊直率;
③腼腆羞涩,情窦初开;
④善解人意,内心孤寂。
后世评价:
翠翠的天真纯洁在小说中表现在她的毫无心机的、超出一切世俗利害关系的爱情之中。而作品写翠翠之爱,是十分含蓄,朦朦胧胧的。而沈从文写来平实,把一个生活、浸染在古老风俗环境中,长久将自己的爱情心理埋藏极深的小女子,写得极有诗意,就是沈从文常说起的美丽总令人忧愁的那种境界。翠翠,是作者美的理想化身:恬静、温柔、纯净、忠贞,从外表到内心皆姣好无比。
——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2.祖父——淳朴厚道的老人
①对翠翠关怀备至,疼爱有加。翠翠觉得一个人进城看划船不好,老祖父便连夜赶到城里请熟人替自己看一天渡船,自己陪翠翠进城。看到别人家15岁的闺女出嫁,马上向翠翠身上引导,操心她的婚事。
②待人热情,工作尽职。祖父虽然陪翠翠进城了,到路上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去替那位帮他看船的朋友,让他去看看城里的热闹。老朋友醉倒后,祖父心里虽急着翠翠,为了责任便没有离开渡船。
③慈善仁厚,重义轻利。祖父与卖皮纸的过渡人因为船钱你推我往,一个坚决不收,一个坚决要给,最后过渡人干脆把铜钱扔在船上,可祖父赶紧叫翠翠挡住过渡人,坚持只收一枚铜钱,还搭了一大束草烟。
3.傩送
①勇武爽朗,健壮俊美。“次子傩送年过十二岁时,已能入水闭气汆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从水中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连用“入”、“闭”、“汆”、“冒”、“出”、“捉”等动词,后文还用“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为烘托,突显出以傩送为首的划船小伙子爽朗勇敢,能干的性格。
②淳朴善良,幽默风趣。傩送初遇翠翠的场景,翠翠在码头苦等祖父时,他好意邀她进屋去等;翠翠误会他并骂了他,他不予计较,还让人送她回家;当小黄狗朝他叫时,他也朝狗叫“老兄,你要怎么”。这都体现出他待人亲和,热情大方的性格。
4.天宝
慷慨大方,流露出对翠翠的喜爱。“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后文爷爷对翠翠说:“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他是船总的大儿子,爱上了摆渡人的孙女。
5.顺顺
大方洒脱,仗义慷慨。顺顺年轻时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在任何情形下追逐鸭子总不落空,看出他的勇猛好强。但他不霸道,他爱孩子,说话算数,现在已经把捉鸭子的机会留给了年轻人。他把解救别人的患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很照顾爷爷和翠翠,给了很多粽子他们过端午节。
《边城》是一部充满爱与温暖的作品,有着桃花源般幻想的色彩和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反映了作者对人性与人生的理想。请思考沈从文想通过《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合课文,深入探究小说主题。
沈从文在20岁之前是生活在湘西,20岁之后是生活在对湘西的回忆中。他抱着对新的人生追求与向往离开了湘西。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沈从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盖下的传统之美的衰落,看到了现代文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看到了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流行。
于是他开始眺望他早年生活过的故乡,凭借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暖”之情,用温柔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湘西风土人情的赞美。
“边城”是大城市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沈从文在自己所创造的“边城”世界里,以人性美、人情美的笔墨把“边城”描绘成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实际上却是针对满目疮痍的湘西现实寄托着个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呼唤着自由、美好的“牧歌”式社会的回归,并以此对混乱黑暗的社会进行批判。
探究小说主题:
①赞美:边城质朴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②批判: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和人们精神的堕落;
③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重新找回美好的人性。
对于沈从文先生作品所表现出的柔情,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先生评价:“世界既日益缺少这些,文学何不给人们创造这些 与其将文学当成杠杆、火炬、炸药去轰毁一个世界,倒不如将文学当成驿站、港湾、锚地去构筑一个世界。”
我们现在读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作者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要跟现实进行对照:一边是“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一边是都市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一边是湘西社会的“过去”的“人情美”“风俗美”,一边是今天的“唯利是图的人生观”。
审视现实,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大潮越来越把人也商品化、庸俗化,唯利是图渐渐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在滚滚经济大潮中我们失去了太多的自然美景,淳朴的乡风人情,纯粹美好的爱情,真诚朴实的亲情。
课后作业
阅读《边城》中的一段文字,用“戍军政府”的口吻写一条简明的通知,发布日期为五月初一。要求:注意通知格式,不超过110字。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参考答案:
通知
茶峒军民人等:
为增加端午节的愉快起见,本政府决定,今年端午节龙舟赛之后,仍设水中捉鸭游戏。河中脖颈上缚红布条的雄鸭,尽军民人等自由泅水捕捉,捉到后归为己有。特此告知。
茶峒戍军政府
XX年五月初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