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沃尔塔瓦河》(捷克语The Moldau)是捷克民族乐派创始人、著名作曲家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捷克语Ma Vlast)中的第二首交响诗。在斯美塔那的心目中,捷克永远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而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由南向北纵贯美丽富饶的国土,它是波希米亚民族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捷克人民称为“母亲河”。作曲家通过交响诗的形式,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的美丽景色以及两岸的风俗人情。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沃尔塔瓦河》,感受与体验丰富的音乐情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乐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知识与技能】说出乐曲的情感变化,并能哼唱主旋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民族乐派的特点并能哼唱主旋律。【教学难点】感受《沃尔塔瓦河》的情绪变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教师播放“母亲河”黄河的视频,提问学生:视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能想象到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给人一种雄伟、壮丽、澎湃的感觉;想象到中华英雄儿女不畏艰险、勇敢与恶势力斗争的场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最后注入易北河。它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二)探究学习,新课教授1.整体感知(1)完整聆听《沃尔塔瓦河》教师设置问题:乐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 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行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乐曲的情绪为热情、激动地;给人一种优美、舒适的感觉。(2)教师请学生简介作者生平及作品。《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作者斯美塔那,是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音乐之父”、“捷克的格林卡”。分段欣赏(1)教师弹琴,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提醒学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2)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采用什么样的乐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分成七部分;a.潺潺流水:长笛、单簧管b.林中狩猎:铜管c.乡村婚礼:小提琴、长笛d.月下仙女:大管、长笛e.奔流不息:主题再现f.峡谷激流:定音鼓g.冲出峡谷:小提琴3.演唱主旋律交响诗从河水的源头开始描写,逐渐映现出奔腾不息的河流、岸边茂密的森林、富有生气的乡村、宁静的月夜、险要的峡谷、古老的城堡,这些景致与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相联系,展示了捷克山河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结构是带引子的自由回旋曲。回旋曲主部主题——伏尔塔瓦河主题由一个宽广的、律动性很强的旋律来表现,由全体乐队演奏,这支旋律接近捷克民歌,它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炽热的爱,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向前翻滚奔腾。沃尔塔瓦河带着它的滚滚波涛来到了它的首都布拉格,流过了象征古城堡的维谢拉德,流入了易北河,流向了远方。这就是斯美塔那为我们带来的沃尔塔瓦河。整部作品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同学们来看多个主题发展把整个沃尔塔瓦河两岸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一般来说多主题的写作手法很容易造成结构散乱,缺乏统一性,而该曲在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运用了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特点的结构,即避免了创作上的散乱,又可以按照提示去理解、想象音乐意境。当然整部作品当中除了河流主题运用外,在乡村婚礼中也运用了捷克的民族民间音乐,同学们来听,用手来触摸下音乐的律动。教学小结滔滔奔涌的瓦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摇篮,斯美塔那用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最后,同学们让我们重新出发,带着对我们自己祖国的深情厚谊,唱起着动人旋律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