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珍视亲情学会感恩-中职下学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7珍视亲情学会感恩-中职下学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
第三单元
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
第七课
一、浓浓亲情,相伴一生
Part.01
1
相伴一生的亲情
小张今天特别开心,忍不住打电话和爸爸说:“车工实训课上,我独立安装好车刀,老师表扬我的操作非常准确,没有失误。”小张的爸爸也很高兴,说:“太棒了,上次你还说总也学不会,没想到这么快就学会了,继续加油呀!”
阅读与思考
最近小王周末都自己待在家里,妈妈问她:“小李怎么好几周没来家里玩了 ”小王生气地说:“我们吵架了,不想理她,她居然误会我。”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既然是误会,那就找到根源把误会说开,你们关系这么好,不能因为一点儿误会就有隔阂吧。”小王想了想说:“妈妈,您说得对,我明天就和她解释清楚。”
阅读与思考
◎看完上述故事,你有哪些感悟?
◎说说在成长过程中令你感动的亲情故事。
听了同学们分享的故事我们明白了亲情与生俱来、割舍不断。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和我们形成了一种强烈、持久而又密切的情感联结。其他长辈和兄弟姐妹也关心着我们,带给我们相伴一生的亲情。
观看《你好!李焕英》片段,从课本中找一找亲情对于我们的作用。
亲情是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
01
亲情是规划未来人生的动力。
02
阅读课本57页亲情对于我们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相关链接


习近平任福建省省长时,因公务繁忙,无法参加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宴,于是抱愧地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习近平在信中表示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有很多: 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习近平在信中说:“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相关链接
2
我和我的父母
亲子之间存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交流方式对亲子关系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小李与父母之间就同一话题的不同回应方式。
阅读与思考
妈,这个周末我跟班里同学小张约了一起去打羽毛球。
好的,争取早点回来跟爸妈一起吃晚餐。
整天就知道玩!还学不学习了
阅读与思考
你最近少玩电子游戏,要把心思多放在学习上。
好的,爸,我会注意的。
我都这么大了,我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主,不用你管!
你更喜欢以上哪种对话方式?为什么?
我们在长大后总能听到这样或那样的评价:xxx小时候可听话了,谁抱都不吵不闹,xxx就不行,一离开父母就大吵大闹。那这是为什么呢?
在婴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精心照料和抚育,形成了最初的亲子依恋关系,分为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早期的亲子依恋是婴儿和父母之间强烈的情感联系,奠定了亲子关系的基础,也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那什么是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安全型依恋是一种积极、和谐的亲子关系,不安全型依恋是一种消极、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相关链接
分类 具体表现
安全型依恋 父母在身边时,婴儿会独自探索,愉快玩耍,对陌生人随和大方;父母离开会引起他们明显的不安;当父母返回时,他们有温暖的回应。安全型依恋的婴儿能感受到安全和被爱;情绪更为积极,乐意与人交往;面对新环境勇于探索,并会寻
求父母的支持。父母会积极回应婴儿的需求,给予温暖的关爱和支持。
不安全型依恋 有的婴儿过分依赖父母,当父母离开时会生气、哭闹、焦虑,对陌生人冷漠或戒备;有的婴儿显得冷漠,喜欢独自玩耍,忽视或回避父母;有的婴儿与父母互动时行为无常。不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常无法信任他人,充满怀疑,容易紧张和逃避,不会主动寻求父母的支持。父母对婴儿需求的回应充满矛盾,有的过分焦虑,有的态度冷漠。
随着子女年龄增长,亲子关系也不断发展。在子女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
1、
有的与父母之间亲密和谐,互相关心、互相尊重,遇事彼此信任、真诚沟通;
2、
3、
随着子女年龄增长,亲子关系也不断发展。在子女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
1、
有的与父母之间关系疏离,平时交流沟通少,想早日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2、
3、
随着子女年龄增长,亲子关系也不断发展。在子女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
2、
还有的常常因学业、日常生活安排等与父母发生冲突。
3、
1、
其中,互相信任、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
不同类型亲子关系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性格特点及其童年经历等有关,也与子女的个性特点有关。亲子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注意维护,安全型依恋关系会变成不安全型依恋关系;不安全型依恋关系,也可以通过亲子双方良好沟通、互相理解得到改善。我们要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努力营造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启思导行:
结合你与父母的关系,想一想:如果想使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更和谐,可以做些什么?简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Part.02
1
珍视亲情,理解父母
★阅读与思考
“你去哪儿 和谁去 去干什么 什么时候回家 ”
“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该背诵的全都背下来。”
“自己的衣服要学会自己洗,你都这么大的人了!”
“都几点了 放下手机,赶紧睡觉!”
“别总想着减肥,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把后背挺直,不要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你的父母常常跟你“唠叨”些什么?
◎他们为什么常常说这些话 你一般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父母不要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然而,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们总是为子女的成长操心,也不可能完全放手。因此,亲子之间难免会产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隔阂与冲突。这就需要有效化解亲子冲突,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观看视频《小欢喜》片段节选从课本上找出我们应该如何珍视亲情,理解父母?
珍视亲情理解父母要求我们:
1、珍惜亲情,尊重父母
3、换位思考,体谅父母
2、反躬自省,理解父母
4、坦诚沟通,信赖父母
2
心怀感恩,让爱生爱
“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我们也要饮水思源、心怀感恩,用语言和行动真心孝敬父母、主动回报父母,做一个既懂得爱又有能力去爱的人。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了解一下刘秀祥。 看他是怎样表达爱。
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
阅读与思考
刘秀祥出生于贵州一个偏僻的山村。他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也因病而生活不能自理。刘秀祥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读书。2008年,刘秀祥考上大学,他带着母亲继续求学,“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学毕业后,刘秀祥回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每天下班后,他总要匆匆赶回家去照顾母亲。刘秀祥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刘秀祥不仅爱自己的母亲,也爱自己的家乡。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阅读与思考
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组织开展“乡村助学行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2020年,刘秀祥先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2022年,刘秀祥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刘秀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的?
◎通过上述案例和同学们的发言以及课本上的内容,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
1、饮水思源,感恩父母
2、行胜于言,孝敬父母
3、珍惜亲情,回报父母
那么具体我们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还有哪些呢?
启思导行
家人对我们的付出 向家人表达我们的爱
在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家人对我们的付出有哪些?为了向家人表达我们的爱,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做起?填写下表。
亲情是真诚的陪伴,给予我们无比的温馨和安慰;亲情是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无论何时何地,亲情永远都是我们的幸福源泉和温暖港湾。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