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联读(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联读(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倾听理性的声音 体会反驳艺术
——《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节选)》联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谏议”: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谏院中设谏官和御史,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司马”:即司马光
“书”:文体名,书信。
本文是书信体文章的典范之作
解题
创作背景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遭到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的反对。他于(1070年)二月二十七日,给王安石写了长达4046字的信——《与王介甫书》。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两方面指出变法的失误之处。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王安石“故略上报”,没有实质性的答复。
司马光心有不甘,又于三月三日写了《与王介甫第二书》, 共312个字,进一步阐明青苗法的不当之处。这次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即仅有428字但却千古流传的驳论名篇《答司马谏议书》。
此文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项目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之法 改变积贫局面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市场的局面,增加政府收入
市易法 在开封设“市易务” 限制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 限制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兴修水利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方田均税法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
强兵之法 改变积弱局面 将兵法 在各路段设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 提高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事化训练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一览表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ǔ)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ō),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chó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lǔ)莽,故今具道所以,冀(jì)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pì)邪说,难(nàn)壬(rén)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liàng)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xū)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dù),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wù),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原文朗诵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任务一:
文本疏通,明确话题
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儒者:这里指读书人。
见:用在动词前,称代自己。
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
征利:与民争利。
以致:因而招致。
以:把。
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吏
不为:不能算是
举:施行,推行。
辟:驳斥,抨击。
难:责难,排斥。
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
壬:“佞”的假借字。
固前知:本来事先就知道。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恤:忧虑,顾念。
媚:形容词作动词,献媚。
善:形容词做名词,好事。
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
胥:相与。特:仅仅。
度:计划。
度(duó):估计,考虑。义:适宜。
是:认为正确。
可:值得
膏泽:名词作动词,施恩泽。
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知:领教。
无由:没有机会。
不任:不胜。
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明确话题:这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这封信中,王安石针对什么进行反驳?我们主要欣赏王安石如何反驳司马光。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侵官
授之于有司
修之于朝廷
受命于人主
以兴利除弊
举先王之政
为天下理财
难壬人
辟邪说
天下怨谤
固前知其如此也
怨诽之多,
对于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如何辩驳?
言辞攻击
指责非难
完美防守
守中有攻


生事
征利
拒谏
名实之辩
名实之辩是中国哲学史和逻辑思想史上对名实关系的研究和争论。
名正则言顺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场,对同样一样事就会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
名:名称;形式 实:实际内容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名:司马光给新法冠上的罪名
实:王安石变法的实际内容(性质)
反驳一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天下怨谤
反驳二
反驳三
如何反驳“天下怨谤”辩驳?
分析保守派的思想根源
举例论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刚毅不屈的精神意志表达变法的决心
任务二:
文本细读,入境入理
文本细读:你认为这封信王安石反驳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
1. 驳论点 4.归谬法
2. 驳论据 5.反证法
3. 驳论证。
再读课文,理出回信的论证思路
列出对方的观点
(驳)对方观点弊端
深挖保守派思想根源
委婉表明自己坚定的改革立场
提出双方认可的道理
举例论证(立)
任务三:
多维联读,思辨探究
思维探究一:我们体会了王安石的论辩艺术,那么,假如你是司马光,是否就这样被他说服?如果没有被说服,你可以从哪些方面驳回王安石的观点?
反驳的第一个观点“不为侵官”。原来就有相关部门负责讨论法度、设置职能机构,现在你自己在朝堂上对此做出改变,就是剥夺了相关部门的职权,就是侵官;
反驳的第二个观点“不为生事”。现在天下疾苦,变法并没有兴利除弊,还有奸佞小人在变法中搜刮百姓弊处更大了;
......
各抒己见
思维探究二:司马光在收到王安石的回复后,又写了《与王介甫第三书》,同样对王安石的回复进行了辩驳,分析司马光从哪些方面对王安石进行了辩驳?
光惶恐再拜,重辱示谕,益知不见弃外,收而教之,不胜感悚,不胜感悚。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
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幸恕其狂愚。不宣。光惶恐再拜。
《与王介甫第三书》
课堂小结
君子和而不同,在二人的书信往来中,我们感悟了信中蕴含的理性之思,在二人的思想交锋中领略到思辨之美,同样也体会到二人为家国天下勇于担当,敢于发声的精神。倾听理性之声,探寻思辨之美,在这个人人可以发声的时代,理性的发声更可贵!
任务 四:
拓展提升,思维训练
知乎回帖,发出理性反驳之声。
发出理性声音
六零后大多瞧不起七零后,认为他们天天看武侠小说看录像,没有出息。
七零后大多瞧不起八零后,认为他们只会去游戏厅网吧度日,没有出息。
八零后大多瞧不起九零后,认为他们沉迷于游戏漫画追星中,没有出息。
现在各代人好像都瞧不起零零后,认为他们沉迷游戏,娱乐至上,眼高手低,消费主义,三观崩塌。
请零零后的你对此进行反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