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丽水高三三模作文“成为自己与联系世界”二元关系作文导写+名句素材+范文3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有各种弘扬自我的宣言:“成为你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忠于自己”……这些宣言肯定了自我的主观意愿,彰显了自我的决定性地位;而加拿大思想家查尔斯·泰勒认为,追求自主性,追求独特的自我,恰恰应当拒绝“唯我论”,应当积极介入与世界的联系、对话,反思自我,让自己变得更为清醒和丰富。对于如何“成为你自己”,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在上述材料的理解基础上,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思维导引】本则作文材料从两个角度启迪学生思考“如何成为自己”,针对性强,思辨性强。考生需要全面审题,抓住重点进行阐述。材料的关键词是“成为自己”,并且明确提示了两个方面。第一,成为自己,需要自我的主观愿望,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启迪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哪些人有强烈的主观愿望?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积极介入与世界的联系、对话,反思自我,让自己变得更为清醒和丰富。“世界”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可以说自己以外的其他人、事、物、景等都是“世界”。积极加入与世界的联系,就是启迪学生关注自己以外的他人、社会、自然等,在与外界的联系中,清醒地认识自己。写作时的难点是:与世界相联系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作用如何?考生需要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具体分析。总之,对于思辨性的作文题,需要全面把握材料,全面地看待问题,具体、深入地分析问题,提出明确的观点、做法。【参考立意】(1)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2)“素面朝天”,成为你自己。(3)认清自我,活出本色。(4)听从内心呼唤,做真实的自己。(5)描出理想自画像,努力成就自我。【名句素材】生活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余华每个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很少人想成为更好的人。——阿兰·德波顿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们在一起,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就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因为我们知道,惟有点亮自己,才有个体的美好前程;惟有簇拥在一起,才能照亮国家的未来。——南方周末《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中国进步不是靠一帮勇敢者去触碰勇气的上限,而是靠普通人一起一点点抬高勇气的下限。——清华副教授刘瑜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大时代的洪流。——南方周末大家同在一辆疾驰的车上,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南方周末《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大时代的洪流;每一个小人物的祈望与呐喊,汇成大时代的最强音;每一个小人物的涓滴“熵减”,汇成大时代的茁壮成长。——南方周末《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如果不能做翻腾的浪花,何妨做一颗涌动的水滴,只要保持向前的姿态,我们终将汇入同一片海洋。——大河报《努力生长,你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你我同在一艘命运的船上,你我同在一辆疾驰的车上,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南方周末《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约翰·多恩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才是希望之民族,才是强大之国度。如此,才能智者蜂起,百家争鸣,让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如此,才能勇者辈出,齐头并进,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南方周末《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冰心《繁星·春水》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海明威【优秀范文及详细点评】1苔花知己如米小犹可独绽暗香来一考生从“庄生晓梦迷蝴蝶”到柏拉图的“洞穴隐喻”,自我的议题横跨中外,纵跃古今而亘古不休,自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怎样才算、才能“成为你自己”?答曰:积极介入外部世界,使自己变得清醒而丰富。(题目拟写形象生动。开篇从诗歌、哲学理念引出话题,进而明确观点,既有文采,又有清晰的观点。)追求自我,知我罪我,皆非所计。千人千面,自我作为个人人格的体现,更是人人相异。独特的自我,是个人主观独特存在的重要价值体现。如王尔德所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我们爱着自己的独特自我,天性使然。对自我的追求是人类幸福的重要来源之一,这无可厚非。(首先强调自我主观意愿的重要性,说理充分,令人信服。)介入外部,向外张望,向内审视。诚然,追求自我无罪,可若只一味闭门造车来追求自主性,缺乏坐标系的参考,所追求的“自我”便也会变得模糊不清,失群则难免沦为离群索居的“野兽”。因此,如林清玄所言,追求自我,需要一面窗子和一面镜子。窗子,用来观察外部,了解他人与社会的悲欢离合与前进后退,俯仰间洞察世事百态,识乾坤大,嗅蔷薇香;镜子,用来审视自我,利用窗子带来的外部天地,从而生成合适合理的标准来自我定位,由此向内审视出的自我才可能会是客观公正的。一外一内间,一察一审中,自我定位浮出水面。(窗子、镜子的比喻形象贴切,生动地阐释了观察外部、审视自我的重要作用,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介入外部,见贤思齐,见邪自省。曾经,一心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代价太为深重。工业文明快速飞跃,农耕文明踽踽独行,只缘于骨子里的高傲,而不去汲取外部世界的营养。所以,个体的智慧难免势单力薄,但一群人的智慧则必能使孔明汗颜。当我们介入外部时,慧眼发现他人的卓越之处,“三人行,必有我师”,以“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青竹之志来汲他人之所长,补自身之所短,那么我们的能力也必会提高。集众所长间,兼收并蓄中,自我能力节节高升。(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先举反面事例,论证封闭自我的危害;再从正面入笔,论证向外部学习、借鉴他人的重要性,看待问题全面,论证有力。)在介入外部的过程中,我们的自我定位更加明确合理,自我能力也会更加卓越充实。这自我的定位可看作画圆时的圆心,自我能力便是半径,圆规针尖找准圆心,扎稳而心不动,圆规笔尖向外扩展,外延而脚在行。如此,我们才能画出最令人满意的圆。所以,两者缺一不可,彼此相辅相成。(将自我定位比作圆心,把自我能力比作半径,新颖、形象、贴切,增强了说理的趣味性。)由此观之,追求自我无罪,但要注意积极介入外部世界。通过对外联系、对话和反思,我们才能拥有明确合理的自我定位,卓越充实的自我能力,变得更清醒与丰富。如苔花一样,定位清醒,知己如米小,能力丰富,犹可独绽暗香来。(总结全文,深化、明确主题,呼应题目。)2以本心知自我以外物成自我一考生网上有个流行的金句:“可怕的并不是世人的眼光,而是你那颗在意世人眼光的心。”由此说来,自我的价值认知并不由外物确定,而是由本心引领自我前进。但本心与外物,二者缺一不可;本心与外物相结合,才能成就自我。唯我本心过于主观,唯他人意志缺少主见,以本心知自我,以外物成自我,内外相依才可成就自我。于内心深渊觅本心,以本心知自我。“迷则乐境成苦海,悟则苦海为乐境”(《菜根谭》),人们往往对自我缺乏认识,多以外界评价形成自我认知,却忽视了灵魂真正的诉求。昔日一名网民为救他人之难策划“跪行救女”事件,此“义举”却操纵了社会的愤怒和爱心,其本心当真只是其口中的“救一条命大于道德”吗?若真如此,怎会受到舆论谴责?表面上看一个人获救了,但也透支了社会的信任,伤害了整个社会的良心和未来的一种能保护更多人生命根基的东西。“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先生虽处处“碰壁”受黑暗现实所打压,但仍执笔书愤,直刺现实,无惧反动派的眼光,化作长剑,为民众辟出一片晴空。本心如何只有自己知晓,初心如何唯有自己明晰。坚守本心,方能不惧世俗,做最真实的自己。于万象世界求箴言,以外物成自我。以梅兰成品性,以松柏成德行,古人不乏在大千世界中寻找真理者。采菊东篱而知悠然脱俗,石中见竹而明坚韧不屈,尘泥碾梅而觉傲骨仍留。万象世界,圣贤之言都能为人生指点迷津,我们从外物中见自我,从他人口中明事理,从对话世界中思本心。吾辈当适志于花柳烂漫之处,得理于空谷飞鸟之间,见碣石沧海则成广大胸怀,见乌鸦反哺则成孝老亲长,见山花烂漫则成自由之心。联系沟通,直面外界,方能做善思明理的自己。于一切眼中得真知,内外相依自我丰盈。真理是由自己认知而得到外界证实的感知,本心为基,追求初心不改,外物为阶,登临以寻世界万千。我们不可躲进小楼不论春秋,亦不可偏听他人不求自我,闭门造车不可取,命由人定不可取,须知自我为帆,外物为桨,借风力可行舟,借木桨可致远。内外相依,方成远行。本心可使人添羽丰翼,外物可引大风云涌,本心为本,外物为引,振翅乘风扶摇而上云霄。世界纷扰,须知本心如何,亦不可忘却外物如何。青年当察本心,知外物,将个人初心联系世界,将内外相沟通,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不负最美年华!【亮点评析】本文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本心知自我”“以外物成自我”,分论点提炼形象、明确、精辟。所举材料翔实得当,引用名言丰富贴切,既使文章具有文学色彩,又加强了感染力。尤其是在论证“以外物成自我”时,作者联系梅兰、松柏、竹石,将其特点与人的品行联系起来,形象地阐释了介入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全文整句较多,分析全面,论证深入,引用贴切,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3.认清自我,活出本色木心曾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每个人生来都不是被他人赋予意义的,自己的生命要由自己赋予意义。我们理应活出不被定义的自己,寻找自己变得更好的潜力,实现自我的独特价值,认清自我,活出本色。认清自我,活出本色,首先要打破被定义的自己。余华在一次采访中说道:“生活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人的一生就短短几十年,减去十几年的学习生活,减去几十年的奋斗工作,便只剩下了拄拐蹒跚的老年时光。如果在生活中还不断地被别人贴上的标签束缚,那一生将疲累不堪!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我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我是我自己定义的。鲜活的存在不该由外界的声音来定义,不将就,不妥协,才能绽放独特的人生之花。认清自我,活出本色,还要寻找自己变得更好的潜力。宋朝那位豪放洒脱的苏轼,把自己的贬谪生活看作是“平生功业”,不像一般人那样陷入消极沉沦,悲秋苦病。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他寻得了自己变得更好的潜力,即便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他也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办学堂,兴学风。硬是挖掘潜力,把这蛮荒之地变成了开化之脉。从此,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洒脱,名扬天下的东坡肉的美味,西湖苏堤的利国利民,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苏轼。看来,潜力像一扇虚掩的门啊,不去推开,你永远也看不到这门后隐藏的光芒。认清自我,活出本色,关键还要实现自我的独特价值。《人性的弱点》中说过:“一个人的行动,比他所说的话,更有详细的表现”。大国工匠刘永坦就以自身诠释了这句话,他扎根于新体制雷达科研的“无人区”,在艰苦的环境中以科技完成了自己精忠报国的理想,也实现了自我的独特价值。《礼记》言“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在实现自我的独特价值过程中认请自己,我们要从自身的实力地位出发,明确合理的理想,脚踏实地地前行。只有真真切切地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实现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价值。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请认清自我,活出本色,成为最好的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