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概念的概述 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概念的概述 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关于概念
关于判断
关于推理
含义
基本特征
方法:定义、划分
含义和基本特征
语言表达方式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第二单元 单元结构
准确把握
概念
第五课
第六、七课
核心问题: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
第四课
正确运用
判断
有效进行
推理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4.1 概念的概述
第一目:概念的含义
第二目:概念的基本特征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学习目标
1.理解概念的含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能够剖析某一具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重难点)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正确运用概念,搜集经典概念,分析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遵循规则,正确进行下定义、进行划分。
自 主 学 习
阅读教材P22-25,梳理标划以下问题答案,着重记忆星号内容。
1.事物的属性及分类是什么?
2.什么是概念?概念具有什么性质?★
3.概念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概念与语词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概念的外延?二者有什么关系?★
5.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有哪些?▲
概念的含义
第一目
《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
这是因为母亲与官吏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同为“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 同为“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
探究与分享
思考: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举例:1.配钥匙师傅:你配吗?
2.食堂阿姨:你要饭吗?
3.快递小哥:你是什么东西?
4.垃圾分拣阿姨:你是什么垃圾?
①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②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一、概念的含义
例如:“西红柿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西红柿”的性质。
“4大于2”,这里“大于”表示的是“4”与“2”的关系。
属性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某事物具有,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
1.属性
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
请列出人的属性,并概括人的概念?
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
能直立行走
能用肺呼吸
能血液循环
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
属于非本质属性

(1)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性质: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相关链接】
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2、概念
3、概念的表达
例如:“母亲”和“妈妈”“Mother”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例如: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教材P23)
“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
(1)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
(2)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注意】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
①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②孤立的助词和叹词通常不表达概念。
小结:概念与属性、语词的关系
项目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
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
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 把握其本质属性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
避免概念的混淆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思考: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
情境探究
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因为“白马”既要具有“马”的一切属性,还要具有“白”颜色这个属性。因此从概念的内涵来看,“白马”不是“马”。
②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白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因此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白马”是“马”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从外延角度看,“白马”当然是“马”。
概念的基本特征
第二目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概念的内涵
-—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
-—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3)二者的关系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②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
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
举例:商品的内涵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例:“商品”概念的外延包括不同种类的商品,例如水果、蔬菜、面粉、服装、家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揭示了“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
2.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1)划分标准: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2)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
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
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A
A
A
A
B
B
B
B
包含关系
包含于关系
父亲和爸爸、
鲁迅和《呐喊》的作者。
蔬菜和辣椒、
水果和香蕉。
开封和河南、
天水和甘肃。
小孩和演员、
中学生和团员。
“团员”和“非团员”
“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团员”和“党员”
“小麦”和“农作物”
“妇女”和“律师”
“小说”和“武侠小说”
“工厂“和”工人“
矛盾关系
全同关系
反对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练一练:判断以下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异关系
属种关系
注意:
种属关系识别方法:
在种属概念之间加一个“是”可以构成一个合乎情理的句子。
如:台湾同胞——中国人,台湾同胞是中国人,合理这是种属关系;
而车轮胎——汽车,车轮胎是汽车则是不通的,所以二者不是种属关系,是全异关系 。
判断属种关系的技巧:
(1)是否处在同一类事物中;
(2)是否有共同的属性;
(3) 用“B是A”判断,若成立就是,否则则不是。
A.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3)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A
B
全异关系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例:坦克与玻璃、高山和河流、“黑”和“白”
2.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B.不相容关系的特殊情形: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①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②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A
B
A
B
探究与分享:P25
◆ 有效合同 无效合同
◆ 输 赢
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这一组概念是矛盾关系,
因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合同;
输和赢这一组概念是反对关系;
因为输+赢<比赛结果,比赛结果除了输和赢外,还有平局。
【特别提醒】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表示为:A+B=C
表示为:A+B < C
小结: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
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阐释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规则/公式 所有的A都是B, 所有的B都是A 所有的B是A ,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是B ,有的B不是A 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 A+B=C A+B图示
课堂小结
基本特征
(内容)
内涵
外延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表达: 语词
概念
含义
易错易混
1.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同一个语词只能表达同一个概念。
3.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4.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5.黑与白是反义词,我们会说有人颠倒黑白,但却不能说非黑即白,因为二者是矛盾关系。
6.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黑、白不是颜色的全部,二者是反对关系。
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1.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
A.S: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P:基本政治制度      
B.S:国体 P:政体
C.S:侵权责任 P:违约责任            
D.S:担保物权 P:质权
D【解析】根据图显示,S与P为属种关系,即一个概念(S)的外延包含着另一概念(P)的全部外延。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是种属关系,A不符合题意。B:国体与政体共同构成国家制度,属于全异关系中的矛盾关系,B不符合题意。C:民事法律责任分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两者属于外延关系中交叉关系,D不符合题意。D: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和质权,担保物权与质权是属种关系,D符合题意。
课堂检测
2.假设A、B为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示表示如下。下列选项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A“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和B“毕业班全体师生”   
②A“海南省的城市”和B“海口市”
③A“我校的教师队伍”和B“我校全体教职员工”   
④A“河北省”和B“北京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解析】假设A、B为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有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①:图①是全同关系,而A"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和B"毕业班全体师生",A班的教师和B班的教师可能有交叉关系,也有可能是全异关系,①错误。②:图②表述的A和B属于属种关系,“海南省的城市”与“海口市”是属种关系,A“海南省的城市”包含B“海口市”,②正确。③:图③是种属关系,A“我校的教师队伍”包含在B“我校全体教职员工”里面,A和B属于种属关系,③正确。④:“河北省”“北京市”的外延完全不同,二者是全异关系,而图中表示的A和B是交叉关系,④错误。
B【解析】A:A图显示的是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不是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A排除。B:B图显示的是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属于交叉关系,B正确。C:C图显示的是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不是矛盾关系,C排除。
3.下列图表正确反映绿水青山(a)和金山银山(b)概念关系的是( )
A B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