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判断的概述-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判断的概述-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油亮的红色汤汁包裹着的手擀粉、海带、豆皮……让人唾液腺兴奋,大量的口水迫不及待的想要冲锋陷阵。
各路美食博主是闻风而动,一窝蜂地冲向了天水……
这不要钱的宣传,一下就燃爆了网络,甘肃天水麻辣烫火了 !
全国吃货疯了一样冲向天水,只为一碗麻辣烫。
网友高呼:甘肃天水麻辣烫值得全国推广!
思考:网友的呼声是判断吗?有何特征?怎样表达?
5.1 判断的概述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自主预习提示
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1、使用判断的原因?判断的含义、基本特征、检验标准?
2、什么是真判断?什么是假判断?
3、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是怎样的?
4、判断的类型有哪些?
第一目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认识事物所需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通过对法律的学习,我们知道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对于生命健康权的认识,我们仅仅知道生命健康权的含义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公民不可以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概念
判断
2、判断的含义
下列语句都属于判断句吗?
(1)甘肃是一座文化名城。
(2)甘肃不是一座文化名城。
(3)甘肃是一座文化名城吗?
(4)甘肃文化真有名啊!
(5)甘肃啊!
(6)难道甘肃不是一座文化名城吗?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即对认识对象的性质或属性、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
是判断,肯定句
是判断,否定句
不是判断,疑问句
是判断,感叹句
不是判断,仅是感叹
是判断,反问句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两种方式
肯定
否定
3、判断的基本特征
注意: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看到甘肃天水麻辣烫的视频,
小李问道:“你们对甘肃天水麻辣烫有何感想?”
小张说:“麻辣鲜香,够味够爽。”
小赵说:“油腻,口味过重,不提倡多吃。”
小李: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不是判断)
小张:表达了一个肯定(是判断)
小赵:表达了一个否定(是判断)
思考:材料中谁说的话是判断?
①真: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
②假:判断的断定不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
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与生俱来的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的。
(2)判断有真假之分
(3)断定和真假的关系
思考:判断的两个特征之间有什么关系?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
请思考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判断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检验
请思考1:判断来源于哪里?
(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社会实践
指出下列各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这个居民区所有的居民都是沈阳人
这个居民区有的居民是沈阳人
(1)
提示:题组中两个判断不一致,对居民区的居民是哪里人是假判断。
R村的每一户人家都有电风扇
R村没有一户人家有电风扇
(2)
提示:题组中两个判断自相矛盾,为假判断。
我班多数同学是懂英语的
我班少数同学是不懂英语的
(3)
提示:题组中两个判断表达的意思一致,为真判断。
形式逻辑的判断与哲学认识论的判断的不同
(1)哲学认识论 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
(2)形式逻辑研究判断 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3)社交活动中的判断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比如,“现在是上午8点整”这个判断究竟是真还是假,要看说话者所指的时间在什么时区,表示时间的装置是如何设置的,等等。
练一练: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1.这是新学生宿舍。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
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因为能呼吸的只有空气,不应该包括阳光和海水。
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吸烟只是患肺癌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条件。
探究与分享
思考:如果说概念是用词语来表达的,那么判断是用什么来表达的呢?以下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第二目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02
1、判断的表达形式:语句
(离开语句的判断是不存在的)
(1)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语句
判断
思想内容
语言形式
(物质载体)
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2)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例如:你今年多大了?
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
要有真假断定。
(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这个语句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这天去汇报,存在歧义
他走了。
这个语句表达两个不同的意思:“他死了”还是“他离开了”
02
注意:一般来说,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也可表达判断)
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
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
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难道他不是中学生吗?
你今天进步了吗?
你能把帮我拿一下衣服吗?
啊,中国!
颐和园真漂亮呀!
此处禁止吸烟!
注意: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练一练:
思考:区分以下语句是不是判断?
在不同语境里,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明天来几个学校的领导。
这是新学生的宿舍
我爱杜鹃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
所有金属都导电;
没有哪种金属是不导电的;
难道有金属不导电吗?
不导电的金属是没有的。
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判断
◆他 是 中学校长。
◆张华 认识 雷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复合判断。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探究与分享
思考:以下判断分别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②类型: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1)简单判断
①含义:是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他是医生。
苹果是甜的。
小华和小明是好朋友。
苹果比榴莲个头小。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②类型: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2)复合判断
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他是医生,也是党员。
他没来上学,可能是生病了,也可能是忘记了。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徒步。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联言判断: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选言判断: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假言判断: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1、雪是白的。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位哲学家。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6、小明和小华都是中国人
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
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
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
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练一练:
思考:区分以下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以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定义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有真假之分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
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基本特征
表达
类型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判断的概述
源于实践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