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假言推理及方法(教学课件)(共56张PPT)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2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假言推理及方法(教学课件)(共56张PPT)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部编版高中政治选必三《逻辑与思维》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三框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思维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和分解式;
2.掌握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
3.掌握假言推理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三种推理的含义和规则。培养学生学习复合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和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明确运用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循推理规则,正确地运用三种推理方法。
导入新课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含义
条件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三段论推理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种类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前提是真实的判断
推理结构正确
0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议题三:从“杜绝酒驾”中剖析假言推理的方法
酒驾醉驾的危害已经不言白明可是偏偏有一些人屡教不改为什么交警天天查酒驾还是有那么多人以身犯险呢 有些人觉得我酒量大,只要少喝点开车是没有问题的。有的人认为我喝完酒都睡一觉了,隔了一夜再开车肯定没问题。还有些人完全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
杜绝酒驾
议学情境二
有人认为只有立下“硬规矩”,才能有效解决“酒驾”的烦恼,所以立下了“硬规矩”,酒驾面临的问题将有效解决。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此推理的结论是否真实并说明理由
议学问题
议学提示
演绎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二是推理结构正确。从推理根据的前提来看,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没有前一种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情况。
没有“硬规矩”,“酒驾的烦恼”就无法解决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此推理前提是正确的。“立下'硬规矩’,才能有效解决'酒驾的烦恼’”,作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该推理结构采用的是“肯定前件式”推理结构不正确,因此此推理是中错误的。
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1)客观基础: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如果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并且确认了相关事实,就可以运用假言推理推断未知的事物情况。
(2)推理依据: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议学小结
1、运用假言推理的客观基础及推理依据
2、假言推理的类型
议学小结
假言判断有三种类型,相应地,假言推理也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知识回顾: 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都有哪些
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是:“如果……那么……”“只要……就……”;
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是:“只有……才……”;
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是:“……当且仅当……”。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3、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依据
议学小结
示例:张经理对李某说:“不做完这项工作,你就不能离职。”过了几天,李某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了,要求离职,张经理仍不同意。李某认为张经理失信,张经理认为李某曲解了他的要求。
思考:李某是否曲解了张经理的要求?谈谈你的看法。
张经理的话:
如果不做完这项工作,就不能离职
如果做完了工作, 就可以离职
有前必有后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李某认为:
前件
后件
否定前件
否定后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前件假时,后件怎么样没有断定
所以,李某曲解了张经理的要求
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1)有效式:
①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Q
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
天下雨了,
所以,运动会延后。
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议学小结
②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非P
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
运动会没有延迟,
所以,没有下雨。
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议学小结
(1)有效式:
①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不能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 P
非Q
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
天没有下雨,
所以,运动会没延后。
×
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议学小结
(2)无效式:
②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Q
P
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
运动会延迟了,
所以,天下雨了。
×
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议学小结
(2)无效式:
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口诀
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议学小结
5、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依据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①否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非Q
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不遵循规律,
所以,不能取得成功。
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议学小结
(1)有效式:
②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Q
P
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取得了成功,
所以,遵循了规律。
议学小结
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1)有效式:
①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P
Q
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
运动会没有延迟,
所以,没有下雨。
×
议学小结
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2)无效式:
②否定后件式。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Q
非P
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没有取得成功,
所以,一定没有遵循规律。
×
议学小结
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2)无效式:
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口诀
议学小结
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7、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依据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①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P
Q
例如:一种认识当且仅当符合客观实际按,
才是正确的,
这种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所以,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议学小结
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1)有效式:
②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Q
P
例如:一种认识当且仅当符合客观实际按,
才是正确的,
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所以,这种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议学小结
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1)有效式:
③否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非P
非Q
例如:一种认识当且仅当符合客观实际按,
才是正确的,
这种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
所以,这种认识不是正确的。
议学小结
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1)有效式:
④否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非Q
非P
例如:一种认识当且仅当符合客观实际按
才是正确的,
这种认识不是正确的,
所以,这种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
议学小结
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1)有效式:
①肯定前件,否定后件;
②肯定后件,否定前件。
③否定前件,肯定后件;
④否定后件,肯定前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件与后件之间是同真或同假的等值关系,所以当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前提与结论出现不同真或不同假的关系是,推理结构错误,推理是无效的。
议学小结
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2)无效式:
知识整合:假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
肯定前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
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议学小结
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体现着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依据正确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
议学小结
9、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
10、演绎推理的要求: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保证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这种“保证”是在遵循演绎推理的规则下得以实现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思维实践而认识到的。违背演绎推理的规则就不能保证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
本框小结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要条件假言推理
肯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肯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1.2024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在节日到来之际,小杰、小王、小文、小光四人相约植树日当天去种树。四人相约如下:
小杰:如果12日天气良好,那么我和小文就去植树
小文:或者我开车去植树,或者小杰开车去植树
小王:只有12日天气良好,我和小光才去植树
小光:要么我骑车去植树,要么小王骑车去植树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小杰和小文去植树了,说明当天天气良好
B.小王和小光12日没去植树,说明当天天气不好
C.小杰12日开车去植树了,小文一定没有开车去
D.小王12日没有骑车去植树,小光一定骑车去了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A:小杰说的话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前肯后式或否后否前式。小杰和小文去植树了,肯定后件,得出了肯定前件的结论是错误的,A说法错误。
B:小王说的话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后肯前式或否前否后式。小王和小光12日没去植树,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B说法错误。
C:小文说的话属于相容选言判断,肯定一个选言支不能必然否定另一个选言支,C说法错误。
D:小光说的话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2.根据逻辑思维规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①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电动汽车、燃油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汽车出口增速都创新高。这里对汽车分类犯了“划分标准不统一”的逻辑错误。
②2023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已经进行两年整。国际社会或者支持俄罗斯,或者支持乌克兰。可以这样推理:如果支持乌克兰,那么就不会支持俄罗斯。
③2023年,重庆市的GDP增长率为6.1%,长寿区和江津区的GDP增长率分别为7.1%和7.0%,处于较高水平。重庆市GDP增长率和长寿、江津等区县GDP增长率是属种关系。
④2024年3月2日,美媒称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很可能是拜登与特朗普对决,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难道他会改变美国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立场吗 ”这是否定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①:自动驾驶技术汽车和电动汽车、燃油汽车不是按同一标准的分类,犯了划分标准不统一的逻辑错误,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②:国际社会或者给俄罗斯支持,或者给乌克兰支持,这是相容选言判断,支持乌克兰,不一定不支持俄罗斯,②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③:重庆的GDP增长率和各区县的GDP增长率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③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④:“难道他会改变美国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立场吗 ”这是反问句,是否定判断,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3.某班主任欲了解四位同学的选科情况。现已得知:
①只有小徐选物理,小赵才选地理;
②或者小李选政治,或者小王选政治;
③当且仅当小徐选物理,小李选政治;
④如果小王选政治,那么小赵选地理。
随后,班主任又得知了某一信息,他据此必然得出“小李选政治”的结论。该信息是( )
A.小徐未选政治
B.小赵选地理
C.小王选政治
D.小徐未选物理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A:根据材料,当且仅当小徐选物理,小李才选政治,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由于小徐未选政治,无法推出小徐一定选物理,故A错误。
B:只有小徐选物理,小赵才选地理,属于必要条件推理,肯定后件,可以判断前件,小赵选地理,推出小徐选物理,小李选政治,故B正确。
C:或者小李选政治,或者小王选政治,属于选言推理,小王选政治,不一定小李选政治,故C错误。
D:当且仅当小徐选物理,小李选政治,这是一个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小徐未选物理,小李一定没选政治,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4.表达观点必须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下列观点中符合逻辑思维规则的有( )
①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
②旅客请注意: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危险品上车
③对于这个决定,你说不反对,那代表你肯定是支持了
④接受治疗,疾病才能治愈,患者甲拒绝治疗,所以甲的疾病不可能治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①正确。
②: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也属于危险品,故本观点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②错误。
③:对于这个决定,你说不反对,不一定支持,因为还有弃权,③错误。
④:接受治疗是疾病治愈的必要条件,其推理的有效式为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患者甲拒绝治疗属于否定前件式,所以甲的疾病不可能治愈,④正确。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5.现在的优质热门网络文学创作多以未来科技、时代浪潮等为关键词,种类繁多。有观点认为“只有实现多种题材的交相辉映,才能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 )
①只要实现多种题材的交相辉映,就能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
②只有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才能让多种题材的作品交相辉映
③如果未能实现多种题材的交相辉映,就不能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
④如果要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就必须先实现多种题材的交相辉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只有实现多种题材的交相辉映,才能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属于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的话其正确形式为: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
①:只要实现多种题材的交相辉映,就能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属于肯定前件,是错误的推理形式,①错误。
②:题干中实现多种题材的交相辉映是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的必要条件,但该选项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是让多种题材的作品交相辉映的必要条件,②错误。
③:如果未能实现多种题材的交相辉映,就不能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属于题干的否定前件式,③正确。
④:如果要为网络文学打开更广阔的视界,就必须先实现多种题材的交相辉映,属于题干的肯定后件式,④正确。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6.我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ITER(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研发制造任务。2023年11月,来自西物院的研究人员李前被评为“双流工匠”。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搞研发 她这么回应,“核心技术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只有解决卡脖子的难题,我们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以这句话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①倘若没有解决卡脖子的难题,那么我们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②倘若我们没有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那么我们就没有解决卡脖子的难题
③如果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说明我们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④如果我们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说明我们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只有解决卡脖子的难题,我们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逻辑形式为p←q,其推理有两个有效式:肯定后件和否定前件。
①:“倘若没有解决卡脖子的难题,那么我们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是否定前件式,有效,①说法正确。
②:“倘若我们没有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那么我们就没有解决卡脖子的难题”是否定后件,是无效式,②说法错误。
③:“如果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说明我们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是肯定前件,是无效式,③说法错误。
④:“如果我们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说明我们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是肯定后件式,有效,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7.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下列演绎推理错误的是( )
①如果“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为假,意味着一定是你说对了,我也听对了
②如果“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和富有哲理”为假,意味着这篇散文要么文笔不生动,要么没有哲理
③“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我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这个推理是正确的
④如果“有些人喜欢吃巧克力”为真,意味着有些人不喜欢吃巧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①:“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若是判断为假,则需两个选言支都是假的,则意味着着一定是你说对了,我也听对了,故①逻辑正确,排除①。
②:“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和富有哲理”为联言判断,若是判断为假,则联言支均是假的,或是其中一支联言支为假,则意味着这篇散文或者文笔不生动,或者没有哲理,故②入选。
③:“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有效推理形式为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而“我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属于否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所以结论得不出确定的结果,即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故③排除。
④:前提中“有些人喜欢吃巧克力”谓项“吃巧克力”为不周延的,而在结论中“有些人不喜欢吃巧克力”谓项“吃巧克力”为周延的,所以犯了逻辑错误,故④入选。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8.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如果不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就不可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①如果新质生产力没加快发展,那么创新这篇大文章没做好
②只有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了,才是创新这篇大文章做好了
③只要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了,就是创新这篇大文章做好了
④除非做好了创新这篇大文章,否则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引文中的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以该判断作为前提的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①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是无效式,①不选。
②:结合引文内容,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性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创新这篇大文章做好”的充分条件(应该用的联结项是如果……那么……),而非必要条件(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②不选。
③④:③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有效式,入选。④根据引文的内容,可以得知,“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除非……否则不……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④入选。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9.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所以子女和社会都健康发展
②子女和社会都健康发展,所以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
③子女和社会都不能健康发展,所以家庭不和、家教欠佳、家风不端
④家庭不和或家教欠佳或家风不端,所以子女和社会都不能健康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②④:“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可以得出结论:“家庭不和或家教欠佳或家风不端,所以子女和社会都不能健康发展”、“子女和社会都健康发展,所以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故②④正确。
①: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①错误。
③: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后件假前件不一定假,③错误。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10.在探讨人际关系的哲学智慧时,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其意思是:如果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那么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以此为逻辑起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只要施加到别人身上的,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②如果这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施加给别人身上
③如果这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会强加给别人身上
④如果没有施加到别人身上,那么就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如果自己不想要的东西,那么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有效式是后件假前件假,“只要施加到别人身上的”否定了后件,结论“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否定了前件,故①正确。
②:如果自己不想要的东西,那么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有效式是后件假前件假;前件真后者真,而“如果这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施加给别人身上”属于否定了前件式,不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正确推理形式,故②不选。
③:如果自己不想要的东西,那么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有效式是前件真,后者真,“如果这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肯定了前件,“就不会强加给别人身上”肯定了后件,故③正确。
④:如果自己不想要的东西,那么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有效式是后件假前件假;前件真后者真,而“如果没有施加到别人身上,那么就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属于肯定了后件式,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错误推理形式,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11.目前,我国燃料电池车仍处在大规模示范阶段,只有当燃料电池车售价降到与燃油车差不多的程度、氢能高速公路联网和各地加氢站实现基本普及,燃料电池轿车才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以此判断为前提可推理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氢能高速公路联网已经基本普及,所以,燃料电池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B.燃料电池车售价降到燃油车水平,所以,燃料电池轿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C.燃料电池轿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所以,氢能高速公路联网就已基本普及
D.燃料电池轿车没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各地加氢还就没有实现基本普及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只有当燃料电池车售价降到与燃油车差不多的程度、氢能高速公路联网和各地加氢站实现基本普及,燃料电池轿车才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以此为依据进行推理应遵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规则:否定前件式或肯定后件式。且其前件是一个联言判断。
AB: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式或肯定后件式,氢能高速公路联网已经基本普及,燃料电池车售价降到燃油车水平,均属于肯定前件的部分条件,不能必然推出燃料电池轿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AB不选。
C: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燃料电池轿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可以推定燃料电池车售价降到与燃油车差不多的程度、氢能高速公路联网和各地加氢站实现基本普及,根据联言判断的性质,可以进一步推断氢能高速公路联网就已基本普及,C入选。D: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否定后件,无法必然的否定前件,燃料电池轿车没进入寻常百姓家,不能必然推出各地加氢还就没有实现基本普及,D不选。故本题选 C。
课堂练习
12.当今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深刻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据此,下列正确的是( )
①不合作共赢,则一定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②坚持合作共赢,就一定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③“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作为谓项是不周延的
④“合则强”作为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规则是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故①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
③: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肯定判断,“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作为谓项是不周延的,故③符合题意。
④:“合则强”是一个判断,不是推理,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1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根据上述判断,可以必然推出( )
①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能理解古代中国
②不理解现代中国,就没有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
③能理解未来中国,则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了
④没有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能理解未来中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无效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因此,“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能理解古代中国”,这否定前件式,是错误的推理结构,①错误。
②:“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无效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因此,“不理解现代中国,就没有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这是肯定后件式,是错误的推理结构,②错误。
③:“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能理解未来中国,则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了”这是否定后件式,是正确的推理结构,③正确。
④:“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没有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能理解未来中国”,这属于肯定前件式,是正确的推理结构,④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14.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人工降雨。其实从气象专业角度来说,应该是人工增雨。人工增雨不是“凭空造雨”,没有云是不能实现人工增雨的。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雨潜力,只有那些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选项一定为真的是( )
①开发利用的云系云水资源丰富,所以实现了人工增雨
②实现了人工增雨,所以开发利用了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
③开发利用的云系云水资源不足,所以人工增雨失败
④人工增雨失败,所以所利用的云系云水资源不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没有云是不能实现人工增雨的,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雨潜力,只有那些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可见开发利用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是实现人工增雨的必要条件。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以表述为“只有开发利用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能实现人工增雨”,其推理有效式为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
①:“开发利用的云系云水资源丰富,所以实现了人工增雨”是为肯定前件式,是无效的推理结构,①不选。
②:“实现了人工增雨”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因此可以肯定判断的前件,得出“开发利用了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的结论,属于肯定后件式,②正确。
③:“开发利用的云系云水资源不足”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因此可以否定判断的后件,得出“人工增雨失败”的结论,属于否定前件式,③正确。
④:“人工增雨失败,所以所利用的云系云水资源不丰富”是否定后件式,是无效的推理结构,④不选。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