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思维的重要性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结构
逻辑与思维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
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
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总论
分论
分论
运用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人类与思维的关系、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3.思维的特征及内涵
4.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自主学习
思维的含义

一、思维的含义
1.人类与思维:
(1)因为有思维参与人类的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2)思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只要人在“想”,在“思考”,思维就在运行中。
人,既无虎狼之爪牙,亦无狮象之力量,却可擒狼伏虎,驯狮猎象,何也?唯智慧尔。
思维是人特有的属性。
人类思维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课堂小游戏:快速说出你拿的笔是什么颜色?
老师手上有3支黑笔,2支红笔,老师拿一只,再发给其他两位同学一只,并把笔举在头上,看看 哪位同学能快速判断自己拿的笔是什么颜色。
三人面对的条件完全相同,因此,谁能更快说出正确答案,说明谁的思维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强,谁的表现也就更好。
思维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强,表现也就更好。
议题:奇思妙想,开放思维
解析:如果A戴的是 ,B可以快速判断出自己戴了 。但是B没有马上给出答案,所以A戴上的不是红帽子,那就是黑帽子!
(1)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
(2)在相同的条件下,A为什么表现得比B好?
①由于两人面对的条件完全相同,因此,谁能更快说出正确答案,说明谁的思维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强,谁的表现也就更好。
②A的思维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强,因此表现也就更好。
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议题:奇思妙想,开放思维
A对帽子颜色的推理过程
理性认识
(狭义的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
2.含义: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注意:
①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注意:
②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③不能说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可靠。
课堂检测
1.关于思维的形成,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
B.有些较高级的动物尽管没有人脑,但也有思维
C.人之外的动物可以形成思维,但不能离开认识对象
D.形成思维离不开人脑这一生理基础,但可以离开认识对象
2.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下列属于感性认识的是( )
A.司机见到红灯马上停车 B.舌头品尝出柠檬的酸涩味道
C.工人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D.用动物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A
B
一、思维的含义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需要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认识“大变局”,把握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
----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
3.思维方式及意义
(1)类型: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2)作用(意义):
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思维的含义
类型 思维内容
战略思维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历史思维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系统思维 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的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
创新思维 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法治思维 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底线思维 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能力
知识拓展
课堂检测
3.习近平指出,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其中,战略思维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下列选项体现战略思维的是( )
①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②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③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思维的特征

假设一个外星人落在了地球上.....
北京人说:打110,这里有特务;
上海人说:不如办展览赚钱;
广东人兴奋得两眼发光:拿来煲汤!
成都人:快来,三缺一!
思考:面对同一件事,为什么不同地域的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说明
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议题:奇思妙想,开放思维
思维具有差异性
1.思维具有差异性
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二、思维的特征
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就能推知人类进化的规律。
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
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听诊、化验、切脉、量体温、量血压以及利用各种医疗器械,经过思维加工间接地判断。
思考:上述案例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议题:奇思妙想,开放思维
人们依据已有知识,以抽象思维的比较、分析、推理等方式推断出相关新的认识等。这反映出:
思维具有间接性
2.思维的共同特征
(1)思维具有间接性(强调由已知→未知;感性→理性)
原因: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
含义:
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作用:
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更深刻、正确、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补充)
强调推断
二、思维的特征
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木,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落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
思考:上述案例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思维具有概括性
议题:奇思妙想,开放思维
(2)思维具有概括性(舍去现象,把握本质)
含义:
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作用(补充):
凭借思维的概括性,人们才能从千差万别、纷纭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个性中总结共性)
强调总结
找一找,圈出其中不是同一类的词。
1.星星 月亮 小鸟 太阳
2.黄瓜 茄子 苹果 番茄
3.树苗 小虫 鱼儿 小鸟
4.妈妈 爷爷 姐姐 老师
从个性中总结共性、由具体到抽象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能动性
议题:奇思妙想,开放思维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然而他们写出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3)思维具有能动性(强调再加工、再创造、有计划、有目的、主动的)
含义: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表现: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认识对象
思维能动的加工
理性认识
(正确和错误之分)
感性认识材料
强调加工
再加工、再创造
思维的间接性体现为由表及里,有一个推测的过程;
概括性是把握某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常见信息是“多次经历之后,得出某一结论”。
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敏捷性
2.每次看到"月晕”就会刮风,看见石础“潮湿”就会下雨,于是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思维的(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B
B
难点:区分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特征 间接性(强调推断) 概括性(强调总结) 能动性(强调总结)
关键词 由…知…;通过…推断…;计划;预测;揭示出;推断出 共同之处是…;整体上看…;共性在于…;总结出 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
区别 含义 强调由己知推未知,从感性到理性 强调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般,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动地认识(正确\歪曲) +能动地改造(反作用的双重性)
联系 联系:①思维的概括性是间接性的前提; ②间接性和概括性中都体现有能动性。
【知识整合】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判断下列情形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1)月晕而知风,础润而知雨。
(2)中国古人根据时令、气候、物候等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3)我市气象部门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
(4)人们在超市里看到牙膏、鸡蛋、面粉、饮料、衣服等,都称它们“商品”。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能动性
概括性
间接性
间接性
概括性
课堂检测
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毛泽东
思考:如何理解思维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议题:奇思妙想,开放思维
3.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实践
基础、决定
认识
正确的认识
促进
实践
错误的认识
实践
反作用于
阻碍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思维的含义
思维的特征
1、人类与思维
2、思维的含义
思维具有差异性
思维的共同特征
广义和狭义之分
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3、思维的方式
类型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意义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思维和实践的关系
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间接性
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概括性
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能动性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课堂小结
1.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指出:回顾7年来不平凡的筹办举办历程,我们不仅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在奋斗中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下列对精神财富体现的人类理性认识方式对应准确的是( )
①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国家层面统筹力量、协调推进筹办工作。——战略思维
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各方面紧密合作、全力攻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热情参与。——法治思维
③坚持主动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底线思维
④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相结合。坚持冬奥成果人民共享,让人民身心更健康、就业更充分、生活更美好。 ——历史思维
A. ①③ B. ③④ C.②③ D.②④
A
巩固练习
2. 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种写作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散文随笔的创作过程表明(  )
A.思维的内容可以来自人的主观想象
B.思维能够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C.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D.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C
巩固练习
3.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总是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针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青等个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这反映出思维具有的特征是( )
A.间接性
B.能动性
C.概括性
D.主观性
C
巩固练习
4. 下列选项能够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特征的有( )
A.人们能够依据科学知识回答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问题
B.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C.任何发明家的原材料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或他的实验室
D.“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
D
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