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中考最后20天冲刺必备攻略】目 录 contents电与磁 ………………………………………………………………………………03信息与能源 …………………………………………………………………………29易错失分专练 ………………………………………………………………………41考前必背和最后冲刺卷 ……………………………………………………………83电与磁近年来,大部分地区对电与磁的考查形式有填空题、选择题,分值在1~3分。作图题主要考查磁感线、安培定则的应用,分值一般为1~2分。本专题考查的考点主要有磁现象和磁场、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极性判断、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电动机、磁生电。本章内容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得分率较高。因此,学生们在复习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在生活中多发现问题、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可。命题点 命题方式 考查热度磁现象和磁场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中。主要考查生活中磁现象和地磁场的判断,对磁感线的理解和作图 电流的磁效应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极性判断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中。主要考查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 电磁继电器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对电磁继电器原理理解和解释工作过程 电动机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主要考查电动机的原理、能量转化和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对生活中电磁感应现象的判断 发电机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发电机的原理、能量转化和应用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常出现在实验题中。实验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内容灵活,包括器材的作用、实验的操作要求、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常出现在实验题中。实验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内容灵活,包括器材的作用、实验方法、实验的操作要求、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 电与磁是中考必考内容。其中磁现象和磁场、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定则、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是中考考试常考热点。电磁继电器出现的概率相对低一些。实验题出现的频率很低。【思维导图】【考点扫描】考点一、磁现象 磁场1.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1)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个部位叫做磁极。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能被磁体吸引的物质都能被磁化。2.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确确实实存在),它能使磁针发生偏转,我们称之为磁场。(1)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产生的。(2)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3.磁感线: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画出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1)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2)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磁感线越疏的地方,磁场越弱。(3)磁感线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它是为了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而画出来的。(物理模型)4.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着的磁场叫地磁场。(1)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两极跟地理两极并不重合,对这一现象认识最早的是宋代学者沈括。(2)指南针之所以能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要点提示:1.任何磁体都只有两个磁极,它们分别是南极(S极)和北极(N极)。2.磁场是客观存在的,而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的曲线,实际并不存在。3.磁感线是一些闭合的曲线,即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则是从南极指向北极。4.磁感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任意两条磁感线都不相交。5.地磁的N、S极与地理的南北极相反,而指南针的N、S极指向与地理的南北极相同。考点二、电生磁1.电流的磁效应(1)奥斯特实验: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种现像叫做电流的磁效应。(2)如图所示,奥斯特实验说明:①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②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3)奥斯特实验的意义: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实验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两端存在南北极。(2)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可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如图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3.电磁铁(1)定义:内部带铁芯的螺线管叫做电磁铁。(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①电流:线圈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匝数: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铁芯:有铁芯比无铁芯时磁性要强。(3)特点: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有无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4)应用: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自动控制设备等。4.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其作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的电路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电路,还可以实现远距离操纵和自动控制。(1)结构: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A、衔铁B、弹簧C和触点D、E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2)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连通。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切断工作电路。要点提示:1.奥斯特实验中,导线与小磁针沿南北方向平行放置。2.安培定则除了可判断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外,还可用来判断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已知螺线管的极性,可反向利用安培定则,让右手拇指与手掌垂直再指出N极,最后握住螺线管,则四指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3.判断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用手握着直导线,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四指指向磁场方向。考点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其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当改变电流方向或磁感线方向时,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不改变。2.电动机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1)原理: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2)结构:由转子(能够转动的部分)和定子(固定不动的部分)组成。(3)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就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线圈继续转动。(4)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方法: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考点四、磁生电1.电磁感应现象(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路必须是闭合的,且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4)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或磁感线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不改变。(5)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磁场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2.发电机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制成的。(2)交流电:方向会周期性改变的电流叫交流电,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3)交流发电机的结构:转子和定子,大型发电机一般都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且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这种发电机叫旋转磁极式发电机。3.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区别电动机(可看作用电器) 发电机(可看作电源)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图构造 定子、转子、换向器 定子、转子、铜环和电刷结构图区别 电路中有电源,无用电器 电路中无电源,有用电器能量转化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应用 扬声器 动圈式话筒、磁条刷卡机考点五、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实验器材:小磁针、电源、螺线管、铁棒、开关、导线2.实验步骤:(1)方法一:①把小磁针放置在螺线管四周不同的位置,闭合开关使螺线管通电,待小磁针稳定后,记录小磁针N极的方向;②依次改变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的绕线方向,重复①中的操作。(2)方法二: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板面上均匀地撒满铁屑,再给螺线管通以电流并轻轻敲击玻璃板面,观察玻璃板面上铁屑的分布情况。3.实验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两极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要点提示:1.实验原理:电流的磁效应。2.小磁针的作用:显示磁场的方向。(转换法)3.若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采取的方法:增大电流、增加线圈匝数、螺线管中加入铁芯。4.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探究磁场分布的好处是更直观,而且能反映出磁场的强弱分布。缺点是不能显示磁场的方向。5.实验中轻敲玻璃板的的目的: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受到磁场的作用而有规律地排列。6.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的方法:安培定则。考点六、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实验图2.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蹄形磁体、导体、开关、导线、铁架台、细绳3.实验方法:(1)转换法:用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反映电路中感应电流的情况(是否偏转反映是否产生感应电流,偏转方向反映感应电流的方向,偏转角度反映感应电流的大小)(2)控制变量法:①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与磁场强弱是否有关:控制磁场方向不变,使导体静止,更换磁性更强的磁体;②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与导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有关:控制磁场方向、强弱不变,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③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是否有关:控制磁场方向不变,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④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是否有关:控制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变,改变磁场的方向4.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无论怎样移动导体棒,灵敏电流计指针都不偏转;(2)闭合开关,水平移动导体棒(垂直切割磁感线),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3)闭合开关,斜向上或斜向下移动导体棒(倾斜切割磁感线),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4)闭合开关,竖直移动导体棒(不切割磁感线)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5)控制磁场方向不变,使导体棒向相反的方向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改变;(6)调换磁体磁极,使导体向相同的方向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改变。5.实验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要点提示:1.导体棒的选择:不能选铁棒,原因:铁棒易被磁化;2.灵敏电流计指针可以向两个方向偏转,从而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3.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的原因:①没有感应电流产生:导体没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或电路没有闭合;②产生的感应电流很小。4.使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明显可采取的措施:加大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增大磁场强度;将导体换成多匝线圈。5.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一部分导体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6.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1.(2023·吉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电路连通的瞬间磁针发生偏转。这一现象不仅能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 ,还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答案】 磁场 运动状态【详解】[1]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电路连通的瞬间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作用。[2]小磁针在磁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转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2.(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是一个磁悬浮地球仪,球体内部有一个永磁体,底座通电时地球仪可以悬浮在上方,此时底座相当于一个 ;如果需要连续调节地球仪的悬浮高度,可以通过在底座电路中接入一个 来实现。 【答案】 电磁铁 滑动变阻器/变阻器/电位器【详解】[1] 球体内部有一个永磁体,底座通电时地球仪可以悬浮在上方,说明底座通电时就有了磁场,球体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受到向上的斥力后悬浮在底座上方,所以此时底座相当于一个电磁铁。[2] 如果需要连续调节地球仪的悬浮高度,需要调节磁场的强弱,电磁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调节磁场强弱。要调节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只需要在底座电路中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即可。3.(2023·辽宁朝阳·中考真题)置于通电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 (选填“N极”或“S极” ),电流是从 (选填“”或“” )端流入螺线管的。【答案】 S极【详解】[1][2]由图可知,小磁针的磁极为: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则可知螺线管的磁极为: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则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流是从B端流入螺线管的。4.(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为笔记本电脑的外置散热器,其铝合金板和风扇能加快散热。散热器选用 性良好的铝合金材料,可以通过 方式减小电脑内能。利用通电线圈在 中受力转动制成的风扇,能加快热空气的排出。【答案】 导热 热传递 磁场【详解】[1][2]导热性好的材料可以很快传递热量,所以笔记本电脑的外置散热器,其铝合金板和风扇能加快散热,散热器要传热快,必须选用导热性良好的铝合金材料,而改变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散热过程说明可以通过热传递方式减小电脑内能。[3]电动机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制成的风扇,能加快热空气的排出。5.(2023·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磁铁A端放有一小磁针,闭合开关,小磁针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磁铁磁性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还与 有关。 【答案】 顺 减弱 线圈的匝数【详解】[1]由图可知螺线管中电流由左侧流入,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A端为N极,B端为S极,因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则可知小磁针顺时针转动。[2]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则由欧姆定律可得线圈中的电流变小,则电磁铁的磁性减弱。[3]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除了与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线圈的匝数有关。6.(2023·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一种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电路图。当温度达到90℃时,就会启动报警装置,发出光信号提醒用户。温度计中的水银属于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报警时,工作电路中的 灯亮。 【答案】 导体 红【详解】[1][2]当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到90℃时,由于水银是导体,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将衔铁吸下,报警电路接通,电铃响,红灯亮,起到报警作用,此时绿灯无电流通过,绿灯不亮。7.(2023·宁夏·中考真题)学校录播教室内,墙面采用疏松多孔的装饰材料,其主要作用是 ;室内悬挂的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与 (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答案】 减少回声 发电机【详解】[1]学校录播教室内,墙面采用疏松多孔的装饰材料,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吸收掉,可以减少回声,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2]动圈式话筒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与发电机相同。8.(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亮亮同学在新闻上看到“福建舰”上使用了电磁弹射装置,从网上查阅了某电磁弹射装置的原理;给线圈提供电流时产生磁场,炮弹(铁质)被磁化,受到强大的吸引力而加速运动,达到线圈中间时,迅速断电,炮弹飞出炮口(如下图)。当线圈通电时,炮弹头是 (选填“S”或“N”)极。断电后,炮弹还能继续飞行,是因为炮弹具有 。. 【答案】 S 惯性【详解】[1]如图所示,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大拇指撑开,其余四根手指并拢自然弯曲,顺着图示的电流方向,从外向内握住通电螺线管,大拇指指向左边,说明通电螺线管左边是N极;炮弹(铁质)被磁化,受到强大的吸引力,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可以判断出炮弹头是S极。[2] 断电后,炮管没有了磁性,炮弹不再受到磁场力的作用,炮弹能继续飞行,是因为炮弹具有惯性,要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9.(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细菌学家发现趋磁细菌,将磁铁置于细菌附近,细菌向磁铁的N极运动,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在海洋中,地磁场将驱使这种细菌运动的方向为(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西向东 D.由东向西【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磁铁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将磁铁置于细菌附近,细菌向磁铁的N极运动,而地磁N极在地理S极附近,故细菌在地磁场将驱使下将从北向南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0.(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科技强国是我国重大战略目标之一,电磁学在科技中的应用必不可少。下列关于电与磁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只与电流大小有关B.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D.发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来发电的【答案】A【详解】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有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B.根据物理学史知道,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制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1.(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由电动机提供动力。下列实验中,与电动机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答案】C【详解】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而运动;A.如图,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故A不符合题意;B.如图,是奥斯特实验图,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故B不符合题意;C.如图,闭合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发生运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C符合题意;D.如图,该实验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因素的实验,是电流的磁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小区内路灯能根据光线亮暗情况实现自动控制,其电路原理如图所示,R1是定值电阻,R2是光敏电阻,其阻值大小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开关S1闭合,光线变暗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开关S2闭合B.电流表示数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开关S2断开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开关S2闭合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减弱,开关S2断开【答案】A【详解】当开关S1闭合,光线变暗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变大,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对衔铁的吸引力减小,在右边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动触点向下运动,开关S2闭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2023·辽宁丹东·中考真题)将小磁针放置在通电螺线管右侧,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的指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从导线的A端流入螺线管B.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C.通电螺线管周围真实存在磁感线D.改变导线中电流方向,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会改变【答案】B【详解】AB.由图可知,小磁针的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则可知螺线管的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则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流是从B端流入螺线管的,故A错误,B正确;C.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的,不是真实存在,故C错误;D.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改变导线中电流大小,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会改变,故D错误。故选B。14.(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利用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计、开关、导体AB和若干导线等器材来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开关,他们完成操作,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入表格:序号 导体AB的运动情况 有无感应电流① 左右运动 有② 上下运动 无③ 前后运动 无④ 斜向上、斜向下运动 有(1)分析①、②两次实验现象,小明说:“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小刚认为不准确,因为导体AB 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也与磁场方向垂直,但无感应电流;(2)采纳小刚意见后,小明又说:“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垂直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小刚认为不全面,因为导体AB 运动时,也有感应电流;(3)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如果将图中的灵敏电流计换成 ,可以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答案】 前后 斜向上/斜向下 机械 电源【详解】(1)[1]根据表格中收集现象可以发现,导体AB在蹄形磁体中前后运动时,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但这个时候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所以小明的说法不正确。(2)[2]根据表格中收集现象可以发现,导体AB在蹄形磁体中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时,此时虽然在切割磁感线,但不是垂直切割,也有感应电流产生,所以小明说:“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垂直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是不全面的。(3)[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从而产生感应电流,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要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流中需要有电源,所以可将图中的灵敏电流计换成电源。15.(2023·云南·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特点”。(1)将螺线管安装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连入电路中。在板面上均匀地洒满铁屑,闭合开关并轻敲玻璃板面,观察到铁屑分布情况如图甲所示。铁屑的分布情况与 磁体周围铁屑的分布情况相似,铁屑的作用是显示 ; (2)把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四周不同的位置,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如图乙所示,则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 极。对调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如图丙所示,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 的方向有关。【答案】 条形 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N 电流【详解】(1)[1]由图可知,螺线管通电后外部铁屑的分布情况与条形磁体周围铁屑的分布情况相似。[2]铁屑在磁场容易被磁化,故可以用铁屑来显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2)[3]由图乙知,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4]将电源正、负极对调,小发现小磁针的指向也改变了,说明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1.(2024·江苏无锡·一模)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用天然磁石琢磨成一个勺子的形状,放在一个光滑的“地盘”上,盘上刻着方位,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司南能指标南北方向,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静止时长柄指向地磁的 极附近,下面光滑的“地盘”材质可能是 (选填“铜”或“铁”)。2.(2024·湖北十堰·二模)如图所示,桌面上有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当导线与电池触接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 ;断开电路,小磁针 (选填“会”或“不会”)回到原来位置。3.(2024·广东汕头·一模)某幼儿园游乐室里有一块能发电的地板,当小朋友们在上面跳跃时,小灯泡便会一闪一闪,地板下方铺设的结构如题图所示,当踩踏地板时,固定在地板下方的磁铁往复运动,使固定在地面上的弹簧线圈做 磁感线运动,闭合电路中产生 ,小灯泡发光,这是 (选填“电动机”“发电机”)的原理。4.(2024·河南安阳·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电磁铁正上方用弹簧挂着一个条形磁铁,当开关S闭合后,电磁铁正上方为 (选填“N”或“S”)极,在滑片P从a端往b端滑动过程中,弹簧长度 (选填“变长”或“缩短”)。5.(2024·安徽芜湖·二模)为了营造安全的轻轨乘车环境,安检人员要用金属探测器对乘客进行安检(如图所示),当探测器靠近金属物体时,金属物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探测器发出警报。由此可知,金属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6.(2024·广东深圳·一模)将一根带有绝缘皮的长铜导线的两端与固定在地面上的灵敏电流计相连,像跳绳一样摇动导线,如图所示,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摆动。此过程与 (选填“发电”或“电动”)机的原理相同,这一现象证明地球周围存在 ,为顺利产生电流,两位同学应沿 (选填“东西”或“南北”)方向站立。7.(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如图所示为磁悬浮LED灯,灯座A内有电磁铁,灯头B内有磁体和接收线圈,接通电源后,灯泡可以悬浮在空中是因为 (选填:“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当底座C的开关闭合时,内部的发射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灯泡被隔空点亮,这个过程与 (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同。8.(2024·湖北·一模)如图是一种不用电池的无线遥控开关,开关中有一个固定的线圈和一个可以移动的小磁铁,按压开关,小磁铁在开关的带动下在线圈内移动,线圈中产生电流,给开关内的发射器提供电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磁铁在线圈内移动产生电流,是电流的磁效应B.小磁铁在线圈内移动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C.小磁铁在线圈内移动产生电流,是电动机原理D.小磁铁在线圈内移动产生电流,电能转化为机械能9.(2024·福建福州·二模)XIAOMI SU7是小米汽车旗下的纯电动轿车,定位“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其核心是小米超级电动机V6s。下图中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C. D.10.(2024·山东威海·一模)如图所示,A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是螺线管,闭合开关,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也变大B.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变小C.螺线管上端是N极,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D.螺线管下端是S极,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11.(2024·山东日照·一模)学校开展创意设计比赛活动,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温控开关设计一款恒温箱,内部电路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构成,简化电路如图所示。R为定值电阻,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当温度低于35℃时温控开关自动闭合,工作电路开始工作;当温度高于40℃时温控开关自动断开,工作电路停止工作。加热电阻丝的阻值为44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控开关在38℃时一定处于闭合状态B.加热电阻丝和电动机是串联C.加热电阻丝正常工作10s,产生的热量为D.控制电路运用了电磁感应原理12.(2024·山东临沂·一模)2024年1月29日,我国成功完成了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简称“高速飞车”)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如图所示,高速飞车设计时速达到1000公里,具有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的特点。关于高速飞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飞车设计速度约为3600m/sB.超导材料用于磁悬浮列车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C.磁悬浮列车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D.列车悬浮是通过列车底部与轨道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13.(2024·湖北武汉·一模)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铁屑的排列情况和小磁针的指向如图所示。(1)通电螺线管左端为 (填“N”或“S”)极。将另一小磁针放在磁场的A处,静止在A处的小磁针左端为 (填“N”或“S”)极;(2)通过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和小磁针的指向,可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3)改变电流方向,通电螺线管的N、S极正好对调,这说明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 有关。14.(2024·甘肃武威·一模)为进一步研究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青龙县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该小组的小兵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开关组成闭合电路;小兵将实验中观察得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次数 开关 磁场方向 导体ab的运动方向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1 断开 上N下S 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 不偏转2 闭合 上N下S 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 向左偏转3 闭合 上N下S 向左运动(切割磁感线) 向右偏转4 闭合 上N下S 向上运动(不切割磁感线) 不偏转5 闭合 上S下N 向下运动(不切割磁感线) 不偏转6 闭合 上S下N 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 向右偏转7 闭合 上S下N 向左运动(切割磁感线) 向左偏转(1)实验中,小兵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的;(2)闭合开关后,要使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铜棒ab应 (选填“上下”或“左右”)运动;(3)产生感应电流时, 相当于电源;(4)比较实验“(2)、(3)”或“(6)、(7)”可知:在磁场方向一定时 有关;(5)为了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应选择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6)小兵分析下表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7)若将图中灵敏电流计换成 ,该装置还可以用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并据此制成了 。1.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各不相同,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 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如图所示的双面擦玻璃器隔着玻璃紧紧“吸”在一起利用了 原理。2.如图甲是坐落在敦煌的亚洲最大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中间是一个高达260米的集热塔,四周有超过12000面定日镜(平面镜),每一面定日镜都可以自动调整角度,将不同时刻的太阳光始终 (选填“反射”或“折射”)到中间的集热塔顶,塔内的熔盐吸热升温,冷却水与高温熔盐相遇产生大量蒸汽推动蒸汽轮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下面两幅图中能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是 (选填“乙”或“丙”)。3.平板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再也不用跑办公室找老师问问题,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与老师“交流”,它与互联网之间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而无线话筒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这与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原理相同。4.如图所示,给手机无线充电时,充电底座内的送电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使手机内的受电线圈在该变化的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给手机电池充电。那么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原理分别是下图中(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5.在学习了电与磁的知识后,小军为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隔空推物”的节目,其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线圈分别悬挂在两个蹄形磁体的磁场中,两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用手推动甲线圈摆动时,乙线圈会随之摆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线圈相当于电源,乙线圈相当于用电器B.乙线圈摆动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若仅改变甲线圈摆动方向,则乙线圈的摆动方向不变D.若甲线圈不动,仅水平移动它下面的蹄形磁体时,乙线圈不会摆动6.如图甲所示是一款磁悬浮音箱,使用时,闭合开关,音箱可悬浮空中。图乙为其电路原理图,音箱底部有一磁铁A,下方底座内部有电磁铁。下列对此款音箱的分析正确的是( )A.音箱底部磁体的A端应是N极B.底座电磁铁周围磁感线的方向为由下向上C.向右移动滑片P可以降低音箱的悬浮高度D.在更高的位置稳定“悬浮”后,音箱受到的电磁铁对它的斥力变大7.小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开关闭合后,将导体棒AB沿 (选填“上下”或“左右”)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2)要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1)中相反,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填选项);A.使用磁性更强的磁体B.保持磁体静止,只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C.上下调换磁极,同时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3)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该实验现象发现了电磁感应,并根据此现象制成了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名校预测1.【答案】 地磁场 N 铜【详解】[1][2][3]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磨制成的勺子,即其实质就是一块磁铁,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其静止时其勺柄指向地理的南极,即地磁的北极附近,光滑的“地盘”不是铁的,如果是铁的,“地盘”和勺子相互吸引,不能指示南北方向,所以下面光滑的“地盘”材质可能是铜。2.【答案】 磁场 会【详解】[1]由图可知,导线与电池相接触后,形成闭合回路,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此时,小磁针发生偏转,即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当断开电路后,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小磁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会回到原来的位置。3.【答案】 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 发电机【详解】[1][2][3]由图可知,固定在地板下方的磁铁位于线圈内部,当磁铁上下往复运动时,线圈就会切割磁感线运动,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可知,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发电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的。4.【答案】 N 缩短【详解】[1]由图得,电流从螺线管的下端流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2]变阻器与灯泡、电磁铁串联,在滑片P从a端往b端滑动过程中,电路中电阻变小,电路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得,弹簧的长度缩短。5.【答案】发电机【详解】当探测器靠近金属物体时,相当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电流,即金属探测器工作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是发电机。6.【答案】 发电 磁场 东西【详解】[1][2]用一根导线做跳绳,将它的两端与固定在地面上的灵敏电流表相连,摇动“跳绳”时,发现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这说明电路中有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这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同时该实验说明地球的周围存在磁场。[3]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磁感线大致南北方向,所以两位同学站在东西方向,才能摇动导线跳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并且导线跳绳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所以两位同学站在东西方向,摇动跳绳产生的感应电流更大一些。7.【答案】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发电机【详解】[1]灯泡悬浮在空中,受到竖直向上的吸引力的作用,其原因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当底座的开关闭合时,内部的发射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灯泡被隔空点亮,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这个过程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8.【答案】B【详解】小磁铁在线圈内移动产生电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电磁感应现象,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故选B。9.【答案】B【详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工作的。A.图中是奥斯特实验的装置图,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B.当闭合开关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C.图中没有电源,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说明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D.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答案】C【详解】AB.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小,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I(R螺+R导线)电流增大,所以电压表示数减小,根据P=UI可知,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AB错误;CD.由图可知,电流由螺线管的下方流入,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则螺线管与条形磁铁之间相对的磁极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由上述可知,电路中电流增大,则螺线管的磁性增强,螺线管与磁铁之间的斥力增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1.【答案】C【详解】A.根据题意,当温度低于35℃时温控开关自动闭合,工作电路开始工作;当温度高于40℃时温控开关自动断开,工作电路停止工作,当温度再次低于35℃时温控开关自动闭合,工作电路开始工作,如此循环达到恒温的目的。则温控开关从40℃降到35℃时是断开的,因此在38℃时不一定处于闭合状态,故A错误;B.由图可知加热电阻丝和电动机是并联,故B错误;C.加热电阻丝正常工作10s,产生的热量为故C正确;D.控制电路属于电磁继电器,运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故选C。12.【答案】D【详解】A.高速飞车设计速度约为故A错误;B.超导材料电阻为零,不会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磁悬浮列车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发电机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二者原理不同,故C错误;D.列车悬浮是通过列车底部电磁体与永磁体之间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故D正确。故选D。13.【答案】 S N 条形 电流方向【详解】(1)[1]根据左侧小磁针N极与螺线管左侧吸引,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通电螺线管左端为S极。[2]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静止在A处的小磁针左端为N极。(2)[3]实验中观察到铁屑的排列情况和小磁针的指向与条形磁体相同,得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3)[4]改变电流方向,线圈绕法不变,通电螺线管的N、S极改变,说明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14.【答案】 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左右 铜棒ab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有关 (2)、(6)/(3)、(7) 切割磁感线 电源 电动机【详解】(1)[1]实验中,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摆动来表现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的存在。(2)[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闭合开关后,要使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导体在磁场里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铜棒ab左右运动。(3)[3]产生感应电流时,铜棒ab在电路中起电源的作用,为用电器提供电能。(4)[4]比较实验“(2)、(3)”或“(6)、(7)”可知,磁场的方向相同,导体运动的方向不同,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摆动的方向不同,则说明在磁场方向一定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5)[5]为了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应选取导体运动方向相同、开关状态相同的两组操作进行比较,故选择“(2)、(6)”或“(3)、(7)”。(6)[6]分析表格可知,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导体不切割磁感线,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则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7)[7][8]将图中灵敏电流计换成电源,闭合开关后,铜棒ab有电流通过,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则该装置还可以用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名师押题1.【答案】 大气压/大气压强 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详解】[1]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空气变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如图所示的双面擦玻璃器隔着玻璃紧紧“吸”在一起利用了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原理。2.【答案】 反射 乙【详解】[1]平面镜能反射光线,光线经过平面镜不能发生折射。[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图乙中利用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使电磁感应现象;图丙中的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发生运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3.【答案】 电磁波 电动机【详解】[1]互联网之间是通过, 无线上网信号属于电磁波,因此它与互联网之间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2]声音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是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4.【答案】B【详解】由题意可知,送电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其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受电线圈在变化的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其原理是电磁感应;①中条形磁铁与小磁针相互吸引,原理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②中电路中有电源,其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③是奥斯特实验的装置图,其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与送电线圈原理相同,④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装置图,其原理是电磁感应,与受电线圈的原理相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A【详解】A.由题意知,甲线圈摆动的过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的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相当于电源;乙线圈摆动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相当于用电器,故A正确;B.乙线圈随之摆动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C.若仅改变甲线圈摆动方向,甲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改变,同时乙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也改变,则乙线圈的摆动方向改变,故C错误;D.若甲线圈不动,仅水平移动它下面的蹄形磁体,此时相当于用手推动甲线圈摆动,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乙线圈会随之摆动,故D错误。故选A。6.【答案】A【详解】A.由安培定则和图示可知,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上端,则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磁悬浮音箱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所以音箱底部磁体的A端应该是N极,故A正确;B.音箱底部磁体的A端应该是N极,磁感线从N极出发,指向S极,所以磁感线方向是由上向下,故B错误;C.由图可知,闭合开关,使音箱悬浮后,向右调节滑片P,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增大,磁性增强,音箱受到的磁力变大,音箱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变大,“悬浮”的高度升高,故C错误;D.在更高的位置稳定悬浮后,音箱仍然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故斥力等于重力,大小不变,故D错误。故选A。7.【答案】 左右 B 法拉第 发电机【详解】(1)[1]开关闭合后,将AB棒沿着水平方向左右运动时,满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2)[2]若要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磁场方向或者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A.使用磁性更强的磁体,没有改变磁场方向或者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磁体静止,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可以改变电流的方向,故B符合题意;C.上下调换磁极,同时改变导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3)[3][4]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该实验现象发现了电磁感应,并根据此现象制成了发电机,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信息与能源近年来,大部分地区对信息与能源的考查形式有填空题、选择题,分值在1~3分。本专题考查的考点主要有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本章内容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得分率较高。因此,学生们在复习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在生活中多发现问题、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可。命题点 命题方式 考查热度电磁波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主要考查电磁波与声波的区别、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及波长和波速、频率的关系 能源的分类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将能源进行分类 核能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主要考查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和应用 信息与能源是中考必考内容。其中电磁波、核能和能源的分类是中考的常考热点。【思维导图】【考点扫描】考点一、信息的传递1.电磁波(1)产生: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2)传播特点: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能传播,传播速度约是3×108m/s 。(3)特征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字母符号是λ,单位是m。波速:波的传播快慢,字母符号是c,单位是m/s 。频率:某确定位置,单位时间内通过波峰(或波谷)的次数,字母符号是f,单位是Hz。三者的关系是。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低。(4)电磁波谱: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5)应用①传递信息:如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等信号。②传递能量:如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激光武器等。2.现代通信(1)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进行通信。(2)光缆通信: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递信息,优点:通信质量好,保密性好。(3)移动通信:应用“蜂窝系统”进行通信。考点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叫能源。(1)化石能源:由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常见的有煤、石油等。(2)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叫生物质能。2.能源的分类分类标准 类型 定义 实例产生 一次能源 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 风能、水能、太阳能、化石能源、核能等二次能源 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 电、汽油、煤油、酒精等可否再生 可再生能源 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不可再生能源 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等利用程度 常规能源 当前被广泛利用的能源 化石能源、水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目前尚未广泛利用而正在积极研究以便推广利用的能源 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等3.核能(1)定义:当原子核发生分裂或相互结合时释放出的能量。(2)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3)核裂变a.定义:我们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过程叫做核裂变。b.应用:原子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链式反应可以控制)。(4)核聚变a.定义:某些轻原子核(质量很小),如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聚变b.应用:氢弹4.太阳能(1)产生: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在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聚变,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优点:清洁无污染;获取方便;持久、可再生。(3)太阳能的利用方式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如太阳能电池。c.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如植物光合作用。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2)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影响: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3)可持续发展①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4)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②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③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④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1.(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2023年5月10日,我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被成功发射升空。“天舟六号”载货量为7.4t,是世界上运货能力最强的货运飞船之一。当它进入外太空后,所装载的货物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与地球间传递信息是通过 (选填“超声波”“电磁波”或“次声波”)。【答案】 不变 电磁波【详解】[1]当货物进入外太空后,货物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货物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货物的质量不变。[2]由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且电磁波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所以与地球间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2.(2023·西藏·中考真题)2023年5月30日上午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飞船在上升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越来越 ,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航天员的画面信息是通过 传回到地面指挥中心的。 【答案】 大 电磁波【详解】[1]飞船在上升过程中,高度越来越高,质量不变,所以它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大。[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航天员的画面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到地面指挥中心的。3.(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太阳内部发生剧烈的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从而辐射出巨大的光和热;太阳风暴发生时,干扰 (选填“声波”或“电磁波”)而给卫星中继通信和地面通信带来很大影响。【答案】 核聚变 电磁波【详解】[1]太阳能是太阳内部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从而辐射大量的热量,是不可控的。[2]广播、电视、移动通信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太阳风暴发生时,干扰电磁波而给卫星中继通信和地面通信带来很大影响。4.(2023·辽宁丹东·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我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锻炼身体的画面。此画面信息是通过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回地面指挥中心的。五星红旗被航天员带到空间站,它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电磁波 不变【详解】[1]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锻炼身体的画面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面指挥中心的。[2]质量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与位置无关。五星红旗被航天员带到空间站,它的质量不变。5.(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地面指挥中心与空间站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空间站供电,太阳能是 (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答案】 电磁波 一次【详解】[1]太空中没有空气,空间站是靠电磁波传递到地面指挥中心的。[2]太阳能属于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是一次能源。6.(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如图所示,2022年4月15日20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D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主要为我国领土、领海范围内用户及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安全的广电传输及通信服务,卫星上有很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是利用电磁波将信息传输到地面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C.太阳能和电能都是一次能源D.电池板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答案】A【详解】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是利用电磁波将信息传输到地面,故A正确;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能够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需要消耗一次能源材料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太阳能是一次能源,电能是二次能源,故C错误;D.任何能量转化都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电池板的能量转化率达不到,故D错误。故选A。7.(2023·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核心元件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B.水能、风能发电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C.用超导材料制成的电炉丝可以提高电炉的加热效率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折射传输信息的【答案】A【详解】A.LED灯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主要材料是半导体,故A正确;B.水能、风能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故B错误;C. 电炉丝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超导材料通电不发热,则超导材料不能制成的电炉丝,故C错误;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故选A。8.(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风能、水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B.手机芯片采用超导体制成C.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答案】B【详解】A.风能、水能、太阳能可以在自然界里短期内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故B错误,符合题意;C.太阳内部无时无刻在发生氢核的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即太阳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3·湖南娄底·中考真题)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半导体是制成芯片的主要材料之一D.太阳能、核能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C【详解】A.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工作的,故A错误;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为3×108m/s,故B错误;C.半导体是制成芯片的主要材料之一,故C正确;D.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C。10.(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风能、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核裂变释放核能的C.5G通信用的电磁波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等D.若用超导材料制造输电线可大大降低电能损耗【答案】A【详解】A.太阳能和风能能源源不断地获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但核原料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B.裂变是可控的,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释放核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5G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约为3×108m/s,故C正确, 不符合题意;D.超导材料在满足其超导性能的条件下电阻为零,制造输电线可大大降低在传输电线上损耗的电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2024·江苏宿迁·一模)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向“嫦娥二号”发送指令时,是利用 传递指令信号的(选填“电磁波”或“声波”);家用电视遥控器是靠 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选填“紫外线”、“红外线”或“可见光”)。已知一列电磁波的频率为6×105Hz,则该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为 m。(提示:λ=)2.(2024·广东河源·一模)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量,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 变(选填“聚”或“裂”),传回地面的太阳光是属于 波(选填“超声”或“电磁”),它在真空中的波速为 m/s。3.(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我国的玉兔2号是嫦娥四号工程中的巡视器,俗称“月球车”,它在月球上工作时,太阳能板为它提供电能,太阳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月球车拍摄的实时画面是通过 传回地面指挥中心的。4.(2024·河南·二模)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5G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围绕智慧课堂及智慧校园两方面开展。5G 智慧课堂可实现实时传输影像信息,这些信息是利用 传递的。5G智慧校园可提供远程巡考、人员管理等应用,一部手机即可实时查看各处情况,手机芯片主要由 材料制成。5.(2024·山东滨州·一模)2022年我国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通过光伏发电、潮汐发电实现“日月同辉”,太阳能和潮汐能都属于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023年,我国利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地面控制中心通过 与空间站中的航天员通信。6.(2024·陕西·二模)2023年3月29日,我国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精确探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其中涉及能源、信息和材料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B.太阳能、核能和潮汐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C.“超导体”用于电饭锅的发热体可提高其热效率D.汽车上的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利用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7.(2024·四川成都·一模)从古至今,人类活动离不开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机只能发射电磁波,不能接收电磁波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C.5G技术采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无线电波是电磁波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多次反射来传递信息的8.(2024·山东济宁·一模)2023年10月26日上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并于下午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太空之吻”再现苍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控制中心是通过超声波与空间站内的航天员相互交流信息的B.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内,航天员是漂浮的,说明此时他们的质量变小了C.空间站利用太阳能帆板提供能量,太阳能是太阳内的氢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D.对接后在太空运动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七号飞船是静止的9.(2024·湖北荆州·一模)近年,我国在信息、材料和能源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天宫”空间站与地球之间利用电磁波进行联系B.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说明我国已经掌握了常温超导技术C.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都是利用不可再生能源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可以直接排入江河湖海1.2024年1月25日消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在西部地区稳步推进,该核电站通过可控 (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核能,核能是一种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捅破天”的手机既能接通5G信号,又能接通卫星信号,但卫星带宽速度没有5G大,在空气中,5G信号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卫星信号的传播速度。2.看电视时电视机接收到的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km/s;电视机消耗的电能属于 (填“一次”或“二次”)能源。3.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首创性地使用机器狗运送铁饼体现了科技与体育的完美融合。机器狗内置集成电路板上的芯片是用 材料制成的,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和发射 进行数据传输(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保证铁饼不被掉落,应选用 力较大的托盘。4.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下列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新能源B.电能是一次能源C.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通过超声波获取指令D.LED(发光二极管)灯是用超导材料制成的5.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成功着陆后,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运载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神舟十五号飞船的机械能守恒B.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时必须穿上专用的航天服,因为太空中存在没有空气、有强烈的电磁辐射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C.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用弹簧拉力器进行健身D.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和地面控制人员之间的“天地通话”,是靠电磁波实现的名校预测1.【答案】 电磁波 红外线 500【详解】[1]由于嫦娥二号处于太空中,有一段距离是真空,故控制嫦娥二号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过去的。[2]由于红外线的穿透力较强,故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控制电视机的。[3]已知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f=6×105Hz,根据电磁波的速度及波速、频率、波长的关系,由v=λf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为2.【答案】 聚 电磁【详解】[1]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不可控的核聚变。[2]光是电磁波的一种。[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与光速相同,为3×108m/s。3.【答案】 可再生 电磁波【详解】[1]太阳是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2]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月球车拍摄的实时画面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面指挥中心的。4.【答案】 电磁波 半导体【详解】[1]5G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实时信息的。[2]手机芯片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5.【答案】 可再生 电磁波【详解】[1]可再生能源指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太阳能和潮汐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磁波与空间站中的航天员通信。6.【答案】A【详解】A.当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燃料在反应堆内裂变释放大量的能,故A正确;B.太阳能和潮汐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属于矿产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C.超导体的电阻趋近于零,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阻为零的导体不发热,电饭锅是利用电的热效应工作的,故C错误;D.汽车上的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D错误。故选A。7.【答案】A【详解】A.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把信息发出去,又能接收电磁波,接收到信息,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5G技术采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多次全反射来传递信息的,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8.【答案】D【详解】A.地面与太空相距比较远,且太空是一个真空环境,地面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与空间站内的航天员相互交流信息的,故A错误;B.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内,航天员是漂浮的,但他们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C.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而不是裂变,故C错误;D.对接后在太空运动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七号与飞船位置不变,神舟十七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9.【答案】A【详解】A.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天宫”空间站与地球之间利用电磁波进行联系,故A正确;B.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同名磁磁极之前相互排斥,从而减小了列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而不是超导体,故B错误;C.水力、风力、太阳能可以从环境中源源不断的获取为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里面含有大量的辐射元素,因此不可以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故D错误。故选A。名师押题1.【答案】 核裂变 不可再生 等于【详解】[1]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与原子弹的反应原理相同。[2]核原料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所以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5G信号和卫星信号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故传播速度相同。2.【答案】 二次【详解】[1]电视机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是利用电磁波以的速度传递来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电视机消耗的电能是消耗一次能源得到的,属于二次能源。3.【答案】 半导体 电磁波 摩擦【详解】[1]机器狗内置集成电路板上的芯片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等。[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机器狗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和发射电磁波进行数据传输。[3]摩擦力越大,对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阻碍越明显,所以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保证铁饼不被掉落,应选用摩擦力较大的托盘。4.【答案】A【详解】A.太阳能属于新能源的一种,故A正确;B.电能是二次能源,故B错误;C.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通过电磁波获取指令,故C错误;D.LED(发光二极管)灯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D错误。故选A。5.【答案】A【详解】A.运载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神舟十五号飞船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符合题意;B.太空中没有空气并有强烈的电磁辐射,所以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时必须穿上专用的航天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太空中弹力依然存在,所以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用弹簧拉力器进行健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和地面控制人员之间的“天地通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易错失分专练目录易错失分专练 1声 学(3个易错点) 41光 学(10个易错点) 43热 学(6个易错点) 51力 学(31个易错点) 54电 磁 学(15个易错点) 72声 学误认为人能听到所有的声音正常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1.频率在20~20000HZ之间;2.有传声介质;3.到达人耳时有足够的响度。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答案】C【详解】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是如果没有传声介质,我们就听不到声音,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C正确;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C。2.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的声音,却总是听不到蝴蝶飞行时的声音,这是因为( )A.蝴蝶飞行时不发出声音B.蝴蝶拍翅的声音太小了,我们听不到C.蝴蝶拍翅时发出的是次声波D.蝴蝶拍翅时发出的是超声波【答案】C【详解】蝴蝶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听不到;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较快,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能听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混淆音调、响度和音色1.勿把响度与音调混在一起。响度常用“大、小、洪亮”等描述,音调常用“高、低、粗、细、低沉”等描述,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关系。2.错误认为区分人,一定是根据音色。区分不同的、具体的人是根据音色,但是区分男生和女生是根据音调。1.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说法正确的是( )A.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D.人们根据音调辨别二胡的声音【答案】C【详解】A.响度是声音的强弱,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高,故A错误;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一般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因此人们根据音色辨别二胡的声音,故D错误。故选C。2.制作一组长度不同的PVC管用胶板拍吸管口就能演奏简单的音乐,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 产生的。拍击不同长度的PVC管发出声音的 不同。由于和其他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PVC管发出声音的 不同。【答案】 振动 音调 音色【详解】[1]一切正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2]拍击不同长度的PVC管,管的长短不同,筒内空气柱的长短就不同,振动时频率就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PVC管和其他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PVC管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误认为乐音不会成为噪声从物理角度:噪声是由物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1.关于乐音和噪声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美的享受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噪声是机器发出的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健康D.优美的音乐过响也会成为噪声【答案】B【详解】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让人心情愉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D.乐器发出的声音也可能是噪声,比如响度过大时,会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让人烦躁不安,有害健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光 学误认为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如海市蜃楼现象。1.一束绿色激光从箱体的一端照射向另一端,箱体中装有某透明液体,激光束的光路图如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液体一定不均匀B.该实验说明,光在液体中不能沿直线传播C.仅改为用红色激光,红色激光在该液体中可能沿直线传播D.该实验中,绿色激光在液体中沿曲线传播的速度为3×108m/s【答案】A【详解】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图可知光在该透明液体里传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弯曲,说明该液体是不均匀的,故A正确;B.本实验中由于液体密度不均匀,导致光在该液体中没有沿直线传播,但并不能说明光在液体中都不能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C.由于该液体不是均匀的,即使将绿色激光改为红色激光,它在该液体中也无法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液体中时传播的速度稍小一些,但是不可能等于3×108m/s。故D错误。故选A。2.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答案】D【详解】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③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选D。误认为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相同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物体通过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物距相同时,像距越大,像越大。1.夏天,浓密的树叶下形成了“树荫”,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荫”是树叶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树荫”的形状不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像C.“光斑”的形状不规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光斑”的形状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像【答案】D【详解】AB.“树荫”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树叶的影子,形状是不规则的,故AB错误;CD.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形状是规则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是我国在2000多年前的《墨经》中记载的小孔成像实验。从物体出发的光沿直线穿过小孔,照在小孔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虚像C.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D.小孔成像时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将物体远离小孔,光屏上像变大【答案】A【详解】A.小孔成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B错误;C.小孔成的像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故C错误;D.当小孔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物体离小孔得越远,光屏上像就越小,故D错误。故选A。误认为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时反射光线的方向之所以“杂乱无章”,是因为反射面凹凸不平。1.电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这是为了使放映机发出的光在幕布上发生漫反射,该反射的每一条光线在反射时都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答案】 粗糙 遵循【详解】[1]电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较粗糙,光射向幕布时,发生漫反射,电影院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幕布上的影像。[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如图所示,由于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小明和小丽能够从各个方向看到掉落到地上的书。若进入小丽眼睛的一条反射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53°,则此条光线的入射角为 度。【答案】 漫 37【详解】[1]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2]反射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53°,则反射角为90°-53°=37°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入射角也为37°。误认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跟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人照镜子时感觉“物远像小”是因为人眼观察像的视角变小了。1.小明身高1.7m,他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此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像与人的距离 。当他面镜时,镜中的像 (填“变大”“变小”“不变”)。【答案】 1.7m 6m 不变【详解】[1]小明身高1.7m,他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此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则像的高为1.7m。[2]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依题意得,物距为3m,则像与人的距离[3]当他面镜时,他的大小不变,镜中的像不变。2.一小鸟在河面上水平飞过,若小鸟距水面6m,水深2m,映在平静河面的小鸟的像,这个像距河面 m,该像是小鸟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小鸟往上飞时,该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6 虚像 不变【详解】[1]平静的河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小鸟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小鸟距水面6m,小鸟的像距河面也是6m。[2]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看到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而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该像是小鸟的虚像。[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无论小鸟离水面远近,小鸟的大小不变,该像的大小也不变。作光路图时,不能正确使用实线和虚线作光路图时,光线、实像都用实线来画,光线的延长线、法线、辅助线、虚像都用虚线来画。画光线时要加箭头;画平面镜时用实线,且在镜的背面加上短斜线。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右上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则A′B′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2.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水面看到长脚鹬的倒影。请在图乙中画出该同学看到长脚鹬倒影的光路图(其中A点表示长脚鹬)。【答案】见解析【详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据此画出A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为像,连接与眼睛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反射点,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连接点O与眼睛即为反射光线,作图如下:3.如图,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答案】见解析【详解】根据凹透镜的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的知识可得具体光路图如下所示:作图时误将光线标示成从眼睛发出1.光路是可逆的,作图时要看清光从哪一方出发、被哪一方接收,正确标出箭头方向。2.注意光路与物体运动路线的区别。1.“潭清疑水浅”描绘了潭水清澈,让人感觉水变浅。如图,B是人眼所在处,A点和C点一个是物一个是像,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详解】人眼在空气中的B处,物体在水中,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此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因此人眼看到的是物体变浅了的虚像,所以图中A是物体,C是虚像。连接BC,与水面的交点O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图甲是小龙参加红石崖风景区地貌研学之旅时所拍摄的照片。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小龙看到水中石头的光路图,其中A点是石头的实际位置,B点是小龙所看到的石头像的位置。【答案】见解析【详解】水中石头A点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石头的虚像,直接连接眼睛与B点,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点和入射点O即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误认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只发生折射,不发生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所以水中的倒影要更暗一些。1.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录播教室,其结构是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课两个功能区,坐在观课室的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课室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C.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D.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选择理由:【答案】 A 见解析【详解】[1][2]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对比明显,观摩效果更好;若观摩室的光照强一些,因观摩室环境亮度增加,则不容易看清上课区域师生的活动,即观摩效果更差,故A错误,符合题意;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在玻璃上会发生反射,根据题意可知光会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而进入观摩室,即光也会发生折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说明光线能透视玻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不清“影”与“像”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留下的阴影。虽然影子有时候能显现物体的形状,但它不是像。岸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景物在水面上形成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电影是凸透镜形成的实像。1.白鹤被联合国列入极危物种,全球仅4000只。近年,合肥董铺水库和巢湖等地都记录到了迁徙越冬的白鹤的踪迹,环巢湖已经成为白鹤自北向南的重要迁徙通道。如图,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答案】A【详解】A.白鹤的影子是白鹤挡住光线,在白鹤身后形成的暗影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白鹤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像,大小与物体等大,倒影不会变小,故C错误;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2.下面光学器件与所利用的光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汽车后视镜——光的折射;②水中桥的倒影——光的反射;③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④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光的折射;⑤照相机镜头——光的折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答案】D【详解】①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故①错误;②水中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②正确;③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③正确;④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④正确;⑤照相机镜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属于光的折射,故⑤正确。综上所述,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误认为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误认为光屏一定能承接清晰的像1.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等大的,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放大的。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和小孔成像,既有放大的实像,也有缩小的实像。3.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但能直接看到;实像可直接看到,也可用光屏承接,但若像距较远,光屏移动不到清晰的实像位置,就只能接收到一个模糊的像。1.以下是小明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虚像一定是放大的B.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答案】A【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故A 错误,符合题意;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集合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接收,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集合而成的,不可以用光屏承接,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误认为凸透镜一定会使光线相交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向靠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1.如图所示的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是凹透镜,它对光有 作用。【答案】 乙透镜 发散【详解】[1][2]从图知,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甲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甲是凸透镜;通过乙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