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 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
(1)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2)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
原因 ①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后来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内容 ①封臣的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②封君的权力: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3.庄园
(1)概念: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
①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③自由农民: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④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封土
封君封臣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封土。最初封臣和封土并非一一对应。封君有保护封臣生存的义务,一开始是通过在家中宴请封臣,或者赏赐封臣实物来表现,但是随着战争的扩大,封君所需的封臣人数上升,报酬方法也开始改变,封建主通过赐予人们相应的土地使其获得生存手段来维系双方间关系的做法很快流行起来。最初被分封的土地被称为“采邑”,后逐渐变为封土。获得封土的条件逐渐以军事义务为主要内容而被固定下来。
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
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
提示: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和封臣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
(1)封君封臣制度的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而中国古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纽带,实质上是加强王室统治的地方行政制度。
(2)庄园是中古时期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家庭。
知识点二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
(1)背景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概况
①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击败了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2.城市
(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的自治
①途径:城市与封建主谈判,或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②影响: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3.基督教会
(1)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表现
①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②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③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 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2)强大
①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②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③罗马法: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3)灭亡
①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②过程:6世纪中期之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一度复兴→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③标志: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发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被征服: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3)正式建国: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4)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拜占庭帝国吸收了罗马文化的一些内容,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到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它即以被称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逐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拜占庭文化在欧洲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提示:作为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保存了他们的文化遗产,并且兼容并蓄了基督教和古代东方的诸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体系。拜占庭文化对阿拉伯文明、斯拉夫文明和欧洲的文艺复兴都有重要影响。
【巩固训练】
1.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有史学家所说的“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2.从10—11世纪起,随着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其中拥有自治权的城市大多设有市长、市政官员和法庭,并采用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有民主色彩的共和宪政政体。这说明当时西欧( )
A.引领着世界贸易快速发展 B.蕴含着社会转型的因素
C.盛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 D.出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 )
A.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 B.破坏了“特辖领地制”
C.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 D.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
4.在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市民通过赎买等手段获得程度不等的自治权,在城市特别是法国城市争取自治的过程中,国王往往支持城市自治,抵制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掠夺。因此,城市的兴起( )
A.致使封君封臣制已被破坏殆尽 B.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
C.确立了专制王权至高无上统治 D.导致基督教会权力不断扩大
5.下图是“西欧社会8至18世纪王权变化示意图”及解释,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10—11世纪城市的兴起阻碍了王权的加强
B.14世纪后王权的强化一直推动西欧发展
C.14世纪后王权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17、18世纪的工业革命促使王权走向衰亡
6.基辅罗斯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其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与改造,而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据此可知,基辅罗斯( )
A.致力于推广希腊文化 B.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C.深受东罗马帝国影响 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融合
7.在英国“议会”一词本指国王与贵族交谈和谈判。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从而调整封君与封臣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以下关于《大宪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后英国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度 B.标志着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C.构成了世界性法律体系“民法系” D.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8.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花巨资帮助其子博尔吉亚公爵装备军队,而公爵希望建立起博尔吉亚家族的统治,并控制教皇国。出生于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1513—1522在位)把教会的钱财用于自己家族在佛罗伦萨的利益斗争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世俗王权的不断衰弱 B.教会加强对世俗权力的干预
C.世俗王权与教权斗阵激烈 D.基督教会是西欧社会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
9.12世纪,西欧各国君主对城市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12世纪初,法兰西的路易六世极力镇压新出现的城市,而他的孙子腓力·奥古斯都鼓励城市的发展。城市提供的大量现金税收,使君主们摆脱了在国家治理上对封建领主的依赖。上述材料可用来解释( )
A.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条件 B.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基础
C.近代文艺复兴兴起的社会环境 D.西欧封建王权强化的原因
10.从12世纪开始,西北欧出现一场广泛的“拓殖运动”,被开垦的大量土地基本上是荒地、森林和沼泽,是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据此可知“拓殖运动”( )
A.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B.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
C.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D.增强了欧洲封建领主势力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提到11—12世纪欧洲社会出现很多变化,越欧已经进入到它的青春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崛起,城市自治运动开展,故选C项;随着王权的加强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教会权力被削弱,教会法日趋表落,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于16世纪初,排除A项;民主理性思想盛行于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工厂制度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0—11世纪起,随着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西欧各地拥有自治权的城市大多设有市长、市政官员和法庭,并采用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共和宪政政体,这说明当时西欧蕴含着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因素,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古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因素,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情况,排除A项;三权分立思想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出现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伊凡四世派遣易于操控的“特使”到各地进行监督、审判和征税,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特使和“特辖领地制”均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双方并不矛盾,B项错误;伊凡四世即位时,基辅罗斯时代已经结束了近三百年,D项错误;特使不是军事力量,与抵御蒙古远征军的侵扰无关,C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市民通过赎买等手段获得程度不等的自治权,城市自治管理的内容与实践,直接为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B项正确;
“致使封君封臣制已被破坏殆尽”说法绝对且夸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
城市的兴起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并不会确立专制王权至高无上统治,排除C项;
城市自治抵制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掠夺,并不会使基督教会权力不断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至18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14世纪到17世纪左右,欧洲的王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这适应了当时民族国家形成的需要,C项正确;城市兴起对王权加强有一定积极作用,排除A项;17世纪以后,王权呈现下降趋势,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推动王权走向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材料分别从贸易、文字以及宗教角度叙述了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关系,故选C项。A、B项只是对某一方面的表述,不准确,基辅罗斯并没有推动东西文化的融合,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故D正确;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排除A项;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排除B项;《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不属于世界性法律体系“民法系”,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2-1522年(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洲教皇通过经济、军事手段不断加强自身权力,并希望建立统治,体现出教会权力的提高对世俗权力的干预,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教皇如何加强自身权力,并未提及世俗王权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教会权力变化,不能看出斗争状况如何,排除C项;基督教会是西欧社会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2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尤其明显,市民阶层壮大,在此背景下,欧洲的君主们逐渐在经济上依赖城市,摆脱了在国家治理上对封建领主的依赖,这为欧洲君主加强王权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
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时间早于12世纪,排除A项;
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和材料所列举的现象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项;
文艺复兴兴起的社会环境是人们对教会腐败的痛斥、对现世幸福的追求,而非材料所述现象,排除C项。
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可知,大量土地的开垦使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这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故选A项;“拓殖运动”是在西北欧内部进行的,不属于领土争端,“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的“拓殖运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资本的描述,“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大量“私产”出现使封建领主势力受到削弱,而不是增强,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