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1.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预习新知】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表现
①农业的产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__中南美洲__等地也先后培育出芋头、水稻、粟(小米)、玉米、南瓜等农作物。
②畜牧业的产生:人类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2)影响
①农耕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__生产者__。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②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__文化创造__工作。
④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__早期城市__。
2.文明的产生
(1)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
①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__劳动生产率__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②私有制的产生: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__公共产品__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③剥削的产生: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__阶级对抗__形式。
(2)国家的形成
①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 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__监狱__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②原来的__部落首领__,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③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__文字__产生了,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官员,成为最初的官僚。
【特别提示】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1)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2)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两河流域
(1)自然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政治文明
①君主专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②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3)文化成就
①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②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③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2.尼罗河流域
(1)自然环境:东北非的埃及同样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2)政治文明
①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②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③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3)文化成就
①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②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③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④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3.印度河流域
(1)自然环境: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
(2)经济文明: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3)政治文明
①形成国家: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②种姓制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4)文化成就
①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②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
(1)自然环境: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政治文明
①城邦: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
②寡头政治: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
③民主政治: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A.表现: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B.局限性: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3)文化成就
①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③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巩固训练】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处。世界古代历史有部法律试图明确、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不仅阐明了地方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律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罗马 D.古代希腊
2.“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
A.呈现多元特征 B.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C.相互借鉴发展 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3.萨尔贡一世(公元前2354—前2279年)在征服苏美尔的战争取得胜利后,宣称他受到苏美尔女神的眷顾得以发展自己的事业;得到苏美尔城邦保护神的认可,获得王位。萨尔贡一世的这些做法意在( )
A.强调其统治合法性 B.打击两河流域的神权势力
C.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D.抵制汉谟拉比的对外扩张
4.古埃及的农具在几千年间没有多大改进,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就此,有人指出,古埃及的农业技术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降低了应用铜铁工具的迫切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发达 B.远古社会生产工具简陋
C.古埃及的文明较为落后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5.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生长季和干旱季。每逢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要将种子撒播即可静待来年收获,农业技术长期落后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鸟类和鱼类,埃及人常以采集为食。这反映出( )
A.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
B.临近大河是古代文明诞生的必要条件
C.埃及文明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
D.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
6.公元前5000年,迁往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大部分外来人是闪米特人,他们的语言属于闪米特语系,包括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希伯来语和腓尼基语。这表明( )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 B.世界语系一脉相承
C.西亚文化呈交融特征 D.闪米特人发明了文字
7.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在统一以前,其历史的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各小国之间相互征伐的原因错综复杂,就战争目的而言,下列可能不为人们所关注的是( )
A.争夺水源 B.争夺市场 C.争夺劳动力 D.争夺土地
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银钱的借贷利息为10%—25%,谷物的借贷利息则为20%—33.3%;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不仅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并且可以把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卖为奴隶。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主 B.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C.自由民不享有政治权利 D.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建立
9.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B.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D.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10.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经济的发展 D.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古代印度、古代罗马以及古代希腊并没有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C、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在题干内容中主要述及了以下几个地区:西亚、东亚、美洲。在这些不同的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不同文明,如“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呈现多元特征,故选A项;根据题干内容中“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可知它们的起源时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排除B项;世界不同的文明各具特色,它们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并没有出现相互借鉴的现象,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大多出现在大河流域,但是这并不能判断出人类文明都分布在大河流域,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萨尔贡一世借助苏美尔女神和城邦保护神的权威,稳定新征服地苏美尔,从而强调其统治合法性,A项正确。这是借助宗教神权力量,而非打击,排除B项;宣扬君权神授观念不是目的,稳固新征服地区才是目的,排除C项;汉谟拉比处于公元前19世纪到公元前18世纪,故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古代埃及文明。A.材料并非强调埃及的农业经济,而且材料还提到古埃及的农具在几千年没有多大改进,故A选项错误;B.材料只是提到当时农业发展的局限,而非强调远古社会生产工具的简陋,故B选项错误;C.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仅有的几大文明之一,具有先进的文明,故C选项错误;D.由材料中“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可知,古埃及天然优越的地理环境便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由此降低了对农业技术改进的需求,以致出现“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的现象,D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生长季和干旱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的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和饮食等处处受尼罗河影响,反映出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故A正确;
临近大河是古代文明诞生必要条件的说法太绝对,故排除B;
埃及文明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C;
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与“农民只需要将种子撒播即可静待来年收获”“沼泽中盛产纸草”等不符,故排除D。
故选:A。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闪米特人是迁移来的外来民族,带来了他们的语言闪米特语,故闪米特人文化必同当地西亚文化交融,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一元文化的发展,非多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分支发展,非一脉相承,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闪米特人发明了文字”的信息,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都是农耕文明,因此它们战争的目的不是争夺市场,故B项符合题意。农耕文明下,水源、劳动力以及土地都是重要的资源,是它们战争的目的,故AD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不仅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并且可以把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卖为奴隶”,可以看出债务人没有能力偿还时,要以田产、妻子儿女以及自身作为补偿,突出反映了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的特点,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城邦经济以何为主,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对奴隶主利益的维护,不能得出自由民的政治权利状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不能得出其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A项,维纳斯雕像是古希腊的艺术瑰宝,兵马俑则是我国秦代高超手工业技术的体现,二者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故A项正确。
B项,兵马俑是专制皇权的象征,并未体现人文精神。故B项错误。
C项,维纳斯雕像所处的希腊以海洋贸易而闻名,而兵马俑所处的秦代则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
D项,雕像作为艺术品,无法反映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人类文明早期,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故选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