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 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伊斯兰教的创立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①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
②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人的扩张
(1)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2)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阿拉伯帝国鼎盛
(1)帝国政治稳定
①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②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主要。
(2)帝国经济繁荣
①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
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4.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贡献
(1)阿拉伯帝国文化成就
①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②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①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二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征服小亚细亚
①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②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攻占君士坦丁堡
①14世纪中期,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3)地跨亚非欧三洲
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3.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1)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轻巧识记]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时间 兴衰史实
1293年 奥斯曼宣布独立,建立奥斯曼帝国。
1453年 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后,奥斯曼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16世纪 奥斯曼帝国势力扩张到欧洲、西亚和北非,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17世纪 奥斯曼帝国内外交困,走向衰败。
知识点三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
(1)笈多帝国
对外征战 4世纪初,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统治状况 ①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②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宗教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建立: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
2.古代日本
(1)兴起: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大化改新
①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②概况: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
③结果: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形成背景 ①政治: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②经济: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力量归属 贵族及庄园领主
目的 保护财产
地位 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4)幕府统治
①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②特点: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③德川幕府统治: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3.古代朝鲜
(1)政权建立
①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②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2)仿效唐制
①政治: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
②经济:推行土地国有。
③选官制度: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④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3)李氏王朝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4)抗击日本侵略
①时间:16世纪末。
②概况: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大将邓子龙赴朝鲜作战,与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牺牲。
③结果:经过7年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巩固训练】
1.下图是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体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封面。有关伊斯坦布尔的回忆符合史实的是( )
A.见证了阿拉伯帝国的鼎盛和辉煌 B.15—16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C.中国的造纸术经此地传入了欧洲 D.1世纪中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1192年,日本后白河法皇死后,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开创了幕府。至此,日本( )
A.武士执政历史正式开启 B.闭关锁国政策更为加强
C.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D.天皇中央政府不复存在
3.关于阿拉伯帝国文明地位,权威的科学史学家的评价是,纵向来看,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启后”理解正确的是,阿拉伯文化( )
A.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B.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
C.直接推动了西欧社会转型 D.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分水岭
4.有学者在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时说道:“当我们想起哥白尼天文学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所谓‘哥白尼革命’的概念时,我们便不难想象到哥白尼的数学天文学与在他以前用阿拉伯语写作的天文学家们之间的交融了。”其意在说明阿拉伯文明( )
A.呈现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B.推动了西欧科学革命的到来
C.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 D.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文明成果
5.有学者认为:“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基本上是希腊化的阿拉马文化和伊朗文化,在哈里发政府的保护下发展起来,而且是借阿拉伯语表达出来的,……西亚的地中海文化的统一性,在这种新文化里,已登峰造极了。”该学者强调阿拉伯文化( )
A.具有独立发展的特点 B.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C.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成为文明传播的媒介
6.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 )
A.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 B.推崇中国儒家思想
C.重视忠义和孝行品性 D.善于学习外来文化
7.“从整个日本历史来看,大化改新的全面‘中国化’,只是日本漫长历史中一个小小的插曲,是日本历史之旅中的一次短暂脱轨……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终主要遗留在了文字、文学、服装、建筑、科技等表层文化、物质文化方面。”大化改新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 )
A.实行八股取士 B.建立中央集权
C.将军掌握实权 D.实行闭关锁国
8.下表是1444年——1481年奥斯曼帝国艾克银币的重量变化情况,由此可推断奥斯曼帝国( )
年份 1444年 1451年 1460年 1470年 1475年 1481年
重量(克) 1.06 1.01 0.96 0.93 0.77 0.75
A.控制商路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剧烈冲击
C.连年扩张导致国力持续消耗 D.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军事消耗
9.阿拉伯帝国早期的地理学著作,多为道路指南。9—14世纪,帝国出现了苏莱曼、白图泰等大批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欧洲通过学习他们的地理学著作,逐步了解和熟悉了亚洲及东非地区。这根源于阿拉伯帝国( )
A.推动东西文化的交流 B.地跨三洲的辽阔疆域
C.境内多元文明的交融 D.较为发达的转运贸易
10.如表所列为美国不同时期的语言战略。该表反映了( )
时间 语言战略
20世纪50年代 美国教育经费大增,俄语和东欧研究成为政府支持重点
20世纪80年代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日语、汉语及其相关研究
21世纪初 阿拉伯语普什图语等中东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语言
A.经济全球化发展 B.旧国际格局的瓦解
C.国际形势的变化 D.文化多样性的挑战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和近代(奥斯曼帝国)。根据材料可知,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15-16世纪,帝国经济一度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B项正确;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在8世纪中期后,且疆域范围没有到达伊斯坦布尔,排除A项;
中国造纸术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排除C项;
1世纪中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说法没有史实依据,排除D项。
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由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留了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A项正确;
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没有减弱,排除B项;
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留了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排除D项。
故选:A。
3.答案:A
解析:欧洲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从阿拉伯语书写的这些古代希腊与罗马巨著开始,点燃了复兴的火炬,故选A项:选项B属于“继承”而非“启后”,C项直接推动表述不科学:D项应为桥梁而非分水岭。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哥白尼的数学天文学与在他以前用阿拉伯语写作的天文学家们之间的交融”可以说明阿拉伯的天文学对哥白尼学术的影响,即该学者意在说明阿拉伯文明推动了西欧科学革命的到来,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呈现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故A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阿拉伯文明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故C项排除。“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文明成果”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排除。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基本上是希腊化的阿拉马文化和伊朗文化,在哈里发政府的保护下发展起来,而且是借阿拉伯语表达出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文化构成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基本上是由希腊化的近东文化和波斯文化两股主流汇合而成,它既是新月沃地古代闪族文化逻辑发展的继续,也是西亚地中海文化统一性的集中表现,阿拉伯的文化保留了希腊文化和伊朗文化,成为了文明传播的媒介,D项正确;阿拉伯文化吸收了希腊文化和伊朗文化,并不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保留了其他文化,传播了这些文明,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阿拉伯地区的地理环境,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并且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来维持社会秩序,这表明他们是在利用朱子学来强化其统治;而朱子学强调的君臣、家族关系与幕府想要维持的社会秩序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德川幕府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用朱子学巩固统治,故选A项;推崇中国儒家思想是其手段,不是其目的,排除B项;推崇“重视忠义和孝行品性”的朱子学是其维护统治的手段,排除C项;学习外来文化不是其目的,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日本)。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时期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通过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B项正确;大化改新发生在公元7世纪,而八股取士出现在中国明清时期,排除A项;将军掌握实权是在10世纪以后,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之后,排除C项;日本闭关锁国是在17世纪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44-1481年(奥斯曼帝国)。根据表格可知,1444年-1481年奥斯曼帝国艾克银币的重量逐渐减轻,这说明奥斯曼帝国银币量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连年扩张导致国力持续消耗,银币减少,C项正确;
控制商路不会造成银币重量减轻,排除A项
新航路此时尚未开辟,时间不符,排除B项;
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是1453年,军事消耗不会持续多年,排除D项。
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阿拉伯帝国转运贸易较为发达,因此阿拉伯商人对东西方地理信息掌握比较详细,以便指导他们的长途贩运贸易,D项正确;阿拉伯人地理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A项属于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地理学发达的根本原因是较为发达的转运贸易,B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B项;多元文明的交融与地理学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美国政府对语言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重点从20世纪50年代的俄语和东欧,此时冷战兴起,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于美国的世界霸权产生冲击,发展到80年代的日语、汉语,日本崛起,中国改革开放,亚洲经济腾飞,美国对于其的重视程度提高。综合以上可知,其政策调整体现了美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进行战略调整,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的语言战略主要考虑的是外交因素,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排除A项;两极格局瓦解在20世纪90年代初,不能整体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国际安全环境恶化”与国家的语言战略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