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②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③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议会权力的确立
时间 文献 内容
确立 1689年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发展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2.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2)过程
①开始: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②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1781年北美人民打败了英国军队。
④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①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③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过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
②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③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⑤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3)意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知识点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逐渐形成。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
2.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3.英国的政治制度
(1)政体类型:君主立宪制。
(2)特点
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4.美国的政治制度
(1)政体类型:共和制。
(2)1787年宪法
内容 ①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②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评价 ①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不足: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5.法国的政治制度: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6.政党政治: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知识点三 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农奴制改革
(1)措施
①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②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
③采取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2)影响
①积极: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局限: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南北战争
(1)背景
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2)过程
①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②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
③1865年,内战结束。
(3)影响
①进步性: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②局限性: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统一
(1)建国: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统一:意大利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4.德意志统一
(1)德意志的最大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德意志的两个最大邦国。
(2)代表人物及政策: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主张“铁血政策”,即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
(3)过程: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②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
①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3)影响: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6.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正确认识农奴制对俄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阻碍
农奴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阻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俄国资本主义工业领域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基本无力购买工业产品,这影响了国内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种植园奴隶制不同于
古代文明的奴隶制
美国内战时废除的种植园奴隶制是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商品奴隶制,它一开始就依赖于资本主义市场,奴隶主使用奴隶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原动力是追求剩余价值、增加财富,而古代文明的奴隶制与资本主义市场及剩余价值没有关系。因此,美国种植园奴隶制不同于古代文明的奴隶制,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农业组织形式。
铁血政策
是指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于1862年提出的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其中,“铁”指武器,“血”指战争。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于1871年初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巩固训练】
1.帝国议会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普遍的男性选民的民主标准建立的议会。它既作为立法机关的一部分运行,又为制度化的反对提供舞台-一一与德国的议会概念相一致,这种制度化的反对将自己理解为“国家”政府永久的“社会”对应物。据此可推知( )
A.立法机关是德意志帝国权力的中心 B.德国宪政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C.德国成为首个实现全民普选的国家 D.帝国议会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民主法治
2.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学者( )
A.要求继续限制国王权力 B.肯定了内阁独特的地位
C.极力反对议会权力过大 D.希望议会尽力支持内阁
3.美国北方人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如果奴役他人,是罪恶的,因此坚决反对奴隶制的推行。相对应,南方种植园主们认为,一个州是蓄奴州还是自由州,是州本身的权利,如果北方人执意干预,就是侵犯了南方各州的自由。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启蒙运动理念深入人心 B.致力于追求政治自由
C.联邦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D.内战爆发具有必然性
4.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一度被当作革命对象。为了从精神上和旧时代决裂,与“自由、平等、博爱”的新理念接轨,革命者将其强行改名为“理性庙”。这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A.抨击教会是大革命初衷 B.理性精神成为国人共识
C.资产阶级确立统治地位 D.革命浪潮冲击传统思想
5.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
A.成为美国经济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 B.恢复了国家的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制衡和有限政府原则 D.旨在扩大各州政府权力
6.1889年1月,保皇派支持的法国民族主义者布朗热在巴黎选举中获胜。当时,其追随者希望马上发动政变,解散议会,但布朗热执意要在秋季全国大选中堂堂正正获取最高权力。不久,共和国当局取消了布朗热的参选资格,并取缔了支持他的团体。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共和政体比较稳固 B.两党政治逐步走向成熟
C.保皇势力日益强大 D.民主制度缺乏法律保障
7.1872年11月,时任法国总统的梯也尔在议会上说道:“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由此可见,梯也尔认为推行共和制的意义在于( )
A.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利于稳定法国社会秩序
C.化解各派别之间的矛盾 D.推动法国封建帝制复辟
8.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民教育贯彻西洋式近代化。日本的近代教育或许在塑造“国民”这一点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塑造“公民”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这里的“国民”指的是天皇制国家的臣民,“公民”则指的是具有自立性的人民。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开始走向近代化
B.日本近代国民教育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
D.公民意识缺失标志日本教育近代化失败
9.1649年,英国议会成立审判国王的最高法庭,在找不到一个有才华和勇气的律师来起诉自称高于法律的国王的形势下,约翰 库克临危受命担任副总检察长,起诉并指控查理一世。在一段时期内,约翰 库克被很多人称为“弑君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王在法下”原则难以实践 B.新旧力量之间需要长期角力
C.“君权神授”思想开始瓦解 D.新兴资产阶级处于优势地位
10.1701年生效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若现在或将来同罗马教廷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所属官吏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皇帝效力”。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权利法案》的成果 B.摆脱教廷对英国的控制
C.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约束官吏和教会的权力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由“为制度化的反对提供舞台”“‘国家’政府永久的‘社会’对应物”可知,德国宪政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而行政权掌握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手中,故权力的中心是皇帝,排除A项;帝国议会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普遍的男性选民的民主标准建立的议会,没有谈到女性,“全民普选”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民主政体具有保守性和不彻底性,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阁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奇妙”连接点,内阁在立法、行政上都有一定权力,在特殊的位置发挥独特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对国王和议会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该学者对议会的态度,排除C、D两项。
3.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美国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矛盾尖锐,这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隐患,D项正确;材料中南方为维护奴隶制对启蒙思想进行了曲解,无法体现启蒙运动理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美国追求的是政治的彼此制衡,而非政治自由,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南北双方的矛盾,而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C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者将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强行改名为“理性庙”,这体现了革命者践行启蒙思想的理念,说明在当时的法国革命浪潮冲击传统思想,D项正确;推翻封建制度是大革命的初衷,排除A项;由材料得不出理性精神成为国人共识,排除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说明资产阶级确立统治地位,排除C项。
5.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明确界定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与政府权力的边线,选择C项。联邦宪法是美国经济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但这不是对材料的解释,排除A项;麦迪逊反对邦联制度,主张实行联邦制,排除B项;麦迪逊的意图主要是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同时保留地方的自主权,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面对掀起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布朗热及其支持团体的威胁,法国共和国当局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息这场运动,说明共和政体比较稳固,A项正确;当时法国是多党竞争格局,排除B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封建帝制的基础已经消除,保皇势力难有作为,排除C项;布朗热参选及共和国当局取消其参选资格,均符合民主制度下的法律规定,民主制度缺乏法律保障表述不正确,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材料中梯也尔认可共和政体的合法性,指出追求共和政体之外的东西将会引起新的、可怕的革命,这说明在梯也尔看来,共和制的重要意义是有利于法国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法国大革命,排除A项;实行共和政体不一定能化解各派别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梯也尔主张保留共和制,而非维护封建帝制,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推动教育近代化,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了效忠天皇的国民而非公民,即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排除A项;日本民族主义泛滥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明治维新只是因素其一,排除C项;日本的教育近代化实现了,但有局限性,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结合“找不到一个有才华和勇气的律师来起诉”“临危受命”“弑君者”等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传统观念对革命进程造成一定阻碍,新旧力量之间需经长期斗争才能分出最后的胜负,B项正确;《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材料中现象体现的是传统势力与新兴势力的博弈,以及传统观念的阻碍作用,由“弑君者”可知“难以实践”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思想,排除C项;从材料和史实来看,当时资产阶级的力量并没有占据优势地位,传统势力优势反而较大,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材料中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了英国王位继承者的宗教信仰和依法治国问题,实际上是强调英国王位的继承和英国最高统治者(国王)的统治不能损害议会权力地位和资产阶级利益,将最高统治者置于议会约束之下,巩固了《权利法案》的成果,故选A项。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已经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独立的英国国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涉及王位继承和国王权力,D项不能得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