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
二〇二四年中考模拟检测(二)
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
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 8页,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将姓名、学校、班级、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6分)
学校开展主题为“走近孔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小齐准备的部分材料,
请你帮他完善第 1~4题。
走近孔子,我们首先踏足三孔之地①——孔庙、孔府、孔林。这里,是儒.家文化的
发源地,是孔子智慧与思想的圣地。
孔庙之内,香火鼎盛,A.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瞻仰。庙宇建筑 B.富丽堂皇,每一砖
每一瓦都仿佛诉说着孔子的智慧与伟大。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孔子的声音穿越时空,
回荡在耳畔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这句名言,简洁而深刻,是孔子对人性善良
的呼唤,也是对后世无数人的教诲.。
孔府内,学者们 C.殚精竭虑地研究儒家经典,传承着孔子的思想。他们 D.附庸风雅,
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儒家文化的底 yùn。在这里,一幅幅历史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让人
仿佛穿越回那个礼乐之邦。
而孔林,则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安息之地。漫步在古木参天、碑石林立的林间,仿佛
能感受到孔子那高尚品格与深邃思想的永恒存在。
走近孔子,就是走近一种文化的传承④,一种精神的延续。他的思想,如同璀璨的
星辰,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1.上面语段中,有几个字音字形拿不准,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
A.rǔ huǐ 蕰 髓 B.rú huì 蕴 邃
C.rú huǐ 蕴 邃 D.rǔ huì 蕰 髓
2.上面语段中加粗成语有一处使用不当,请你帮他选出来( )(2分)
A.络绎不绝 B.富丽堂皇 C.殚精竭虑 D.附庸风雅
3.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提修改建议或写正确语句)(3分)
5.在“走近孔子”的读书活动中,有四位同学发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语文模拟(二) 第 1页 (共 8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
A.孔子告诉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小令尊也告诫我要多学习身边人的长处,让我
受益匪浅。
B.感谢前面同学抛砖引玉,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三年初中就快结束了,真让人感叹
时间的珍贵。
C.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我们不仅要尊重孔子,还要尊敬我们的老师,平时要与老师
平等相处,友好往来。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让我懂得坚定志向的重要性,让我对未来的中考
充满了信心。
6.阅读《经典常谈》片段,完成问题。(4分)
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
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籍,并教他们礼、
乐等功课。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才能够享受的,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他又
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说当世的君主;这也是从前没有的。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
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
孔子是个博学多能的人,他的讲学是多方面的。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
为国家服务的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
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已及人,这所谓
“直”“仁”“忠”“恕”;一面还得合乎礼,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凡事只问该做不该做,不必
问有用无用;只重义,不计利。这样的人才配去干政治,为国家服务。
(选自《<诸子>第十》)
从两个选段中,你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7.学校开展“点赞孔子”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请结合下联补写上联。(3分)
上联:
下联:有教无类化春风
8.小齐参加完活动之后,撰写了下面一段感悟性文字,请你根据文意补全诗词内容。(8
分)
孔子,千古圣人,其德行之高,犹如巍巍泰山。他秉持“① , ② ”(《<论语>十二
章》)之信条,面对误解与质疑,始终保持君子的谦逊与宽容。他学识渊博,犹如“③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站在思想的巅峰,俯瞰万物,洞察世理。他的一生,如
同“④ , ⑤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将智慧与仁爱播撒人间,滋养后世。
他深知“必先苦其心志, ⑥ , 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坚韧不拔之志,
成就千古伟业。“⑧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孔子之所以能成为
万世师表,正是因为他心怀高远,超凡脱俗。
语文模拟(二) 第 2页 (共 8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9~10题。(5分)
浩气吟(其三)
①
〔明〕瞿式耜
正襟危坐待天光,两鬓依然劲似霜。
愿仰须臾阶下鬼,何愁慷慨殿中狂。
须知搒辱②神无变,旋③与衣冠④语益庄。
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
【注】①瞿式耜(sì):明末反清将领,被清军俘虏,最终被害。②搒(péng)辱:
拷打侮辱。③旋:指回到牢房。④衣冠:指有正义感有道德的人。
9.下列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劲似霜”运用比喻,写出诗人的年迈,“劲”字表现诗人誓把牢底坐穿的决心。
B.“阶下鬼”一词写出诗人已抱定必死的决心,无论如何严刑拷打,神色始终不变。
C.尾联化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诗人要垂名史册的愿望。
D.全诗激扬澎湃,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与读者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10.“殿中狂”“语益庄”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展现了诗人怎样的
形象?(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题。(14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水①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
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丹水东南流至其县南。黄水②北出芬山黄谷,南迳丹水县,
南注丹水。黄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有石墨山,
斯其类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赪③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④更为殊观矣。
语文模拟(二) 第 3页 (共 8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漾水丹水》)
【注】①水:指丹水,长江水系支流汉江的支流,在丹江口市注入汉江。②黄水:
古河流名。③赪(chēng):红色。④岫:峰峦。
1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斯其类也”的“斯”与“斯是陋室”的“斯”,意思相同。
B.“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在句中指飞奔的马。
C.“巴东三峡巫峡长”和“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均为确指,即数词,三。
D.“有时朝发白帝”是倒装句,应为“有时朝(于)白帝发”。
12.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山石悉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
【文言知识资料卡】
悉:①详尽,详细;②了解,熟悉;③全,都。
若:①像;②及,比得上;③假如,如果。
1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2分)
割 其 血 以 涂 足 可 以 步 行 水 上 长 居 渊 中
14.下面是【甲】文段中画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3分)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5.【甲】【乙】两文中所写到的山分别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段内容简要作答。(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题。(10分)
材料一
《摘编自“新华网”2024年 3月 14日)
语文模拟(二) 第 4页 (共 8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
材料二
国家疾控局发布的近视防控工作解读表示,下一步,国家疾控局将持续推进近视防
控工作,继续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影响因素的监测评估,推广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加
大专业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南、规范、标准的宣贯普及力度。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
作,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做好科普宣传,指导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科学用眼
和护眼知识,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用眼卫生习惯。
《摘编自《北京日报》2024年 3月 14日)
材料三
①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社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
高发、低龄化趋势。一些孩子在考学、选择专业时可能会因为近视而不得不放弃自已喜
欢的学校或者专业。而且,近视度数越高越容易发生一些致盲眼病。因此,近视对广大
学生而言绝对不是一副眼镜的事,家长、学校都应该重视起来。”
②杜医生介绍,如果父母是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孩子容易发生近视。
③“后天的环境因素对近视发生的影响更大,包括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时间、睡眠、
饮食、户外运动时间和方式等。”杜医生说,“以电子产品使用为例,现在,有些学习任
务需要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工具,孩子较长时间处在近距离用眼状态,户外活
动时间不够,远距离眺望时间很少,长此以往,眼睛很难得到充分放松,睫状肌紧张,
晶状体处在调节状态,容易发生近视。”
④据介绍,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发生近视的重要原因,比如写字看书坐姿不端
正,不能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另外,躺在被窝里看书、趴在桌子上写字、喜欢熬夜等,
都可诱发近视。同时,爱吃甜食的孩子,相对比较容易发生近视,所以均衡饮食也很重
要。
(摘编自《陕西日报》2024年 2月 28日)
材料四
①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家长、学校和社会各部门要摘掉“近视眼镜”,树立“远视”
思维,通过家校社协同预防,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心灵之窗”。
②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 30分钟大
课间体育活动,就抓住了预防近视的关键。学校要打开思路、创新课间活动方式,确保
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到户外活动,缓解视力疲劳。
③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近视与家庭的影响、家
长的教育密不可分。家长要从孩子身心健康和教育成长的长远角度出发,以身作则,严
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和频率,多陪孩子参加亲子读书、运动、劳动等活动,
尽可能减少孩子对“电子保姆”的依赖,营造一个阳光、健康、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
语文模拟(二) 第 5页 (共 8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
④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近视防控相关产品质量执法,加大对近视防控相关虚假宣
传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产品误导性营销宣传行为。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 3月 14日)
16.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这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引起了国
家的重视。
B.相关医学专家表示,近视往往受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影响,特别是父母患有病理性
近视,孩子更容易发生近视。可见先天因素的影响更大。
C.近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但不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
D.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多方合力,只要学校、家庭及相关监管部门细化责任,
树立“远视”思维,近视问题便迎刃而解。
17.仔细阅读材料一,写出你从图表中读出的一条信息。(2分)
18.请结合材料三,简述儿童青少年患近视的原因。(3分)
19.班级将模拟开展关于初中生近视联防联控座谈会,同学们将分别以下列不同身份的代
表参与座谈会。请你任选其中一种身份,结合上述材料,具体谈谈如何更好地解决初中
生近视问题。(解决方案不可照抄原文)(3分)
校方代表 市场监管部门代表 家长代表 学生代表
身份: 解决方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3题。(15分)
重回老院
肖复兴
①二十年来,我记不清有多少次重回老院。不知为什么,只要路过前门,脚就会往
东一拐,情不自禁地走进紧靠前门火车站的那条老街,一直走到老院。这是一座叫“粤东
会馆”的清代三进老院。以前,在这条老街上一共有六座老会馆,如今仅存粤东和临汾两
座。在这座大院里,我住了二十一年。人生最初的这二十一年,留给我的记忆最深,因
为这二十一年包含了我生命中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期,自然是以后的岁月尤其是年老之
后日渐衰残的日子无法匹敌的。这段时光就像是刀刻在石头上的篆印,岁月长在树木里
的年轮,很难被时间的流水冲刷殆尽。
②记得阔别多年第一次重回老院,是 2003年的冬天。那时候,老街尚未改造,老院
尚未拆迁,依旧是我小时候见到的模样。尽管有些破旧,老院却如风雨故人,那样亲切,
在寒风中迎着我。
③院里面,那三棵前清留下来的老枣树不复存在,盖起了好多小房子。记得从前,
语文模拟(二) 第 6页 (共 8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
秋天一到,我们天天仰着脖子盼着枣红。终于等到枣熟,一帮孩子爬上树,挥动竹竿打
枣,打得马牙枣如红雨从天而落,砸在捡枣的孩子的头上、身上,大家欢快地大呼小叫。
枣落一地,但谁也不会私自拿回家,我们端着洗脸盆,一盆盆地给各家送去。盼枣、打
枣、送枣——秋天的三部曲这才算曲终奏雅。
④老院最里面的三间东厢房,就是我家。
⑤房门紧锁,我扶着门窗往屋里看,三间房子的隔扇已经打开。记忆中,墙上贴着
我儿时最喜欢的哈琼文的年画《祖国万岁》;我在床上和弟弟演着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
节目,打得不可开交;读高中时,几乎每个周末的下午,在饭桌前,要好的同学和我面
对面坐着,天马行空,一聊聊一个下午;寒冬的夜晚,秫秸纸糊的顶棚上,耗子大爷肆
无忌惮地四下乱窜,咬噬着上面的干糨糊,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像走马灯一样,那
些画面一一浮现。
⑥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老院,老院仿佛有什么魔力,吸引
着我。
⑦有一次,我来到老院前,发现老门旁边新开了一扇大门。老门黑漆,斑驳脱落;
新门红漆,鲜亮耀眼。一新一旧,一红一黑,相互对峙,如在布莱希特的话剧中,有了
历史跨越的间离效果。
⑧只是新门紧锁,进不去,只好从街坊家的后窗翻进老院。
⑨院子原来的格局没有变,只是全部翻盖成新房。人去屋空,没有任何杂物堆积的
院子,显得更为幽深,仿佛比小时候的院子大了许多。没有了以往的烟火气,空旷的院
子像搬空了所有道具的舞台,显得清冷。
⑩甬道最里面的东头是我家的那三间房子:灰瓦,红门,绿窗;地砖,窗台,房檐;
清风,朗日,花香。日子好像定格在往昔。房门虚掩,我推门走了进去,除墙角堆放着
管道之类的东西,屋里空荡荡的。我却似乎能看到屋中央煤火炉升腾起淡蓝色的火苗,
闻到炝锅的葱花味儿和炉盘上烤窝头片的焦香。
走出家门,站在空无一人的老院里,望着四周曾经熟悉的一切,我仿佛看到岁月
留下的影像,听到时光流逝的声音。多少孩提的欢乐、少年的忧伤、青春期如春潮翻滚
的多愁善感,都曾在这里漫溢。多少人来人往、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都成为错综交织
的老院记忆。那一刻,我的心里也软.和.得很。
五年前的夏天,两个小孙子从美国回北京,我特意带他们去看看老院,看看他们
的根,那是爷爷像他们这样大的时候住过的地方。这一次,红漆大门敞开着,我们径直
走进,一直走到最里面。曾经是我家的那三间东厢房,已经成了一家公司的办公室,窗
外的空调机呼呼地响着。里面有人走了出来,很客气地把我们请出老院。
去年冬天,我再一次回到老院。红漆大门紧闭,黑漆老门敞开着。但是,我没有
语文模拟(二) 第 7页 (共 8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
走进去。我已经老了,腿脚不利索了,难以再从老街坊家的后窗翻进院里。在老院前,
我站了好久。记得以前,老院大门西侧的外墙上,有一个报栏,邮递员每天都会用糨糊
往上面贴一张当日的报纸,贴的报纸多了,便是厚厚的一层,没有人揭去卖废品。如今,
新门占据了这段墙的位置。报栏留在了梦中,一切都在梦中。
我站在那里画了一张速写。老街上,没有一个人,只有老院的两扇大门和我静静
相对。有风吹过,阳光的斑点打在我的画本上。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 3月 15日,有删改)
20.作者写到自己多次重回老院,并写到老院的变化,请根据提示补充相关内容。(4分)
2003年冬天,“我”重回老院,它基本如初,尚未拆迁——有一次,① ——
五年前的夏天,② ——去年冬天,“我”再一次回到老院,没有进去,老院中的
一切尚未可知,原来的都留在了梦中。
21.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从感官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2分)
我却似乎能看到屋中央煤火炉升腾起淡蓝色的火苗,闻到炝锅的葱花味儿和炉盘上
烤窝头片的焦香。
(2)结合语境,赏析第 段中加点词语。(2分)
那一刻,我的心里软.和.得很。
22.文章以“重回老院”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3.文中说“老院仿佛有什么魔力,吸引着我”,其中“魔力”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
谈生活中哪件事对你也具有魔力,引领你奋发向上。(3分)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让思维转个弯,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
的突破口;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棘手的时候,换个角度勇敢尝试,就会拥有更广
阔的视角,做出更理智的决断;遇到烦恼时,不妨让心态转个弯,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
问题;人生中适时地转个弯,或许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愿你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更
有适时转弯的智慧,去发现人生的无限可能!
——摘自《人民日报》
请以“转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阐述自己的观点,让
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2)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忌无
病呻吟,忌空洞说教。(3)不少于 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语文模拟(二) 第 8页 (共 8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二〇二四年中考模拟检测(二)
语文参考答案
1.B(2分)
2.D(D.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多含贬义。)(2分)
3.C(C.表示直接引用他人说的话,引文句末的标点符号应该放在引号内。)(2分)
4.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与“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顺序对调。(将语句修改阐
释清楚即可,共 2分)
5.D(A.“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B.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
的见解或简陋的文字,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C.“要
尊重孔子”与“尊敬我们的老师”语序不当。)(2分)
6.①平等对待学生。教学时“有教无类”,无论学生出身如何,一视同仁。②博学多能。
讲学是多方面的,教育学生注重人格的修养,着重培养为国家服务的人。③善于思考,并
付诸行动。将抽象的议论改为具体事例,汇编成《春秋》,更容易使人得到善恶的教训。
(每点 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 4分)
7.示例:因材施教育(培/润/滋)桃李 诲人不倦传千古(传经典/育桃李)(宽对即可,
共 3分)
8.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不亦君子乎 ③会当凌绝顶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⑤化作春泥更
护花 ⑥劳其筋骨 ⑦饿其体肤 ⑧问君何能尔(每空 1分,共 8分)
9.D(D.整首诗慷慨激昂,充满浩然正气,表达了诗人舍生忘死、以身报国的爱国之情。)
(2分)
10.对敌人,鄙视辱骂(1分);对坚贞不屈者,非常敬重(1分);塑造了一位舍生忘死、
英勇无畏、以身报国的爱国诗人(1分)。(意对即可,共 3分)
11.C(C.“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非确指,意为多次。)(2分)
12.山上岩石全都呈黑色,黑如墨染,所以称它为墨山。(关键词“悉”“若”各 1分,翻译
准确、通顺即可,共 3分)
13.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每处 1分,共 2分)
14.示例:此处句尾用感叹号能够突出三峡夏水的湍急(1分),表现作者内心的惊讶与
感叹(2分)。(意对即可,共 3分)
15.甲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具有连绵不断、高峻挺拔的特点(2分);乙文中写到
两座山,墨山黑如墨染,丹崖山绯似红霞,具有色彩奇异的特点(2分)。(意对即可,
共 4分)
【参考译文】【乙】
丹水出产丹鱼,夏至前十天,夜晚在丹水边等着(鱼),鱼从水岸边浮上来,红光
向上照射像火一样,撒网捕捉它们,割鱼取血来涂在脚上,可以在水上行走,长期停留
在深潭中。丹水又向东南流到丹水县的南面。黄水从北方芬山的黄谷流出,往南流经丹
水县,(继续)往南流入丹水。黄水北面有墨山,山上岩石全都呈黑色,色彩鲜明,黑
语文参考答案(二) 第 1页 (共 2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
如墨染,所以称它为墨山。如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也属于这一类。丹水南面有丹崖
山,山上全是红色的崖壁巍然高耸,像红霞映照天际,两座峰峦(一黑一红)更是奇特
的景象了。
16.A(B.后天的环境因素对近视发生的影响更大;C.对职业选择有影响;D.“近视问题便
迎刃而解”的表述太绝对。)(2分)
17.示例: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呈现下降趋势。(意对即可,共 2分)
18.①家庭遗传的影响;②后天用眼环境不佳;③不良的行为、饮食习惯。(每点 1 分。
共 3分)
19.示例一:校方代表 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学生在校户外活动时间,积
极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课程。同时,在学校定期开展用眼卫
生等相关知识讲座,强化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 示例二:市场监管部门代表 加大对
近视防控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严惩不法行为,打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示例三:家长
代表 为孩子把好第一道关,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进行阅读、锻炼等活动,严格把控
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和频率。此外,给孩子提供科学、合理、健康的日常饮食,保
证营养均衡。 示例四:学生代表 主动学习用眼卫生知识,提高保护视力意识,在日
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正不良的用眼习惯,多做运动,努力减少因娱乐而使用电子产品的
时长。 (结合所选身份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方案照抄原文只得 1分。共 3分)
20.①“我”从街坊家的后窗翻进老院,老院格局未变,人去屋空,显得幽深、清冷 ②“我”
带两个小孙子回老院时,老院已作他用(每点 2分,共 4分)
21.(1)调动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1分),写出了儿时老院的烟火气息以及对过去生
活的深切怀念(1分)。
(2)“软和”有柔软亲切的意思(1分),这里指作者回到老院,回忆过往,内心觉得温
暖、舒服、亲切(1分)。
22.①“重回老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一次次回老院的经历
见证了老院的变迁;③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老院的眷恋及惋惜之情。(答出前两
点,每点 1分;答出第三点,得 2分。共 4分)
23.第一问:“魔力”在文中指的是老院对作者产生的强烈吸引力和深刻影响。第二问:结
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答出“魔力”的含义,得 1分;结合自己的生
活体验作答,得 2分。共 3分)
24.(50分)
分 项 一 等 二 等 三 等 四 等
内容 25分 25—20分 19—14分 13—8分 8分以下
表达 20分 20—15分 14—10分 9—5分 5分以下
创意 5分 5分 4分 3分 3分以下
注:①书写美观或潦草者,可酌情增减 1—3分。②有错别字酌情减分。
语文参考答案(二) 第 2页 (共 2页)
{#{QQABRY4EogCAAJAAARhCQQXyCgGQkAGAAAoGxEAEoAAACQFABCA=}#}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