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判断的概述 课件(共22张ppt+内嵌1个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判断的概述 课件(共22张ppt+内嵌1个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第一目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目 判断的表达及类型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发扬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正确判断。
了解判断的含义,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2.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预习提纲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
2、什么是判断?
3、判断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真判断?什么是假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形式(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2、判断的类型有哪些?
(1) 送信人认为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判断显然是错误的,是虚假的,不恰当的。因为跑得快满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
(2)启示: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定。
《笑林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个邮差递送紧急公文,当官的恐怕他走得慢,拨一匹马让他骑。邮差赶着马跑,别人问他:“如此急事,怎么不骑马跑 ”邮差回答说:“六只脚走,岂不比四只更快!
什么是判断?判断有何基本特征?判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送信人的认识错在什么地方?
(2)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与分享
1.使用判断的原因:认识事物所需
(1)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2)仅凭概念不能明确的表达思想,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 —牛顿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例如:对于XX同学的认识,我会断定XX同学是我的学生,XX是个优秀的学生。这就使用了判断。
看视频,作判断
2、判断的含义
下列语句都属于判断句吗?
(1)开封王婆的公公是相声大师杨宝章。
(2)开封王婆的公公不是相声大师侯宝林。
(3)开封是一座文化名城吗?
(4)开封王婆真有名啊!
(5)开封王婆啊!
(6)难道开封不是一座文化名城吗?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即对认识对象的性质或属性、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
是肯定判断
是否定判断
不是判断,是疑问句
是感叹判断
不是判断,仅是感叹
反问句,是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两种方式
肯定
否定
3.判断的基本特征
注意: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示范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
【思考】材料中谁说的话是判断?小张和小赵的话都符合实际情况吗?
小李: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不是判断)
小张:表达了一个肯定(是判断)
小赵:表达了一个否定(是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①真: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
②假:判断的断定不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
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与生俱来的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的。
(2)判断有真假之分
思考:判断的两个特征之间有什么关系?
(3)断定和真假的关系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3.判断的基本特征
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
请思考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判断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检验
请思考1:判断来源于哪里?
(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社会实践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相关链接】哲学认识论、形式逻辑和日常生活三个领域断定判断真假的标准
哲学认识论
“这朵花是红的”若花的属性确实是红的,即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达到了一致性,“这朵花是红的”就是真判断。
>
形式逻辑
假设“这朵花是红的”这个判断是真的,则“这朵花不是红的”就是假的。形式逻辑关注的侧重点只在于判断的形式,以及判断形式之间的关系。
>
日常生活
“现在是上午8点整”其一,这是一个判断,理由在于对当下时间有所断定;其二,这个判断究竟是真还是假,要看说话者所指的时间在什么时区等其他因素。
>
侧重于
思维的内容
侧重于
思维的形式
侧重于
具体的语境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1.这是新学生宿舍。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下面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
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因为能呼吸的只有空气,不应该包括阳光和海水。
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吸烟只是患肺癌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条件。
P31 探究与分享
准确的判断表达:
含义要明确
概念搭配要恰当
条件关系要正确
思考:如果说概念是用词语来表达的,那么判断是用什么来表达的呢?
(1)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补充:离开语句的判断是不存在的。)
(2)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物质载体)。
1、判断的表达
语句
判断
思想内容
语言形式
今天是个好日子。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3)有的语句不能表达判断
如: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4)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2、判断的表达
一般来说,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则不表达判断(有特殊情况、
)
如:我是一名政治教师。 难道我说的不是实话吗?
蝙蝠到底是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 请让一让! 苍天啊!
疑问:“你怎么了 怎么忽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
惊奇:“你怎么了 打扮得这么漂亮!”
关切:“你怎么了 脸色这么差!’”
责备:“你怎么了 这次表现有点不太好”。
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具体分析)。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
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语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知识拓展】 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
例如: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是不会死的。人总是要死的。凡人皆有一死。人统统要死的。难道有人不死吗?都表示同一个判断“人是要死的”。
例如:他走了。——可以表示为“他离开这里了”或“他死了”这样两个判断。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语境或语句的歧义造成的。
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②难道你不是因为我才美丽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你快过来!
⑤上帝啊!
⑥禁止醉酒驾车!
⑦你真是太漂亮了!
练一练
①陈述句,表判断
②反问句,表判断
③疑问句,不表判断
④祈使句,不表判断
⑤感叹句,不表判断
⑥祈使句,表判断
⑦感叹句,表判断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②类型: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②类型: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2)复合判断
(1)简单判断
①含义:是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例如:他是医生。 张华和王明是朋友。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
他是医生,也是党员。
他没来上学,可能生病了,也可能忘记了。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郊游。
这三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类型 含义 举例
性质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雪是白色的
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
联言判断 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小明不但是班长,而且是团支书
选言判断 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面对困难要么迎头而上,要么退缩不前
假言判断 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就去爬山。
初步认识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
1.他是中学校长。
2.张华认识雷锋。
3.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结合教材P32页,思考:上述判断属于哪些类型
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
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
复合判断的选言判断
探究与分享32页
判断的概述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的含义
判断的基本特征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判断的表达
判断的类型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有真假之分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性质判断
相互联系
知识小结
1、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
①小姑娘长得很漂亮。 ②难道西湖风景不美吗?
③人是谁创造的呢? ④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⑤祖国山河多么壮丽啊! ⑥啊,我的天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2、下列表达不属于判断的是( )
A.小王和小李是同学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C.今天是阴天还是晴天呢 D.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D
C
课堂巩固
3.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判断的基本特征有( )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②有真假之分
③来源于社会实践 ④对认识对象既不肯定又不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属于( )
①真判断 ②假判断
③肯定判断 ④否定判断
A.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②④
A
A
课堂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