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重难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024年高三高考思想政治三轮冲刺复习(新高考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回归教材重难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024年高三高考思想政治三轮冲刺复习(新高考专用)

资源简介

回归教材重难点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课标内容: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考查方向:
必备知识: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形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能力:1.观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现象,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 念。探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途径。
2.辨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分析不同类型企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综合认识如何促 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评析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学科素养:1.增强对人民的重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认同,增强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的政 治认同。用全面的观点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准确运用新发 展理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认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认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 网” ;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我国居民获得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增强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 积极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核心价值观: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 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理解国家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让人民获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要求
(1)发展目的: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动力: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 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发展趋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 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4.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 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念 解决问题 举措
创新发展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 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 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不断增强 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 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建设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开放发展 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 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 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
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原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 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 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 质基础
内容 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 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要求 建设创新引领、协 同发展的产业体 系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 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建设彰显优势、协 调联动的城乡区 域发展体系 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推动形成工 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加快农业农 村现代化。 ②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 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 平衡
建设更高水平开 放型经济新体制 必须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 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 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 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四、把握建设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的目标
产业体系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 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
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 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 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全面开放体系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 方向转变
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1.原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有助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2.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
理念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总基调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主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本动力 改革创新
根本目的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济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发展 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七、比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类别 范围 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公有制 劳动收入
按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非公有制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活动参与 分配的方式 各种经济 成分 具体 分析 非劳 动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 转让
按资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红,私营企 业主税后利润 财产 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注意:① 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劳动所得
②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技术、资本要素所得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 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 地要素参与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能称为按劳分配,而称为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 在公有制经济中获得的劳动性收入包含按劳分配或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获得的劳动 收入包含按劳动或管理要素分配所得。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所以,个体劳动收入不包含按劳分配 成分,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来自于自身的管理和劳动、经营和投资,是综合分配所得。
八、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
收入途径 内容
劳动性收入 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 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 租所得的租金等
经营性收入 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 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 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 款等
九、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措施 内容
三者关系 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一个制度 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两个基本同步 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 本同步
三次分配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 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 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 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规范秩序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
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消除贫困 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 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注意: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企业上缴和国家收取税费、企业进行各项经营支出等),再分配主要 是国家(收取个人所得税、进行财政支出等)。
十、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地位特点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的核心 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 久的社会保障形式,保障 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 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是最高层次的社 会保障 褒扬性、补偿性、 优待性、综合性 的特殊社会保障
资金来源 政府、单位、个人三 方共同筹集资金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来实现 政府和社会 国家和社会
保障对象 因年老、疾病、工伤、 失业、生育等因素暂 时或永久失去劳动 能力,从而失去劳动 收入来源的劳动者 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 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 活水平的公民 老年人、残疾人、 妇女、儿童和其他 社会成员 现役军人、复员 退伍军人以及军 烈属等优抚对象
保障方式 依法从国家和社会 获得物质帮助 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 最低生活水平 提供的社会化服 务、实物供给、福 利津贴 物质照顾、生活 和工作安置、精 神抚慰
构成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 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等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 ——
十一、我国社会保障的作用、内容和完善要求
项目 内容
作用 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 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 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 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 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求 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 会发展相适应
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 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1.内涵
(1)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2)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3)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2.重要性: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3.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模 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 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4.正确态度: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 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5.要求
(1)劳动者: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2)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乐于承担社会责任,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品质;创 业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 督,承担社会责任。
(3)经营者: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 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又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总之,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统一。
十三、理智消费和保护环境 1.原因
(1)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正确的消费提高公民生活水平、推动生产发展。
(2)绿色发展是我国的新发展理念之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 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要求
(1)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 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2)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 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十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共同富裕 1.原因
(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国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3)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之一,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维护社会稳定。 2.要求
(1)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 成效更可持续。
(2)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
(3)通过第三次分配等方式,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1 .(2023·全国·模拟预测)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树立大食物观”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 保供”章节。我们要全面把握并践行大食物观, 放大格局、扩大视野、下大力气, 聚焦“大健康”、顺应“大趋
势”,站在国家安全、黎元生计、健康中国的角度,拓展“食物地图”。为此需要( )
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②立足自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④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2023·全国·模拟预测)针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态危机给人类生产与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恩格斯指出: “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 的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 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共同表明( )
①保护环境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②生产关系需要不断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③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擘画并落实鲜明的绿色底色
④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2023·江苏·模拟预测)下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解释了环境污染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然而也有学者认为, 它不仅忽略了许多解释变量,而且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环境质量会自动改善。从经 济的角度看,在我国要实现图中“拐点 B”的目标就必须( )
①实施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实现绿色发展
②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③促进技术的进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④发展市场经济,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2023·福建·二模)按照西方产业理论的定义,现代化经济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服务业在 三次产业中占比至少达到 70%,即进入后工业社会。这种理论导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衰落和产业的 空心化,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产业空虚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根本原因。中国则牢牢抓住实体经济, 重视发展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创造出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照搬西方发展模式必定危害本国经济发展
②发展虚拟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助力
③要发挥制造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④服务性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产品生产经济的衰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2023·江西赣州·校联考模拟预测)根据威廉姆森的倒“U”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关于效率和公平的模 型(如图所示)。据此可以推断出( )
①适度的分配差距有利于刺激效率的提高
②实现 10%的增长,e 点比 d 点的效果更好
③效率的提高应以公平为保证才能得以持续
④再分配领域应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2023·江苏常州·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考二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各项举措精准落地。例如: 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各级国有企业全面推开,递延支付、任期激励、登高奖励、刚性退出、 薪酬索回等一整套的“组合拳”形成了科学的奖惩体系。推进这些改革的实践意义是( )
A .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管理要素的积极性
B .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 C .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做大做强国企的出发点 D .加强内部管理是国有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
7 .(2023·福建·二模)近年来,浙江、云南、天津等地面向全国招聘“乡村 CEO”(CEO 是首席执行官的英 文缩写,是主司企业行政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鼓励本土和返乡人才从事专门的乡村经营性工作。此举产 生影响的正确传导路径是( )
①为乡村产业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②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③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④提高农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
⑤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A.①→⑤→④→③ B.②→①→④→③
C.⑤→④→①→③ D.①→③→④→⑤
8 .(2023·江苏南通·统考三模)某区新兴农机专业合作社针对当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多,农村缺少 劳动力的现实情况,推出了半托管、全托管、订单式作业等多种经营服务模式, 托管土地近 2000 亩。通过 农资和生产各环节的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由此可见, 该专业合作社( )
①增加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②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
③深化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规范土地流转
④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2023·江苏南通·统考三模)2022 年,温州龙港市试点将农民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参照灵活就业 人员的方式,设计了无差别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并对建缴住房公积金的无房户村民实施倾 斜性支持政策。此举有利于( )
①让普惠性福利能够惠及更多的群体
②助力农村特殊困难人群有效规避风险
③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改善农民“权利贫困”
④筑牢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2023 年 1 月,湖北省医保局印发的《关于加强惠民型商业医疗保险发展 的指导意见》强调, 湖北省“惠民保”是由政府部门引导、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市场充分运作、群众自愿参保, 商业保险机构承担保险责任并自负盈亏,不具有理财投资性质的惠民型商业医疗保险。下列对实施湖北省“惠 民保”的意义传导正确的是( )
①政府制定保费标准→ 突出“普惠利民”原则→减轻参保群众就医经济负担→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
②创新保障形式→满足参保人员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筑牢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让群 众健康更有“医靠”
③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共同富 裕目标实现
④分摊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增强对生活稳定的预期→持续释放消费需求潜力→有效提高生活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2023·河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年代,主要功能是统购统销,用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成为联
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进入改革开放,农村商品流通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 供销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供销社的字眼频繁出现在政策文件中。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住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2022 年的中央一号文 件又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据统计,2021 年,供销社牵头举办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全年“832 平台”交易额达 115 亿元,全系统从脱贫地区 购进农产品 3 310.6 亿元;供销社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推进“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 系建设工程”。在市场经济的当下, 供销社已经逐渐发展成一个包含物资流通、技术服务、农田托管等功能 的综合中心。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新时期发展供销合作社是如何有效化解三农问题的。
参考答案
1 .A
【详解】①②:我们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 自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①②正确。③④:大食物观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健全农村公共 服务体系没有直接关系,③④排除。故本题选 A。
2 .C
【详解】①: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力量,保护环境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但不是推动社会 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力量,①错误。②: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态危机与其生产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需要 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发展,②正确。③:无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 发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实现绿色发展,③正确。④:两种现代化虽然具有共性特征,但 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的本质是不同的,④错误。故本题选 C。
3 .A
【详解】①③:在我国要实现图中“拐点 B”的目标,达到在污染水平下降的情况下人均 GDP 实现增长,就 必须实施碳中和碳达峰政策,通过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绿色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 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要限制高耗能产业,而不是完全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要保持经济适度增长,而不是 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②错误。 ④:发展市场经济,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重,并不能解决经济发展 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A。
4 .A
【详解】①③:材料中指出西方产业理论强调现代化经济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但其导致了 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衰落和产业的空心化,出现了产业空虚化和虚拟经济泡沫化,中国要坚持发展实体 经济,重视发展制造业,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照搬西方发展模式必定危害本国经济发展,要发挥制造业在现 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故①③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虚拟经济会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衰落 和产业的空心化,致使产业空虚化和虚拟经济泡沫化,这强调的是一味强调虚拟经济的弊端,而不是强调 虚拟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助力,故②不选。④:材料中指出若将虚拟经济的比重大幅增加,这会致 使产业空虚化和虚拟经济泡沫化,从题干给我们的发展启示,而本观点只是阐述了一味发展虚拟经济的弊 端,而没提出启示怎么做,故④不选。故本题选 A。
5 .A
【详解】①③:图表中显示分配差距达到一定程度会刺激效率的增长,但过度地差距则会导致效率低下, 这表明适度的分配差距有利于刺激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应以公平为保证才能得以持续,故①③正确。 ②: 实现 10%的增长”就意味着效率的提升,而 e 点差距过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所以 d 点比 e 点效果更好, 故②不选。④: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未涉及再分配,故④不选。故本题选 A。
6 .A
【详解】A:任期激励、登高奖励、刚性退出、薪酬索回表明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管理要素的积极性, A 符合题意。B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B 表述错误。C: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 做大做强国企的手段,C 表述错误。D:国有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是科技创新,D 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A。
7 .A
【详解】①:向全国招聘“CEO”鼓励本土和返乡人才从事专门的乡村经营性工作,为乡村产业提供更多人才 支撑,①应该排在第一位。⑤:更多的人才返乡工作,有利于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⑤应该排在第二 位。④: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④应该排在第三位。③:农村集 体收入和农民收入提高,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③应该排在第四位。②:材料涉及乡村集体经 济发展,不涉及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排除。正确的传导路径是①→⑤→③→③。故本题选 A。
8 .C
【详解】①:该项属于土地要素收入,且未能实现共同富裕,①错误。②:半托管、全托管、订单式作业 等多种经营服务模式,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②正确。③: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 所有,题目未涉及土地流转,③错误。④:通过农资和生产各环节的统一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 度,推进农业现代化,④正确。故本题选 C。
9 .B
【详解】①:温州龙港市试点将农民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设计了无差别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 存比例、并对建缴住房公积金的无房户村民实施倾斜性支持政策,表明此举有利于让普惠性福利能够惠及 更多的群体,①符合题意。②:该试点的政策将农民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非农村特殊困难人群,② 不合题意。③:温州龙港市试点将农民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改善农民“权利 贫困”,③符合题意。④:筑牢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社会救助,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救助,④ 排除。故本题选 B。
10 .D
【详解】③④:湖北省“惠民保”由政府引导,保险公司承保,发挥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能够分摊高额医疗 费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④正确。①:湖北省“惠民保”是政府部门引导,不具有理财投资性质的惠民型 商业医疗保险,该项中“政府制定保费标准”表述错误,①排除。②: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是社会救助,②错误。故本题选 D。
11 . ①开展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试点,畅通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实现农民增收。
②发展多项功能的综合中心,促进产业融合,催生农业发展新业态,推进农业现代化。
③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联系脱贫地区等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