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
【预习新知】
(一)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封建社会
(1)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主要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
(1)产生: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3.封建庄园
(1)含义: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
(2)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①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3)劳动者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②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③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4)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
(1)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中古中后期——王权加强。
①原因: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增长。
②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a.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b.法国:法兰西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c.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
(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古西欧的教会:
(1)教会的经济特权: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教会的等级制度。
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②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2)强大
①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__君士坦丁堡__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②6 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__拜占庭__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③罗马法: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__《查士丁尼法典》__,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特别提示】全面认识查士丁尼法典
(1)背景: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织编纂法典。
(2)组成:《查士丁尼法典》,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3)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4)地位:《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灭亡
①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__游牧部族__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②过程:6世纪中期之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仅保有小亚细亚和__巴尔干半岛__等地区;此后帝国一度复兴,__奥斯曼土耳其__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③标志:1453年,首都__君士坦丁堡__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发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__基辅罗斯__,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被征服: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__金帐汗国__的臣属。
(3)正式建国: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 __莫斯科公国__逐渐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1547年, __伊凡四世__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4)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__欧亚__两洲的庞大帝国。
【巩固训练】
1.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花巨资帮助其子博尔吉亚公爵装备军队,而公爵希望建立起博尔吉亚家族的统治,并控制教皇国。出生于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1513—1522在位)把教会的钱财用于自己家族在佛罗伦萨的利益斗争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世俗王权的不断衰弱 B.教会加强对世俗权力的干预
C.世俗王权与教权斗阵激烈 D.基督教会是西欧社会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
2.12世纪,西欧各国君主对城市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12世纪初,法兰西的路易六世极力镇压新出现的城市,而他的孙子腓力·奥古斯都鼓励城市的发展。城市提供的大量现金税收,使君主们摆脱了在国家治理上对封建领主的依赖。上述材料可用来解释( )
A.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条件 B.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基础
C.近代文艺复兴兴起的社会环境 D.西欧封建王权强化的原因
3.从12世纪开始,西北欧出现一场广泛的“拓殖运动”,被开垦的大量土地基本上是荒地、森林和沼泽,是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据此可知“拓殖运动”( )
A.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B.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
C.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D.增强了欧洲封建领主势力
4.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
A.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 B.符合国王权力加强的需要
C.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支持 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
5.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最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自治权利,而这种自治权利是以国王授予的城市特许状形式规定的。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 )
A.符合加强国王权力的需要 B.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
C.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 D.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支持
6.1327年,当英格兰贵族罢黜爱德华二世并将其子推上王位时,引用了“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这句格言。两个世纪以后,意大利一位著名的教皇党人曾表达了如下观点:“废黜不信守义务的国王并非叛乱,因为他本人即是一个人民有权推翻的叛乱者。”这反映出14—16世纪的西欧( )
A.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 B.王权与教权间斗争激烈
C.有限王权观念得到了传播 D.人民主权原则深入人心
7.日耳曼马尔克村社标志性的政治制度是自由民大会。一切重大事情,包括罪犯的审判,都由自民大会集体决定。酋长们可以决定小的事情,重大事情则先由酋长们详细讨论,然后再交部落会议做最后决定。庄园出现后,庄园法庭和村民会议往往合二而一。初期的庄园法庭,裁决者是法庭全体出席人,以后,村民大会才逐渐被陪审团取代,而陪审团也是由佃户组成。这说明了中世纪西欧庄园( )
A.有较大的自治权 B.领主的权力受限 C.自治的历史渊源 D.民主的决策机制
8.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牌钱”政策的出台( )
A.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 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
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 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9.13世纪90年代,英法两国面对耗资巨大的战争,两国君主都采取了新的政策,向其国境内的教士征税。同时法国国王还切断了其境内所有教皇收入的来源,以此挤占教皇的财富。这些做法( )
A.缓和了教权与王权矛盾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促进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D.动摇了教会统治的根基
10.下表为1000—1340年间欧洲部分地区人口的大致数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其变化主要得益于( )
地区 1000年 1340年
地中海 希腊和巴尔干 5 6
意大利 5 10
伊比利亚 7 9
西欧和中欧 法国和低地国家 6 19
不列颠群岛 2 5
德意志和斯堪的纳维亚 4 11.5
A.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B.城市自治的推进
C.东西方经济交流扩大 D.社会环境的稳定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2-1522年(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洲教皇通过经济、军事手段不断加强自身权力,并希望建立统治,体现出教会权力的提高对世俗权力的干预,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教皇如何加强自身权力,并未提及世俗王权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教会权力变化,不能看出斗争状况如何,排除C项;基督教会是西欧社会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2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尤其明显,市民阶层壮大,在此背景下,欧洲的君主们逐渐在经济上依赖城市,摆脱了在国家治理上对封建领主的依赖,这为欧洲君主加强王权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
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时间早于12世纪,排除A项;
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和材料所列举的现象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项;
文艺复兴兴起的社会环境是人们对教会腐败的痛斥、对现世幸福的追求,而非材料所述现象,排除C项。
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可知,大量土地的开垦使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这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故选A项;“拓殖运动”是在西北欧内部进行的,不属于领土争端,“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的“拓殖运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资本的描述,“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大量“私产”出现使封建领主势力受到削弱,而不是增强,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等信息可知,城市以法律的形式获得了自治权,适应当时王权加强的需要,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产生于中世纪早期,排除A项;12、13世纪,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C项;12、13世纪还未产生新型生产方式,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最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自治权利,而这种自治权利是以国王授予的城市特许状形式规定的。”“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可知,城市通过国王特许状从法律的形式获得了自治权,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在客观上适应当时王权加强的需要,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产生于中世纪早期,排除B项;12、13世纪还未产生新型生产方式,排除C项;12、13世纪,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6世纪的西欧。据材料可知,14世纪至16世纪,西欧有些人认为罢黜不为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给予人民的声音,认为废黜不信守义务的国王并非叛乱,这表明有限君权观念得到了承认和传播,C项正确;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经过艰苦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出现,排除A项;材料在强调有限王权观念,不能说明教权与王权矛盾激化,排除B项;人民主权原则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后逐渐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题意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陪审团是由早期的自由民大会逐渐发展而来,由此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庄园自治的历史渊源,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体现西欧庄园自治权的大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庄园中自治权的发展,没有涉及到领主的权力变化,排除B项;中世纪西欧庄园的裁决机制并不是民主的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盾牌钱”政策减少了国王对骑士的依赖,国王通过招募雇佣军提升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盾牌钱”政策推动了骑士制度的瓦解,但并不是骑士制度瓦解的标志,排除B项;12世纪中叶英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推动了“以钱代役”的“盾牌钱”政策的出台,该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英法两国向其国境内的教士征税、法国国王切断法国境内所有教皇收入的来源,可知这有利于打击教权,促进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题干中这些做法激化了教权与王权的矛盾,故A项排除。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英法向其国境内的教士征税,是为了应付财政危机,而不是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无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故C项排除。“动摇了教会统治的根基”说法明显错误,故D项排除。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1000—1340年地中海沿岸地区、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人口得到增长,尤其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结合所学中古西欧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处于中古后期,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而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的增长,故选A项;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但材料信息并未明确说明人口增长的地区都是城市兴起的地区,无从得出城市兴起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排除B项;中古时期东西方经济交流有限,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经济交流扩大,排除C项;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社会环境的稳定会促进人口的增长,但不会推动人口出现翻倍式增长,材料中中欧和西欧部分地区人口出现了翻倍式增长,并未完全主要依靠社会环境稳定,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