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学案
【预习新知】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
(1)经济因素:随着封建庄园制度的逐渐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因素:《马可·波罗行纪》中有关中国的描写,使当时西欧有冒险精神的人普遍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宗教原因: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5)王室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条件
(1)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造船技术也不断提高。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向东开辟的新航路
(1)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航行中因遭遇大风而意外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2)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从此,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2.向西开辟的新航路
(1)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相信“地圆说”。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此后,他又三次进行横渡大西洋的往返远航,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2)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5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介入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他的同伴们驾驶“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         抢先开辟
2.目的: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
两个主导国
往亚洲的航路。
3.开辟
(1)北大西洋海上航线: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属于加拿大
(2)北冰洋海上航线: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3)南太平洋海上航线: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岛,即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4.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是主要航线之外的航线
【巩固训练】
1.“马修号”复原船于1997年6月24日驶入纽芬兰的博纳维斯塔港。是为了纪念下面哪一位航海家到达北美500周年( )
A.塔斯曼 B.卡伯特 C.麦哲伦 D.巴伦支
2.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扩张或多或少掺杂着对土地与财富的争夺,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或多或少都建立在基督徒对传播基督教的狂热之上。15世纪末期,这种狂热又激励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扬帆远航。这说明( )
A.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带有宗教动因 B.教会势力干扰了西、葡政治走向
C.西、葡两国的势力在欧洲影响巨大 D.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政治为主
3.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一种逼真的、详细的航海图)。豪华的波托兰海图成为王侯贵族们展示自己财富的象征。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所指的北方,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这一变化( )
A.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C.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 D.根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4.“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这一变化”( )
A.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阻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D.摧毁了亚非拉美的传统
5.《全球通史》中提到,地理大发现时期“探险者虽然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的家乡、微不足道的城邦,这一点绝非偶然”。“绝非偶然”主要是指新兴君主国( )
A.能为海外殖民提供强大支持 B.因航路阻断引发商业危机
C.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相对较高 D.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具有冒险、探索精神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力
7.《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A.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
B.古老的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8.杨志玖在《马可·波罗在中国》中说:“《马可·波罗行纪》对十五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波罗行纪》中加了45处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B.马可·波罗的游记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
C.《马可·波罗行纪》最早是用中文写作的
D.哥伦布受到《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是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的
9.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作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 )
A.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B.引发欧洲商业革命
C.推动近代社会转型 D.促使商业格局变化
10.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 )
国名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
起源 印第安语 印第安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含义 玉米之仓 太阳神 白银 哥伦布之国 玻利瓦尔之国
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多种文化同时并存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殖民色彩日益浓厚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997年是该航海家到达北美500周年,即1497年该航海家到达北美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为英国人卡伯特发现纽芬兰岛,B项正确;
1642到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1522年,麦哲伦船队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以上三者时间都与题不符,排除ACD。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至15世纪末的欧洲。根据材料“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或多或少都建立在基督徒对传播基督教的狂热之上。15世纪末期,这种狂热又激励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扬帆远航”可知,传播基督教是欧洲早期对外殖民扩张的精神动力,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政治因素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或多或少都建立在基督徒对传播基督教的狂热之上。15世纪末期,这种狂热又激励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扬帆远航”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基督教会与西、葡两国政治走向的关系,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可知,欧洲人的兴趣从宗教世界转变为现实世界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C项正确;在中世纪的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尚未产生,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波托兰海图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统一,使得物种及人员在各大洲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选B项;“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阻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摧毁了亚非拉美的传统”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可知,随着新兴的民族君主国的不断发展,它们能够为探险者提供必需的人力物力资源,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的自身能力因素,故B项错误;地理大发现时期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故C项错误;地理条件与资助探险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经济原因),这一观点其实也是说明这点,D项正确;材料认为企业家的作用更大,并未否定航海家的作用,排除A项;B项对材料的理解浮于表面,排除;材料没有提及企业家的冒险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徙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逐渐征服了整个世界,使得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C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交流加强,但是各民族之间的界限依然存在,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A、材料未涉及马可波罗对东方描述的真实性与否,排除;B、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是西欧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马克波罗游记,排除;C、材料未涉及马克波罗游记的使用文字信息,排除;D、材料指出“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 波罗行纪》中加了45处的标记”,这就证明了哥伦布受到《马可 波罗游纪》的影响是由证据证明的,故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占领殖民地、商业革命等方式,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社会的衰落,推动了西欧近代社会转型,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如增加商品种类,扩大贸易范围等,但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欧洲价格革命主要体现在物价上涨,金银贬值,与题干主旨内容不符,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促使商业格局发生变化,商贸中心转移,但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推动近代社会转型,排除D项。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印第安语”、“西班牙语”“玉米之仓”……“玻利瓦尔之国”可知,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具有多样性,表明现代拉丁美洲多种文化同时并存,故选B项;玻利维亚国名来源虽与民族觉醒有关,但“不断”说法不准确,且该项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项;“秘鲁”国名来源于其古代主要的农作物,但不能证明拉美“农业经济较为发达”,且该项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哥伦比亚国名含义是“哥伦布之国”,自然有其殖民色彩,但不能据此认为殖民色彩日益浓厚,且该项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