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讲师:xxx历史专题13中考周年热点大事·中国史篇中考二轮复习讲练测2024目录CONTENTS01考情分析知识建构020304素养提升05命题预测核心提炼0201 考情分析考点要求 热点解读 命题预测中国古代史篇章 周年重大事件一直以来都是中考历史的热门考点,通过分析2024年相关的周年热点事件,预测2024年中考历史中国史部分试题 本专辑中考重点考查 将涉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国民党一大、红军长征、五四运动、古田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重点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70周年,会结合时政热点两会的召开,以此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政治。中国近代史篇章 中国现代史篇章02 知识建构2024中考周年热点中考周年.中国史中国古代史篇中国近代史篇中国现代史篇逢十周年逢十周年逢十周年逢五周年逢五周年逢五周年东吴建立(229)隋灭南陈,统一中国(589)王安石变法(106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鉴真东渡日本(75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4)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黄埔军校建立(1924)红军长征开始(1934)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五四运动爆发(1919)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4)红军长征开始(193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召开(1949)新中国成立(1949)中美建交(1979)历史考点一中国古代史篇讲1.中国古代史篇逢10周年(49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530周年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人物 目的 措施 迁都汉化性质 影响 民族交融 方式 表现 意义 439年,北魏(鲜卑族)统一北方;北方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孝文帝(拓跋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迁都洛阳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战争、和亲、人口迁徙、改革“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区分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直接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讲1.中国古代史篇逢10周年(754)鉴真东渡日本 1270周年 ;对外政策 交往国家 日本 遣唐使 鉴真东渡 时期 目的影响 天竺 玄奘西行 时期 目的到达 贡献 唐太宗求取佛经精义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走出去”“请进来”开放讲1.中国古代史篇逢 5周年(229)东吴建立 1795周年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时间双方特点 结果影响三国鼎立局面 公元200年袁绍-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胜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220 年 曹丕 洛阳221 年 刘备成都229 年 孙权建业(南京)魏蜀吴牧野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曹操是东汉末年人物,不是三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台湾)曹魏-灌溉工具-翻车讲1.中国古代史篇逢5 周年(589)隋灭南陈,统一中国 1435周年隋 文 帝 建立 时间人物都城统一 时间灭掉意义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589年陈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分裂后又统一的朝代 结束分裂 实现统一春秋战国 秦三国 西晋南北朝 隋辽宋夏金 元讲1.中国古代史篇逢5 周年(1069)王安石变法 955周年王安石变法 背景 (1)政治上: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军事上: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3)经济上: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4)社会矛盾: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概况 1069年(11世纪中期),宋神宗任用____ __ _主持变法主要内容 经济上: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军事上:保甲法;结果 失败:改革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有所增加。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王安石讲知识梳理中国古代史周年篇(49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530周年(754)鉴真东渡日本 1270周年 ;(229)东吴建立 1795周年(589)隋灭南陈,统一中国 1435周年(1069)王安石变法 955周年探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小组讨论依据材料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收《魏书·帝纪·卷七》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辞冠服。——魏收《魏书·帝纪·卷七》材料四:孝文帝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材料五:官员在朝廷中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迁都洛阳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鲜卑姓为汉姓练更多试题见讲练word2.(2023 济南)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A.汉文帝以德化民 B.汉武帝尊崇儒术C.光武帝释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汉语1.(2023 宜宾)《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CD真题回归练【新考法】 新情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知识。1.西晋永嘉年间,“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十之八九”,至北魏时,洛阳城街巷整齐,人口繁多,“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洛阳城出现以上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原战乱致大量人口南迁B.北魏统一北方并恢复经济C.大运河保障洛阳物资供应D.晋商和徽商推动商品流通B命题预测练更多试题见讲练word命题预测【新考法】 新情境—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掌握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2.鲁迅先生在评价曹操的时候曾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历史上曹操的主要“本事”表现在( )A.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B.完成了北方的统一C.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D.实现了大一统的梦想B历史考点二中国近代史篇章讲1.中国近代史篇逢10周年(186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60周年时间 人物 背景 过程 开始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 颁布 由盛转衰 失败颁布 性质 结果 影响 启示 1851~1864年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失败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天京陷落洪秀全《资政新篇》失败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讲1.中国近代史篇逢10周年(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30周年时间 侵略者原因 根本 直接 爆发 主要战役 结果 影响 1894—1895日本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丰岛海战①平壤战役左宝贵②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迎敌; 日本罪行:旅顺大屠杀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这促使了探索思路的转变,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讲1.中国近代史篇逢10周年(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黄埔军校建立 100周年时间 目标 开始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 地点 内容 合作基础 合作方式 意义 成果 ① 创办黄埔军校 时间 人物 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特点 作用 一大建党二大定纲三大谈合作1924-1927年反帝反封建(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党一大正式合作1924年广州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开始党内合作1924年5月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讲1.中国近代史篇逢10周年(1934)红军长征开始 90周年时间原因路线意义精神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甘肃会宁会师(1936;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讲1.中国近代史篇逢5 周年(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185周年虎门销烟 时间 人物背景 意义 鸦片战争 时间 侵略者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抗争 地位 影响 政治 经济 1839年(道光帝)林则徐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1840~1842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战死→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陈化成牺牲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界碑)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编译《四洲志》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区分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端半殖民地: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主权半封建:仍然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受西方工业生产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讲1.中国近代史篇逢10周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时间 地点 导火线 口号 要求 过程 阶段 时间 斗争中心 主力前期后期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年5月4日北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严惩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6月5日前北京学生6月5日后上海工人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讲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史周年篇(186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60周年(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30周年(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黄埔军校建立 100周年(1934)红军长征开始 90周年(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185周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林则徐探小组讨论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不妥协、彻底性一次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练更多试题见讲练word1.(2023 山西)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 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B2.(2023 巴中)在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古田会议召开C.八七会议召开 D.国民党一大召开D真题回归练命题预测更多试题见讲练word【新考法】 新情境—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新考法】 跨学科——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指出,“1839年6月3日,根据道光帝的谕令,林则徐在虎门共销毁鸦片19176箱又2119袋,实重237万斤。这个数字占1838至1839年季风季节运往中国的鸦片总额六成左右”。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 B.林则徐主张弛禁鸦片C.虎门销烟激怒了英国 D.最终引发了鸦片战争2.2024年是甲午海战130周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拟以《甲午战争:1894﹣1895》为主题举办纪念展。下列能选入此次展览的诗句是( )A.“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B.“黄海有幸葬忠骨,马关耻辱血泪飞”C.“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D.“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AB历史考点三中国现代史篇章讲3.中国现代史篇逢10 周年(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制定 选举 主席 委员长副主席 总理意义 地位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①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②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制度1954年9月北京周恩来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讲3.中国现代史篇逢10 周年(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60周年两弹一星 含义 发展成就 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人物 意义 精神 指核弹(原子弹与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邓稼先: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两弹元勋”(2)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打破了当时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讲3.中国现代史篇逢10 周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40周年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 概况 尝试 推广 特点 意义 城市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 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方式中心 环节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分户经营、自负盈亏。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增强企业活力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性质,农民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改革先从农村开始揭开改革序幕讲3.中国现代史篇逢5 周年(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召开 75周年前提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地点议题 内容 意义 北平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④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⑤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筹备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①规定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区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讲3.中国现代史篇逢5 周年(1949)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75周年标志 开国大典 时间 地点意义 意义 国内 国际 巩固 统一 大业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区分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 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②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现代史的开端、站起来了、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区分三个标志①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的标志—三大战役②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10月1日国庆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天安门开始:五四运动天安门结束:开国大典讲3.中国现代史篇逢5 周年(1979)中美建交 45周年20世纪70年代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原因 意义 中美建交 初步接触 正常化 正式建交 中日建交 时间 人物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71年,“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1979年1972年田中角荣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国: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改善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外交关系决定因素:国家经济实力和利益启示①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互利共赢。②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讲3.中国现代史篇逢5 周年(1979)中美建交 45周年“一国两制” 提出 时间 人物含义 祖国统一方针 香港 澳门回归祖国 时间 香港 澳门 历史意义 根本原因 制度保障 邓小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提供范例。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但首次在香港问题成功实践香港岛-鸦片战争-1842-《南京条约》九龙司-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北京条约》新界-1898澳门—葡萄牙“变”:主权归属“不变”: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讲知识总结中国现代史周年篇(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60周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40周年(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召开 75周年(1949)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79)中美建交 45周年探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59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同步举行,“两会”概念应运而生。练真题回归更多试题见讲练word1.(2023 宁夏)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2.(2023 镇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练命题预测更多试题见讲练word1.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这说明此次会议( )A.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 B.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 D.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2.1984年7月,北京市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全国国营商业中率先迈出股份制改革步伐。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向本企业和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经济新气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新考法】 新情境—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相关史实。【新考法】 新情境——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谢观看THANK YOU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