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中国山水画 课件 (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桂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中国山水画 课件 (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中国山水画
广西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 八年级下册 第五课
以水墨或水墨线条为根本元素,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
山水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哪些?
山水画包括
山石
树木
云水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
1.青绿山水
千里江山图 宋代 
王希孟
一、中国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表现对象分为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山水清音图
近代
黄秋园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加染淡汁绿、墨绿、花青等透明色的淡彩山水画。浅绛山水画的特点是素雅清淡,明快透彻。
2.浅绛山水
3.水墨山水
溪山风雨图
元代
王蒙
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其笔法系以勾斫、皴擦、点染为主导,长于结构和质感的表现,笔墨结合,墨分五色:浓、淡、焦、干、湿。
你能说出以下山水画分别属于哪种风格的山水画吗?
大青绿山水
浅绛山水
小青绿山水
水墨山水
富春山居图 元代 黄公望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采用焦点透视,中国山水画一般不采用焦点透视,不强调物体的光色变化,而强调作者的主观情趣。
不同时代的名家将山水的特质与精神一并捕捉,这种亲近自然、向往美好的情感与特有的表现技法,造就了中国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二、山水画的构图
北宋郭熙在所著《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总结了构图学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高远、深远和平远的三远法,实际上是如何表现山水境界中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方法。
高远
深远
平远
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是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即把物象放在视平线上,仰视。
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
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
你能分辨出这些属于山水画里的哪种构图方式吗
元 王蒙《青卞隐居图》
元 倪瓒《江岸望山图》
明 周臣《雪村访友图》
高远
深远
平远
三、山水画的笔墨常识
笔法: 干、湿、浓、淡、枯笔
墨法: 焦、浓、重、淡、清墨(墨分五色)
中锋、侧锋、拖笔、逆锋
01
笔法、墨法
02
用笔
中锋
侧锋
笔杆垂直于纸面,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
手掌偏倒运笔,侧锋使用的是笔毫的侧部。
也称点苔,可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树身上的小植物、远山(远景)的小树,也可调整画面的轻重、疏密节奏关系等。
四、写意山水的基本技法

运笔勾线将物体的外轮廓、主要脉络勾勒出来,它实际起到撑起骨架的作用。

表现山、石、树的质性,后来超越了对对象的表现而趋向特有的形式美。

运用擦笔需不见笔,显出的墨色“松”而“毛”,可达到苍茫的效果。


皴擦后,用淡墨渲染所画之物。
中国
树木
和山石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棵树;树的结构规律大致相同,万变不离其宗。
树的造型千变万化
下笔当取势,确定树干的姿态,再根据树木结构规律完成。
树干前后左右出枝体现空间感,树枝当争当让,或增或减,穿插自然。
怎样画树干
树的组合要有大小之别、互相顾盼,穿插自然,忌讳根顶俱齐,等距排列。
树的组合
点叶则要注意聚散,增枝点叶须适度把握繁简疏密。
点叶
“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尝试画大小两棵树,表现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的生动姿态。
思考与练习
墨色的浓淡变化使画面层次丰富,充满生机。
山水册页 清代 梅清
临摹学习树木画法
石分三面,表现体积。
轮廓左右要有浓淡之分,表现阴阳向背。
石分三面
石的组合要大小相间、错落有致。
石的画法
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后皴出山体结构,点染而成。山的造型要注意脉络贯通,山势起伏,层次分明。
怎样画山石分三面
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后皴出山体结构,点染而成。山的造型要注意脉络贯通,山势起伏,层次分明。
怎样画山石分三面
可以对照教材摹本练习
树木画法
山石画法
①勾勒
②皴
④点
③擦
画石步骤
作业要求
1.临摹一幅你喜欢的山水画作品,体会山水画艺术表现和文化上的基本特征。
2.按水墨写生的步骤在校园内选择一些树木进行写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