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一、唯物史观:手工劳动发展到机器生产标志着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大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催生了工厂制度,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二、时空观念:了解近代中西工厂制建立的史实三、历史解释:认识工厂制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四、史料实证:通过图文史料了解近代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带来的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对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五、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后,人们的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产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认识在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变革过程中,劳动人民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出现。二、教学难点:充分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工厂制度诞生条件(1)手工工场的发展: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2)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3)从手动工场到工厂: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2、工厂制度特点(1)大机器生产与雇佣劳动关系(2)倒班制:为保证机器昼夜运行,工人实行倒班制(3)苛刻管理:工厂制定严格规定,强化纪律意识(罚款、体罚、解雇),迫使工人服从管理(4)协同劳作:组建生产流水线,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保证生产效率与质量(5)统一调配: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3、工厂制度影响(1)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经济发展(2)工人普遍受到剥削与压迫,加剧了贫富差距与阶级对立4、中国机器大生产的出现(1)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后①原因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根源)B、张謇、范旭东等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制度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维新变法、清末新政)②表现:张謇·大生纱厂、范旭东·永利碱厂、荣氏兄弟·保兴面粉厂③特点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后天畸形:沿海沿江分布、集中在轻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促进了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空同(1)伦教、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生活环境相当恶劣(2)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2、推动了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出行,增加了社会流动性运河的开凿、铁路的铺设、公路的修筑、航线的开辟欧美国家形成了发达的水陆空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促进了乡村的改变(1)20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2)20世纪下半叶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模式(3)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开阔了人们眼界4、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1)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后,人们必须守时与准时成为现代生活准则(2)城市中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公共设施多设有标准钟(英国大本钟·仅作了解)5、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推广,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质(1)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经费支持(3)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建设大量中小学堂,普及了初等教育(4)1922年中共成立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所夜校(仅作了解)同时也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工人健康(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经过一系列斗争,工人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保障注·国际劳动节由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工人大罢工,要求8小时工作制(仅作了解) 当堂练习1、某学者总结19世纪末的英国“是世界上最为不祥的且最奇怪的地方。英国很繁荣,产品丰富,从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但英国正在因为饥饿走向垂死之境”。据此可知( B )A. 该学者的看法危言耸听 B. 英国贫富差距加大C. 英国尚未建立福利制度 D. 英国经济独占鳌头2、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交通的发展( C )A. 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蒸汽机的历史意义包括( D )①促进了机器的发明和发展 ②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③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④促进了城市化进程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时钟代替季节,工厂代替农场,小家庭代替大家庭。此变革始于( D )A. 宗教改革 B. 圈地运动 C. 光荣革命 D. 工业革命5、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D )A. 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板书设计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工厂制度诞生条件2、工厂制度特点3、工厂制度影响4、中国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促进了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空同2、推动了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出行,增加了社会流动性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4、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5、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推广,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质6、同时也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课后反思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