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相互合作的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音叉、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扬声器、真空泵及玻璃罩、音乐盒、手机、带细绳乒乓球等学生准备:橡皮筋、尺子、音叉。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觉得我们可以看到声音吗?生:不能。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发明可以让你看到声音,谁想来试一下?学生对着纸杯说话,老师用激光笔照纸杯上的小镜子,光电反射到黑板上,随着学生发声,光点跟着跳动。师:你看到了什么?生:随着学生发声,光点跟着跳动。师:哪里发声?生:声带。师:你把手放到喉咙上说话,试试有什么感觉?生:声带在振动。师:说话师声带在振动,那其他的物体在发声时也会振动吗?声音的产生与振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究活动(一)声音的产生探究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同学们试着让桌子上的物品发出声音,并思考1.实验中发声物体什么位置发声?2.发声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征?生:1.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发出了声音。2. 敲鼓时听到声音,但是没有看到鼓的振动,只是感觉到了鼓的振动。师:谁有办法把鼓面的振动放大 大家都没有办法的话我们先看一段视频,看看能不能受到些启发。(播放水鼓舞的表演视频)生: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看一下碎纸屑能不能跳动起来。如果纸片跳动,就说明鼓面在跳动。(学生在鼓上放纸屑并用力敲击)师:我们把不易观察或者不明显的现象变成易观察、明显的现象的探究方法叫作转换法。其他小组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敲击音叉的时候听到音叉的声音但是也没有看到振动。师:谁有办法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生:可以把正在发生的音叉放入水中,如果看到水动,就说明音叉在动。师:请你你来给大家做一下演示实验。(学生演示,水被溅起)(后面你的同学可能看不到)师:看来现象被放大的还是不够明显,哪位同学还有办法将音叉的振动放得更大?生:可以用正在发生的音叉去靠近乒乓球,看乒乓球能否被弹起。(学生做演示实验,乒乓球被弹起)演示实验:敲锣,立马用手抓住,声音停止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探究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气体可以传声吗?实验 1:如何在不用手碰又不能吹气的情况下让盐粒在保鲜膜上跳动起来?生:对着盐粒说话可以。声音可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实验 2 :用真空铃实验进行验证。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二)液体可以传声吗?1.通过观看水下舞蹈的视频,可以知道水下的人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2.手机打开录音功能放在水下,学生说话试试手机能否被录。结果声音被录下来,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三)固体可以传声吗?实验 1:声振小风车对着纸杯大声说话,风车转动,说明声音可以靠固体传播。实验 2:土电话老师说话一位同学通过土电话听,另一位同学站在相同的位置听。结果通过土电话可以听清,另一个同学只能听到声音但是听不清说的是什么。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而且传声效果较好。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三、声音的速度学生自学声速和回声,得到 v 固体>v 液体>v 气体(一般),声音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五、随堂检测评测练习1、声音以____的形式传播。2、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有关。3、一般地,声音在_____中传播最快;_____中次之;_____中最慢。4、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5.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6.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7.渔民能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这是因为( )。8.航天员在太空舱外交流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这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9.在学习声学时,小丽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小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小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其中小球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两个相同的音叉,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泡沫小球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能够传声;(3)若在月球上进行该实验,甲图中的小球____(选填“会” 或“不会”)被弹起,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听到声音;乙图中的小球_____(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10.贝多芬耳聋后仍利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骨传导,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填“固体”、“液体”、“气体”),你能说说其中声音传播的过程吗?六、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以问题—猜想—实验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且实验现象非常明显,马上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参与度比较高,学生能在做中学,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老师只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实验探究。课堂效果较好,而且学生一节课下来非常的轻松,课堂氛围比较欢快。不足之处:1、语言不够精炼,重复话语较多。2、声振小风车实验,风车太小,后面的同学没有看到,视觉效果较差。改进措施:1、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精炼语言。2、改进教具,着眼实验效果,让课堂实效。3、在指导学生自学和自主探究时,教师的巡视要有时效性,及时的发现,及时纠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