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前提关键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公民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9.3 公正司法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公正司法的内涵1.内涵 P104中1(1)含义:(2)地位:(3)要求:(4)主体: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过程公正结果公正知识提纲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受人大监督)我国的司法机关检察权不等于监察权,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在法律实施体系中,司法机关是司法的主体。司法机关由人大选举产生并接受其监督拓展延伸①含义: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P104中22.公正司法的表现(要求)想一想:程序公正必然带来结果公正吗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但程序公正只是结果公正的条件之一。一、公正司法的内涵知识提纲①含义: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③实现方式: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实体公正)P104中3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培根一、公正司法的内涵2.公正司法的表现(要求)知识提纲程序公正 ≠ 结果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手段和保障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最终目的知识拓展反思我国应如何有效推进司法的公正?张玉环案不合理之处∶(1)忽视证人有效证据,口供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属于非法证据,最后在证据不足情况下依然定罪;(2)二审没有辩护律师;(1)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2)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包括强化当事人辩护辩论权等制度保障,健全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孙小果案不合理之处∶(1)存在司法腐败问题,司法机关领导滥用职权,违法干预司法活动,违背司法公正;(2)审判和减刑过程多次暗箱操作;(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2)要推进阳光司法体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相对独立)要求:①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党政支持)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禁权力干扰)③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不得接受)二、推进公正司法重点突破P105上1如何推进公正司法?第一百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一百三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名词点击“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否意味着“司法独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司法独立”(1)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影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在三权分立的国家,“司法独立”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官员在行使司法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司法机关显然不可能独立于权力机关,它只有相对独立性,就是在办理司法案件时,享有法定的独立审理和决断权,显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具有本质区别。注意:“独立行使” ≠ 不受任何主体的影响”。①我国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负责,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要受到同级人大、同级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②人民法院必须接受、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人民法院的工作要接受各民主党派、新闻媒体、其他社会团体、公民的监督。思考:有人认为,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外来影响?(三权分立的国家)(民主监督)易错易混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二、推进公正司法P105中1证据裁判原则: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唯一根据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要求: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二、推进公正司法重点突破P106上1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最直接形式。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要求: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二、推进公正司法重点突破P106中1辩护权: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辩论权:指当事人(包括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在诉讼进行中,就案件请求、争议的事实、证据材料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进行反驳和论证的权利。辩护辩论权名词点击根据《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1.盲、聋、哑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2.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3.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2013-2018年,人民法院共审理各类国家赔偿案件2.8万余件,包括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有效保障受不法职权侵害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2015-2017年,全国法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2万件,共使用司法救助资金26.7亿元,案均救助金额2.2万余元。张玉环获496万国家赔偿。知识拓展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名词点击罪刑法定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知识拓展疑罪从无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知识拓展非法证据排除(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而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公正司法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增强法律的尊严和权威。(3)公正司法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4)公正司法对人们的行为有预测和引领作用。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进公正司法的意义(补充)含义、意义特征(表现)公正司法内涵如何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公正司法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课堂小结1.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平等和正当。提示:×。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2.实现司法公正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审判,各级党政机关也应积极参与司法机关的司法过程,以促使司法公正。提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的非法干涉,人民群众不能参与,只能监督司法审判3.程序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提示:×。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4.在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提示:×。在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5.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公民司法为公民,依靠公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公民权益。提示:×。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1、近年来,“碰瓷”(行为人通过故意制造或者编造其被害假象,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专门的指导意见,明确惩治“碰瓷”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公检法部门间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问题,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这一举措旨在( )①落实司法责任,有效遏制“碰瓷”违法犯罪活动②为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力提供制度性保障③划清公检法职能界限,推进科学立法、公正司法④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A2、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当前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法官员额制对法官数量进行员额控制,真正从制度上保障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是实现法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的必由之路。此举旨在推进( )①司法公开,提高依法行政的质量与效率 ②司法权力的规范行使,维护法律公信力 ③法官依法独立判断是非曲直、守护公正④法律监督机关提升职业素养和司法能力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3、“老赖”现象由来已久,如果不能有效惩治“老赖”,不能严格执行法院判决,那么法律就会变成失去约束力的“稻草人”,不仅难以实现正义,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减少“老赖”现象需要( )①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出台法律,履行专政职能 ③公众提高守法意识,履行义务,自觉执行判决 ④人大领导司法机关,进行质询,实施责任追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D2022年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评选结果揭晓。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侵害英烈名誉、荣誉刑事第一案;“10·18”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百香果女童被害案;中国证券集体诉讼第一案;民法典“自甘风险”适用第一案;人脸识别第一案;吴春红申请再审无罪赔偿案;种子套牌侵权纠纷案;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等最终入选。本次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案件作为全国法院一年来审理案件的典型,代表性强、覆盖面广,案件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恪守法治精神,符合人民群众朴素正义观,体现了国法天理人情的有机统一。此次评选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推介下,广大网友积极参与,生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的鲜明导向,充分展现了新闻舆论战线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使命担当,为进一步推进司法与媒体的良性互动起到了示范作用。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最高法推动“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的法治意义。①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能够发挥典型案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司法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司法裁判的规范指引作用。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发动人民广泛参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对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案例宣传和释法说理,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鉴定工作体系。2022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鉴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鉴定工作体系,促进知识产权鉴定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知识产权鉴定质量和公信力,更好地保障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法办案,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鉴定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指导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坚持高质量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为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促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坚实基础。力争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鉴定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知识产权鉴定标准体系,开展行业评价,健全协同机制,加强能力提升,推动自律监管。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才能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鉴定工作。①中国共产党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要坚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③各级政府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强监管,依法履职,严格执法。④各级法院和检察院要公正司法,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