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四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课)(国体)(政体)制度保证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单元)根本保证决定第六课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你关注过它们吗?自学指导(一、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请用5分钟,认真阅读课本P66-67正文部分内容,在课文中找到1-3题答案,用铅笔勾画出来写上序号,并做好知识点标记。问题: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2、基层民主的特点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产生、职能第一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P66)2、基层民主的特点注意: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基层民主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等特点。3、基层民主的组织形式(记)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管理: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的有效途径。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职能: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产生: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农村城市组织形式:居民委员会性质: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职能: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产生: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途径 具体内容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产生村(居)委会成员民主协商 有序参与,合理表达,求同存异、社会和谐民主决策 凡关系到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集体做出决定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监督 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区别:基层民主的途径中国共产党组织(纵向)国家行政区划(纵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区委)街道党(工)委、乡镇党委农村(社区)党支部中央国家机关省政府市政府县(区)政府乡镇政府居委会、村委会基层党组织基层行政机关领导易混易错提醒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自学指导(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力的生动体现)请用3分钟,认真阅读课本P66-67正文部分内容,在课文中找到本题答案,用铅笔勾画出来写上序号,并做好知识点标记。问题: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第一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重要性(意义):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P67第二段)(3)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P69最后一段▲注意: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4)补充:发展基层民主,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在课本找出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的方式有哪些?怎么行使?小组可以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小组合作(时间3分钟)(1) 民主选举①农村: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注意:①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记)②民主选举≠选举权、被选举权。不是选举人大代表②城市: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2)民主协商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3)民主决策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4)民主管理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5) 民主监督三化途径 具体内容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产生村(居)委会成员民主协商 有序参与,合理表达,求同存异、社会和谐民主决策 凡关系到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集体做出决定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监督 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区别:基层民主的途径易错点1.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群众依法间接行使民主权利。4.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由村民委员会议讨论决定。5.基层群众自治实行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共同服务、共同监督6.农村的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创新了村民自治组织的形式。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基层群众自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村民自治组织的形式为村委会是法定的,不能随意创新或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治委员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含义基层民主的特点组织形式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知识小结1.(2023湖北,7,3分)锣鼓文化是某村的传统特色文化,该村党支部发挥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击鼓议事堂”,实现群众事群众说、群众议、群众定。每当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村党支部(“击鼓队”)就会在微信群发出信息,如同击响“议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击鼓议事堂”这一形式( )①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②完善了基层自治的议事规则③丰富了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④提高了基层自治的治理效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当堂检测(10分钟)2.(2023全国甲卷,19,4分)分近年来,某地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微服务平台,形成“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社工参与、情感治理、数据赋能”五大机制,构建起以“大数据、微服务”为主要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综合体系,被评为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这启示我们,加强基层治理( )①要统筹发挥街道、社区的政府管理职能②要以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为前提③需要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④要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理念,提高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3.(2023全国乙卷,16,4分)某地启动实施“党建聚力 服务民生”专项行动,采取多种途径了解群众诉求,构建起区、街道、社区、小区纵向联动和街道社区、驻地单位、行业系统横向互通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确定街道、社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6个。到2023年初,累计投入资金3370余万元,完成率达98.1%,群众满意度达98.7%。该地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①取决于经济组织和街道社区的纵向联动②有赖于基层政府的机构调整和职能优化③得益于建立高效便捷的民生诉求解决机制④关键在于强化党建引领,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街巷纵橫是M城老城区特有的风貌,巷里生活热热闹闹却也潜藏着不少治理难题,或是邻里纠纷,或涉及公共利益。以往群众反映诉求要层层上报,有时颇费周折。近年来,M城区探索推行“党员街巷长制”,推选一批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邻里威望高的党员担任街巷长,组建街巷长管理服务团队,使治理触角延伸到街头巷尾。目前,M城区已在149条街巷推行“党员街巷长制”,设立街巷长管理服务团队90支,成员495名。“党员街巷长制”实行以来,街巷长坚持日巡查、周走访,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启动“及时处置、遇事会商、限时反馈”机制。在街巷长管理服务团队中,有医生、民警、城管、志愿者等。据统计,2020年以来,M城区“党员街巷长”和街巷长管理服务团队共协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350余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M城区推行“党员街巷长制”的成功做法对社区街巷治理的启示。创新社区、街巷治理模式,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街巷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社区、街巷治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发挥基层民主自治、民主管理和基层协商民主作用,凝聚社区、街巷治理共识。坚持多元主体共建共治,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街巷治理的积极性,提高社区.街巷治理的效能。【答案】(1)创新社区、街巷治理模式,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街巷矛盾纠纷化解机制。(2)坚持党建引领社区、街巷治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4)发挥基层民主自治、民主管理和基层协商民主作用,凝聚社区、街巷治理共识。(5)坚持多元主体共建共治,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街巷治理的积极性,提高社区.街巷治理的效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