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三框 公正司法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要求。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公正司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案件的审理过程,监督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目录子议题一公正司法的内涵总议题:公正司法子议题二推进公正司法子议题一公正司法的内涵公正司法的内涵议学情境内蒙古呼格案、福建念斌案……这些冤错案成了今年省高院“5·9错案警示日”研讨会上全国知名刑事案件大咖们绕不开的话题。5年前,省高院将赵作海无罪释放的日子定为错案警示日,这样的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了5年。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证人出庭等都是防范冤假错案的“利器”,如何落实呢?昨天,大咖们给出了答案:法院、法官要敢于质疑庭审前的一切证据,敢于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真正让庭审活动成为决定案件关键点。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法律实证中心主任、教授樊崇义接受郑州晚报记者的专访。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法律实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樊崇义说,他总结的20多起案例显示,办案机关大多都没有以客观证据为核心。拿李怀亮案来说,案件疑点很多,如鞋印问题,李怀亮平时穿44码鞋,而现场提取的鞋印为38码鞋。还有血型问题,李怀亮血型AB型,被害人血型A型,现场血型为O型,这两个客观证据就起到对原有案宗颠覆性的作用。此外,河北聂树斌案中,是不是他强奸的,怎么强奸的?当时受害人尸体下半身还没有腐烂,办案人员当时有没有搜集这些客观证据?现在都看不出来。“庭审要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以庭审的标准引导办案机关。”樊崇义说,必须坚持执行法律规定:证据的搜集必须做到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对非法证据一定要排除;讯问要全程录音录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不发生刑事错案。公正司法的内涵议学情境1.警方仅因群众举报就认为聂树斌有嫌疑,属于有罪推定,不合程序。2.审讯笔录严重缺失,缺乏无罪供述。是有罪供述前后存在出入,可能存在通过刑讯逼供获得非法证据。3.重要证件考勤表没有收录在卷宗中。4.法院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定罪。5.郑成月因"年龄过大”被要求退休,检方拒绝律师查看案件卷宗,申冤之路受层层阻挠。聂树斌案不合理之处议学任务:哪些不符合司法公正之处?什么是公正司法?司法活动的过程不公平,程序不正当司法活动的结果不公平没有做到公正司法公正司法的内涵1、公正司法的内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公正司法的内涵2、公正司法的表现(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①内涵: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公正司法的内涵2、公正司法的表现(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①内涵: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判决结果合理合法。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得以实现的。公正司法的内涵知识拓展程序公正 ≠ 结果公正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司法公正包括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结果公正是指司法裁判应以事实为依据,并且适用法律正确,裁判结果合法合理。程序公正则是过程的公正。前提和基础、手段和保障结果和最终目的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结果公正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最终目的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公正司法的内涵知识拓展我国的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特别提醒:检察权不等于监察权,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公正司法的内涵3.公正司法的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体现在:①公正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终局性作用。②公正司法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③公正司法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④公正司法对人们的行为有预测作用。子议题二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公正司法议学情境个人认为电影《第二十条》的精华部分在于最后面的“检察听证”部分,听证会上充分展示了法理情之间、司法办案与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之间的思想碰撞,检察官韩明最后也坚定表达了他对王永强案件的意见,即认为王永强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条款的规定,不予起诉。2020年,最高检发布《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检察听证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组织召开听证会,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听取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意见的案件审查活动。这不禁让我想起前年,单位首次就一起涉及正当防卫认定问题的故意伤害案件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案件承办人、侦查机关、当事人分别说明案件相关情况,听证员充分讨论并发表意见,一致认为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检察机关以听证方式审查案件,“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法治形式,做到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相结合,切实促进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充分体现了推进国家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检察担当。检察人员要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把住案件质量关,努力做到不错不漏、不枉不纵,确保将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要认真谨慎,不遗漏每一个细节,有求极致和钉钉子的精神,积极探寻案件真相,勇于担当,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确保案件处理于法有据、于理应当、于情相容,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议学任务:结合电影《第二十条》,思考如何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公正司法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推进公正司法知识拓展:区分审判权与检察权审 判 权 或称为司法管辖权,是指法院或司法机构对诉讼进行聆讯和审判的权力。 审判权通常指法院依法审理和裁决刑事、民事案件和其他案件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部分地区,不同法院的审判权是不同的,通常以区域和类别划分。检 察 权 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对国家的宪法、法制的统一、正确地执行进行监督的权力,是国家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检察权是检察机关对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监督和引导的权力。推进公正司法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推进公正司法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推进公正司法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推进公正司法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罪刑法定知识拓展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内涵公正司法的内涵如何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公正司法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表现/特征易混易错易混易错1.司法机关坚持司法独立,不受任何监督。矫正:“不受任何监督”的说法错误,司法机关要受同级人大的监督,受人民的监督等。2.程序公正必然带来结果公正。矫正: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但程序公正只是结果公正的条件之一。3.司法机关可以独立行使审判权,并拥有部分国家立法权。矫正: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能笼统地说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4.实现司法公正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审判,各级党政机关也应积极参与司法机关的司法过程,以促使司法公正。矫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的非法干涉,人民群众不能参与只能监督司法审判。实战演练课堂训练1.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写明中国法域外适用的目的、条件和政策导向,并对外国国家、个人或组织的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原则规定,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从而构建起中国法域外适用的基本法律制度框架。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以良法促进善治②法律反映涉外关系中各国共同利益③科学立法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④只有科学立法才能实现公正司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构建起中国法域外适用的基本法律制度框架,①正确。②:法律要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各国共同利益,②排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③正确。④: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立法与公正司法的关系,④排除。故本题选B。实战演练课堂训练2.司法建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人民法院聚焦反复发生、同时发生的类似案件,对其案发原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司法建议,及时向有关主管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书,变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为提前预防、综合治理,努力做到“抓末端,治已病;抓前端,治未病”。可见,司法建议的提出( )A.保障公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激发其政治参与热情B.有助于人民法院行使监察权,维护法制统一和权威C.拓宽民主协商的渠道,推动各单位更好地履职尽责D.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社会治理提升到更高水平A:材料不涉及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材料中的司法建议也不能保障公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A排除。B: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B错误。C:民主协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的司法建议也没有拓宽民主协商的渠道,C排除。D:材料中,人民法院聚焦反复发生、同时发生的类似案件,对其案发原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变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为提前预防、综合治理,努力做到“抓末端,治已病;抓前端,治未病”。这说明司法建议的提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社会治理提升到更高水平,D正确。故本题选D。实战演练课堂训练3.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推出新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人民法院案例库,现已收录案例3711件。公众可以透过案例知晓相关权利义务,了解相关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人民法院案例库的开放( )①推动裁判结果符合公众舆论,提升调解的成功率②有助于增强公众法治意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③体现法院法律监督机关的担当,推进司法公开公正④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让法院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人民法院公开案例库,有利于公众通过案例知晓相关权利义务,但不是推动裁判结果符合公众舆论,裁判结果要公平公正,①不选。②④:人民法院案例库,公众可以透过案例知晓相关权利义务,了解相关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这有利于有助于增强公众法治意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也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让法院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②④入选。③: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③不选。故本题选C。实战演练课堂训练4.2023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全面推进公正司法工作。这是基于( )①公正司法是全面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为法治担当③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④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②④: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为法治担当,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道防线,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部署全面推进公正司法工作的原因,②④符合题意;①:党的领导是全面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①错误;③: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全面推进公正司法工作的要求,不是原因,③排除。故本题选D。实战演练课堂训练5.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曾被称为“沉睡的条款”。近年来,随着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的出台,可供遵循的法律依据越来越充分,具体的司法案例激活了正当防卫制度。刑法第二十条再次走入公众视野,也是在向全社会传达( )①公正的判决可以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法律权威②鼓励正当防卫,将使见义勇为成为公民的必然选择③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依法维护权益④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可以实现公正司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③: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通过具体的司法案例激活了正当防卫制度。刑法第二十条再次走入公众视野,也是在向全社会传达公正的判决可以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法律权威,有利于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依法维护权益,①③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的司法案例激活了正当防卫制度,可供遵循的法律依据越来越充分,并不意味着鼓励正当防卫,就将使见义勇为成为公民的必然选择,②排除。④:随着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的出台,可供遵循的法律依据越来越充分,有利于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可以实现公正司法,“确保”夸大了刑法第二十条再次走入公众视野的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B。实战演练课堂训练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智慧法院是人民法院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支持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公正司法的运行形态。如今,人民法院已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一系列便民司法举措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对于公正司法的作用。实战演练参考答案①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司法工作模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提升司法效能(审判效率);②建设公开平台,支持司法过程(/程序)和结果公开,增强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③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坚持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若答出“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等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