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全民守法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全民守法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四框 全民守法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和要求。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明白守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决捍卫者。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目录
子议题一
全民守法的内涵
总议题:全民守法
子议题二
推进全民守法
子议题一
全民守法的内涵
全民守法的内涵
议学情境
什么是校园欺凌?
我国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都包含对“校园欺凌”相关内容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三十条给出了明确定义: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全民守法的内涵
议学情境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全民守法的内涵
议学情境
校园欺凌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尚未触犯刑法但造成伤害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害他人给他人造成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财产损害赔偿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但因未成年人并无完全行为能力和经济来源,故其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该未成年欺凌者有自己的财产的,可以从本人财产中支付,不足的部分,可由其监护人承担。
构成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全民守法的内涵
议学任务
结合上述视频和材料,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校园霸凌?全民守法有哪些要求?
全民守法的内涵
1、全民守法的内涵
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全民守法既是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法治中国的最高境界。
全民守法的内涵
2.全民守法的原因
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②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④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的内涵
3、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全民守法的内涵
3、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全民守法的内涵
名词点击: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指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可以自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
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调解有两种方式:一是向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调解所形成的调解协议书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指当事人根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关进行裁决并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指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对纠纷依法予以处理。这是解决纠纷的最常见方式。生效的判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
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
子议题二
推进全民守法
推进全民守法
议学情境
“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我就坐这里怎么了”“你站一会等我充完电”……一些人在霸座后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振振有词。
其实,“霸座”者不乏泼皮无赖,目中无法之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对霸座行为的认识不够,认为买票了就可以随便坐,霸座并不是一种违法行为。
解决高铁霸座问题,既要在舆论道德上给与霸座者谴责,也要加大对霸座者的惩戒力度,让霸座者发出代价,更要发挥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浸润人心的作用,积极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规则共识、文明共识,形成打击霸座的合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议学任务:请从全民守法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给源于无知或无耻的霸座行为按下“删除键”?
推进全民守法
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1、观念上: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推进全民守法
要求: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行动上:投身依法治国实践,尊法守法
推进全民守法
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3、道德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推进全民守法
名词点击:公序良俗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
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般道德。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推进全民守法
知识总结: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
①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宪法角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③中国共产党角度: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④立法机关角度: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行政机关角度: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要坚持推进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⑥司法机关角度:法院和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要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公正司法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⑦公民角度: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推动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⑧总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全民守法的内涵
推进全民守法
全民守法
要求
含义
原因
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依法履行义务
依法行使权利
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表现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易混易错
易混易错
1.全民守法要求公民应先行使权利,后履行义务。
矫正: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无先后之分,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依法履行义务。
2.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矫正: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3.推进全民守法要扩大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矫正:公民权利是宪法确定的,不能随意扩大。
4.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加以维护。
矫正: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可以采取合法手段加以维护。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1.福建省J县推行“普法流动讲堂”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围绕“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改变单一的宣教形式,根据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普法“菜单”,组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网格员”的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融入生产生活。J县的做法( )
①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②不断完善国家法律实施机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③适应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创新普法方式,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可和信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③④:福建省J县推行“普法流动讲堂”法治宣传教育模式,适应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了普法方式,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可和信仰,③④符合题意。
①:“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夸大了J县的做法的作用;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普法,不涉及完善国家法律实施机制,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2.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蔚然成风,美好生活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由此可见( )
A.树立法治观念能引领法治社会建设
B.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
C.普法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法治氛围
D.良好法治氛围能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好保障
D: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强调全民守法,法治观念蔚然成风,美好生活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这说明良好法治氛围能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好保障,故D符合题意。
A:题干强调良好法治氛围能为生活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不体现法治观念引领法治社会建设,故A不符合题意。
B:题干不涉及建设美丽中国,故B不符合题意;
C:题干不涉及普法教育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3.“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央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这段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
①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一律平等
②鼓励和支持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诉求
③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④利用多种普法方式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和守法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的平等,①说法错误。
②:公民必须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而不是以各种方式,②说法错误。
③④: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利用多种普法方式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4.在我国,从1986年到现在,连续开展七个五年普法活动,一以贯之把宪法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宪法宣传教育有利于( )
①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水平
②不断增强全体人民法治意识
③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信仰以代替宗教信仰
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①:宪法宣传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①正确。
②:宪法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全体人民法治意识,②正确。
③: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且宪法信仰与宗教信仰并不冲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错误。
④:宪法宣传教育不会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根本性变革,④错误。
故本题选A。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5.春节期间以检察题材的电影《第二十条》热度不减,而近日河北邯郸初中生遇害案警醒着我们要继续把全民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这就要求公民( )
①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
②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律法规至上理念
④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行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①④:近日河北邯郸初中生遇害案警醒着我们要继续把全民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这就要求公民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行动,①④说法正确。
②:材料强调加大普法力度,没有强调道德建设,②不符合题意。
③:树立宪法法律至上,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实战演练
课堂训练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徽省宁国市青龙乡龙阁村,一个秀丽的山乡小村。近年来,随着皖南川藏线自驾游的火热,名不见经传的龙阁村逐渐火热起来。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一个独特的主题公园,也成为了游客和当地村民喜欢的打卡地,这就是“法律援助公园”。
在这方小小空间里,法援热线与美丽的墙绘交融呈现;以“弘扬宪法精神构建法治社会”“普及民法典知识”等为主题,让“扬社会正义、助弱者维权”的法援宗旨深入人心;停车场是法治有声区域,时时播放法治内容;法治文化长廊不仅是游人休憩的场所,更是接受法治宣传的平台;在公园的以案释法区,村民们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美妙景致和法治文化相得益彰,龙阁村的“法律援助公园”让广大村民和游客,在轻松愉悦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法治文化的熏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建设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对推动全民守法的作用。
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寓教于乐,集休闲与学习于一体,把休闲与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行动自觉;加强群众道德建设,强调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