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第一框法家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全面依法依法治国工作布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关键目标主体基础预习导航123建设法治的意义?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具体措施?议题:如何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从刑法发展历程看法治国家的内涵篇章一一、法治国家的内涵刑法是规定了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重要部门法,是维护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保障和重要内容。在发展变迁中,我国刑事立法经历了从单行刑法到刑法典再到立体刑法体系的立法模式之变,从“苏俄范式”到“德日范式”再到中国特色范式的立法探索之变,从革命化到发展化再到法治化的立法理念之变。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一部刑法典,俗称“79刑法”,较大地推动了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立法和司法等发展。1998年12月29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从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到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修正,我国刑法立法理念不断完善;刑法立法架构不断完善;刑法立法体系不断完善。议学活动一结合视频及材料,说明用法治力量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体现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彰显了法治国家哪些特征?内涵1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一、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2(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2)坚持良法之治(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一、法治国家的内涵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基本特征2(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是法治的一项根本原则一、法治国家的内涵①从表现来看: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将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②从原因来看: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一、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2(2)坚持良法之治——法治的基础和前提一、法治国家的内涵①从原因来看: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p(2)坚持良法之治②从表现来看:一是从良法的实质要件来看,良2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二是从良法的形式要件来看,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③从要求来看: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一、法治国家的内涵拓展: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拓展:良法与善治(1)良法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2)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3)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基本特征2(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精髓所在、价值追求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一、法治国家的内涵①从原因来看: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②从要求来看: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一、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2(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对国家权力的限制第三百八十二条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一、法治国家的内涵①从表现来看: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③从要求来看: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②从原因来看:对于公民而言,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主动性、单一性、扩张性等特点,一旦失控就可能严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一、法治国家的内涵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篇章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8件,修改法律234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立法解释9件,现行有效法律292件。与上一个十年相比,我们新制定的法律数量增加三分之一,修改的法律数量增加近2倍,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增加近1.5倍。例如2018年,第五次修订宪法、2020年颁布民法典,此外还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监察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修改了立法法、国家机构组织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这些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紧盯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生活需求,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建立健全全民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健全公民守法激励机制,形成了以宪法实施为基础、执法司法守法互相贯通的法治实施体系,推动“纸上的法律”转化为“行动中的法律”,更加有效发挥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而对于发现存在违宪违法问题的规范性文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制定机关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十年来,累计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治统一。议学活动二:任务1:结合视频和议学情境,总结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成功经验。任务2:结合议学情境和生活经验,分析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推进宪法实施满足人民需求保障公民权益,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二、建设法治国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1)总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如何建设法治国家1二、建设法治国家①推进宪法实施如何建设法治国家1(2)具体要求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二、建设法治国家拓展:合宪性审查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到报送备案的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共1319件。例如,“有关地方性法规关于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经沟通,制定机关已同意对相关规定尽快作出修改。”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说明。宪法解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宪法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和宪法惯例。为了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性,加之宪法修改的程序比较复杂,不可能经常采用修改的方式发展宪法,而宪法惯例又往往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开成,因此,宪法解释就成为宪法发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方式。备案审查制度: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应当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纠正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司法解释,有权在征询其所属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后,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的特别行政区法律予以发回,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加强对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备案审查,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保障宪法法律实施,保护公民、组织合法权益,保障“一国两制”方针得到全面准确实施。备案审查方式主要有:依职权审查,即审查机关主动进行审查;依申请审查,即审查机关根据有关国家机关或者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进行审查;专项审查,即审查机关对特定领域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和审查。拓展:宪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如何建设法治国家1二、建设法治国家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2)具体要求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如何建设法治国家1二、建设法治国家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2)具体要求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一三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2(公民角度)(国家角度)二、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二(国家机关角度)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内涵建设法治国家内涵基本特征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总要求具体要求意义课堂小结课堂练习281.(2024·甘肃·二模)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此次立法法的修改对备案审查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了主动审查制度,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进行主动审查,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专项审查,使其与宪法法律等上位法规定保持一致。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保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领导地方立法②旨在加强权力制约,对地方立法权限做出进一步限定③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④我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和法治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在全国人大统一领导下,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有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分别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而未强调对地方立法权限做出进一步限定材料中指出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立法法,这表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故③正确。材料中指出完善的立法法的内容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进行主动审查,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专项审查,使其与宪法法律等上位法规定保持一致,这表明我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和法治统一,故④正确。课堂练习292.(2024·全国·模拟预测)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2023年备案审查报告中指出,有的地方性法规中全面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应当予以修改。这对此前广受争议的烟花爆竹禁与限的问题,做出了“一锤定音”的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声音有助于( )①从法律角度重新审视全面禁燃烟花爆竹政策的合法性②更好发挥专门委员会在新时代人大工作中的作用③提升地方政策法规制定部门对法律的敬畏与遵从④督促整改,重塑国家法律权威,形成系统性纠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不是专门委员会,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督促相关法规修改能够维护国家法律权威,“重塑”一词说法错误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指出有的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应当予以修改,这是从法律角度重新审视全面禁燃烟花爆竹政策的合法性,这有利于提升地方政策法规制定部门对法律的敬畏与遵从,①③正确。课堂练习303.(2024·广东茂名·二模)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新修订的保密法把党管保密写入法律;新增条款支持保密科技创新为切实筑牢国家秘密安全防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此次保密法修订( )①更好发挥党管保密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②为保密科技实现自立自强提供法律支持③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国家立法的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新修订的保密法把党管保密写入法律,体现了更好发挥党管保密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①符合题意。新增条款支持保密科技创新为切实筑牢国家秘密安全防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现了此次保密法修订为保密科技实现自立自强提供法律支持,②符合题意。课堂练习314.(2024·广东梅州·二模)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对于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法的颁布实施( )①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②有助于增强法制观念,形成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的良好社会风尚③意味着法治已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④完善了法律体系,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保密法治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不是由该法的颁布实施明确的该法的颁布实施不“意味着”法治已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对于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法制观念,形成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的良好社会风尚,②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修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体现了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保密法治建设,④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