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2课独特的风采 课件 (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桂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2课独特的风采 课件 (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2课 独特的风采
广西美术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民族服饰概况
民族服饰反映了民族的生产生活
民族服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民族服饰是民族工艺的代表作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民族服饰是原始崇拜的载体
民族服饰可以反映民族文化的交融
目录
民族服饰概况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类,北方有21个,南方有34个。
北方民族服饰:
主要特色:皮袍、长裤为主要款式,冬装夏装有鲜明区别。
主要风格:普遍使用毛皮,多穿各种靴子而少有刺绣和饰物。
原因:与牧业、渔猎业及冬季寒冷的气候有密切关系。
南方民族服饰:
女性:除了生活在高寒地带的民族外,基本上是短上衣和裙子,普遍重视刺绣装饰和首饰、佩饰,头上包头帕较多。
男性:宽腰宽裤,黑色和青色,上穿小褂子,头为包头。
民族服饰反映了民族的
生产生活
如藏族的皮袍,又是衣服,又是被子和垫子。
蒙古族的筒靴子是为了防寒,防骑马摩坏小腿肚。
鄂伦春族的狍头帽,形象如狍,为使林中野兽上当。
赫哲族鱼皮衣与他们渔业经济有关。
藏族、蒙古族带刀是为了吃肉。
阿昌族、傣族、景颇族等佩刀是为了在山林荆棘中开道和防野兽毒蛇。
哈尼族、苗族穿短裙,是因为气候热,好下水田。
民族服饰具有重要的
史料价值
珞巴、彝、纳西、普米、羌族,披兽皮,是人类早期的穿着。
傣族、德昂族一块布的裙子,是古老的着装。
独龙族一块布挖洞做衣服,是古老的衣服。
交领衣:藏、苗、瑶、彝、哈尼、侗、黎、畲、水、布朗等也是古代社会的穿着。
大襟衣源于满族旗袍。
用野兽牙齿、骨头、贝壳和石料做装饰是原始人类就开始的。
用竹子、木头做装饰品也如此。
草鞋、竹衣更为古老。
民族服饰是民族工艺的代表作品
由服饰可看出纺织、印染、熟皮、缝纫、裁剪、刺绣、首饰加工、设计等工艺水平。
如苗族的刺绣就有10多种:平绣、编绣、辫绣、结绣、卷绣、刺字、挑花、贴补等。
苗族的银饰分为:银凤冠、银耳环、银项圈、银项链、银腰带、银手镯、银戒指、银上衣、银围裙等大类。
纺织工艺上分为壮锦、土家锦、苗锦、侗锦、黎锦、傣锦、藏族的唐卡。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包含贫富、年龄、性别等文化外貌。
包含节庆、婚姻、丧葬、崇尚、信仰、礼仪等民族习俗和宗教。如过节时的盛装,结婚时的新装,成年礼时的特殊装饰,结婚前后的不同服装。
如鄂温克族未婚姑娘长袍肩部不打褶,已婚的肩部打褶。
裕固族女头饰:少女梳5—7长辫,成年姑娘梳3条长辫。
凉山彝族少女,15岁前穿红、白两色横接百褶裙,梳单辫;15岁后改穿红、蓝、白三节拖地长裙。
民族服饰是原始崇拜的载体
凉山彝族崇尚黑色,传说彝族先祖是一只黑虎。服饰中有虎头童帽,男子上衣襟边绣有虎、豹、鹰、龙四个老彝文字。彝族还崇拜火,女装上还绣有火焰纹图案。
藏族胸前几乎都有护身符盒,制作精美;蒙古族牧民身上大多带有佛像,这与信仰有关。
民族服饰可以反映民族文化的交融
如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的服饰有很多相似之处。
黔桂相交处的侗族和苗族服饰也很相似。
纳西族和藏族的毛皮服装也极相似。
摩梭人和普米族有相同的服饰。
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的服饰也相似。
满族服装与汉族旗袍同出一辙。
北方民族妇女穿裙子的有朝鲜族和新疆各族,头饰较多的是蒙古族,服饰刺绣较多的是土族。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穿短衣长裙——特色。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蒙古族
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男袍一般者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
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回族
一是头饰最为显着,二是崇尚白色,三是因居住的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回族的男性多以白帽为标志,上身着白汗搭,外罩黑夹,下身穿普通深色裤,脚穿圆口布鞋。姑娘或新婚妇女,头戴红色或绿色头巾,上身多着花色或浅红色衬衫,外罩黑色胸前多花紧身夹,下着彩色长裤,脚穿绣花鞋。老年妇女多着青色或深蓝色,头戴黑长盖巾,甘肃为黑盖,宁夏等地也有戴白色的。
藏族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飘带,穿时结上。
男式藏袍多为黑、白两色,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或绸子底边,古朴浑厚。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两袖束在腰间,古铜色的皮肤袒露于外,雄风凛凛,彪悍刚健。
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的两种,夏秋两季的藏袍无袖。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长于胳膊一至二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舞蹈时放下,舒展飘逸,潇洒自如。藏族的帽子式样繁多,各地均有不同,拉萨等地以金宝顶帽为最多,用金丝或银丝绣织图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无论男女都喜欢戴花帽,花帽又名“多帕”,吐鲁番人叫“伯克”。
男子传统服装为条绒无领黑色或花条布袷袢,黑长裤,脚穿套鞋,冬天高寒地区则穿毡筒,腰系质地不同的方形腰带(维吾尔语称称“法嗒”),头戴小花帽;女子无论春夏秋冬,都喜欢穿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的艾德丽斯绸宽袖连衣裙,上身外罩黑色金丝绒对襟绣花小坎肩;城市妇女上身穿西装外套,下身穿裙子或裤子。穿裙子时,裤子必须塞入长筒袜中。脚上穿做工考究的各色高腰皮靴,头戴花帽或围乔其纱纱巾,老年妇女则喜欢披白色纱巾。年轻姑娘有画眉的习惯,将两眉画连在一起。小女孩逢年过节,有的喜欢梳十几条小辫垂于脑后。已婚妇女梳两条辫子,近年梳新式发型的渐多。
苗族
服装有挑花、剌绣、蜡染、织花、镶花等。尤其是苗族女装特色更明显。
还有两个特点:多用百褶裙式样,喜佩银饰。黔东南有的女性佩戴的银饰重达二三十斤。许多苗族他称来源于其服饰的特点。如红苗、黑苗、花苗、白苗、青苗、长角苗、海岜苗、歪梳苗、长裙苗、短裙苗等。苗族女性原本都是穿裙的,自清代以来湘西、湘西南及黔东少部分地区苗族女性已改穿裤装。
苗族女性头饰,有包头帕型、戴帽型、假发(掺以毛线或落发)型、尖帽型、独角型、仰螺型、歪梳型、盘帽型、银饰型等。男子头饰大致有短发包头帕型,长发挽髻型,现大多已同于当地汉族。
苗族
彝族
彝族居住分散,故各地在服装款式、图案、选色上各显特色。其共同点是: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围腰、鞋帽、挎包和背布(汉称“裹背”)等均镶有各种精美的花边和图案,其基色以黑、红、绿三色调配而成。一般彝族妇女都要亲手为自己缝绣一套青、中年装。无论赶集、集会、走亲串戚,都要穿上自己缝绣的衣服。
彝族服饰
妇女装饰品以银器为主,有项链、耳环、手镯、银链、银牌、银泡等。也有玉器,多做手镯和耳环。绣花有排花、穿花、堆花、贴布花等。镶边有镶嵌、流边、锁边等。图案一般先制作在小块布料或缎子上,再缝在衣裤上。有花草、鸟兽、楼阁、人物等。形式多样,做工考究。
境内彝族,无论男女,爱披羊皮。有绵羊皮和山羊皮之分。绵羊皮主要用于保暖,多系老年人所爱。山羊皮除用于保暖外,主要起劳保作用,用于垫背、垫坐等,经久耐用。改革开放以来,彝族青年服饰与汉族渐趋一致。
壮族
布依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佤族
作业要求
在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民族?
他们的民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了解并欣赏这些服饰的特点和美,再通过书籍或互联网理解这些具有独特风采的服饰与民族文化、历史及当地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