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资源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2.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全球战争的史实,认识二战的影响。
3.了解二战对欧洲、美国、苏联的影响,认识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素养目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运用时空观念,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其不同战线的战争态势。
3.掌握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4.深刻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教训,激发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的认同感。
【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难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建立与评价
【课程学习】
一. 二战爆发的背景
1、阅读课文导言思考
(1)思考这场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领域:
根本原因:
(2)面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德、日采取克服危机的措施有何不同?
美国:
德意日:
阅读教材第一个子目第一段:梳理三国法西斯建立的过程。
国家 时间 人物 标志事件
意大利 1919年
1922年
德国 1919年
1920年
日本 1921年
阅读第一个子目,第二段概括法西斯主义的特点和主张。
基本特征:
主张:
4、阅读第一个子目第三段,梳理德意日走向战争的过程(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战争策源地 经过
亚洲 日 年,日本发动 ,侵占中国东北 年,日本建立 ,以 为基本国策——标志着二战的 战争策源地形成
欧洲 德 年, 攫取德国政权,建立 统治,积极扩军备战——标志着二战的 战争策源地形成
意 年意大利入侵 1936年, 、 结成
什么是绥靖政策?
二战经过
阅读纲要上的历史书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阅读课本P104-105,梳理二战各大战场的具体经过。
亚洲·太平洋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阶段 兴起 年 事变,拉开二战序幕 1938年德国吞并 ,并对 提出领土要求,1938年 军占领苏台德地区 1935年 入侵埃塞俄比亚
全面爆发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 爆发 年9月,德国突袭 , 被迫对 宣战,二战 爆发
全球阶段 太平洋战争 1941.12, 偷袭 ,挑起 , 二战发展到 阶段
反法西斯同盟 年1月,《 》,建立
战争转折 1942年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942-1943年,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1942年阿拉曼战役是非洲战场转折点
战争结束 年9月2日, 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 1943年5月,德意联军投降,非洲战场结束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什么是“雅尔塔体系”?
归纳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采用什么原则使得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评价雅尔塔体系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