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
知识链接
辩证思维方法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不作简单肯定和否定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
学习目标
1
感性具体:含义、局限性
2
思维抽象:含义、目的、内容、环节与局限性
2
思维具体:含义、表现与环节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PART 1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感性具体
我们初到一所学校,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外部形象: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
我们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知道了学校教师的授课风格学校的校风、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
(1)含义: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正确反映)。
(2)局限性:
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感性具体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
(1)含义:
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2)目的与内容:
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整体→部分)
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个性→共性)
小明是一个中学生。
舍弃了小明的性别、年龄、籍贯等多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他作为“中学生”的规定性。
植物是适应陆地生活的多细胞的真核生物。
经过对各种植物特征的思维抽象,概括出植物的定义。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当作动词使用:认识过程
抽象首先是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
思维抽象
(2)当作名词使用:认识成果
作为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或判断
(3)当作形容词使用:
空洞的、笼统的,不够具体的思维或认识。
这朵花是红色的,将“红色”这种属性从这朵花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被称为抽象
概念(如红色)
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
你的话太抽象。
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①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思维抽象
在伽利略在自由落体研究中,他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②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思维抽象
排除干扰因素:
排除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出必然的、本质的因素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③简略化:--- 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
思维抽象
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
公式:s=1/2gt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④理想化:--- 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理想化是提纯的结果)
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抽象
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是绝对的真空,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但通过思维抽象,能出现在思维世界中。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
环节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含义 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抽出、找原因、抓重点) 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排干扰) 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简要概括) 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现实中不存在)
特点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达结果的环节 特殊形式
联系 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
①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②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思维抽象属于理性认识。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质和规律或某种共性的反映。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PART 2
1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思维具体
思维具体
(1)含义: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特征(表现):
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
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
1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环节一:选择起点。
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
思维具体
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选择以“商品”作为起点。“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
1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2)环节二:矛盾展现
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起点中所包含的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思维具体
马克思对 “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引出“货币”,再引出“剩余价值”,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1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3)环节三: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
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具体
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
1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思维具体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1)认识发展的历程: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关系:
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意义:
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区别 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必要性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起点、桥梁、结果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本质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联系 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含义、局限性
思维抽象
含义
目的和内容
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局限性
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含义
表现
环节
上升起点
种种矛盾逐一展现
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知识小结
1
课后练习
人们到某地旅游,首先看到的往往是旅游地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等,于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个旅游地的比较整体的印象。人们对旅游地的初次印象的思维形式是(  )
A.思维抽象
B.感性具体
C.思维具体
D.感性认识
B
1
课后练习
我国科学家在14万个颗粒的月壤样本中发现一种物质含有很高的稀土元素,疑似是新矿物。于是借助技术手段剥离出一粒径约10微米的单晶颗粒。又经反复研究,最终定论它是一种磷酸盐矿物,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空间群R3c,呈微小柱状。并于2022年8月将这个我国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科学家对“嫦娥石”的认识( )
①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经历了分离这一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③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过程
④最终通过思维具体揭示了其整体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