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1张PPT。思考:问题1:视频中提到的那个人是谁? 问题2:他的目标是什么?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战 国 七 雄秦咸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定都咸阳实现统一篇:“六王毕,四海一”人物时间都城意义书本P48材料二 :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材料一 : 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材料四: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分析材料2、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3、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质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5、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1、人民渴望统一4、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迅速强大 秦国为什么能扫灭六国,完成统一?材料五:加上秦的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材料三: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要求:结合视频和书本思考秦始皇为什么难以安然入睡? 巩固统一篇:固统一,展措施。 经济政治 文化政治经济交通探究活动: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大一统探究以下问题:1.每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这些措施有什么历史影响?(可结合前面的历史短剧,可举例子说明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要求:1.6到8人小组合作探究,明确分工(找资料、书写、发言)2.在书本上圈划、标记3.一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可以作补充,最后选出最佳小组。4.时间5分钟秦朝行政系统简图政治篇影响利:巩固统治。弊:集权容易出现暴政。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皇帝郡 守县 令乡里军事行政监察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提供了秦律的部分内容,包括《盗律》《田律》……等。其中刑罚有:斩首、磔(zhé断裂肢体)、赀(zī)、笞(chī)、迁、耐、劓(yì割鼻)、鋈(wù钛足)等”。法律篇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律令影响有效的管理国家,后世沿用。措施颁布了大量律令拓展思考:秦朝律令有什么特点?秦朝以哪派学说治国?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序——许慎(东汉)文化篇小篆隶书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影响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经济篇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影响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度:寸、尺、丈、引衡度量量:合、升、斗、桶衡:铢、两、斤、钧、石交通篇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有利于经济文化往来。影响措施修驰道车同轨焚 书坑 儒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术士与儒生),皆坑之咸阳。 焚六国史书,民间诗、书、百家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思想篇措施焚书坑儒影响利: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弊:钳制思想,摧残文化。陇西南海东海长城500万平方公里 2000万人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末篇:评一评,始皇帝。我统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明代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1、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一分为二看待问题。2、我们应该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社会进步有无贡献 。3、我们应该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 ——郭沫若指点迷津秦始皇功1.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进步;2.采取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促进了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秦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实行严刑峻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人民;3.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修宫殿、陵墓。我们的探究成果课堂练习1.我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第一次统一的封建王朝(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2.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文明重要纽带的是( )A.大修驰道 B. 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建立中央集权制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名,这些可以印证秦朝( )A.实行了分封制 B.出现了造纸业 C.实行了郡县制 D.疆域面积大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0年,一位商人用他携带的刀币买了两本《论语》,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DBCB “书籍被焚烧,其实还是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第三单元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基本脉络。解读:秦朝的建立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价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解读: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巩固统一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其影响。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解读:秦朝的疆域其四至点。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解读: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解读:秦始皇的评价二、教材分析《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内容概述了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以及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对后代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课以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为下一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做铺垫。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秦朝建立的时间以及统一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原因及影响;能够运用史料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2)过程与方法:呈现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策略,启发学生思考秦统一的原因、意义;通过通过阅读课文及史料,概括秦统一全国后所采取的巩固措施,并分析其影响,运用史料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先祖的治国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国家统一的意义;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和影响,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影响。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内容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开篇:秦始皇,何其人播放《秦时明月》片段1出示问题问题1:视频中提到的那个人是谁?问题2:视频中的那个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老师:刚才我们看的视频中提到的那个人是谁啊?板书:秦始皇补充提问:那你们知道秦始皇称号的由来吗?老师:那视频中提到的他的贡献是什么?板书:开创大一统基业学生:秦始皇嬴政学生:功高过三皇五帝……学生:灭六国,统一六国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年代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秦始皇的生平,通过学生年龄与秦始皇称王年龄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何感受秦始皇其人。展示秦始皇生平年代尺(见下文)老师:那我们首先来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出生在赵国,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有同学能够为他解答一下吗?老师:看来这位同学的历史知识非常渊博。(若学生无法回答,由老师来解答)老师:我们来看嬴政几岁继承王位?老师:我们同学现在几岁?老师:秦始皇是在我们同学这样的年纪的时候当上一国之君的。老师: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嬴政39岁时发生了哪一件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老师: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那我们来看一下他是如何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学生:他是秦王为什么出生在赵国?学生:因为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在秦国的地位并不高,被送到赵国做人质,所以秦始皇出生在赵国。学生:13岁学生:12岁、13岁学生:秦始皇统一全国。讲授新课35分钟实现统一篇“六王毕,四海一”出示战国时期七国的地图,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灭六国的进程,以及灭亡的时间(图册)材料分析(见下文)老师: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老师:那么秦国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几则材料老师:秦统一全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学生:韩赵魏楚燕齐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得出秦统一的原因。学生: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定都咸阳。运用动态地图演示秦灭六国的过程,让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和空间关系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巩固统一篇“固统一,展措施”播放《秦时明月》片段2出示问题:秦始皇为什么难以安然入睡?探究活动活动要求:(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每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具体内容?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3、探究完成每组请一位同学展示4、讨论时间5分钟呈现《秦朝疆域图》老师:秦始皇为什么难以安然入睡啊?1、老师:看来我们同学和秦始皇的大臣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出示幻灯片朝堂议政)。2、同学们想不出来也没关系,我们来看一个历史剧场,看完后同学们肯定就知道秦始皇为什么寝食难安了(出示幻灯片朝堂议政)老师:知道了原因,那我们就来为秦始皇出谋划策探究活动老师:我们分为政治、法律、文化、经济、交通、思想六个方面,第一组同学思考政治方面的措施及其影响,第二组同学思考法律方面的措施及其影响,以此类推。老师:通过秦始皇的开拓和经营,秦朝疆域广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大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呢?呈现《秦朝疆域图》书本图3-1老师:请同学描述秦朝疆域的四至情况。1、学生回答: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2、学生无法回答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措施,上台展示。学生:东到东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提出疑问,引导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依据翔实、具体、丰富的图文资料,从多个角度阐述秦朝为了巩固帝国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对秦朝疆域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末篇:评一评,始皇帝评价秦始皇其人老师:秦始皇建立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又通过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这个帝国,那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 (给大家一段材料)大家可以参考老师所给的资料。老师:我们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要辩证的评价,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学完了这节课的知识,我们来小结一下。学生: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学会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评价历史事件。课堂小结5分钟出示探究成果图表、归纳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利用图表总结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巩固提升布置作业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秦始 设 定 用 半 车 焚皇 三 法 小 两 同 书开 公 律 篆 钱 轨 籍创 , , , , , ,大 置 以 书 度 修 坑一 郡 法 同 量 驰 儒统 县 治 文 衡 道 生基 业 七、教学反思 内容比较多,时间有点紧张,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略少。秦始皇生平年代尺: 13岁 22岁 39岁 50岁出 立 加 秦 政生 秦 冕 统 驾赵 王 礼 一 崩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259年 247年 226年 221年 210年分析材料材料一: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1、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材料二: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2、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能够供应长期战争。材料三:秦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3、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材料四: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4、人民渴望统一(历史趋势)材料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5、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力日益增强。材料 许慎(东汉)《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再往后(到了战国),诸侯们依靠暴力施政,不服从周天子;他们憎恶礼乐妨害自己,都抛弃典籍(各行其是)。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中国分为七雄并峙,田亩的丈量方法相异,车子的规格尺码不同,法令制度各有一套,衣服帽子各有规定,说起话来方音分歧,写起字来相互乖异。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作者。 秦始皇初灭六国,丞相李斯就奏请统一制度,废除那些不与秦国文字相合的字。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李斯等人负责规范文字,)李斯写了《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写了《博学篇》,皆取史籀(zhòu)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它们)都取用史籀(zhou)大篆的字体,有些字还很作了一些简化和改动,这种字体就是人们所说的小篆。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这个时候,秦始皇焚烧《经书》,除灭古籍,征发吏卒,大兴戍卫、徭役,官府衙狱事务繁多,于是产生了隶书,以使书写趋向简易,古文字体便从此止绝了。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 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从这个时候起,秦代的书法有八种体势,第一叫大篆,第二叫小篆,第三叫刻符,第四叫虫书,第五叫摹即,第六叫署书,第七叫殳书,第八叫隶书。材料:“书籍被焚烧,其实还是其次,初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的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材料:李白:秦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明代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历史剧场,朝堂议论A:陛下,交通不畅,诏书、律令等无法及时到达各地啊?B:陛下,国家初建,各地盗窃动乱等仍时有发生,臣以为需以法严惩。另儒生妄议朝政,指责您残暴,百姓思想动摇,实不易于一统伟业啊!C:陛下丰功伟业,如今我国疆域辽阔,但不得不防地方不听政令、权力过大。臣建议废除分封制,建立新制度以固江山,不能重蹈大周覆辙啊D:陛下,各地商人和百姓经常为买卖交易时,钱币不一、度量衡不同而发生争执,甚至出现严重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E:陛下,诏书、律令文字有很多人看不懂探究成果措施 内容影响政治中央集权将“王”改为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采用郡县制。颁布大量律令经济统一货币废除六国各自的钱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有利于地区间的交流统一度量衡统一计量单位改善交通大修驰道,统一全国车辆的轮距。文化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采用了更为简单的隶属。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焚书坑儒发布焚书令,民间只可以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方面的书籍;将暗中诽谤秦始皇的400多个儒生活埋。加强思想控制,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PPT.ppt 第三单元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