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共35页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共35页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自己能从乐曲中感受到什么美好的画面?
悠悠丝路
丝路历史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丝路重生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悠悠丝路—文化交流发展之路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悠悠丝路—文化交流发展之路
目录
主议题:悠悠丝路—文化交流发展之路
丝路慢行——一、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丝路慢行——二、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分议题
丝路慢行——
一、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一)什么是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
是“引进来”(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走出去”(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双向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1.含义
2.手段
3.途径
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靠什么传播):
大众传媒(例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这既是敦煌文化独具特色的个性所在,也真正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特质。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各种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水乳交融、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堪称中华文化经典的敦煌文化。
茶文化
瓷器工艺,民族工艺
铸铁、养蚕缫丝技术
丝绸
印刷术
儒家思想
珍禽异兽、珠宝香料
希腊神话、希腊艺术
玻璃器皿、金银货币
音乐、乐器、舞蹈
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
西域良种马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中华文化传入西方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
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方面的影响:
思考: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对文化发展有何意义?
对我国: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借鉴、博采众长,推动中华文化创新,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世界:文化交流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增进世界各国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二)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唯一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民族文化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就是在文化交流上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补充: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的关系: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③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二)文化交流的意义
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对人类文化
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既要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的优秀文化,为发展中华文化服务);又要坚决抵制国外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和渗透(确保中华文化健康发展)。
这既是敦煌文化独具特色的个性所在,也真正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特质。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各种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水乳交融、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堪称中华文化经典的敦煌文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从西方到东方丝路在元朝之后的逐渐不受注意后,间接刺激了欧洲海权兴起,由此开始了西方的殖民侵略之路。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殖民者登陆澳大利亚,对当地土著进行种族屠杀和文化灭绝,不允许当地人说自己的语言和学习自己的历史。清末对我国的殖民侵略,也有大量文化方面的入侵,极大地混乱了中国人的思维,使部分人出现崇洋媚外,全盘西化,全盘否定本国文化的思想。日本在占领我国台湾及东三省期间,也大量推行日本文化,对我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甚至在现代,仍然还是存在西方的文化渗透,苏联的解体便是一个先例。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呢?
探究一下: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三)文化交流的要求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1.原则
2.态度
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
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错误做法)。
自西汉设立敦煌郡始,敦煌当地居民一直是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构成。长时间一起生产生活的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不仅未因文化差异而“相互伤害”,反而“取长补短”、和谐共生,甚至还出现了“同窟礼佛”的罕见现象。这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的一个缩影。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赓续至今,就是在坚定传承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结果。
莫高窟里的黄道十二宫,来自古巴比伦
这既是敦煌文化独具特色的个性所在,也真正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特质。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各种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水乳交融、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堪称中华文化经典的敦煌文化。
特别注意: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
1. 进行文化交流≠减少文化多样性,不会使各民族文化走向趋同。
2. 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渗透,后者属于文化霸权主义。
3. 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也有弊,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与借鉴”。
4.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导或引领世界文化。
敲锣打鼓:
丝路慢行——
二、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的。
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方面的影响:
中国制瓷工艺
英国、西班牙等国都掌握了制瓷技术之后通过中国瓷器工艺与本国文化的结合,创新出许多产品,并将崇尚中国瓷器的观念也融合到了宗教文化之中。
古印度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传入我国之后,吸收了儒家的思想,开始本土化发展。
中国茶文化
12世纪,日本僧人到中国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此后经过长期的本土化,最终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18、19世纪,茶叶在英国开始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饮茶也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思考:文化交流之后为什么会本土化,会创新?
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本土化的过程也是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繁荣了世界文化。
敦煌莫高窟遗存佛像和洞窟的壁画语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历史范畴发展过程的完整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重要的编年史。莫高窟文化遗存价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一)文化交融的含义
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本土化的过程
西方芭蕾
中国杂技
杂技芭蕾《天鹅湖》
敦煌莫高窟遗存佛像和洞窟的壁画语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历史范畴发展过程的完整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重要的编年史。莫高窟文化遗存价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沈绣《嘉藕图》(局部)
思考:结合事例,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
敦煌莫高窟遗存佛像和洞窟的壁画语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历史范畴发展过程的完整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重要的编年史。莫高窟文化遗存价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沈绣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了西洋油画艺术的用光用色,结合中国传统刺绣技艺,使得作品立体感强、物像生动逼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与特征。
沈绣是中国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为世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仅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敦煌莫高窟遗存佛像和洞窟的壁画语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历史范畴发展过程的完整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重要的编年史。莫高窟文化遗存价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二)文化交融的原因
1.作用(必要性):
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交融而丰富。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仅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敦煌莫高窟遗存佛像和洞窟的壁画语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历史范畴发展过程的完整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重要的编年史。莫高窟文化遗存价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二)文化交融的原因
2.意义:
①(对本国文化)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民族思想文化的的长处和精华(措施),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②(对世界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注意: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既丰富本民族文化也能繁荣世界文化。不能说成文化趋同或文化逐渐统一。
敦煌莫高窟遗存佛像和洞窟的壁画语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历史范畴发展过程的完整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重要的编年史。莫高窟文化遗存价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前提、基础
升华、发展
传入中国——文化交流
经中国文化吸收与整合——文化交融
印度佛教,信仰活佛的存在
中国佛教,又称禅宗。不信奉活佛的存在,认为修行高的人死后可能成佛,而生前万万不能。
思考: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之间是什么关系??
难点突破:区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关系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区 别 表现 不同 文化交流是一个过程,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 文化交融是一个结果,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强调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
结果 不同 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量变) 侧重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冲突碰撞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质变)
意义 不同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间接促进文化发展。)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
联系 1.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交流基础上的。 2.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文化交融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敦煌莫高窟遗存佛像和洞窟的壁画语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历史范畴发展过程的完整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重要的编年史。莫高窟文化遗存价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三)如何推动文化交融(怎么办)?
1.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2.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认本尊他)p105
这既是敦煌文化独具特色的个性所在,也真正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特质。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各种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水乳交融、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堪称中华文化经典的敦煌文化。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本课小结
文化交流
意义(为什么)
文化交融
对民族文化
要求(怎么做)
原则
态度
作用
意义
是什么
对人类文化
对我国 对世界
原因(为什么)
要求(怎么做)
是什么
敦煌莫高窟遗存佛像和洞窟的壁画语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历史范畴发展过程的完整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重要的编年史。莫高窟文化遗存价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千年不变的丝路精神
悠悠丝路,千年流转,物是人非。
只有“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永远在丝路上流传。
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习近平

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前提
维护
文化的多样性
前提
必然结果
文化发展
动力
推动
思路图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
提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提示: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提示:文化交流只是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国际影响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4.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提示: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融中相互借鉴,但不是日趋同一,文化交流、交融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5.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示: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误区集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北京冬奥会奏响了团结、 友谊、进步的乐章,在“一起向未来”的愿景中,中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架起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开幕式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入场,背景音乐中19首世界名曲响彻“鸟巢”、震撼人心,在属于全人类的奥运殿堂奏响属于全人类的经典之声。赛场里,冰壶项目混双循环赛赛后,中美队员互赠礼物,交换文化交流信物,见证着运动员在赛场结下的深情厚谊。赛场外,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成为热门“打卡地”,打一套太极拳可抽取盲盒礼物的活动令外国友人充满兴趣。从中医到皮影,从剪纸到景泰蓝,中华文化闪耀冬奥舞台,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容并蓄,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讲述着与世界的“美美与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分析举办冬奥会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作用。
议学提示:
①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或举办冬奥会是文化交流的途径, 是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窗口)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坚定了文化自信。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④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创新。
⑤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1.一朵花没有权利规定另一朵花如何绽放。你是一朵花,人家也是一朵花,你有本事你好好开你自己,不要限制别人以它自己的方式开放。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 )
①主动学习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积极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和谐共生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反对文化霸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2.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契合当下全球短视频社交风潮,融合多种影像手段,故事化讲述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成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风采的一道荧屏风景线。该纪录片( )
①展示汉字风采,让更多人了解汉字并爱上汉字
②提供具体方案,促进世界各国语言文字的交流
③借助技术手段,推动了汉语在国际社会的传播
④融合世界文化,为中华文化发展汲取丰富营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3.杭州2022年亚运会、亚残运会重要标志组合使用及拓展设计秉持“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目标,紧扣当今国际设计流行趋势,展示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重要视觉标志所蕴含的城市特色、亚运风采、国家风格、国际视野。该设计( )
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以文化创新为基础,继承中华优秀文化
③诠释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④表明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夯实发展根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2020年课标Ⅲ】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③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C
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但无法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①错误
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并没有改变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没有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③错误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5.(2018·全国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6.【2018全国卷Ⅱ】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并非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①说法错误
④中“确立了……话语主导权”说法错误
C
【考点击破 针对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