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教学逐字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跳水》教学逐字稿

资源简介

《跳水》教学逐字稿
一、从孩子所提的问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了课后第一题,梳理了故事的大概意思,还记得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吗?请你按照出场顺序说一说。
生:首先是水手,然后就是猴子,然后就孩子,最后是船长。
师:同意吗?船长是最后出现的,时间也是最短的,但是这个部分却是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故事不长,只有600多个字。我们班同学有没有写平时写作文就能写到600多字的?举个手。看来好像和大家平时写的字数差不多,这样一篇短短的小说要了解它的大概意思问题不是那么大。可是同学们在课前却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看来要真正的读懂这个故事也不是那么容易,来看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同学们的问题梳理了一下,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是针对孩子和船长提问的。哪些同学是针对孩子提问的?举个手,举高一点,哪些就是针对船长提问的?
二、了解孩子的思维过程
师: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解决。首先一起来看看关于孩子的问题。问题有很多,但这三个特别具有代表性。
1.问题造境
生:孩子当时为什么敢不顾一切的爬上横木呢?
生:为什么孩子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拿帽子
师:他就这么喜欢这顶帽子吗?
生:为什么孩子开始不害怕,突然就害怕了。
师:为什么爬上去的时候都不害怕,后来却突然害怕?你看现在咱们提的问题不一样,但是这些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他们都和孩子此时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有关系?这不就正是我们这个单元要学习的内容。
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结合关键信息,探寻变化原因
师:今天就让我们先来了解孩子的思维过程。上节课我们借助课后第二题,对于这一部分情节进行了梳理,填写了关键信息,并交流了这些信息,达成了初步的意见。接下来我们就要借助这些关键信息来探索谁的思维过程?
生:孩子。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学习提示。
生:依据图中的关键信息,想想孩子心情的变化与原因。先说给自己听,再和同桌交流。
师:听明白了吧?拿出你们上节课的学习单,开始。
生:第一次孩子笑的开心是因为猴子模仿人的动作更加放肆,水手们也哈哈大笑,所以孩子也很开心。第二次猴子看到孩子和水手都在笑,更加肆无忌惮,于是他马上去摘孩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涉及到小孩子处于尴尬的处境,所以孩子这时候有些哭笑不得。而孩子气得脸红,是因为猴子爬上桅杆之后开始撕咬自己的帽子,水手们笑得更欢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重创。而孩子气急了,是因为孩子上去追猴子的时候,猴子竟然又抓住了桅杆,应该又往上爬。于是他马上上去追猴追猴子,而他爬上去之后,水手们都吓呆了。而他害怕,是因为有个人吓得大叫了。孩子由于全部时刻都关注着自己的面子,没有注意自己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于是有个人大叫之后他往下一望,所以才感觉到了害怕。
师:说的多清楚,他联系了猴子和水手两个人物说,还尝试着说清楚孩子害怕的原因。掌声送给他。你们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孩子自己也是,让孩子自己陷入危险的原因之一。孩子如果不那么注重面子,让猴子把自己的帽子拿上去就算了,水手笑他也宽容大度的接受了,不那么爱要面子,可能就不会陷入危险了。
师:你听清楚了吗?他补充了什么信息?
生:他说孩子陷入险境的原因也是因为孩子的原因,如果猴子拿走了他的帽子,他不那么要面子。水手也在哈哈大笑,他不那么要面子的话,他就不会爬上去而陷入险境。
师:你看他还补充了孩子的信息,像他这样来关注三个人物,这样关注信息就特别的全面。还有同学是像他这样关联到三个人物来思考的吗?现在请你当我的小助手,我们一起来和大家练习一下好不好好?当猴子模仿人的时候,水手哈哈大笑,孩子笑得开心,为什么?
原来现在笑的对象是猴子,而当猴子越来越放肆的时候,水手笑的也越来越来越欢,孩子也越来越气愤。为什么?
生:因为水手们都是猴子拿走了孩子的帽子而笑孩子。
师:还有他联系了几个人?三个人,你这样的方式学会了吗?再来说说为什么他笑得这么开心?为什么他越来越生气?
生:因为我觉得应该是猴子拿了孩子的帽子之后,水手也在那里笑,我觉得而孩子处于尴尬的境地,我觉得这里水手就已经应该阻止孩子爬上桅杆,而不应该在那里笑得更欢。所以说孩子才越来越气,甚至到尴尬。
师:孩子越来越气,还有谁的原因?还有谁告诉大家?
生:还有水手。还有孩子他自己的原因。
3.关联信息,体会孩子害怕的原因
师:你看咱们把三个人物联系起来,是不是分析的就越来越全面了?此时刚才课间的时候有位同学提出了问题,对不对?此时我想问一下,孩子在追猴子的时候,真的就是因为他这么喜欢这个帽子吗?
生:不是,是因为他注重面子。
师:原来表面上追的是帽子,实际上想追回的是自己的面子。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此时害怕了?
生:我觉得是因为有个人大叫一声之后,他看到下面觉得很高,然后很害怕。
师:原来是因为他现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孩子为什么这么害怕?实际上是跟他现在所处的环境有关,对不对?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这么害怕,我们现在找到的信息还太少了。所以老师建议大家回到课文当中,再找一找更全面的信息。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学习提示。
生:一,浏览课文,找到相应内容,圈出关键词。二,同桌交流依据信息,说清原因。三,汇报准备,一人交流,一人圈画。
生:大家看到第四自然段。我觉得孩子孩子害怕的原因,是因为有个人叫了一声,然后他往下面看就觉得很高。因为每个人都会非常的害怕,然后他就非常的害怕。
生:我觉得还因为这里,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还张开了胳膊,摇摇晃晃地取帽子。因为这里他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取帽子,他就是放开了自己可以支撑,使自己站在横木上可以平稳的东西,而是去摇摇晃晃的取帽子。
师:他找到的这些信息都和什么有关?孩子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有关,像这样的信息,还有吗?
生:我觉得还有难以回转身来,因为和桅杆上的横木是圆的,就很有可能掉下来。所以他转回身来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
师:所以这一类也是和他动作有关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爬山爬到了桅杆的顶端,这里表示了它的位置处境危险,师:这是另外一类信息,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符号表示,用上三角形表示。刚才找到的信息都是和身体有关的,我们用五角星表示。
师: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孩子此刻的所在的环境在哪里。其实像这样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它的桅杆通常有30米高,大概10层楼这么高,你们的教学楼有多高?相当于两栋教学楼组合起来,感受到危险了吧?像这样能够让带着我们更深刻感受到危险的信息,就特别的准确。
师:还有哪些同学找到了这样准确的信息呢?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感受到孩子她现在所处的环境十分危险,只要他稍不注意摔到甲板上,他就没命的。
师:哪些关键信息让你感受到的?
生:只要……就……
师:他和其他同学关注的信息都不一样,他找到了第三类信息,请你用三角符号把它标注出来,只要……就……这是一组关联词,还有这样的关联词吗?
生:请大家看到请大家看到这一句,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即使……也……这里说明了它现在的处境进退两难。
师:原来准确的关键信息不光是身体和环境,还有可能是关联词。像这样准确的关联词,也是我们要找的信息。我们掌握这么多的信息,还把这些信息分类,这样咱们就更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孩子此时非常危险,内心非常害怕。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孩子气极了……
生读。
4.小结探寻到思维过程方法
师:不知不觉之间咱们就展开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了解到了孩子的思维过程。刚才大家针对孩子提出的那么多问题解决了吗?看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以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来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展开孩子的思维过程的?
生:从孩子的动作和孩子所处的环境判断出来。
生:找文章中与孩子有关的关键词与关联词
生:我觉得还可以找他的动作、神态、面部表情,还有关联词。师:我们要关注关键信息全、准,还要把这些关键信息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我们就了解到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了。
三、探寻船长的思维过程
师:危急时刻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关键人物出现了谁?这也是,故事小说当中最精彩的部分,建议同学们打开书,回到当时的那一个场景,读一读这一部分,开始。
师: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呢?一起探寻船长的思维过程。
出示学习单,学生自学。
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我们首先从环境描写,描写海水的一部分,感觉出船长他的想法,因为船长的儿子长期生活在环游世界的帆船上,他的水性和下水的经验可能都很好。第二个关键信息,我们是从十一二岁,对孩子的描写。十一二岁他是知道,船长的指令。第三个关键信息是从船长的儿子。船长肯定不希望他自己的儿子死,说明他内心中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第四个关键信息是从水手。这时水手他们都在甲板上。但是肯定不能孩子他从30多米高的地方掉下甲板,这样他也会受伤。第五个信息,从甲板的环境描写。甲板它是坚硬的,孩子掉下去肯定会受伤的。第六个信息是风平浪静,环境描写。
师:那他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信息,能分分类吗?其他同学也看一看到底他们写到的有哪几类?环境、人物。你们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还有人为的原因。比如这个与船长的语言。这个语言他在那里数123。这不仅是说给孩子听的,还是说给水手听的。一是用家长的威严逼迫他快点跳下去,二就是说水手听的。水手听到这声音,说明孩子要跳下去了。他们害怕万一孩子被漂走了,就立刻跳到水里面去。
师:我觉得他的关联思维特别强,原来这个语言不光是给谁说的,还是给谁说的。这是属于哪一类?
生:我们打三角形的就属于人物。
生:看看这里还有一个枪。他拿枪去逼迫孩子跳下去。十一二岁的小那种小孩应该知道枪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打到了就非死即伤。然后孩子害怕他的父亲真的开枪了,就只能跳下去了。
师:我看到你用的符号都不一样,这是属于哪一类枪?
生:属于物力。
师:哦,工具。清单独放在一旁?我想追问一下,这个枪是船上专门找来救孩子的工具吗?为什么?说说。
生:在课文里说到,船长从船舱里走出来,他手里有一把枪,本来他是想打海鸥的,可是他看见儿子在横木的顶端,所以他就用枪指着孩子。
师:原来此时船长的手上刚好有一把枪,他就刚好借用了这个物品,因地制宜,是吧?
师:来,同学们看一下。刚才大家说了,船长从环境、人物、物品多个方面说一说在船长发出指令之前,他到底在想什么?刚才大家是一条一条说的。现在你能把借助这样的分类完整地说一说,在船长发出指令之前,他到底在想什么?和同桌先说一说。
生:因为船长先知道海水风平浪静,水手都在甲板上,他的儿子水性好,十一二岁听得懂指令,他可以组织语言威慑孩子下来掉进海里,也可以用枪逼迫孩子跳下来。
师:说完整了吗?掌声送给他。谁再来试试?
生:船长发出指令,十一二岁水性也很好,甲板上全是水手,这样也可以及时拯救自己的孩子。他自己手上也有枪,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就可以让枪,尽快的让孩子跳进水中。
师:看来当咱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像船长这样识人、见物。顺境而为来解决问题,对吧?
师:故事都到这,此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别着急,请你也像刚才这样从多个方面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沉着冷静的船长。
生:我认为他不仅沉着冷静,而且机智,并迅速会利用手上的工具。
(后面部分没能记录完全,对本节课通过抓信息分类来展开思维过程进行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