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上期小学五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卷语 文(试题卷)一、识字与写字。1. 看图猜字。( ) ( ) ( ) ( )【答案】 ①. 秋 ②. 件 ③. 孩 ④. 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看图写字。①图画是左右结构,根据观察图片一边是禾苗,可知左边是个“禾”字,一边是火苗可知右边是“火”字,所以汉字是“秋”。②图画是左右结构,根据观察图片是一个人拿鞭子赶牛,立人右边一牛字。所以汉字为“件”。③图画为左右结构。根据十二生肖可知,子鼠,亥猪。所以左侧是“子”,右侧为“亥”,汉字为“孩”。④图为上下结构。云彩上面有一个小孩儿,小孩儿是一个“人”。所以汉字为“会”。2. 书写展示。把下列古诗《从军行》抄写在竖格上,注意字距和在竖格中的位置。要求: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的汉字,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竖格中的位置,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书写时注意“龄、青、暗、孤、遥、黄、穿、终”的正确写法。3.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语文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我们既可以欣赏hú dié( )飞舞、蚂蚱xián guàng( ),还可以在名著的世界里áo yóu( ),去认识妒忌人才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和shén jī miào suàn ( )的诸葛亮。我们还认识了诊所里cí xiáng( )的沃克医生。【答案】 ①. 蝴蝶 ②. 闲逛 ③. 遨游 ④. 神机妙算 ⑤. 慈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结合语境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蝴蝶”“逛”“遨”“慈”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二、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后面的括号里。4.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擂鼓(léi) 襄阳(xiāng) 踌躇(zhù) 黯然(àn)B. 迸发(bìnɡ) 变革(gě ) 筹备(chóu) 俘虏(fú)C. 镌刻(juān) 手镯(zhuó) 踉跄(liànɡ) 企业(qǐ)D. 彼此(bí) 山坞(wù) 矜持(jīn) 忌讳(wěi)【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注意区分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声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踌躇(zhù)——chúB.迸(bìnɡ)发——bèng;变革(gě)——géC.正确。D.彼(bí)此——bǐ;忌讳(wěi)——huì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胸膛 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B. 撩乱 猕猴 烟波浩渺 冥目蹲身C. 繁忙 都督 眼急手快 情不自禁 D. 霹厉 泄露 眷恋祖国 半夜三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A项没有错别字。B项“撩乱”应改为“缭乱”;意思是:处于零乱、混淆状态心绪缭乱,也可形容事物杂乱无章。“冥目蹲身”应改为“瞑目蹲身”;意思是:闭上眼睛,蹲下身体的意思。C项“眼急手快”应改为“眼疾手快”;意思:形容做事机警敏捷。D项“霹厉”应该为“霹雳”;意思是: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发生于云层与地面之间,引发巨大的响声,危害人畜、建筑物等。现多形容突然发生的、带给人巨大打击的事件。故答案选A。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读完《清贫》,我对方志敏烈士肃然起敬。B. 李时珍潜心钻研,从一名鲜为人知的郎中成为了著名的医药学家。C. 将军立下军令状,誓用三个月的时间训练出一支强悍的队伍。D. 气象部门能准确地预报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真是神机妙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D.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多用于形容人,此处用于形容气象部门,故不恰当。故选D。7. 关于四大名著,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旋风柴进、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林冲都是《水浒传》里人物。B. 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千里走单骑都能在《三国演义》里读到。C.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描写的是周瑜。D. 《红楼梦》是章回体小说,但《西游记》不是章回体小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A. 黑旋风是李逵,不是林冲,豹子头林冲。C.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这句话描写的是诸葛亮,不是周瑜。D. 《西游记》《红楼梦》都是章回体小说。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B. 读《祖父的园子》时,从“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太阳也不知道。”这段话中,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身心是自由的、愉悦的,园子中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C.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写初夏时节村庄繁忙的景象,人们在田间劳作,孩子们在桑阴处学习种瓜的场景,展现出古代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D. 《梅花魂》中“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这里外祖父“眼含泪水”是因为外祖父不舍得“我”和母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D.《梅花魂》中“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这里外祖父“眼含泪水”并不仅仅是因为外祖父不舍得“我”和母亲。实际上,在这篇文章中,外祖父的泪水更多地是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以及他内心的无奈和痛苦。故选D。9. 古诗,博大精深,意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那是范成大笔下的孩子在学着大人种瓜的可爱烂漫;“_______,__________”那是李白在表达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王昌龄在用诗句展现将士们的豪情壮志。【答案】 ①. 童孙未解供耕织 ②. 也傍桑阴学种瓜 ③. 孤帆远影碧空尽 ④.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⑤. 黄沙百战穿金甲 ⑥. 不破楼兰终不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句诗篇的默写能力。根据关键词“范成大”“孩子在学着大人种瓜”可知,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儿童们还不懂为了生计去劳动,但他们却依葫芦画瓢,摹仿着父、祖劳动的模样,依在桑林树荫下做种瓜的游戏。流露出了作者从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种农村中常见的现象中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书写时注意“童、解、耕、织”的正确写法;根据关键词“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可知,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书写时注意“孤、碧、唯、际”的正确写法。根据关键词“王昌龄”“展现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可知,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及其赤诚的爱国热情。书写时注意“黄、战、破、楼、终”的正确写法。10. 品人物。这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不少杰出的人物,如________的武松,____________的方志敏,________的刘伯承(填合适的词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写明具体理由)【答案】 ①. 武艺高超 ②. 舍己为公 ③. 意志坚强 ④. 刘伯承 ⑤. 他具有惊人的意志力,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合阅读《武松打虎》可以认识到坦白直爽,有勇有谋的武松;《清贫》可以认识到清贫,洁白朴素的方志敏;《军神》可以认识到沉着冷静,意志坚强的刘伯承;我最喜欢武松,喜欢武松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喜欢武松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喜欢武松醉酒打虎的豪气,喝了十八碗酒,一个人走在景阳冈,只有一条哨棒在身边,想想都威风;喜欢武松,大闹飞云浦的酣畅淋漓。11. 练习表达。例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从“冷”“静”“吵”中选择一个字,照着例句的样子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答案】课间的操场上,同学们吵翻了天,吵得面红耳赤,吵得不亦乐乎,吵得兴趣盎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例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句是指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仿写技巧:1.注意修辞方法,要与例句保持一致。2.注意连贯性,用词恰当。3.注意审题,要符合逻辑,字句优美。例如选择“冷”,可以仿写为:寒冬腊月,北风呼啸,树林里冷得像冰窖,冷得结了冰,我们冷得打哆嗦。三、阅读与鉴赏。(36分)12.名著阅读。五年级(1)班正在开展“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论英雄”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练习。12. 有些歇后语是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你写出两个。___________【答案】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歇后语的积累。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是一种短小、幽默、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边是形象的比喻,起引子作用,如谜面;后边是解释、说明,如谜底,特别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例如:草船借箭——有误(雾);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13. 你最喜欢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哪个人物?请写出与他(她)相关的两个故事。人物:_________ 故事:________【答案】 ①. 孙悟空 ②.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为《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白四大名著各主要人物特点,选择你喜欢的人物和故事,写出书名、喜欢的人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即可。例如:我喜欢《三国演义》。人物:关羽。故事: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14. 照样子,写句子。(要求:①句式相近;②人物、情节与作品相符)例:翻开《西游记》,我说:“英雄要有胆识,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他就是英雄。”_____________【答案】合上《三国演义》,我说:“英雄要有智谋,当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他就是英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结合例句可知,用了“……要有……,当……的时候,……就是……”的句式,仿写时也要用上,如:翻开《三国演义》,我赞叹:“智者须有远见,当诸葛亮草船借箭之际,他就是智者。”15.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做题。【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 “世界各国的文字, 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材料二】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刮起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一大批“听写族”。(1)从材料一中,你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2)请你根据下面图中字形的变化,写出汉字字体的演变。字体:甲骨文→___________→小篆→隶书→______________(3)下面对材料二的信息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B. 汉字文化的传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C.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意在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能让人在游戏中领略汉字之美,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汉字。(4)作为小学生,你觉得可以为传承汉字文化做哪些努力?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汉字字形美观。(2) ①. 金文 ②. 楷书 (3)D(4)规范使用汉字,不滥用网络语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结合阅读材料一中“世界各国的文字, 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可知主要写了汉字的字形很美观。【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声、形、象、数、理,而演变的过程为: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故可知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二可知,材料二主要写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意在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结合“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可知,D项表述错误。故选D。【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写合理即可。例如:从我做起,不写错别字,认真学习书法。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规范使用汉字,不乱用,端正态度,认真书写,了解汉字文化及其由来。16. 阅读课文片段,做题。祖父的园子(节选)①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的飞,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毛球似的不动了。②……③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④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⑤……⑥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1)照样子,写一写。 胖乎乎:__________ __________(2)选文讲了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事是________。(3)“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你从“不但没有……反而……”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4)“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祖父为什么让“我”乱钩?_______(5)最后一句话中的“拿”“抛”,生动地表现出“我”______(6)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_______,课文选自她的回忆录《_______》。【答案】(1) ①. 圆滚滚 ②. 红扑扑(2) ①. 栽花 拔草 铲地; ②. 铲地。(3)“我”天真可爱的样子,以及祖父很宽容“我”的胡闹。(4)祖父尽量满足“我”的愿望,给“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生长环境,让“我”有愉快的童年。(5)生气的样子。 (6) ①. 萧红 ②. 张乃莹 ③. 《呼兰河传》【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仿写。“胖乎乎”是“ABB”式结构的叠词,第二、三个字相同。这样的叠词还有:绿油油、白花花。【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阅读短文,由第③自然段“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第④自然段“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可知,选段写了“我”跟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等几件事,其中铲地这件事写得最详细。详细写出了铲地的趣事。【小问3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句子写出了“我”的天真活泼、自由。同时写“我”和祖父一同劳作时,主要写了“我”瞎胡闹的表现:播种溜土时把种子踢飞,铲地时“乱勾”,体现了“我”儿时天真的天性。【小问4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播种溜土时把种子踢飞,铲地时“乱勾”,体现了“我”儿时天真的天性,突出祖父非常慈祥和宽容。【小问5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由第⑥自然段“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可知,“拿”“抛”表现出当时“我”分不清草和苗的愤怒的心情。【小问6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麦场》(现名为《生死场》), 《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等。17. 阅读短文,做题。跟祖父学诗①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里。②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③祖父教我读《千家诗》,但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④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⑤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⑥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⑦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里的人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⑧夜里我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⑨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⑩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1)仔细阅读短文,按照提示梳理短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2)文中画“____”的话语蕴含着祖父怎样的情感?用“√”选出最合适的一项。责怪□ 疼爱□ 嘲讽□ 生气□(3)对“房盖被你抬走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 写出了“我”童年念诗的声音特别大C. 祖父在责怪“我”不认真学习D 祖父心疼“我”,怕“我”喊坏了喉咙(4)“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此时,面对如此调皮任性的“我”,祖父可能有哪些语言、神态和动作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吧!_____________(5)跟祖父学诗,“我”感到非常_________,由此表达了“我”_______的情感。【答案】(1)善意警告“我” 幽默 宽容(2)疼爱√ (3)C(4)祖父微微皱着眉头,随即又舒展开来,他认真在头脑中思索,又背了一首,问我:“那那那,这首总行了吧?”(5) ①. 轻松愉快 ②. 思念祖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的提取关键信息。根据给出的思维导图可以发现,第一行写的是祖父的行为,第二行写的是祖父的特点。结合第⑦自然段“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里的人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可知,这段话可以概括为祖父善意警告“我”。“房盖被你抬走了。”可以读出祖父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结合第 自然段“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可知这句话是祖父给“我”换诗,祖父不厌其烦地给“我”换着一首又一首的诗,直到“我”觉得好听的诗才可以,写出了祖父的慈爱和宽容。【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结合第⑨自然段“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可知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告诉“我”不能这样念诗,从祖父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出了祖父对我的疼爱。故选“疼爱”。【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第⑦自然段“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里的人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中“房盖被你抬走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童年念诗的声音特别大,侧面写出了祖父心疼“我”,害怕“我”喊坏了喉咙。并没有责备“我”不认真学习的意思。故选C。【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想象写话。“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此时,面对如此调皮任性的“我”,描写出当时的祖父语言、神态和动作,体现对“我”的疼爱。如:祖父轻轻地抬起头来,眉头微微皱起,一会儿又舒展开了。他伸出一根手指,想要指向我,却又立即指向书本,说:“行行行,这首,这首诗总可以了吧?”【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主旨情感。结合第⑩自然段“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可知“我”乱叫的习惯是不能改的,那就需要祖父来换诗,可以看出我跟祖父学诗的过程是轻松、愉快的过程。通过全文,本文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跟祖父后满学诗的经历,“我”感到非常轻松愉快,从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祖父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祖父深深的思念之情。四、表达与交流。18.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生活中的一幕幕画面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画面中人物或伤心或得意或兴奋的样子,一定更让你难忘。请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回忆一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注意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题目自拟。要求:①能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答案】例文:妈妈生气了又是一次考试,教室里充满了写字的声音。我提笔就写,很快做完了题目,心想:“检查一下吧,反正还有时间。”正想检查时,很快又打消了念头:我这么聪明,一定可以考满分。这么想着,橡皮就成了我手里的玩具。“铃铃铃……”终于下课了,我匆匆交上卷子。发卷了,打开卷一看,啊!才八十三分!天啊,我不想下课,我不想回家,我不想天黑。可想归想,现实终归是现实。我沮丧地推开家门。一开门,妈妈迎了上来,关切地问道:“考试考得怎么样?”我慢慢地拿出试卷,像蜗牛一样。我清楚地看到手一直在颤抖。妈妈等得不耐烦了,一把抓过试卷,看清分数后,脸上的太阳立刻变成乌云,眉头紧锁,都挤成了麻花。暴风雨来临了……果真,妈妈把试卷拧成一团,狠狠地丢在地上。她头上冒着熊熊燃烧的烈火,头发都竖了起来,一根根清晰可见。此时,我真来拿来一盆冷水,给妈妈洗洗。妈妈挽起袖子,做出一副要打人的样子。她每走一步,地面都在颤抖,像极了一只母老虎,而我成了一只可怜兮兮的小猫,想从虎爪中逃脱出来。我闭上眼睛,等待着恐怖时光的离开……妈妈生气时太可怕了,看来下次考试要细心啊,不能再惹她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要求写印象深刻的某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样子,写作时要围绕重点写。注意措辞的准确以及语句的通顺,不要出现错别字。先确定你身边谁某一次的某种状态下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他是“生气”“伤心”还是“高兴”等,他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周围人及你的反应是怎样的。叙述事件时,要写出前因后果。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现人物的某种状态;运用正面及侧面描写来人物的形象;善于运用修辞让文章语言更生动形象。要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开头:开门见山或修辞式开篇,回忆你印象最深刻的在某种状态下的样子。中间部分:叙述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人物形象写具体。结尾:点明文章中心,谈谈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2024年上期小学五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卷语 文(试题卷)一、识字与写字。1. 看图猜字。( ) ( ) ( ) ( )2. 书写展示。把下列古诗《从军行》抄写在竖格上,注意字距和在竖格中的位置。要求: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语文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我们既可以欣赏hú dié( )飞舞、蚂蚱xián guàng( ),还可以在名著的世界里áo yóu( ),去认识妒忌人才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和shén jī miào suàn ( )的诸葛亮。我们还认识了诊所里cí xiáng( )的沃克医生。二、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后面的括号里。4.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擂鼓(léi) 襄阳(xiāng) 踌躇(zhù) 黯然(àn)B. 迸发(bìnɡ) 变革(gě ) 筹备(chóu) 俘虏(fú)C. 镌刻(juān) 手镯(zhuó) 踉跄(liànɡ) 企业(qǐ)D. 彼此(bí) 山坞(wù) 矜持(jīn) 忌讳(wěi)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胸膛 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B. 撩乱 猕猴 烟波浩渺 冥目蹲身C. 繁忙 都督 眼急手快 情不自禁 D. 霹厉 泄露 眷恋祖国 半夜三更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读完《清贫》,我对方志敏烈士肃然起敬。B. 李时珍潜心钻研,从一名鲜为人知的郎中成为了著名的医药学家。C. 将军立下军令状,誓用三个月的时间训练出一支强悍的队伍。D. 气象部门能准确地预报第二天天气情况,真是神机妙算。7. 关于四大名著,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旋风柴进、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林冲都是《水浒传》里的人物。B. 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千里走单骑都能在《三国演义》里读到。C.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描写的是周瑜。D. 《红楼梦》是章回体小说,但《西游记》不是章回体小说。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是故乡明》中“我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B. 读《祖父的园子》时,从“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太阳也不知道。”这段话中,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身心是自由的、愉悦的,园子中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C.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写初夏时节村庄繁忙的景象,人们在田间劳作,孩子们在桑阴处学习种瓜的场景,展现出古代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D. 《梅花魂》中“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这里外祖父“眼含泪水”是因为外祖父不舍得“我”和母亲。9. 古诗,博大精深,意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那是范成大笔下的孩子在学着大人种瓜的可爱烂漫;“_______,__________”那是李白在表达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王昌龄在用诗句展现将士们的豪情壮志。10. 品人物。这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不少杰出的人物,如________的武松,____________的方志敏,________的刘伯承(填合适的词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写明具体理由)11. 练习表达。例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从“冷”“静”“吵”中选择一个字,照着例句的样子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与鉴赏。(36分)12.名著阅读。五年级(1)班正在开展“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论英雄”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练习。12. 有些歇后语是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你写出两个。___________13. 你最喜欢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哪个人物?请写出与他(她)相关的两个故事。人物:_________ 故事:________14. 照样子,写句子。(要求:①句式相近;②人物、情节与作品相符)例:翻开《西游记》,我说:“英雄要有胆识,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他就是英雄。”_____________15.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做题。【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 “世界各国的文字, 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材料二】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刮起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一大批“听写族”。(1)从材料一中,你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2)请你根据下面图中字形的变化,写出汉字字体的演变。字体:甲骨文→___________→小篆→隶书→______________(3)下面对材料二的信息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B. 汉字文化的传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C.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意在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能让人在游戏中领略汉字之美,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汉字。(4)作为小学生,你觉得可以为传承汉字文化做哪些努力?__________________16. 阅读课文片段,做题。祖父的园子(节选)①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的飞,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毛球似的不动了。②……③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④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⑤……⑥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1)照样子,写一写。 胖乎乎:__________ __________(2)选文讲了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事是________。(3)“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你从“不但没有……反而……”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4)“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祖父什么让“我”乱钩?_______(5)最后一句话中的“拿”“抛”,生动地表现出“我”______(6)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_______,课文选自她的回忆录《_______》。17. 阅读短文,做题。跟祖父学诗①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里。②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③祖父教我读《千家诗》,但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④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⑤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⑥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⑦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里的人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⑧夜里我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⑨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⑩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1)仔细阅读短文,按照提示梳理短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2)文中画“____”的话语蕴含着祖父怎样的情感?用“√”选出最合适的一项。责怪□ 疼爱□ 嘲讽□ 生气□(3)对“房盖被你抬走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 写出了“我”童年念诗声音特别大C. 祖父在责怪“我”不认真学习D. 祖父心疼“我”,怕“我”喊坏了喉咙(4)“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此时,面对如此调皮任性的“我”,祖父可能有哪些语言、神态和动作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吧!_____________(5)跟祖父学诗,“我”感到非常_________,由此表达了“我”_______的情感。四、表达与交流。18.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生活中的一幕幕画面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画面中人物或伤心或得意或兴奋的样子,一定更让你难忘。请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回忆一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注意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题目自拟。要求:①能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