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件(共61张PPT)+讲义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件(共61张PPT)+讲义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讲义
考情分析
从考试情况看,今后考试中,标点符号试题可能会从客观题转向主观题,考查标点符号在语段中的表达效果。近五年,关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5次,2023年新课标Ⅰ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逗号在文中的表现力,其余均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了破折号和引号的用法,破折号和引号分别考查了2次。地方卷没有考查过标点符号。标点符号题以考查用法丰富的引号、破折号为主,后续可能会考查其他标点,以及它们在语段中的表达效果,也有可能会出现辨别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题型。
命题趋势
1.通过标点符号考句子的语气。
2.通过标点符号分析句子的结构层次。
3.通过标点符号分析表达的逻辑。
4.在语料中抽出几句话,要求考生添加标点。
考点解读
(一)基础知识
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见下表:
点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 ! , 、 ;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 - ——
“” [] 《》
说明:(1)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2)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3)考查重点是点号;标号只涉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其余不涉及。
标点符号歌
句逗问叹分顿冒,一律不在行头标。括号引号书名号,“前半”不在行尾掉,“后半”不在行头跑。破折号与省略号,就怕割断半中腰。有疑问词非问句,后面不可用问号。引语中插“某某说”,“说”后用逗不用冒。“某某说”后是转述,“说”后也不用冒号。
(一)重要标点符号
1.引号
①用于直接引用他人话语,间接引用时不能用。
【例】老班上学期好像说过,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②双重引用时,里面的引用标单引号。
【例】校长说:“‘高考语文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是温儒敏教授说的。”
③表示强调。
【例】一个“撞”字突出了夕阳红“汹涌”的特征。
④特定称谓,如别称、简称。
【例】下周的南京“一模”,希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⑤特殊含义。
【例】我为自己不如一个盲人“看”得分明而深感惭愧。
【特定称谓与特殊含义区别】
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和特殊含义时的区别是:
1.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时,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词意并未改变;
2.引号在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时,该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具有了不同于原意的新的含义。
⑥表示否定,如讽刺、反语。
【例】听说梅大师还要带着几幅古画到欧洲各国去展览,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注意】以下两种情况要准确区分——
⑴引语末尾处的标点符号用法:
①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的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这位女顾客把一大包枣和梨放在柜台上,说:“这是我家乡出产的水果,特意送来让你们尝尝。”
②部分引用(不完全引用)时,末尾不加点号。
【例】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这句话标点符号知识丰富,请一一分析。)
③如果引语末的标点是感叹号或问号,即使是部分引用,末尾的感叹号或问号也要保留。
【例】父亲吼着“有你这么宠孩子的吗?”转身离去,把门摔得震天响。
⑵要能够准确地与书名号区分。
请辨析下面两句话中引号使用的对错:
④马上就要毕业了,这节课我们写一些赠言,请以“友情”为题写一首小诗送给同桌。
⑤高三年级联考成绩突出,学校特意举办了一场《表彰先进,未来可期》的颁奖典礼。
2.破折号(占两格)
①解释说明。
【例】在这里我将接着根据这套概念去看中国乡土社会中基本社群——“家”的性质。
②语意递进。
【例】每年——特别是高考前的那几天,各考点附近的宾馆总是一房难求,有的考生甚至全家上阵陪考。
③语意转折或话题转换。
【例】倘使我能够相信真的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④说话中断或声音延长。
【例】“砰——”一声沉闷的响声传来,老赵知道小吴被敌人杀害了。
⑤让步或假设。
【例】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值得重视:
⑴成对使用时与小括号的区别。
【例】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⑵标示说话的断续不能用破折号。
如下面的句子,就要把破折号改成省略号。
【例】“你们——放开我——让我进去——多救一个人——”救援队员小张情绪激动,哭喊着,用断断续续的声音对紧拉着他的同事说。
外加:
①表示插入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相当于括号)。
②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相当于冒号)。
③表示事项的列举。
④用于副标题前。
⑤引文注文后,表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3.小括号
①注解词语。(句内括号)
【例】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
②注解句子。(句外括号)
【例】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儿也不像鱼。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用于这个冥冥世界。(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③需要停顿时标点位置。
【例】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后者),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例】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下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4.书名号(占两格)
①书名中套书名。
【例】《王立群读〈史记〉》一书很好。
②书名+篇名。
【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注意】以下两种常见的情况不能用书名号
⑴单位、栏目、活动、会议等名称。
【例】杨帅,你发起的“学生讲坛”效果不错,大大调动了同学们学语文的积极性。(“学生诗坛”是活动名称,不是作品名称)
⑵表示泛指。
【例】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包括注释)大家一定要读熟,因为文言文考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源自教材。(这个句子里的“教材”是泛指,在指具体的某一本教材时,要标书名号)
5.省略号(占两格)
①数量多,列举未完。
【例】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②故意省略,含有深意。
【例】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③用“等”字则不用省略号。
【例】上学期我们班常江、黄禾、夏天、洪毅等四位同学获得了县级“三好”学生。
④省略号前后如何使用点号。
【例】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
【例】“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6.感叹号
①叹词连用时,标在最后。
【例】“哼,哼!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三爷一面愤愤地说,一面转身去了。
②语气强烈的祈使句。
【例】“你明天不要来了!以后也不要说是我的学生!”
③语气强烈的反问句。
【例】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问号
①倒装句中的问号标法。
【例】上次作文获奖了吗,广洁?
②区分连续发问和选择发问。
【例】妹妹几岁了?上了几年学?读的什么书?
【例】昨晚寝室讲话被扣分的,是你,还是他?
③有疑问词的,不一定是疑问句。
【例】我不知道他们兄弟关系为什么那么僵。
【例】他们兄弟关系为什么那么僵?
8.顿号
①太短的停顿不用顿号。
【例】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②并列成分作谓语时用逗号,作修饰成分时用顿号。
【例】我们学校的老师一直认真,负责。
【例】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过得充实快乐、幸福美好。
③不能与“和”重复。
【例】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科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注意】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表示确数时用顿号。
【例】十七八岁的鸟儿,离开巢穴,飞向天空,总能找到落脚的枝头。(请从修辞角度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例】高三全年级、高二年级“985”班参加本次南京“一模”考试。
9.冒号
①提示下文。
【例】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
②总结上文。
【例】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0.逗号
①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②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
【例】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b.句首的状语之后。
【例】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c.较长的宾语之前。
【例】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d.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例】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e.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
【例】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
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
必须懂得,对于文化传统,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也不能不管精华糟粕全盘继承。
f.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例】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③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a.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例】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
b.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例】哎哟,这儿,快给我揉揉。
大娘,您到哪儿去啊?
喂,你是哪个单位的?
c.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例】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④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例】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补充】以下两个问题要搞清楚。
⑴“某某说”在不同位置的标点。
请看下面三个句子:
①老师说:“小李,替我倒杯水。”
②“小李,”老师说,“替我倒杯水。”
③“小李,替我倒杯水。”老师说。
⑵点号表示停顿的级别。
点号表示停顿的时间长短关系: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三个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二)方法点拨
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功用。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2.揣摩语气。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3.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4.紧扣语境。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
5.理解句意。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如: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
6.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
7.注意区别。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典型例题
1.[2024届·内蒙古赤峰·二模联考]请分别指出文中A、B两处应该使用哪种标点符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涓涓流水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时我觉得,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虽然它流经的地方那样偏僻【A】那样贫瘠,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一路上我设想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B】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水有多大?温度有多高?长途汽车跑了一段柏油路,开始进入丘陵地带,冀中平原被抛到车后,一张张反差小的“照片”又扑了过来。拔地而起的山峦。像近在咫尺,又像远在天边,叫你怎么也摸不清它们的距离。我凭着对春天的感觉,感觉着它们的所在。
2.[2024届·河北·一模联考]对文学作品来说,标号在标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时,往往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引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面前的大片稻田,正是得到了河水的滋养。恰如好茶更需好水冲泡一样,优质大米产生的前提,一定是土壤和水源的出类拔萃。东北地区的土壤和水源均是优中之优,有利于孕育品质优良的大米。我再次望向细雨中的稻田,感念于这种沉浸式体验——雨中赏稻田更富于诗意。现场看雨水给水稻洗澡,洗啊洗,洗啊洗,在夏天的雨里洗澡,是“清凉浴”。特别是在山区,云朵从山边升起,雨水又下在乡村,这里的雨水很洁净,稻花与人们都可以张开嘴去接雨,④雨丝丝落下,又向下渗入土地,形成山泉,滋养着万千生物。
3.[202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考试校考]在文学作品中,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分析其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少安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②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也要为建校多少出一点钱。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4.[2024届·甘肃·模拟考试联考]文中有三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①民间有句谚语叫“热在三伏”。②三伏天往往会很热,这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不断累积,因此一天比一天热。③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④气温升高,大气环流也发生着变化,主要是副热带高压自南向北摆动带来的变化。⑤北方地区入伏和南方地区入伏都很热,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北方的热是干热,过程性雷雨天气多;南方是闷热,伴随着连阴雨的梅雨天气。
对老百姓来说,入伏后,宜以防暑降温为主,尽量安然度夏。
5.[2024届·湖南长沙·二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接受!
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
下列句子中的问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问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2024届·湖南长沙·模拟考试联考]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现在是和平年月,他充其量吃些苦罢了,总不会有死的威胁。比起死亡来说,此刻你心里安安地立在这桥头,并且还准备劳动和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
是的,他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忘掉!①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②把饥饿,把寒冷,把受辱,把一切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
参考答案
1.答案:①A处:逗号。理由:并列成分作谓语,应使用逗号。
②B处:逗号。理由: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处,“那样偏僻”“那样贫瘠”并列成分作“它流经的地方”的谓语,故此处应使用逗号。B处,“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属于选择问句,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故此处应使用逗号。
2.答案:①将“清凉浴”加上引号,简明扼要的交代了水稻淋雨的状态;
②引号的应用将水稻淋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稻淋雨时舒适享受的状态,也反映出作者对于雨后稻田给自身带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点符号表现力的能力。一方面,将“清凉浴”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并不是水稻真实的“沐浴”,而是水稻淋雨的状态,用引号标明,简明扼要。一方面,加上引号,起到拟人化的效果,将水稻淋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稻淋雨时舒适享受的状态。同时也能够表达作者对于雨后稻田给自身带来的喜悦之情。
3.答案:示例一:①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思考并走入人物的内心。所表达的含义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比,说明这笔钱对历经坎坷的孙少安来说数目不小,从侧面衬托出他真挚而深沉的乡土情结。示例二:②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想象,产生代入感。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
解析:“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中省略号省略的是对孙少安当时内心想法的描写。读者在读了前面的内容之后,引发了思考,已经可以推测出此时孙少安的内心世界。而从前文“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知,此处引号所表达的含义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比,再联系前文“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说明这笔钱对历经坎坷的孙少安来说数目不小,从侧面衬托出他真挚而深沉的乡土情结。而“②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中省略号用在了一段景色描写之后,此处在对孙少安所住村庄周围环境作了生动的描写,此处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也沉浸在美好的环境描写之中,产生代入感。这里的省略号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
4.答案:①处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②处“散发的热量少”后面的分号应改为逗号;⑤处“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后边的逗号应该去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国句“民间有句谚语叫热在三伏”与②句“三伏天往往会很热”句意联系紧密,①句不能单独成句,应把①句后面的句号改为表停顿的逗号;②处“散发的热量少”后面的分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分号,是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而“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与“地表层的热量不断累积”不是并列的分句,中间应该使用表示停顿的逗号;⑤处“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和“北方的热是干热”中间不用停顿,所以应把“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后边的逗号应该去掉。
5.答案:D
解析:问句有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等类型。A、B两项中的问号属于一般疑问句,C项中的问号表反问,D项是设问句,而原文画横线句子中的问号表设问。故选D。
6.答案:示例一:①处的三个逗号将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分隔开来,起强调作用,是少平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做好吃苦的准备。
示例二:②处四个逗号将四个介词短语分隔开来,起强调作用,展现了少平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解析:示例一:①处“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中的三个逗号将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分隔开来,起强调作用,结合“是的,他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忘掉”的语境可知,这是少平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做好吃苦的准备。示例二:②处“把饥饿,把寒冷,把受辱,把一切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的四个逗号将四个介词短语分隔开来,起强调作用,展现了少平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共61张PPT)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 情 分 析
从考试情况看,今后考试中,标点符号试题可能会从客观题转向主观题,考查标点符号在语段中的表达效果。近五年,关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5次,2023年新课标Ⅰ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逗号在文中的表现力,其余均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了破折号和引号的用法,破折号和引号分别考查了2次。地方卷没有考查过标点符号。标点符号题以考查用法丰富的引号、破折号为主,后续可能会考查其他标点,以及它们在语段中的表达效果,也有可能会出现辨别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题型。
命 题 趋 势
1.通过标点符号考句子的语气。
2.通过标点符号分析句子的结构层次。
3.通过标点符号分析表达的逻辑。
4.在语料中抽出几句话,要求考生添加标点。
考 点 解 读
(一)基础知识
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见下表:
点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 ! , 、 ;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 〈〉 · - ——
“ ” [ ] 《》 说明:(1)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2)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3)考查重点是点号;标号只涉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其余不涉及。
标点符号歌
句逗问叹分顿冒,一律不在行头标。括号引号书名号,“前半”不在行尾掉,“后半”不在行头跑。破折号与省略号,就怕割断半中腰。有疑问词非问句,后面不可用问号。引语中插“某某说”,“说”后用逗不用冒。“某某说”后是转述,“说”后也不用冒号。
(一)重要标点符号
1.引号
①用于直接引用他人话语,间接引用时不能用。
【例】老班上学期好像说过,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②双重引用时,里面的引用标单引号。
【例】校长说:“‘高考语文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是温儒敏教授说的。”
③表示强调。
【例】一个“撞”字突出了夕阳红“汹涌”的特征。
④特定称谓,如别称、简称。
【例】下周的南京“一模”,希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⑤特殊含义。
【例】我为自己不如一个盲人“看”得分明而深感惭愧。
【特定称谓与特殊含义区别】
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和特殊含义时的区别是:
1.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时,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词意并未改变;
2.引号在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时,该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具有了不同于原意的新的含义。
⑥表示否定,如讽刺、反语。
【例】听说梅大师还要带着几幅古画到欧洲各国去展览,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注意】以下两种情况要准确区分——
⑴引语末尾处的标点符号用法:
①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的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这位女顾客把一大包枣和梨放在柜台上,说:“这是我家乡出产的水果,特意送来让你们尝尝。”
②部分引用(不完全引用)时,末尾不加点号。
【例】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这句话标点符号知识丰富,请一一分析。)
③如果引语末的标点是感叹号或问号,即使是部分引用,末尾的感叹号或问号也要保留。
【例】父亲吼着“有你这么宠孩子的吗?”转身离去,把门摔得震天响。
⑵要能够准确地与书名号区分。
请辨析下面两句话中引号使用的对错:
④马上就要毕业了,这节课我们写一些赠言,请以“友情”为题写一首小诗送给同桌。
⑤高三年级联考成绩突出,学校特意举办了一场《表彰先进,未来可期》的颁奖典礼。
2.破折号(占两格)
①解释说明。
【例】在这里我将接着根据这套概念去看中国乡土社会中基本社群——“家”的性质。
②语意递进。
【例】每年——特别是高考前的那几天,各考点附近的宾馆总是一房难求,有的考生甚至全家上阵陪考。
③语意转折或话题转换。
【例】倘使我能够相信真的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④说话中断或声音延长。
【例】“砰——”一声沉闷的响声传来,老赵知道小吴被敌人杀害了。
⑤让步或假设。
【例】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值得重视:
⑴成对使用时与小括号的区别。
【例】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⑵标示说话的断续不能用破折号。
如下面的句子,就要把破折号改成省略号。
【例】“你们——放开我——让我进去——多救一个人——”救援队员小张情绪激动,哭喊着,用断断续续的声音对紧拉着他的同事说。
外加:
①表示插入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相当于括号)。
②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相当于冒号)。
③表示事项的列举。
④用于副标题前。
⑤引文注文后,表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3.小括号
①注解词语。(句内括号)
【例】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
②注解句子。(句外括号)
【例】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儿也不像鱼。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用于这个冥冥世界。(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③需要停顿时标点位置。
【例】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后者),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例】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下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4.书名号(占两格)
①书名中套书名。
【例】《王立群读〈史记〉》一书很好。
②书名+篇名。
【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注意】以下两种常见的情况不能用书名号
⑴单位、栏目、活动、会议等名称。
【例】杨帅,你发起的“学生讲坛”效果不错,大大调动了同学们学语文的积极性。(“学生诗坛”是活动名称,不是作品名称)
⑵表示泛指。
【例】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包括注释)大家一定要读熟,因为文言文考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源自教材。(这个句子里的“教材”是泛指,在指具体的某一本教材时,要标书名号)
5.省略号(占两格)
①数量多,列举未完。
【例】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②故意省略,含有深意。
【例】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③用“等”字则不用省略号。
【例】上学期我们班常江、黄禾、夏天、洪毅等四位同学获得了县级“三好”学生。
④省略号前后如何使用点号。
【例】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
【例】“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6.感叹号
①叹词连用时,标在最后。
【例】“哼,哼!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三爷一面愤愤地说,一面转身去了。
②语气强烈的祈使句。
【例】“你明天不要来了!以后也不要说是我的学生!”
③语气强烈的反问句。
【例】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问号
①倒装句中的问号标法。
【例】上次作文获奖了吗,广洁?
②区分连续发问和选择发问。
【例】妹妹几岁了?上了几年学?读的什么书?
【例】昨晚寝室讲话被扣分的,是你,还是他?
③有疑问词的,不一定是疑问句。
【例】我不知道他们兄弟关系为什么那么僵。
【例】他们兄弟关系为什么那么僵?
8.顿号
①太短的停顿不用顿号。
【例】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②并列成分作谓语时用逗号,作修饰成分时用顿号。
【例】我们学校的老师一直认真,负责。
【例】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过得充实快乐、幸福美好。
③不能与“和”重复。
【例】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科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注意】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表示确数时用顿号。
【例】十七八岁的鸟儿,离开巢穴,飞向天空,总能找到落脚的枝头。(请从修辞角度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例】高三全年级、高二年级“985”班参加本次南京“一模”考试。
9.冒号
①提示下文。
【例】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
②总结上文。
【例】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0.逗号
①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②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
【例】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b.句首的状语之后。
【例】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c.较长的宾语之前。
【例】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d.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例】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e.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
【例】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
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
必须懂得,对于文化传统,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也不能不管精华糟粕全盘继承。
f.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例】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③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a.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例】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
b.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例】哎哟,这儿,快给我揉揉。
大娘,您到哪儿去啊?
喂,你是哪个单位的?
c.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例】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④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例】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补充】以下两个问题要搞清楚。
⑴“某某说”在不同位置的标点。
请看下面三个句子:
①老师说:“小李,替我倒杯水。”
②“小李,”老师说,“替我倒杯水。”
③“小李,替我倒杯水。”老师说。
⑵点号表示停顿的级别。
点号表示停顿的时间长短关系: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三个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二)方法点拨
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功用。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2.揣摩语气。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3.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4.紧扣语境。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
5.理解句意。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如: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
6.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
7.注意区别。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典 型 例 题
1.[2024届·内蒙古赤峰·二模联考]请分别指出文中A、B两处应该使用哪种标点符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涓涓流水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时我觉得,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虽然它流经的地方那样偏僻【A】那样贫瘠,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一路上我设想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B】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水有多大?温度有多高?长途汽车跑了一段柏油路,开始进入丘陵地带,冀中平原被抛到车后,一张张反差小的“照片”又扑了过来。拔地而起的山峦。像近在咫尺,又像远在天边,叫你怎么也摸不清它们的距离。我凭着对春天的感觉,感觉着它们的所在。
答案:①A处:逗号。理由:并列成分作谓语,应使用逗号。
②B处:逗号。理由: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处,“那样偏僻”“那样贫瘠”并列成分作“它流经的地方”的谓语,故此处应使用逗号。B处,“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属于选择问句,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故此处应使用逗号。
2.[2024届·河北·一模联考]对文学作品来说,标号在标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时,往往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引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面前的大片稻田,正是得到了河水的滋养。恰如好茶更需好水冲泡一样,优质大米产生的前提,一定是土壤和水源的出类拔萃。东北地区的土壤和水源均是优中之优,有利于孕育品质优良的大米。我再次望向细雨中的稻田,感念于这种沉浸式体验——雨中赏稻田更富于诗意。现场看雨水给水稻洗澡,洗啊洗,洗啊洗,在夏天的雨里洗澡,是“清凉浴”。特别是在山区,云朵从山边升起,雨水又下在乡村,这里的雨水很洁净,稻花与人们都可以张开嘴去接雨,④雨丝丝落下,又向下渗入土地,形成山泉,滋养着万千生物。
答案:①将“清凉浴”加上引号,简明扼要的交代了水稻淋雨的状态;
②引号的应用将水稻淋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稻淋雨时舒适享受的状态,也反映出作者对于雨后稻田给自身带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点符号表现力的能力。一方面,将“清凉浴”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并不是水稻真实的“沐浴”,而是水稻淋雨的状态,用引号标明,简明扼要。一方面,加上引号,起到拟人化的效果,将水稻淋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稻淋雨时舒适享受的状态。同时也能够表达作者对于雨后稻田给自身带来的喜悦之情。
3.[202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考试校考]在文学作品中,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分析其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少安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②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也要为建校多少出一点钱。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答案:示例一:①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思考并走入人物的内心。所表达的含义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比,说明这笔钱对历经坎坷的孙少安来说数目不小,从侧面衬托出他真挚而深沉的乡土情结。示例二:②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想象,产生代入感。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
解析:“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中省略号省略的是对孙少安当时内心想法的描写。读者在读了前面的内容之后,引发了思考,已经可以推测出此时孙少安的内心世界。而从前文“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知,此处引号所表达的含义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比,再联系前文“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说明这笔钱对历经坎坷的孙少安来说数目不小,从侧面衬托出他真挚而深沉的乡土情结。而“②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中省略号用在了一段景色描写之后,此处在对孙少安所住村庄周围环境作了生动的描写,此处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也沉浸在美好的环境描写之中,产生代入感。这里的省略号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
4.[2024届·甘肃·模拟考试联考]文中有三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①民间有句谚语叫“热在三伏”。②三伏天往往会很热,这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不断累积,因此一天比一天热。③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④气温升高,大气环流也发生着变化,主要是副热带高压自南向北摆动带来的变化。⑤北方地区入伏和南方地区入伏都很热,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北方的热是干热,过程性雷雨天气多;南方是闷热,伴随着连阴雨的梅雨天气。
对老百姓来说,入伏后,宜以防暑降温为主,尽量安然度夏。
答案:①处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②处“散发的热量少”后面的分号应改为逗号;⑤处“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后边的逗号应该去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国句“民间有句谚语叫热在三伏”与②句“三伏天往往会很热”句意联系紧密,①句不能单独成句,应把①句后面的句号改为表停顿的逗号;②处“散发的热量少”后面的分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分号,是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而“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与“地表层的热量不断累积”不是并列的分句,中间应该使用表示停顿的逗号;⑤处“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和“北方的热是干热”中间不用停顿,所以应把“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后边的逗号应该去掉。
5.[2024届·湖南长沙·二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接受!
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
下列句子中的问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问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D
解析:问句有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等类型。A、B两项中的问号属于一般疑问句,C项中的问号表反问,D项是设问句,而原文画横线句子中的问号表设问。故选D。
6.[2024届·湖南长沙·模拟考试联考]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现在是和平年月,他充其量吃些苦罢了,总不会有死的威胁。比起死亡来说,此刻你心里安安地立在这桥头,并且还准备劳动和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
是的,他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忘掉!①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②把饥饿,把寒冷,把受辱,把一切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
答案:示例一:①处的三个逗号将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分隔开来,起强调作用,是少平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做好吃苦的准备。
示例二:②处四个逗号将四个介词短语分隔开来,起强调作用,展现了少平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解析:示例一:①处“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中的三个逗号将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分隔开来,起强调作用,结合“是的,他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忘掉”的语境可知,这是少平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做好吃苦的准备。示例二:②处“把饥饿,把寒冷,把受辱,把一切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的四个逗号将四个介词短语分隔开来,起强调作用,展现了少平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