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1.了解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认识20世纪初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学习目标】
1.了解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展的基本线索,从时空上定位战争的进程和战线的分布。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充分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基本内容,分析其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难点: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动
【名词解释】
1.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法、德在西线进行的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持续8夭,双方参战人数150多万,以法英联军取得胜利而结束。这次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以施里芬计划为代表的德军速决战的破产。德国必须面对它最不愿面对的东西两线作战的现实,而协约国希望早日取胜的打算也已落空。此后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2.凡尔登战役:1916年2-12月在西线进行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消耗战,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法军全部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在这里参加战斗,德军投入了46个师。双方参战兵力约200万人,伤亡70多万人,因此这次战役又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在这场消耗战中,德国没有实现一举迫使法国投降的战略计划,反而因损失巨大而士气低落。这次战役是笫-次世界大战的又一个转折点。
3.索姆河战役:为了减轻凡尔登的压力,法英联军于1916年6月发动了索姆河战役。新式武器坦
克首次被英军用于实战。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消耗战,在持续4个月的战斗中,伤亡人数大约为:英军42万,法军34万,德军53万。仅在战役打响的第一天,英军就死伤5.7万人。该战役对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有所牵制,却未能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战略目标。
【知识梳理】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1)背景
①世界形势: 世纪晚期至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最终形成。
②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 ,导致他们的__________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 的矛盾激化
(2)性质: 重新瓜分世界、争夺 的 战争
(3)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矛盾实质:
(4)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________(德、奥、意)VS________(英、法、俄)。
①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__________,寻求________。
③表现:竞相__________,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____________,国际形势 。
2.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__________被塞尔维亚青年__________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 。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的开始: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__________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阶段 时间 战线 战役 评价
第一阶段 1914 西线 战役
亚洲 日本对德宣战占领中国 ;提出
第二阶段 1915 东线 德奥取得胜利 加入协约国
1916 西线 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战役
第三阶段 1917 1917 美国和中国参战、 退出战争
第四阶段 1918
知识拓展1:一战中国是否参战?参战的形式,目的和作用是什么?(P课87页历史纵横)
3 一战的特点: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标志: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召开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与会各国缔结了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 ;
战败国向战胜国 ;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 ;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 等国家独立。
建立国际联盟
实质: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
内容: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日本保留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目的:
实质:
拓展2:根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分析其隐含着哪些矛盾?
宰割战败国
瓜分殖民地,奴役弱小民族
分赃不均
承认一些国家独立
敌视社会主义
(二)国际联盟
地位: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______秩序。是第一个由__________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议原则:“__________”
实质:
性质:
评价:
“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__________的工具。
国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特点:
2 评价:
积极:
(2)消极:
四 一战的影响
【本课小结】
【同步练习】
1.一战前,德国按速决战思想制定了作战计划,提出“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上,迅速击贵它"。下列项中,导致该“作战计划”破产的因素有( )C
①比利时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②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大东普鲁士
③英国很快参战 ④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如1916年英法关于瓜分土耳其所属阿拉伯地区的协定:协约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允许其占领塞尔维亚领土;俄国支持日本占领山东和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属岛屿的协定等。这说明( )D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B.此次世界大战纯粹是掠夺性的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战争 D.战争的目的是为重新瓜分世界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恩河战役使交战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B
A.英法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德国“速决战”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4.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的主要目的是(  )A
A.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B.防止苏俄力量向西扩张
C.防止德国布尔什维克化 D.对德实行绥靖政策
5.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意、中、荷、比、葡等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先后签订了三大条约(如表)。据此可知,该会议( )B
条约 主要内容
《四国条约》 缔约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所获得的权利;英日同盟终止
《五国条约》 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
《九国公约》 各国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与行政政治的独立;中国承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A.满足了中国作为战胜国所提要求 B.导致了国际政治力量新的分化组合
C.确立了美国战后超级大国的地位 D.使中国再次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