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哲学(第1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3、4、5、6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5课)价值观、人生观(6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课)唯物辩证法(3课)辩证唯物论(2课)文化(第三单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7课)吸收外来有益文化(8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本书基本框架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1.2哲学的基本问题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既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不能认识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主导最重要方面从属方面判断下列事例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3、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6、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唯心主义可知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马克思说:“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人只能认识自己的感觉,至于其他东西是否存在,我们是不知道的。 ——休 谟《庄子·齐物论》: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可知论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学生: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农民: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工人: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计划 实际思维 存在(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看:无法回避)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从哲学发展看: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比较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共同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结构混同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科学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原子、元素说:1.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2.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机器、机械说: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人是一架不停息的钟表,按一定时序运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知识拓展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在研究人类历史领域的时候,又滑向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1.水是万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8.气者,理之依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有哪些?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记)。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精神论。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社会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观点:8与发、 喜鹊报喜、乌鸦叫丧、风水、星座、手相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圣经》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春秋战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明)的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德)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南宋)朱 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4.哲学史上 的两个对子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实质:偏于唯心主义。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