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不同国家独立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当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及挑战的具体表现,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发展中国家面临问题的区域性与共性特征,以及问题解决的艰巨性;树立调整、改革、创新意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四个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与战后国际力量变化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二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教法学法
教法:正面讲授、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带领学生回顾殖民体系建立的历程,引出本课。
【自主学习】1、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表现有哪些?
2、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哪些成就?
3、发展中国家面临哪些挑战?
【讲授新课】本课分为三大部分: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背景
师:展示材料,让学生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材料一: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二: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三: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四:二战使传统的殖民大国地位下降,权势转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身上,而美苏向来有反殖民的传统。《联合国宪章中》谴责殖民主义政策,坚持民族独立、民族自治,宪章规定“任何民族对外来统治的屈从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法理要求。
生:讨论派代表回答
①宗主国国力衰落,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下降。社会根源:欧洲社会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②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深受民主自由和民族觉醒思想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增长
③两极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
④联合国宪章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生:(1)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的进步
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2、概况
师:展示表格,让学生梳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生:如上,并在教材上标记。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含义
师: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师:展示表格,让学生梳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概况。
生:如上,并在教材上标记。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师:展示表格,让学生梳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生:如上,并在教材上标记。
师:展示图片,加深学生理解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思:第三世界国家面临严重挑战的应对策略
师: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合作与交流
共同立场:加强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课堂小结】
【达标训练】
1.1948年,苏加诺领导印尼独立革命后,荷兰与印尼双方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该协议规定荷兰应将主权移交给“印尼联邦共和国”,但保留了军事、外交、经济方面的许多特权。这说明()
A.印尼的独立革命具有妥协性 B.荷兰企图恢复对印尼的占领
C.荷兰仍具有印尼实际控制权D.战后世界殖民秩序基本确立2.20世纪80年
【答案】A
2.英国驻印度总督助手伊斯梅描述:“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据此推论,二战后初期( )
A.印度开始爆发武装反英斗争 B.印度独立发展遭遇严重阻碍
C.印度掀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英国殖民体系面临崩溃趋势
【答案】C
3.20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速,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20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A.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的新变化 B.是不结盟运动的结果
C.终结了大国对非洲事务的干涉 D.帮助中国重返联合国
【答案】A
4.1960年起,法国与十二个原属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签订了涉及外交、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合作”协定,外交上经常互通情况和磋商;法国允诺向缔约对方提供经济援助;应缔约国政府邀请进行军事干预;承诺对组建当地军队、警察提供顾问和装备等。该协定( )
A.延缓了非洲国家独立的进程B.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
C.顺应了非洲国家的现实需求D.以新形式维护传统殖民利益
【答案】D
5.二战结束后到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是()
A.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 B.联合国主导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C.第三世界兴起冲击西方殖民主义势力 D.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增强与经济发展
【答案】D
6.20世纪50年代前,西方七大石油公司几乎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产业。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同其竞争。这反映了()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C.亚非拉美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 D.第三世界挑战国际经济旧秩序
【答案】D
【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长,地理范围广,对学生整体知识掌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适当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学生配合预习完成。在这一点上本课完成的较好。课堂设计的问题切合历史和现实,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增强学生“世界公民”身份的认同感,但是囿于课时,一些问题的讨论还有待拓展和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