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4年中考二模理科综合试卷(PDF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4年中考二模理科综合试卷(PDF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试卷(二)
综合学科
考生须知:
1.本试满分为 14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i-28 S-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1—27 题,每小题 2 分,共 54 分,1-25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26-27 是双选)
1.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饮料不能代替水 B.保健品可代替药物 C.挑食不利于营养均衡 D.霉变的大米不能食用
2.我们北方四季分明,下列变化中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春季酿酒 B.夏季晒盐 C.秋季腌菜 D.冬季燃煤
3.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
A.氩气:Ar2 B.两个氢离子:H2
C.氧化铁:Fe2O3 D.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检查气密性 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稀释浓硫酸
5.中华传统文化、前沿科技、生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诗句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C.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用来制造人造卫星天线的钛镍记忆合金是金属材料
6.“宏微结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下列事实与其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受热后汞原子变大
B.五月的哈尔滨,丁香绽放、全城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
D.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九年综合试卷第 1 页(共 10页)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盐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金属可以导电,所以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8.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 33
B.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C.x=18
D.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4.92 克
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及操作中,现象足以说明其结论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B 把某白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 触摸烧杯壁很热 则该固体一定是生石灰
C 把某无色气体通入 NaOH 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该气体与 NaOH 溶液不反应
D 灼烧棉花与蚕丝 都生成黑色粉末 它们都是糖类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实验方案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A.Cu(CuO):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KCl(KClO3):加入 MnO2充分加热至反应完全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D.CO2(HCl):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
11.可用双碱法(氢氧化钙为悬浊液)脱硫处理工业废气中的 SO2,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双碱的俗称是纯碱和熟石灰
B.反应过程中所有元素化合价都没改变
C.过程 I 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NaOH
12.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探寻物质组成的奥秘。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
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NaCl
溶液
A.比较镁与铁的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C.探究固体溶解时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金属活动性 空气大,不支持燃烧 的吸、放热现象
九年综合试卷第 2 页(共 10页)
13.A 和 B 两种固体粉末(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T℃
时,将等质量(m)的 A 和 B 粉末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0g 水的
甲、乙两个烧杯中,搅拌、静置,恢复至 T℃,现象如图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温度在 T3℃-T4℃之间,则乙烧杯中剩余固体为 B
B.温度由 T2降到 T1,图 2中现象不变
C.图 2 中的现象不可能是 T1和 T3
D.温度在 T2℃时,加入的 A和 B质量 m 应满足 41.7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分子总数
A.用等质量的氯 B.电解水一段时间 C.高温煅烧石灰石 D.化学反应中分子
酸钾制氧气 总数的变化
15.翡翠是一种辉石族矿物,主要成分为硅酸铝钠,其化学式为 NaAl[Si2O6],这种复杂硅酸盐
也可以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Na2O·Al2O3·xSiO2。下列有关翡翠主要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成分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其中硅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12
C.x=4
D.硅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16.如图是小涵给家人盛饭的情景。对情景中的数据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刚煮熟的米饭温度约为 10℃ B.吃完一碗米饭用时约为 1s
C.碗口的直径约为 12cm D.空碗的质量约为 10kg
17.如图甲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10min 后到
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 s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 2.0km
B.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 13min
C.派送车在 10~13min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 6km/h
18.小明同学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站在一竖立的大平面镜前,这时他本人通过平面镜看
到牌子上的“上”字呈现的情景应该是( )
A B C D
九年综合试卷第 3 页(共 10页)
19.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声音变小,可推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用扬声器播放音乐,正对烛焰,烛焰会随音乐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用纸锅烧水,水能沸腾,而纸锅未燃烧,是由于火焰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20.妈妈最头痛的一件事是冬季做好的饭菜很快就凉了,小涵为妈妈准备了一块“暖菜宝”用于
饭菜保温,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 S1时,暖菜宝开始加热,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 Rp 控制
温度;当闭合开关 S2时,暖菜宝可旋转,方便夹菜。两项功能可以单独使用,下列电路图中
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21.如图一密闭容器放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1,容器对桌面
的压强为 p1,将容器倒立放置,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2,容器
对桌面的压强为 p2,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C.F1>F2,p1>p2 D.F122.欢迎全世界的游客来我大美黑龙江,在大兴安岭的冬季,我们可以在
冰屋内的冰桌上吃火锅。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的火锅具有内能而冰桌没有内能
B.热的火锅含有的热量比冰桌含有的热量多
C.火锅中的食材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材的内能
D.火锅中的汤汁沸腾时,汤汁的温度、内能均不变
23.如图是小涵家的部分电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保险盒的接法错误,应该安装在零线上
B.三孔插座正中间的插孔应该接三脚插头的最长那只脚
C.开关 S断开时,a、b、c、d 四处都不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
D.若保险盒中的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24.如图所示,手握尺子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回原来的
位置,若将棋子从上往下分别标记为数字 1、2、3…9,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击打 7号棋子后的瞬间,若 1至 6号棋子没有飞出,是由于受惯性作用
B.1 至 6 号棋子在击打后会向下运动是由于惯性
C.7 号棋子在击打运动时始终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若 9 号棋子在击打前后始终保持静止,则其对桌面压强先变小后变大
九年综合试卷第 4 页(共 10页)
25.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 R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跟滑杆可以绕固定轴 O 转动,另一端固定着一个浮子。当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 )
A.R 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
B.电路的总功率增大
C.电流表示数减小
D.R0两端电压增大
26.(双选)小涵家有一辆小汽车,她发现汽车上许多地方都用到了物理
知识,下面是她思考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该汽车的内燃机是一台四缸四冲程汽油机,如图乙所示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B.若飞轮转速是 2400r/min,则每秒对外做功 40 次
C.图丙所示是小汽车用蓄电池铭牌的一部分,给蓄电池充电时,此时它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
D.图丁是小汽车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图,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该汽油机的效率为 30%
27.(双选)关于如图电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如果两个电表位置互换,合上开关,两表将均无示数
B.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相同
C.用该电路可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也可以测电阻和电功率
D.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若定值电阻换成大电阻之后,滑片应该向
左移动
二、非选择题(请根据题意填写空白,28—35 小题,共 40 分)
28.(4 分)小北特别喜欢吃面包,她有一个理想——当一个金牌面包师,利用周末她想去体验
一下面包师的工作。这期间小北提出了一些化学问题,请你帮她来解答:
(1)面粉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面粉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___。
(2)添加酵母会使面团发酵,产生的气体会使面团膨胀,该气体是__________。
(3)传统面包是在面包窑中烤制,窑炉需要柴火加热,这个过程中_____能转换成热能。
29.(3 分)4 月 25 日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开启新征程。中国航天
行稳致远,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搭载神州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氢气制液氢通过_____(填字母)实现。
A.加压或升温 B.减压或降温 C.加压或降温
(2)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完成泡腾片趣味性实验,泡腾片中的柠檬酸(化学式 C6H8O7)和
碳酸氢钠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反应中柠檬酸表现出的性质,在生活中的
应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除水垢 B.除铁锈 C.当燃料
(3)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吸收,生成 Li2CO3和 X,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2LiOH+CO2=Li2CO3+X,则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0.(4 分)氢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新能源,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制
氢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九年综合试卷第 5 页(共 10页)
(1)反应前后_______(填微观粒子名称)种类发生改变。
(2)该反应为分解反应,请写出甲的化学式_________。
(3)该反应中生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4)甲酸钠的化学式是 HCOONa,试写出甲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1.(5 分)碳酸锂(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以锂辉石(主要成分
为 Li2O、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为原料制取 Li2CO3,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Li2O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Li2CO3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1)酸浸槽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槽到反应器过程中的需进行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操作。
(3)酸浸槽与反应器中都有搅拌器,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锂池中分离出的滤渣主要成分是碳酸锂,洗涤时宜使用 (填“冷水”或“热水”)。
(5)“沉锂池”中产生的滤液其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32.(6 分)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 C 的作用是将
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装置 A 制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_________。
(5)装置 D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__色固体变成___色。
(6)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5 分)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同。它
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甲、乙、丙都是金属单质,I、II、III 都是盐溶液。
①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甲是 Zn 写出乙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写一
个即可)。
(2)如果甲、丙是金属单质,乙是非金属单质。 则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如果甲、乙、丙都是酸,其中甲和丙的分子中含三种元素,乙分子中含两种元素。
①试写出乙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②写出甲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综合试卷第 6 页(共 10页)
34.(6 分)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测定其中硫酸铜的含量,取废液 100 克进
行实验,向废液中慢慢滴入 8%的 NaOH 溶液,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所示。
注:本题不考虑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
(1)写出①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3)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4)所有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填化学式)。
(5)50 克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消耗铁粉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35.(7分)“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它由烧碱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实验室
有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成分可能发生改变。有同学把部分样品溶于足量水,产生下图现象,
实验小组设计方案,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资料信息: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钡易溶于水。
加足量水 取样、滴加稀盐酸
使物质充 无色气体
滤渣
分溶解 过滤
滤液
【初步结论】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1) (填化学式,下同)。
【实验探究】滤液成分。
【实验猜想】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
猜想一:如果溶质只有一种,可能是 NaOH 或 Na2CO3。
猜想二:如果溶质有两种,可能是 NaOH 和 Ca(OH)2或(2)__________。
【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质中一定有(3)_______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质中一定没有(4)_____
③取少量步骤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5)_______ 溶液中一定有 NaOH
石蕊溶液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现象可知滤液的成分为(6)_______________。
【思维发散】这时有位同学说,如果步骤①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有的同学支持他的想法,也有一些同学不同意。
【请君点评】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7)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说说你的看法:(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综合试卷第 7 页(共 10页)
三、非选择题(36—51 题,共 46 分)
36.(2 分)图中物体 A 的长度为______cm,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37.(2 分)为了防止上学迟到,小涵给自己定了个闹铃,早上闹钟响起时产生的声音是通过____
传播到小涵的耳朵里的;小涵能区别出这是闹钟的声音还是窗外小鸟的叫声,这主要是因为
两种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第 36 题图) (第 37 题图) (第 38 题图)
38.(2 分)如图是中国女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中漂浮的情景。与在地面上相比较,王亚平的
质量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若王亚平想向前运动,应向______
(选填“前”或“后”)蹬舱壁。
39.(2 分)2025 年 2 月哈尔滨亚冬会上会用到很多物理知识,“北斗+5G”技术是利用____波
传输信息;人工造雪使用“雪炮”式造雪机,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雾状喷出,这些水
雾遇到寒冷的空气快速______成冰晶,形成人造雪。
40.(2 分)如图甲,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 a、b 两个铁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 F1=10N
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如图乙,将 a、b 并排
放于同一桌面上,在水平推力 F2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F2=______N。
(第 39 题图) (第 40 题图) (第 41 题图) (第 42 题图)
41.(2 分)我国无人机技术世界领先,应用广泛。如图所示,送快递的无人机匀速下降时,它
相对于地是_______的,机械能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2.(2 分)如图将一根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静止的小磁针正上方,当接通电源时小磁
针偏转,表明_______。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随之改变,表明_______。
43.(2 分)如图所示滑轮组中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小涵用该滑轮组将重 80N 的
物体匀速提高,动滑轮重为 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小涵所用拉力 F=_____N。
44.(2 分)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
两个相同的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实验中通过观察 U形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
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图甲表明在电流相等、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________越大,产生
的热量越多;图乙中 R3与 R2并联,是使通过 R1与 R2的________不同。
(第 43 题图) (第 44 题图) (第 45 题图)
45.(2 分)灯泡 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将此灯泡与定值电阻 R 接入图乙中所
示的电路中,只闭合开关 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0.5W,再闭合开关 S1,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了 0.2A,则 R 的阻值是______Ω,通电 1min,定值电阻 R 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J。
九年综合试卷第 8 页(共 10页)
46.(2 分)如图是冰墩墩玩冰球时的情景,请画出:
①冰墩墩所受重力 G 的示意图(重心在图中已经标出);
②做出冰球杆所受阻力 f 的力臂 L(支点在图中已经标出)。
(第 46 题图) (第 47 题图)
47.(2 分)如图,O 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
镜后的折射光线。
48.(5 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装置如图所示,白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块平面镜竖
直放在纸板上。
(1)小涵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自由移动的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
紧贴纸板入射,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图中的入射角是________度。
(2)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此时入射光线向右偏转一定角度,反射光线向________偏转。
(3)小涵多次实验,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后,发现没有量角器,为了得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小涵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5 分)小涵想用透明圆筒制作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
(1)小涵先获取相关数据:
①已知圆筒底面积为 S;
②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
如图,用调好的天平测得空圆筒质量 m=________g;向圆筒中倒入适量水,用天平测得圆筒
与水的总质量为 81.4g,计算得到圆筒内水的体积 V0=________cm
3。
(2)小涵制作液体密度计:
小涵先在圆筒上体积为 V0的水面处做标记,如图甲所示。倒掉圆筒内的水,倒入待测液体至
标记处,使待测液体体积也为 V0。将圆筒放入水中,圆筒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测量圆筒
浸入水中的深度 h,则待测液体密度ρ液=___________________(用 m、S、h、V0、ρ水表示)。
小涵根据计算结果就可以在圆筒外壁标记刻度线和密度值。
(3)小涵用自制密度计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发现圆筒触底无法漂浮,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综合试卷第 9 页(共 10页)
50.(6 分)小涵利用图 1 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她在实验中控制电压表示数为 U0
不变,相关器材规格已在图中标明。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小涵调节电阻箱阻值 R,进行多次实验,所绘
制的 I 与 1/R 关系图线如图 2 所示,由此可知 U0=________V。
(2)小涵发现电池电量不足,于是换用 4.5V 电源后继续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电阻箱阻值先调至 4Ω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断开开关。
②再将电阻箱阻值调至 15Ω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则由于小涵在上述操作中的一个疏漏,
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涵改正错误后继续探究,她将电阻箱的阻值 R 在 5~25Ω的范围内分别调至 5 个不同的
值进行了实验,则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所绘制的 I与 1/R 关系图线不可能是图 3中的____(填
“甲”或“乙”),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6 分)如图所示,小涵家里有一个加热鼠标垫(内有一根加热电阻丝),规格为“5V 5W”。
(1)求鼠标垫的额定电流和电阻
3
(2)鼠标垫的质量为 200g,比热容是 1.5×10 J/(kg ℃),工作过
程中热损失为 30%,正常工作 5min,则鼠标垫温度升高______℃
(3)小涵想扩大鼠标垫温度调节范围,现有 12V 的电源,规格为“5Ω 2A”、“20Ω 1A”的
两个滑动变阻器。她准备通过串联滑动变阻器来保护电路并调节鼠标垫加热功率,请计算说
明她应该选择哪个滑动变阻器?并计算改装后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九年综合试卷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