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乡愁》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乡愁》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余光中
乡愁
第一单元
语言运用:诵读诗歌,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思维能力: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审美鉴赏:感受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4.文化自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导入形式1(情境导入)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 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诗人倚窗而立,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此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导入形式2(类比导入)
席慕蓉的诗歌——《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满满都是席慕蓉的乡愁。余光中也写了一首《乡愁》,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首诗。
导入形式3(诗句导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有怀》)
“乡愁”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情思。你知道哪些有关乡愁的诗句呢?
“月是故乡明”,中华民族是恋家的民族。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是浓浓的思乡情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诗句无不展示出中华民族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乡愁。故乡与游子,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余光中的一首现代诗——《乡愁》,看看他是如何表达乡愁的。




关注语音和形式,表达乡愁
想象画面,描述乡愁
揣摩意象,探究乡愁
知人论世,读懂乡愁
教学步骤
1.初读诗歌,感受情感
活动:朗读诗歌,找出诗歌中出现最多的韵脚,并联系所学,想想该韵脚抒发了什么情感。

关注语音和形式,表达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余光中
诗歌韵脚
押韵特点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ou韵
强化了忧伤情绪的表达
知识回顾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停顿和重音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
●   ●
●   ●
●   ●
●   ●
●    ●
●   ●
●   ●
●    ●
●   ●
停顿和重音
2.观察诗句形式
明确:(1)四节诗的结构形式是相同的。
(2)每一节诗相同位置的文字也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更换了其
中的几个字。
重章叠句
活动:自由朗读诗歌,观察诗歌的四个小节在结构和文字上有什么特点。
“重章叠句”不断强化乡愁,不断强调“这头”“那头”的距离,有种回环往复的感觉,渲染了绵延不尽的忧伤氛围。
活动:观看视频,把自己想象成诗歌中的主人公,设想自己就出现在诗歌所描述的场景中,或自己手里就拿着诗歌中所出现的物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你想象到的其中一幅画面。
通过对画面的描述,主人公的“乡愁”具体化了。

想象画面,描述乡愁
1.活动:再读诗歌,找出诗歌的意象用词及其特点,完成学习任务单。
意象 意象特点 表现的情感
邮票 小小的 ①__________
船票 窄窄的 夫妻之爱
坟墓 矮矮的 丧母之痛
②______ ③_______的 ④___________
母子之情
海峡
浅浅
家国之思
学习任务单

揣摩意象,探究乡愁
2.思考:诗人把“乡愁”寄托在哪里?意象在本诗中有什么作用?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如缕如丝的情感,使抽象的情感更具体形象,营造了忧伤的意境。
3.思考:诗人是如何通过四个意象表达情感的。
(1)运用叠词,表现乡愁之浓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邮票的"小"、船票的“窄”、坟墓的“矮”、海峡的“浅”,跟母子分别、夫妻分离、生死相隔、与大陆分离的凝重的愁思恰好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愁”之深、之重。
4.思考:这四个意象从形式上看都是并列的,能不能调换顺序呢?为什么?
不能。本诗是有递进和层次感的。意象的组合,有种时间上的循序渐进的推进感,从小时候直到现在;在感情上也是层层推进的,写信可以寄相思,乘船可以慰相思,阴阳相隔,又用什么寄相思?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还未能统一,又要到何时才能团圆?愁味越来越浓,个人之思、个人之恋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家国之恋。

知人论世,读懂乡愁
本诗选自《余光中选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在外求学
美国进修
母亲去世
思乡情切
新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与妻子分居两地,需通过轮船返台。
余光中小小年纪就在外求学,通过信件与母亲保持联系。
1958年,余光中母亲去世,与母亲死别。
1972年,二十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乡愁》。
作者卡片
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
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远?
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风里
——余光中《江湖上》。
乡愁不仅仅是诗人一个人的乡愁,也是千千万万个海外游子的共同乡愁。乡愁已经不仅仅是地理的乡愁,而且是历史的乡愁,诗人把个人的悲欢与家国之思、家国之恋交融在一起。
作品链接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
●   ●
●   ●
●   ●
●   ●
●   ●
●   ●
●   ●
●   ●
●   ●
缓慢-思念
深情诵读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
●   ●
●   ●
●   ●
●   ●
●    ●
●   ●
●   ●
●    ●
●   ●
深沉-伤感
遗憾无奈-无限思念
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1.完成中对应练习。
2.仿写诗歌:请你仿照本诗,写一写你心中的幸福吧。
实践性作业:你还知道哪些通过借用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形象化的名句 请搜集几个,与同学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