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一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基础知识过关】
1、国家的相关知识
①国家的本质: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②国家的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③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④国家的本质: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⑤国家职能: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根本),还有社会管理职能: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和维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主要是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关系)
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
联系: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②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政体的相关知识
影响政体的因素:
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政体的分类:
(1)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大致有两种:即民主共和国制和君主立宪制。
①民主共和制是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国家的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②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者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它保留了君主制的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其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大体相同。
(2)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
①议会制又称内阁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
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
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
②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总统独立于议会以外,由选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有任期限制。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
③半总统制国家,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绝不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另由内阁总理担任,向议会而不是向总统负责。
4、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4)基本内容:
① 权力来源: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 权力机关: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 权力划分: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 组织和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6)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7)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民主)
5、政党与利益集团在含义、目标、手段途径、分类的区别:
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其根本性质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包括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根据诉求性质不同,分为自利型利益集团和公益型利益集团,虽然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基础知识过关】
国家主权(主权统一)
(1)内涵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对内)
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事驳回。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对外)
(2)地位、作用:
①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②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石。
③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3)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
政权分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2)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
我国中央和地方职权划分原则:民主集中制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党员-组织,少数-多数,下级-上级,组织党员-中央)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②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具体要求:
①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②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国家结构形式分单一制和复合制:(注意:国家结构形式与国家管理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单一制国家
a.特点: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b.分类:
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地方没有自治权,即使设有自治机关也受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法);
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地方自主组织地方公共机关,在中央监督下依法自主处理本地事务,中央不得干涉地方具体事务(英)。
复合制
a.联邦制特点: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国家整体与部分的权限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不得任意干涉(不是毫不相干)。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b.邦联制特点: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不是真正意义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4、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综合探究一)
(1)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孤立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
(2)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要求: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3)“一国两制”:
①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②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其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③台湾: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拓展延伸】高度自治: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①中央享有最高权力;②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的相关知识
①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③世界主要力量
A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B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C进入21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④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中的作用?
(1)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
(1)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2)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国家利益
①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4)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①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态度: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要求: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
(5)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因些,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世界经济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2)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
3.促进和平发展的因素
(1)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
(2)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
(3)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4.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损坏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
(2)世界贫富悬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世界局部动荡频发,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5.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途径)
(1)为了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全球治理,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3)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6、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主张)
含义: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本质是追求公平正义,要求各国主权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1)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
(2)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1、我国的外交政策
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内容: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基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也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外交战略的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
(2)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容
A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B内容: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重要性(作用):这一理念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这一理念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C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
①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②坚持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③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
⑤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⑥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
⑦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⑧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⑨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⑩坚持以对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3)习近平外交思想地位: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
(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外交方面的贡献(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
贡献: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5)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②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2)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3)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世界的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中国行动(实践参与):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实践。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②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贡献中国智慧(综合探究二)
(1)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相处之道,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在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由各国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共同参与全球事务,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2)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就是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秉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推动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等全球性问题,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3、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②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③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4、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①含义: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②作用: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③运营:
(1)跨国公司的目的:为了实现最大利益
(2)运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他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展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④影响
A积极影响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B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5、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①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b.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c.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配置效率的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
d.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②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处于价值链条的高端,获取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绝大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通常处于价值链条的低端,它们只能从中获得较少收益。
②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
a.一国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b.人为风险、治理失灵带来的风险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两种主要的风险类型。经济全球化时代,它们可能变成全球性风险,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6、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7、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①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②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③完善全球治理体系,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原则,为各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
(1)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2)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3)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4)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2、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①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③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怎么办:
①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A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1)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2)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B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1)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大多数,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2)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机遇:
①中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宝贵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
②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4、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1)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2)奉行多边体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3)发展更加包容: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4)“一带一路”:我国以建设“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完善全球治理(综合探究三)
A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1)why?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2)what?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是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经济,是深度加入国际分工体系、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经济。
(3)体现
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仅输出高质量的商品、服务和要素,而且输入高质量的商品、服务和要素;
②不仅要更大规模地“引进来”,而且要更加积极地“走出去”;
③不仅要海陆内外联动,而且要东西双向互济。
B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我们要有防范经济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应对风险的本领。
(2)要与国际社会协作,完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加强风险的共同应对与防范。
(3)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共同携手,运用我们的智慧,充分利用国际组织赋予的权利,客观公平公正地解决分歧,为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C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①在新的治理体系下,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②新的治理体系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③建立新的治理体系,并非要求将原有治理体系推倒重来。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被舍弃。
D坚持正确义利观
(1)要求: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2)进步性:
①正确义利观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尊重、维护和有益补充,也是对狭隘国家利益观的超越,更是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霸权行为的反对和鞭挞。
②坚持正确义利观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第四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
地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当今国际社会日益重要的行为体、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
类型:
按照成员的性质,可分为政府间、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按照地理范围,可分为世界性、区域性国际组织。
按照职能范围,可分为一般性、专门性国际组织。
主要特征:国际性、目的性、组织性、自主性。
积极作用: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联合国(“UN”):
(1)性质: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主要机构:
①大会: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个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重要问题的决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的决定简单多数通过。
②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组成。每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程序问题的决定至少9个理事国同意票通过;实质性问题的决定,9票通过且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即“大国一致”原则。
(3)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①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b.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独特贡献。
②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联合国发展系统主持召开联合国发展领域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③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3、欧洲联盟
性质: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宗旨: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4、亚太经合组织
性质: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独特的方式:就是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
5、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6、非洲联盟(简称“非盟”“AU”):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拓展延伸】
名称类型 按成员性质 按地理范围 按职能范围
政府间 非政府间 世界性 区域性 一般性 专门性
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奥委会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世界卫生组织
欧盟
上海合作组织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一、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①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中国积极推动多起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
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国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联合国在防扩散领域的核心作用。
②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连续担任经社理事会理事国,积极参与经社系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其他活动,承办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中国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敦促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
中国加入多项国际人权公约并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与联合国在人权事务上保持良好合作,与多国展开人权对话。
③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
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中国与新型国际组织
(一)二十国集团
1.建立的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2.特点: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3.讨论的热点问题: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4.中国与二十国集团:
①中国在二十国集团的地位: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②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国在历次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二)金砖国家
1.金砖国家的诞生的背景: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
2.地位: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型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3.理念: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的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
4.金砖机制有什么重要作用(金砖精神):
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5.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关系:
①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主动地发挥大国作用。
②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上海合作组织
1.上合组织的产生:
(1)“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建立: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 会晤机制。
(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上合组织的性质:上海合作组织 (简称“上合组织”,英语缩写为“SCO”)上合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上合组织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秘书处设在北京。
3.“上海精神”: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
(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产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英语缩写为“AIIB”)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2016年1月,亚投行正式运营。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
2.亚投行与中国的关系:亚投行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中国成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和投票权占比最高的国家。亚投行首任行长也是中国人。
3.作用: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4.运作原则:公开、透明、独立、问责。
5.目标:精简、廉洁、绿色。
易混易错辨析
1.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一定相同。( )
【分析】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
2.在议会制国家中,议会不仅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还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
【分析】在议会制国家中,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3.在总统制国家里,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所以,总统行使权力不受议会的干涉。( )
【分析】在总统制国家里,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
4.在议会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 )
【分析】在议会制国家中,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
5.民主共和制国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都实行议会制。( )
【分析】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大致有两种,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因此,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
6.政党往往通过发展经济实现执政的目标。( )
【分析】在代议制政体下,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
7.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以取得政权为目标。( )
【分析】利益集团不同与政党,他们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向社会或者政府提出诉求,借以影响公共政策,来争取团体或成员个人利益。
8.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
【分析】利益集团影响国家决策。故题中说法错误。
9.政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
【分析】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10.国家主权通常以约定俗成的形式加以规定。( )
【分析】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
11.平等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
【分析】独立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12.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
【分析】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13.法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
【分析】法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英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14.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由联邦整体所授予。( )
【分析】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15.邦联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
【分析】邦联虽然也有类似国名的称呼,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16.世界多极化就是指世界上出现了若干个力量强大的主权国家。( )
【分析】“世界多极化”中的“极”不仅包括力量强大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还包括国际组织(如欧盟)。
17.发展中国家登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成为了国际秩序的领导者。( )
【分析】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而不是“领导者”。
18.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
【分析】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19.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
【分析】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0.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分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1.中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着以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
【分析】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还未建立,此说法不符合实际。
22.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明中国与多数国家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
【分析】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能表明中国和大多数国家存在共同利益。
23.为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可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
【分析】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24.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饥饿问题。( )
【分析】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5.局部冲突和国际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
【分析】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不是局部冲突和国际恐怖主义。故题目观点错误。
26.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
【分析】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27.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
【分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故题中观点错误。
28.各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立场上是一致的( )
【分析】各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立场上存在分歧,许多国家在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上只顾本国国家利益而不顾人类共同利益。
29.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已经瓦解,新秩序已经建立。( )
【分析】当前国际秩序仍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旧秩序,新秩序还没有建立。
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
【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坚持这一准则。
31.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
【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并不是所有国家。
32.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
【分析】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当我国领土受到侵犯、国家主权受到干涉时,我们一定会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还击。故题目观点错误。
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了同沿线成员国以共同发展为特征的结盟伙伴关系。( )
【分析】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搞结盟、搞对抗,而是要以合作共赢的态度欢迎世界各国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5.中国所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只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
【分析】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利益分歧是一种常态,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不同国家人民共同的利益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
3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有国家都坚持的外交思想。( )
【分析】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但这一思想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坚持的,一些国家的外交行为仍然追求单边绝对优势,无法考虑他国合理关切。
3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在考虑共同利益的同时关切自身利益( )
【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符合各国共同利益,但是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合理关切他国利益,努力寻求各国共同利益。
38.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要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
【分析】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中国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世界多极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建设性力量但非主导力量。
3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 )
【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40.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如今,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
【分析】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但至今经济全球化尚未形成,只是作为一种趋势正在发展着。
4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 )
【分析】价值规律主导着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
42.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影响是一样的,它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但总体讲是利大于弊。
43.贫穷弱小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将无所作为。( )
【分析】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贫穷落后国家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加快发展。
4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
【分析】构成一定威胁,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经济全球化要勇敢面对积极参与,而不能反对逃避。
45.跨国公司把公司的内部分工发展为国家间的分工,把内部贸易发展为国家间的贸易。( )
【分析】跨国公司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
46.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一定会使各国普遍受益。( )
【分析】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并不一定会使各国普遍受益。
47.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向发展。( )
【分析】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平等、开放、合作、共享是完善全球治理机制需要遵循的原则。
48.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不占有优势,故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应尽可能避开。( )
【分析】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不可能避开,应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49.为了缓解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
【分析】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会增加政府负担,也不符合世贸规则。
50.美国频频发起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主要是因为美国需要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
【分析】主要是因为美国欲以贸易保护措施扶持国内产业发展。
51.我们要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分析】独立自主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对外开放。
52.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对外开放为辅。( )
【分析】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3.实行对外开放意味这放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
【分析】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4.中国的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 )
【分析】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中国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结果。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55.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单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分析】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56.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制定全球经济规则,与相关各国共同应对挑战。( )
【分析】全球经济规则是相关各国共同制定的,中国是其中积极参与者。
57.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传统思维,坚持见利思义、以义制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
【分析】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58.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基石。( )
【分析】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59.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基于其公益性和一定程度的志愿性特征,在国际事务中总是发挥着积极作用。( )
【分析】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一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为个别大国服务,成为个别大国向其他国家渗透的工具。
60.按照成员性质,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
【分析】按照成员性质,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61.国际组织对国际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分析】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
国际组织的权力高于会员国,可以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各会员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际组织的利益。( )
【分析】国际组织不能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它要服从和服务于主权国家特定的目的和利益。
63.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
【分析】联合国大会是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的审议机构,安全理事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64.中国支持联合国开展的各项活动。( )
【分析】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65.联合国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义务相同。( )
【分析】《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义务,各国义务并非相同。
66.联合国是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超国家机构。( )
【分析】联合国的成立并不是为了削弱和取代会员国的国家主权,而是为了维护和尊重会员国的国家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联合国不能凌驾于会员国之上,它的权力是联合国各会员国所赋予的。
67.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
【分析】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不能简单地认为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被某些大国所利用。
68.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决定权。( )
【分析】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而不是决定权。
69.联合国的会员国在内政外交上服从联合国的管理。( )
【分析】联合国的会员国支持联合国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工作,不需要在内政外交上服从联合国的管理。
70.联合国安全机制已经与时代发展完全脱节。( )
【分析】联合国是一个按照传统安全理念设计的国际组织,当世界的发展使安全的概念越来越扩大化和复杂化的时候,联合国安全机制已经与时代发展部分脱节并非完成脱节。
71.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
【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72.金砖五国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 )
【分析】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着上海合作组织。
73.亚投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
【分析】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