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9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命题重点】描述呼吸,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呼吸时气体交换过程,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尿的生成和排出,概述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题型较分散:选择、填空、实验等都会出现。高频考点1:蒸腾作用考点解读:①蒸腾作用的定义: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②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溶液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气孔叶外。③蒸腾作用的意义:a.有效地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伤;b.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c.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典例1】(2023·温州)有人认为:许多植物的茎和叶都能进行蒸腾作用,且叶是主要的蒸腾作用器官。为验证这一观点,老师提供如下器材供同学们实验,各种器材数量充足。其它器材:水、凡士林、刻度尺、秒表、剪刀、记号笔、胶头滴管等。(1)写出检查装置甲气密性的具体操作: 。(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答案】(1)将导管口伸入水中,双手捂住烧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是否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2)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取1个装置甲标为A组,另取2个装置乙分别标为B组、C组,将3个装置装满水;②用剪刀剪去C组绿萝的全部叶,A组、B组不作处理;③用胶头滴管在导管口注水形成一小段水柱,并用记号笔标记位置;④将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移动的距离,分别记为 ;⑤比较 ,和 。的大小关系,重复实验,得出结论。【解析】(1)科学实验中常用内外气压差来检查装置气密性‘(2)’在设计实验过程中,研究叶是主要的蒸腾作用器官,故其实验变量为有无叶片;实验的观测量可根据是否有叶片时的内外气压大小变化进行比较。【解答】(1)检查气密性操作为: 将导管口伸入水中,双手捂住烧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是否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实验步骤为: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取1个装置甲标为A组,另取2个装置乙分别标为B组、C组,将3个装置装满水;②用剪刀剪去C组绿萝的全部叶,A组、B组不作处理;③用胶头滴管在导管口注水形成一小段水柱,并用记号笔标记位置;④将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移动的距离,分别记为 ;⑤比较 ,和 。的大小关系,重复实验,得出结论。高频考点2:光合作用考点解读: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如图所示)。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①制造有机物,一部分供自身利用,更多的则是提供给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②释放氧气,远远大于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更多的则是散发到空气中,供其他生物利用。③维持碳—氧平衡,光合作用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典例2】(2023·绍兴)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小敏进行如下实验:①将一盆阳台,上的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②再把该盆青菜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取该盆中某株青菜上面积相等的茎、叶柄、叶片3个部位,浸人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直至叶片完全褪成黄白色;④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滴上碘液观察各部位的颜色变化;⑤实验结果:只有叶片部位变蓝,青菜的茎、叶柄部位不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将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 。(2)实验中选取青菜的茎和叶柄这两个非绿色部位是为了与叶片进行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4)小金直接取阳台上未经暗处理的青菜的茎、叶柄、叶片3个部位,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各部位颜色变化,发现全部变蓝。得出青菜的茎、叶柄、叶片中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金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答案】(1)使青菜耗尽原有淀粉,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2)对照 (3)叶绿体(4)不同意。茎和叶柄能使碘液变蓝,说明它们确实含有淀粉,但这些淀粉可能是叶片合成后通过筛管运输到茎、叶柄等部位的,不能说明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碘液能使淀粉变蓝色,所以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植物光合总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到其他部位;【解答】(1)步骤①中将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使青菜耗尽原有淀粉,排除对实验的干扰;(2)实验中选取青菜的茎和叶柄这两个非绿色部位是为了与叶片进行对照,判断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3)只有叶片部位变蓝,青菜的茎、叶柄部位不变蓝。说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4)不同意。茎和叶柄能使碘液变蓝,说明它们确实含有淀粉,但这些淀粉可能是叶片合成后通过筛管运输到茎、叶柄等部位的,不能说明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故答案为:(1)使青菜耗尽原有淀粉,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2)对照(3)叶绿体(4)不同意。茎和叶柄能使碘液变蓝,说明它们确实含有淀粉,但这些淀粉可能是叶片合成后通过筛管运输到茎、叶柄等部位的,不能说明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高频考点3:呼吸作用考点解读:呼吸作用的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意义:①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满足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②小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典例3】(2022·萧山模拟)以下是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的装置图(假设每一次吸收或反应都完全),请回答有关问题:(1)上述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2)浓硫酸洗气装置b在本实验中的作用为 。(3)实验现象:a装置中的固体变蓝,d装置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这样的结论合理吗?请作评价。 。(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最初来自于 。【答案】(1)cad(2)吸收氧气带出的水蒸气,防止对呼吸作用产物中水的检验产生干扰实验(3)不合理,不能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水,因为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可能是因为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导致的(4)太阳能【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为:细胞内的线粒体利用淀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解答】(1)先用无水硫酸铜可用来检验水,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有无二氧化碳生成,故为cad;(2)浓硫酸洗气装置b在本实验中的作用为吸收氧气带出的水蒸气,防止对呼吸作用产物中水的检验产生干扰实验;(3)不合理,不能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水,因为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可能是因为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导致的 ;(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自于淀粉中贮藏的能量,淀粉中的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故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能。高频考点4: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考点解读: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条件 光 有光和无光均可以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贮存能量) 化学能→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能量)相互关系 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赖。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部分原料CO2【典例4】(2023·定海模拟)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为农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为提高蔬菜产量,控制叶面积指数在 时常作为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指标。(2)菜农常常对大棚内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大大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40附近(2)有机肥带来较多微生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解析】绿色植物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物为有机物和氧气。【解答】(1)由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故当其间距最大时即产量最高,故在40左右的时候为合理密植的指数;(2)有机肥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例如某些碳肥。故答案为:(1)40附近;(2) 有机肥带来较多微生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高频考点5: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考点解读: 消化系统的结构结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典例5】(2023九上·丽水期末)如图所示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横坐标表示人体消化道的某些器官,纵坐标表示各营养物质中未消化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D区域代表的消化器官是 ;(2)图中甲物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3)吃饭时细嚼慢咽可减轻肠、胃的消化负担。食物在口腔中被牙切割、研磨成小碎块,肠胃的蠕动等过程属于 (填“物理消化”或“化学消化”)。【答案】(1)小肠(2)葡萄糖(3)物理消化【解析】甲是糖类物质,在A口腔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是C胃,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D是小肠;【解答】(1)区域D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被消化了,所以D所代表的消化器官是小肠;(2)图中甲物质是糖类,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3)吃饭时细嚼慢咽可减轻肠、胃的消化负担。食物在口腔中被牙切割、研磨成小碎块,肠胃的蠕动等过程属于物理消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高频考点6:探究消化酶的作用考点解读:酶是由生物体的体细胞合成的,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它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它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消化酶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流入的部位 口腔 胃 十二指肠 胆囊 小肠所含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消化酶 无 多种消化酶【典例6】(2022九下·杭州模拟)小科学习了有关“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知识后,利用唾液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探究了溶液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组别 A B C试管中依次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1mL稀HCl溶液 1mL蒸馏水 1mLNaOH溶液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水浴10min ____各滴入2滴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1)请补充表格中的内容 ;B组为对照实验,其不变蓝的原因是 。小科结合三组实验得出结论:酸性溶液会使酶失去活性而碱性溶液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但科学老师却告诉小科:氢氧化钠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实验不变蓝呢?于是,小科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3:……【查阅资料】①NaOH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②NaOH溶液放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③氢氧化钠能与碘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3I2+6NaOH=5NaI+NaIO3+3H2O。(2)【活动与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往里面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变红,小科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但科学老师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3)实验二:取一定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往里面滴加BaCl2溶液,没有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证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实验三:取原来的C组混合液,继续往里滴加过量的某种物质,若出现变蓝的现象,则证明猜想2正确。小红继续滴加的物质是 。【结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答案】(1)37℃;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2)变质产生的Na2CO3也能使酚酞变红(3)碘液【解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催化效果受温度、pH值得影响;酶的催化效果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解答】(1)唾液淀粉酶在37℃时的催化效果最好,本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所以表格中的内容是37℃;碘液遇淀粉变蓝色,其不变蓝的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2) 变质产生的Na2CO3也是碱性的,也能使酚酞变红;(3)猜想二认为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所有没有碘液了,所以淀粉不会变蓝,淀粉仍然存在,所以在C溶液中继续滴加碘液,如果变蓝就说明猜想二正确;故答案为:(1)37℃、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2) 变质产生Na2CO3也能使酚酞变红 (3)碘液高频考点7:人体的呼吸作用考点解读:肺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典例7】(2022·椒江模拟)如图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d代表的气体是不相同的B.气体c代表氧,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C.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D.肺泡与血管乙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答案】B【解析】 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是物理性的扩散过程,气体从分压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散。吸入的空气中氧分压比血液中氧分压高,所以氧从肺泡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血液的二氧化碳分压,故二氧化碳由组织排入血液,再排入肺泡。 肺泡与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交换时,肺泡给毛细血管氧气,毛细血管给肺泡二氧化碳气体;【解答】A.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会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a、c代表二氧化碳,b、d代表氧气,A正确、B.,a、c代表二氧化碳,b、d代表氧气,所以B错误。C.经过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C正确。D.血管乙是毛细血管,肺泡与血管乙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D正确。高频考点8:心脏和血液循环考点解读: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体循环:从左心室射出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右心房。肺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到左心房。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5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59.TIF" \* MERGEFORMATINET【典例8】(2023·温州模拟)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以模拟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结构完整,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材料能体现血液循环功能。 结构完整,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材料不能体现血液循环功能。 结构不完整,不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某同学利用塑料管、水、单向阀、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1)下图曲线为某物质流经肺部时的含量变化,该物质可能是 。(2)静脉注射时,医生需要将药液注射到患者手臂静脉中,项目组通过本模型模拟该过程,药液首先进入心脏模型中的 。A.瓶① B.瓶② C.瓶③ D.瓶④(3)根据评价量表,该模型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模型更好的体现指标一,请结合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对该模型进行改进 (写一点)【答案】(1)二氧化碳 (2)B(3)提供水泵让血液循环流动(或在肺泡模型处增加CO2析出和O2进入装置)【解析】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在体循环过程中,经过身体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在肺循环过程中,经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解答】(1)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图中物质含量减少,故为二氧化碳。(2)瓶①②③④分别模拟心脏的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后,该药物经过的途径为:药物→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故药液首先进入瓶②模拟的右心房,答案选择B。(3)瓶①②③④分别模拟心脏的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塑料管模拟血管,水模拟血液,单向阀模拟房室瓣、动脉瓣,肺泡模型模拟肺泡,组织细胞模型模拟体循环过程,结构完整,能完整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但该模型中“血液”无法流动,故应该提供水泵让血液循环流动。且改模型不能体现血液循环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功能,故应该在肺泡模型处增加CO2析出和O2进入装置。高频考点9:血液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考点解读: 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血液流动时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典例9】(2023·嘉兴模拟)图中A、B为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C为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C是肾小球,则A,B内都为动脉血B.若C表示肺,则A,B内成分相比,A内氧气含量较多C.若B与A内成分相比,葡萄糖明显增多,C可能是小肠D.若B与A内成分相比,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C表示的是肾脏【答案】B【解析】 含氧量少的血液为静脉血,为暗红色;含氧量多的血液为动脉血,为鲜红色;通过肺循环,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通过体循环,血液经过全身毛细血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靠近左心房左心室的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靠近右心房右心室的血管中留的是静脉血。【解答】A.若C是肾小球,则A是入球小动脉,B是出球小动脉,里面都为动脉血,A正确;B. 若C表示肺,则A,B内成分相比,B内氧气含量较多,C是毛细血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细血管,所以B中的氧气比A中多,B错误;C. 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所以若B与A内成分相比,葡萄糖明显增多,C可能是小肠,C正确;D. 若B与A内成分相比,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C表示的是肾脏,正确,血液中的尿素在肾脏处通过尿液排出体外,D正确;高频考点10:尿的形成考点解读: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及图示解读尿的形成 血浆原尿尿液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区别注意:①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只是血浆中的一些物质转移了位置,所以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血液流经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时会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也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②肾脏内血液流动的途径:肾动脉→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小静脉→肾静脉。【典例10】(2023·丽水)科学家探究尿液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资料一:古希腊时期科学家认为,水汽在膀胱形成尿液。资料二:古罗马解剖学家盖伦曾在小狗上实验,将肾脏下行的管道结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膀胱中没有尿液,管道变得膨大;解开结扎绳,尿液顺着管道流入膀胱。资料三:盖伦在《论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一些中提到,血液在肾脏上腔被一层坚硬的膜所阻挡,有害物质能过滤除去。其追随者根据这一描述,建立了如图所示的肾脏模型。(1)盖伦的实验结果 资料一的观点(填”支持”或“不支持”);(2)模型中膜的功能与肾小球的 作用类似,但该模型还存在不足,未能科学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答案】(1)不支持(2)滤过【解析】人体的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尿道和膀胱组成的;其中肾脏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形成尿液的主要生理作用;【解答】(1)盖伦认为尿液在肾脏中形成的,故不支持观点一;(2)血液在肾脏上腔被一层坚硬的膜所阻挡,有害物质能过滤除去 ,故其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相似;一、选择题1.(2023·衢州)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下列说法属于描述毛细血管的是( )A.献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B.手背上一条条的“青筋”C.中医“切脉”时触摸的血管D.擦破皮肤表层时渗出少量血液的血管【答案】D【解析】体内有三种血管,分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对我们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关键便是用于协助我们进行血液循环系统的,假如我们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不能够一切正常的开展,我们人体的生命活动便会遭受一定的影响;主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颈静脉人体器官的管路。 形状特性: 其规格慢慢变窄,分多、中、小3种主动脉。 壁厚内有丰富多彩的弹性化学纤维和平滑肌。 其构造两者之间作用息息相关(血液的持续流动性、血压的产生)。静脉: 正确引导血液从颈静脉流入心脏的管路。 逐步连击,规格慢慢变宽,引入心室。 形状特性: 壁厚较薄,弹性化学纤维和平滑肌不比较发达。 但规格较粗,是血液的存储库。毛细血管: 接近主动脉和静脉末梢神经中间的管路,基本上遍布于全身的每个人体器官。 形状特性: 管经细微、壁厚薄,仅有一层内皮细胞。 血液在这其中的流动性迟缓,有益于物质的互换。【解答】A. 献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B.背上一条条的“青筋”是静脉血管;C.中医“切脉”时触摸的血管是动脉血管;D. 擦破皮肤表层时渗出少量血液的血管是毛细血管;2.(2023·舟山)科学小组在探究光合作用所需条件时,暗处理后,分别对三组天竺葵的叶片做如下处理:①用铝箔包住;②浸没在冷开水中;③切断叶脉。光照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发现均无淀粉产生,则三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是( )A.叶绿体、光照、水分 B.光照、空气、水分C.光照、水分、空气 D.空气、叶绿体、水分【答案】B【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 ①用铝箔包住; 研究的是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浸没在冷开水中,开水中的空气被排出去了,所以研究是空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③切断叶脉,是为了研究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2023·金华)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物质循环的开放系统,其体内物质在不断地进行交换与转化。下列选项中物质甲经过某项生理活动产生物质乙的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甲 生理活动 物质乙A 蛋白质 小肠的彻底消化 氨基酸B 葡萄糖 细胞的呼吸作用 氧气C 氧气 叶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D 原尿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尿液A.A B.B C.C D.D【答案】A【解析】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变成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由叶绿体参与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葡萄糖在细胞的呼吸作用下消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叫做生物的呼吸作用;【解答】A.蛋白质在小肠中彻底消化变成氨基酸,A正确;B.葡萄糖在细胞的呼吸作用下消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B错误;C.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由叶绿体参与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C错误;D.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D错误;故答案为:A.4.(2022·衢州)今年4月,我国某科研考察团队发现的新树王“云南黄果冷杉”,高达83.2米。它能把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其顶端,动力主要来自于(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扩散作用【答案】A【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还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环境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5.(2023·宁波)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关于马拉松比赛中人体内各系统分工协作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听到发令声起跑的瞬间反应,只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B.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由循环系统排出体外C.机体产生的汗液,由泌尿系统排出D.比赛途中喝的水,能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答案】D【解析】人体排泄的方式有三种:排汗,排尿和呼吸三种方式;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解答】A. 听到发令声起跑的瞬间反应,通过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共同调节达成的,A错误;B. 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B错误;C. 机体产生的汗液,由皮肤直接排出,(有血液循环系统流经皮肤处直接散发),C错误;D. 比赛途中喝的水,能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 ,D正确;故答案为:D.6.(2023九上·南浔期末)小敏同学早餐吃肉馒头和牛奶,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是麦芽糖B.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在小肠内吸收C.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D.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答案】A【解析】糖类如淀粉,初步消化的场所是口腔,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是胃,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解答】A.吃肉馒头和牛奶,馒头是淀粉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牛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被吸收进入小肠,所以a是葡萄糖和氨基酸;A错误;B.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在小肠内吸收,B正确;C.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C正确;D.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所以D正确;7.(2023·杭州)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小金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出现复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有无金鱼藻B.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解答】A.实验变量为有无光照;B.上方的试管便于收集氧气;C.无法说明二氧化碳是否吸收,无对照实验;D.无光条件下不会产生氧气。8.(2022·三门模拟)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B.若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C.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D.器官B是肺,血管③连接右心房,血管④连接左心室【答案】B【解析】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①、②、表示体循环中的血管,分别是主动脉、上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④是肺动脉【解答】A、若A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过肾脏的滤过作用,尿素和无机盐量会减少,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不是尿素含量增加,A不符合题意。B、若A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B符合题意。C、器官B是肺,在肺循环中血液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会变成动脉血,故③中流动脉血,血管④中流静脉血,C不符合题意。D、肺循环的路线是:血管③将动脉血送回左心房,血管④将静脉血从右心室送往肺,D不符合题意。9.(2023·杭州)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根、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C.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多失水D.叶片向光面与背光面相比,前者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多,有利于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A.植物通过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植物利用茎中的筛管运输有机物;C.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方式为蒸腾作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解答】A. 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 ,增大了吸收面积;B.筛管运输有机物,故其错误;C.针状减少了蒸腾作用的叶片面积,减少水分的散失;D.叶绿体多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多;10.(2023·鄞州模拟)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4和5构成肾单位B.2是出球小动脉,内流静脉血C.3与1相比,3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D.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含有少量葡萄糖【答案】C【解析】肾小球内只进行了滤过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肾小球及其两端相连的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尿液的形成最关键的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经滤过作用,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经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液中无葡萄糖。【解答】A、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4和5分别是肾小球和肾小囊,所以A错误;B、2是出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3肾静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C正确;D、当原尿经过肾小球时,大部分的水、一部分的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而后形成尿液,故6中尿液不含葡萄糖,D错误。故答案为:C。11.(2023·桐乡模拟)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在进行各项正常的生命活动时,都需要依赖血液循环系统。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图在③④⑤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B.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进行C.如图在血管②和腔室D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D.挂点滴时,药液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图中的C【答案】A【解析】A.静脉血指含氧量不丰富,颜色暗红色的血液;B.血液在人体中依靠心脏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进行运输;C.瓣膜的作用是防止人体内的血液倒流;D.四肢静脉的血液会回流到上下腔静脉;【解答】A.血管3和5为上下腔静脉,其中流的是静脉血,而4为主动脉其中流的动脉血;B.血液在人体中依靠心脏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运输,两个循环同时进行;C.动脉瓣指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D. 挂点滴时,药液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故答案为:A12.(2023·义乌模拟)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表示树林里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B.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D.表示,果蔬储藏室内的氧气浓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答案】D【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强度越强,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人进行呼吸时,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呼气。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吸气。【解答】A:随着太阳的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O2的浓度一直减小,至日落后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此时CO2浓度最低。随后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CO2浓度一直增加。A不符合题意。B:B点时,CO2的吸收的相对值为零,说明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被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同。B不符合题意。C:AB段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吸气。C不符合题意。D:a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b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a点果蔬的呼吸作用强于b点,呼吸作用越强,有机物分解越慢,果蔬保存的越久。D符合条件。所以选D。13.(2023·慈溪模拟)图甲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与部分系统的关系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图乙是进入和离开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表示吸收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胃内进行B.③表示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完成了B系统内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通过C系统内的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了动脉血D.根据图乙可以推测“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应为泌尿系统中的膀胱【答案】B【解析】A.吸收指小分子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中的过程;B.气体通过扩散完成交换;C.动脉血指含氧量丰富,颜色为鲜红色的血液;D.膀胱的作用为贮存形成的尿液。【解答】A.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B.3表示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从肺泡进入空气;C. 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故变为静脉血;D.由图乙信息可知其为肾静脉。二、非选择题14.(2023·湖州)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选择银边天竺葵不用普通天竺葵(不带银边),优点是可以在一张叶片上完成验证光合作用条件是否需要 的对照实验;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物是否有氧气的实验中,不用天竺葵而用金鱼藻(水生植物)的优点是 。【答案】叶绿体;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叶绿体、光照;光合作用的表达式:【解答】银边天竺葵对比普通天竺葵,银边天竺葵的银边部分不含叶绿体,可以在一张叶片上完成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的对照实验;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其光合作用的装置如下图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故答案为:叶绿体 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15.(2023·金华)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某校丰富了劳动实践课程,开设的面点原制作实践课深受学生喜欢,每次面点制作课,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都会马上排队去食堂学做包子、玉米馒头等。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馒头中所含的营养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 ;(2)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去排队,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中的 反射。【答案】(1)糖类(2)条件【解析】人类所需要的七大类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动物行为中的两种学习方式。条件反射是指动物根据外界刺激和后果来建立起的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非条件反射则是一种与外界刺激无关的自发性行为。【解答】(1) 玉米馒头中所含的营养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糖类;(2) 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去排队,这一反射经过了后天的学习,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16.(2023·台州)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人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答案】(1)B (2)自上而下【解析】(1)植物的茎结构主要为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以及髓组成;(2)韧皮部的作用运输有机物;【解答】(1) 横切面变红的部位为运输水分的结构(木质部),故为B;(2) 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为自上而下(有机物在上方合成)。17.(2023·杭州)鱼、蛋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1)进食鱼、蛋等食物后,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在 (填写器官名称)被吸收到血液中,通过体循环和 等过程,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2)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它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 作用进入原尿。原尿中的尿素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 ,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答案】(1)小肠;肺循环(2)滤过;重吸收【解析】(1)人体消化道中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吸收后的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2)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两项生理功能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1)蛋白质主要在小肠处消化成氨基酸,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2)血液流经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葡萄糖等物质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其余排出体外。18.(2023·温州)钠是人体必需元素,但摄入过多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人体钠元素的获取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盐。因此,健康用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钠元素。钠离子从细胞外进入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需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2)人体中的部分钠元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人体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3)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影响胰岛素代谢。人体胰岛素含量过低,引起血液中 含量过高,易引发糖尿病。【答案】(1)细胞膜(2)肾脏(3)葡萄糖【解析】根据细胞的生命活动、肾脏的功能、糖尿病的原因分析。【解答】(1)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钠元素。钠离子从细胞外进入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需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2)人体中的部分钠元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人体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3)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影响胰岛素代谢。人体胰岛素含量过低,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易引发糖病。19.(2023·台州)图甲是一个"水绵伞”:透明塑料袋中装满水和水绵(水生藻类植物),袋口的吸管能与外界连通,调节配重能使其直立于水底。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水绵伞”浮到水面。某同学自制了两个相同的“水绵伞”,置于离光源距离不同的水底(水中各处温度相同且不变),如图乙,以验证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本实验验证的是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实验过程中,需要观测的是 。(3)该同学观察了一整天,都没发现“水绵伞”上浮。可如何改进实验?(写出一种) 【答案】(1)光照强度(2)“水绵伞”上升到水面所需的时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减轻配重(“增加光照强度”“增加水绵数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指,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和淀粉的过程,其中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温度等均有关。【解答】(1) 离光源距离不同 ,故验证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水绵伞当其表面氧气多时,会增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使其所受浮力增大,故需观测 :水绵伞上升到水面所需的时间;(3)没上浮,可能是浮力大小,或重力太小。故可改变:减轻配重 , 增加光照强度 , 增加水绵数量等。20.(2023·丽水)小科通过实验验证外界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吸管、菠菜、注射器、烧杯、LED灯(冷光源)、秒表、刻度尺[实验步骤]①用吸管在菠菜叶片上打孔(如图甲),取6个叶圆片;②将叶圆片置于注射器中,吸取30毫升水,用手堵住注射器小孔,拉动活塞,反复8次,使叶圆片内气体逸出(如图乙);③将叶圆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释放剂的烧杯中,叶圆片沉于底部;④把LED灯放置在离烧杯10厘米处照射(如图丙),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所有叶圆片都上浮所需时间;⑤改变LED灯与烧杯的距离,使距离为20厘米,30厘米,重复上述实验。[原理解释]原来沉在水底的叶圆片,因为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附着在叶圆片上,使叶圆片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叶圆片重力,叶圆片上浮,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表示光合作用越强。(1)小科验证的是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填“湿度"或“光照强度");(2)LED灯距烧杯越近,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 (3)实验前菠菜不需要进行暗处理的理由是 【答案】(1)光照强度(2)短(3)本实验是通过氧气产生的速度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不需要检验淀粉【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相应的淀粉和氧气,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等。【解答】(1)该实验通过改变LED灯的距离,来改变光照强度的;(2)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表示光合作用越强 ;故离的越近,光合作用强度越大,时间越短;(3)暗处理主要是消耗完体内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本实验是通过氧气产生的速度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不需要检验淀粉 。故答案为:(1)光照强度;(2)短;(3) 本实验是通过氧气产生的速度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不需要检验淀粉 。21.(2023·台州)某同学进行“观察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1)如图甲,装有金鱼和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总重力为20牛。该同学将扎紧袋口的塑料袋放入水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米3。(2)用显微镜观察图乙中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结果如图丙所示,①判断图丙中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②要将图丙中右下角的血管3移到视野中央,应将培养皿往 移动。【答案】(1)2× 10-3 (2)红细胞单行通过;右下方【解析】(1)阿基米德原理指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其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2)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解答】(1);(2)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故往右下方移动。22.(2022八下·滨江期末)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与呼吸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肺, 此时模拟的肺内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大气压。(2)图乙模拟的是人体在 (填“吸气”或“呼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答案】(1)③;大于(2)吸气;收缩【解析】此装置模拟的是膈肌的运动情况,图中①是气管,③代表肺,②代表胸廓,④代表膈肌。【解答】(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③模拟人体的肺。用手向上推④,表示膈肌舒张,装置内气压升高,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呼气过程。此时模拟的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2)用手下拉④,表示膈肌收缩,装置内气压下降,小气球随之扩张,气球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气球,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表示吸气过程。23.:(2023·衢州)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给病人带来了福音。(1)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应用于呼吸困难重症患者的抢救。该技术是在体外将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实现人体与外界的 交换。(2)试管婴儿技术满足了不能自然生育夫妇的愿望。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移植到母体 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3)人工肾应用于慢性肾炎和晚期尿毒症的治疗。人工肾的透析膜相当于肾脏中的 ,起滤过作用。【答案】(1)气体(2)子宫(3)肾小球【解析】肾小球,起滤过作用,能够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够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体循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心脏);【解答】(1) 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应用于呼吸困难重症患者的抢救。该技术是在体外将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实现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试管婴儿技术满足了不能自然生育夫妇的愿望。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3)人工肾的透析膜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起滤过作用,能够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够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24.(2023·义乌模拟)小晨同学将一盆绿色植株密闭在锥形瓶内,如图甲所示。她将该装置放在太阳光照充足的地方,用氧气传感器探测并记录了从0时到24时锥形瓶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假设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间点是 。(填图中A,B,C,D,E,F序号)(2)该植物24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零。【答案】(1)C、F (2)等于【解析】植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生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氧气减少的速度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当两者速度相同时,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同,同时有机物的消耗量和产生量也相同,此时容器内氧气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解答】(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度相同,说明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同,此时容器内氧气浓度不变,所以应该是 C、F 点。(2)经过24小时候该密闭容器内的氧气浓度没有变化,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一样多,所以有机物的产生量与消耗量也相同,所以该植物24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等于零。25.(2023·绍兴)奔跑时,会感到心脏跳得特别激烈,呼吸也会加深加快。下图是肺泡和心脏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结构①是 (填血管名称)。(2)吸气时,外界空气进人肺泡,与①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与吸入气体比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3)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首先流人到心脏的腔室为 (填字母)。【答案】(1)毛细血管 (2)增加 (3)B【解析】血管的类型有三种:动脉(血液呈分支状态),静脉(血液呈汇总状态)和毛细血管(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三种;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肺循环途径:分别是由上、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到左心房,肺循环之所以是小循环,它主要集中在右心肺血管和左心;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再进入右心房,体循环是经由主动脉进入各个脏器器官的动脉,再由各个脏器的毛细血管,回收到各个脏器组织的静脉,分别由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解答】(1)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结构①是毛细血管,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2)吸气时,外界空气进人肺泡,与①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与吸入气体比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为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3)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首先流人到心脏的腔室为B左心房;26.(2023九下·庆元模拟)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如图依次为大棚内的梨瓜,梨瓜叶片进行的三项生理过程,晴朗的夏季梨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曲线。请你联系教材内容学以致用:(1)梨瓜中的种子是由 发育而来的;(2)图3中,能表示图2中A过程的曲线为 (填标号);(3)图3中曲线I在最高峰时出现短时间下降的原因是 ;(4)要提高梨瓜的产量,可以采取 措施(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胚珠(2)Ⅱ(3)中午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长。【解析】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A是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活细胞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发生在白天;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梨瓜中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2)A是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活细胞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只发生在白天,所以图3中,能表示图2中A过程的曲线为Ⅱ ;(3) ⒈是光合作用,中午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 ,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最高峰时出现短时间下降;(4)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所以要提高梨瓜的产量,要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所以可以采取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长措施;故答案为:(1)胚珠(2) Ⅱ (3) 中午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 (4)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长。27.(2021·杭州)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实验步骤: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2)小金同学是根据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分解叶绿素,除去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叶圆片是否变蓝色(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解答】(1)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即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分解叶绿素,除去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小金同学是根据叶圆片是否变蓝色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3)A是用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是未遮光的绿色部位,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4)观察实验现象,见光的B圆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不含叶绿体的C圆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变蓝色,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故答案为:(1)分解叶绿素,除去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叶圆片是否变蓝色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28.(2023·宁波模拟)小宁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稳定。②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内,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柱在位置A.将装置放在20℃环境中光照20min后,移动活塞位置,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位置A。③若将该装置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在20℃下放置15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由0.2mL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A处。在不考虑温度、大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1)【交流与讨论】若以每小时释放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则在有光的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2)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装置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那么影响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实验反思】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小宁用塑料薄膜将花盆中的土壤密封,以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小宁改进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答案】(1)1.6 (2)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随时进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解答】(1)根据步骤②可知,20min针筒的读数变化了0.6-0.2=0.4mL,说明20min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为0.4mL,1h释放氧气1.2mL。但光合作用进行时,植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消耗的氧气也是光合作用释放的,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可以根据步骤③来计算。15min针筒的容量变化了0.1mL。说明植物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每1h消耗氧气0.1mL4=0.4mL。根据以上所述,该植物白天进行立光合作用一个小时释放的氧气为:1.2mL+0.4mL=1.6mL。故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1.6mL/h。(2)据图1可知,碳酸氢钠溶液能维持密闭容器二氧化碳的稳定,因此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3)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也会影响瓶内气体的体积;为排除微生物的代谢对实验的影响,应用塑料袋等将烧杯口扎紧、密封,是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的干扰。29.(2023·湖州)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部分水盐调节的过程:(1)人体获得水的主要途径,除了饮水饮食,还可以通过细胞 产生。(2)由上图可知,参与水盐平衡的系统除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还有 。同样人的体温、血糖等也在相关系统的调节下维持动态稳定,可见人体的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也靠所有细胞共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上,起关键作用的是 。(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答案】(1)呼吸作用(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3)肾小管的重吸收【解析】呼吸作用表达式:【解答】(1)细胞呼吸作用也能产生水(2)从上图可以看出,当饮水不足时会刺激下丘脑,并在大脑中形成口渴的感觉,故有神经系统参与,垂体分泌了抗利尿激素,故有内分泌系统参与(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滤过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尿素、尿酸和葡萄糖等,进入到肾小囊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是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因此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上,起关键作用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3)肾小管的重吸收30.(2023·鹿城模拟)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脏瓣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反流、维持血液正常流向。当心脏瓣膜严重病变时可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1)在手术前,需要检验血液有凝血作用的 的含量。(填血细胞名称)(2)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时需要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是指将静脉血引至体外,用人工肺进行氧合,然后用血泵把血液压入动脉。如图所示,A处管子相当于人体血液循环中的 。(3)手术后,患者常需要使用利尿剂类药物进行治疗。利尿剂可促进钠、氯离子以及水的排出,从而增加尿量和消除机体水肿。常用的利尿剂提高肾小球滤过作用不明显,结合图乙,推测常用利尿剂“增加尿量”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答案】(1)血小板 (2)肺静脉 (3)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解析】(1)血细胞由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组成;(2)肺动脉中的静脉血经过氧合后变成含氧量丰富的动脉血,通过肺动脉运输回心脏左心房;(3)泌尿系统中主要生理功能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解答】(1)血小板具有凝血作用;(2)A处管子将血液引回心脏,故其为肺静脉;(3)肾小管可将大部分的水吸收回血液,故增加尿量的办法为: 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 。31.(2023九下·义乌模拟)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填写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填“m1”“m2”“m3”或“m4”)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3)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B(2)m2(3)左;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并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等有机物;【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丙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B蒸腾作用表示的生理作用;(2)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光合作用的制造量-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所以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3)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所以装置内的气压变下,红墨水柱向左移动;②叶脉有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切断了叶脉,那么A部分将不会有水分,这部分的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该实验说明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并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等有机物;故答案为:(1)B(2)m2(3)左;光合作用需要水,并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等有机物;32.(2022·温州模拟)我校开心农场社团同学为提升农作物产量,查阅资料得到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株在24小时内O2吸收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图甲C点之后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 。(3)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在一天24小时内不发生变化,则图乙中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每小时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是 mg。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6CO2+6H2O=C6H12O6+6O2)(4)液化气是指用作燃料的液化石油气、煤气等。对石油气、煤气进行加压,可使其理常温下液化。图甲到图乙为对石油气加压的过程,6个“O”代表所有的石活寨油气分子,该过程中石油气的内能如何变化: 。(5)在图乙中画出加压后的活塞位置及石油气分子的模型图: 。(6)小温家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每瓶中装有15kg液化气,每瓶液化气全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56%被利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把多少质量的水从20C加热至沸腾 (液化气的热值q=4.2×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 (kg·℃) )【答案】(1)叶(2)光照强度过强,引起温度升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减弱(3)77 (4)增大(5)(6)Q=gm×56%=4.2×107J/kg×15kg×56% = 3.528×106Q=c水m△t=m = × (100℃-20℃) =1050kg【解析】(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2)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但光照太强会使得进出气体的叶片上的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反而使光合作用减弱。(3)根据图乙可知,o-5点只进行呼吸作用,O2吸收速率为12mg/h。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在一天24小时内不发生变化,所以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O2吸收速率也为12mg/h,此时植物产生O2的速率为(12+44)=56mg/h。6点和9点时释放的氧气量和吸收的氧气量相等;6点——9点释放的氧气量大于吸收的氧气量,最多时44mg/h,那么实际产生的氧气量等于吸收的量加上释放的量,所以最多时产生氧气量=12+44=56.最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消耗二氧化碳的量。(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对物体做功、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5)石油气被压后,分子个数不变,分子大小不变,依据此画图。(6)先根据Q=qm计算出15kg液化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再乘以56%计算出被利用的热量;由Q=c水m△t变形,m=Q/c水△t计算出水的质量。【解答】(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答案为:叶;(2)光照过强,叶片温度升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叶片量减少,光合作用减弱。所以答案为: 光照强度过强,引起温度升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减弱 。(3)O2吸收速率为12mg/h,光合作用最强时释放氧气量为44mg/h,所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为12mg/h+44mg/h=56mg/h,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碳量。解:设产生二氧化碳的量是每小时x6CO2+6H2O=C6H12O6+6O26×44 6×32x 566×44 /x= 6×32/56 x=77 所以答案为:77mg。(4)活塞压缩石油气,对石油气做功,使石油气内能增加。所以答案为:增大。(5)石油气被压后,分子个数不变,分子大小不变,所以答案为:知识导图题型分析聚焦高频专项练习1专题19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命题重点】描述呼吸,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呼吸时气体交换过程,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尿的生成和排出,概述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题型较分散:选择、填空、实验等都会出现。高频考点1:蒸腾作用考点解读:①蒸腾作用的定义: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②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溶液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气孔叶外。③蒸腾作用的意义:a.有效地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伤;b.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c.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典例1】(2023·温州)有人认为:许多植物的茎和叶都能进行蒸腾作用,且叶是主要的蒸腾作用器官。为验证这一观点,老师提供如下器材供同学们实验,各种器材数量充足。其它器材:水、凡士林、刻度尺、秒表、剪刀、记号笔、胶头滴管等。(1)写出检查装置甲气密性的具体操作: 。(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高频考点2:光合作用考点解读: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如图所示)。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①制造有机物,一部分供自身利用,更多的则是提供给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②释放氧气,远远大于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更多的则是散发到空气中,供其他生物利用。③维持碳—氧平衡,光合作用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典例2】(2023·绍兴)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小敏进行如下实验:①将一盆阳台,上的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②再把该盆青菜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取该盆中某株青菜上面积相等的茎、叶柄、叶片3个部位,浸人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直至叶片完全褪成黄白色;④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滴上碘液观察各部位的颜色变化;⑤实验结果:只有叶片部位变蓝,青菜的茎、叶柄部位不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将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 。(2)实验中选取青菜的茎和叶柄这两个非绿色部位是为了与叶片进行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4)小金直接取阳台上未经暗处理的青菜的茎、叶柄、叶片3个部位,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各部位颜色变化,发现全部变蓝。得出青菜的茎、叶柄、叶片中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金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高频考点3:呼吸作用考点解读:呼吸作用的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意义:①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满足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②小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典例3】(2022·萧山模拟)以下是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的装置图(假设每一次吸收或反应都完全),请回答有关问题:(1)上述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2)浓硫酸洗气装置b在本实验中的作用为 。(3)实验现象:a装置中的固体变蓝,d装置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这样的结论合理吗?请作评价。 。(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最初来自于 。高频考点4: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考点解读: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条件 光 有光和无光均可以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贮存能量) 化学能→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能量)相互关系 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赖。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部分原料CO2【典例4】(2023·定海模拟)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为农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为提高蔬菜产量,控制叶面积指数在 时常作为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指标。(2)菜农常常对大棚内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大大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高频考点5: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考点解读: 消化系统的结构结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典例5】(2023九上·丽水期末)如图所示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横坐标表示人体消化道的某些器官,纵坐标表示各营养物质中未消化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D区域代表的消化器官是 ;(2)图中甲物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3)吃饭时细嚼慢咽可减轻肠、胃的消化负担。食物在口腔中被牙切割、研磨成小碎块,肠胃的蠕动等过程属于 (填“物理消化”或“化学消化”)。高频考点6:探究消化酶的作用考点解读:酶是由生物体的体细胞合成的,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它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它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消化酶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流入的部位 口腔 胃 十二指肠 胆囊 小肠所含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消化酶 无 多种消化酶【典例6】(2022九下·杭州模拟)小科学习了有关“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知识后,利用唾液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探究了溶液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组别 A B C试管中依次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1mL稀HCl溶液 1mL蒸馏水 1mLNaOH溶液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水浴10min ____各滴入2滴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1)请补充表格中的内容 ;B组为对照实验,其不变蓝的原因是 。小科结合三组实验得出结论:酸性溶液会使酶失去活性而碱性溶液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但科学老师却告诉小科:氢氧化钠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实验不变蓝呢?于是,小科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3:……【查阅资料】①NaOH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②NaOH溶液放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③氢氧化钠能与碘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3I2+6NaOH=5NaI+NaIO3+3H2O。(2)【活动与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往里面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变红,小科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但科学老师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3)实验二:取一定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往里面滴加BaCl2溶液,没有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证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实验三:取原来的C组混合液,继续往里滴加过量的某种物质,若出现变蓝的现象,则证明猜想2正确。小红继续滴加的物质是 。【结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频考点7:人体的呼吸作用考点解读:肺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典例7】(2022·椒江模拟)如图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d代表的气体是不相同的B.气体c代表氧,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C.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D.肺泡与血管乙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高频考点8:心脏和血液循环考点解读: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体循环:从左心室射出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右心房。肺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到左心房。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5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59.TIF" \* MERGEFORMATINET【典例8】(2023·温州模拟)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以模拟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结构完整,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材料能体现血液循环功能。 结构完整,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材料不能体现血液循环功能。 结构不完整,不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某同学利用塑料管、水、单向阀、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1)下图曲线为某物质流经肺部时的含量变化,该物质可能是 。(2)静脉注射时,医生需要将药液注射到患者手臂静脉中,项目组通过本模型模拟该过程,药液首先进入心脏模型中的 。A.瓶① B.瓶② C.瓶③ D.瓶④(3)根据评价量表,该模型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模型更好的体现指标一,请结合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对该模型进行改进 (写一点)高频考点9:血液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考点解读: 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血液流动时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典例9】(2023·嘉兴模拟)图中A、B为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C为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C是肾小球,则A,B内都为动脉血B.若C表示肺,则A,B内成分相比,A内氧气含量较多C.若B与A内成分相比,葡萄糖明显增多,C可能是小肠D.若B与A内成分相比,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C表示的是肾脏高频考点10:尿的形成考点解读: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及图示解读尿的形成 血浆原尿尿液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区别注意:①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只是血浆中的一些物质转移了位置,所以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血液流经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时会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也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②肾脏内血液流动的途径:肾动脉→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小静脉→肾静脉。【典例10】(2023·丽水)科学家探究尿液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资料一:古希腊时期科学家认为,水汽在膀胱形成尿液。资料二:古罗马解剖学家盖伦曾在小狗上实验,将肾脏下行的管道结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膀胱中没有尿液,管道变得膨大;解开结扎绳,尿液顺着管道流入膀胱。资料三:盖伦在《论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一些中提到,血液在肾脏上腔被一层坚硬的膜所阻挡,有害物质能过滤除去。其追随者根据这一描述,建立了如图所示的肾脏模型。(1)盖伦的实验结果 资料一的观点(填”支持”或“不支持”);(2)模型中膜的功能与肾小球的 作用类似,但该模型还存在不足,未能科学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一、选择题1.(2023·衢州)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下列说法属于描述毛细血管的是( )A.献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B.手背上一条条的“青筋”C.中医“切脉”时触摸的血管D.擦破皮肤表层时渗出少量血液的血管2.(2023·舟山)科学小组在探究光合作用所需条件时,暗处理后,分别对三组天竺葵的叶片做如下处理:①用铝箔包住;②浸没在冷开水中;③切断叶脉。光照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发现均无淀粉产生,则三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是( )A.叶绿体、光照、水分 B.光照、空气、水分C.光照、水分、空气 D.空气、叶绿体、水分3.(2023·金华)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物质循环的开放系统,其体内物质在不断地进行交换与转化。下列选项中物质甲经过某项生理活动产生物质乙的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甲 生理活动 物质乙A 蛋白质 小肠的彻底消化 氨基酸B 葡萄糖 细胞的呼吸作用 氧气C 氧气 叶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D 原尿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尿液A.A B.B C.C D.D4.(2022·衢州)今年4月,我国某科研考察团队发现的新树王“云南黄果冷杉”,高达83.2米。它能把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其顶端,动力主要来自于(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扩散作用5.(2023·宁波)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关于马拉松比赛中人体内各系统分工协作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听到发令声起跑的瞬间反应,只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B.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由循环系统排出体外C.机体产生的汗液,由泌尿系统排出D.比赛途中喝的水,能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6.(2023九上·南浔期末)小敏同学早餐吃肉馒头和牛奶,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是麦芽糖B.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在小肠内吸收C.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D.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7.(2023·杭州)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小金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出现复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有无金鱼藻B.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8.(2022·三门模拟)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B.若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C.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D.器官B是肺,血管③连接右心房,血管④连接左心室9.(2023·杭州)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根、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C.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多失水D.叶片向光面与背光面相比,前者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多,有利于光合作用10.(2023·鄞州模拟)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4和5构成肾单位B.2是出球小动脉,内流静脉血C.3与1相比,3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D.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含有少量葡萄糖11.(2023·桐乡模拟)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在进行各项正常的生命活动时,都需要依赖血液循环系统。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图在③④⑤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B.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进行C.如图在血管②和腔室D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D.挂点滴时,药液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图中的C12.(2023·义乌模拟)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表示树林里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B.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D.表示,果蔬储藏室内的氧气浓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13.(2023·慈溪模拟)图甲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与部分系统的关系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图乙是进入和离开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表示吸收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胃内进行B.③表示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完成了B系统内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通过C系统内的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了动脉血D.根据图乙可以推测“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应为泌尿系统中的膀胱二、非选择题14.(2023·湖州)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选择银边天竺葵不用普通天竺葵(不带银边),优点是可以在一张叶片上完成验证光合作用条件是否需要 的对照实验;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物是否有氧气的实验中,不用天竺葵而用金鱼藻(水生植物)的优点是 。15.(2023·金华)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某校丰富了劳动实践课程,开设的面点原制作实践课深受学生喜欢,每次面点制作课,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都会马上排队去食堂学做包子、玉米馒头等。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馒头中所含的营养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 ;(2)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去排队,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中的 反射。16.(2023·台州)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人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17.(2023·杭州)鱼、蛋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1)进食鱼、蛋等食物后,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在 (填写器官名称)被吸收到血液中,通过体循环和 等过程,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2)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它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 作用进入原尿。原尿中的尿素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 ,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18.(2023·温州)钠是人体必需元素,但摄入过多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人体钠元素的获取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盐。因此,健康用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钠元素。钠离子从细胞外进入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需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2)人体中的部分钠元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人体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3)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影响胰岛素代谢。人体胰岛素含量过低,引起血液中 含量过高,易引发糖尿病。19.(2023·台州)图甲是一个"水绵伞”:透明塑料袋中装满水和水绵(水生藻类植物),袋口的吸管能与外界连通,调节配重能使其直立于水底。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水绵伞”浮到水面。某同学自制了两个相同的“水绵伞”,置于离光源距离不同的水底(水中各处温度相同且不变),如图乙,以验证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本实验验证的是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实验过程中,需要观测的是 。(3)该同学观察了一整天,都没发现“水绵伞”上浮。可如何改进实验?(写出一种) 20.(2023·丽水)小科通过实验验证外界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吸管、菠菜、注射器、烧杯、LED灯(冷光源)、秒表、刻度尺[实验步骤]①用吸管在菠菜叶片上打孔(如图甲),取6个叶圆片;②将叶圆片置于注射器中,吸取30毫升水,用手堵住注射器小孔,拉动活塞,反复8次,使叶圆片内气体逸出(如图乙);③将叶圆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释放剂的烧杯中,叶圆片沉于底部;④把LED灯放置在离烧杯10厘米处照射(如图丙),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所有叶圆片都上浮所需时间;⑤改变LED灯与烧杯的距离,使距离为20厘米,30厘米,重复上述实验。[原理解释]原来沉在水底的叶圆片,因为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附着在叶圆片上,使叶圆片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叶圆片重力,叶圆片上浮,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表示光合作用越强。(1)小科验证的是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填“湿度"或“光照强度");(2)LED灯距烧杯越近,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 (3)实验前菠菜不需要进行暗处理的理由是 21.(2023·台州)某同学进行“观察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1)如图甲,装有金鱼和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总重力为20牛。该同学将扎紧袋口的塑料袋放入水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米3。(2)用显微镜观察图乙中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结果如图丙所示,①判断图丙中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②要将图丙中右下角的血管3移到视野中央,应将培养皿往 移动。22.(2022八下·滨江期末)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与呼吸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肺, 此时模拟的肺内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大气压。(2)图乙模拟的是人体在 (填“吸气”或“呼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23.:(2023·衢州)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给病人带来了福音。(1)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应用于呼吸困难重症患者的抢救。该技术是在体外将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实现人体与外界的 交换。(2)试管婴儿技术满足了不能自然生育夫妇的愿望。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移植到母体 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3)人工肾应用于慢性肾炎和晚期尿毒症的治疗。人工肾的透析膜相当于肾脏中的 ,起滤过作用。24.(2023·义乌模拟)小晨同学将一盆绿色植株密闭在锥形瓶内,如图甲所示。她将该装置放在太阳光照充足的地方,用氧气传感器探测并记录了从0时到24时锥形瓶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假设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间点是 。(填图中A,B,C,D,E,F序号)(2)该植物24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零。25.(2023·绍兴)奔跑时,会感到心脏跳得特别激烈,呼吸也会加深加快。下图是肺泡和心脏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结构①是 (填血管名称)。(2)吸气时,外界空气进人肺泡,与①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与吸入气体比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3)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首先流人到心脏的腔室为 (填字母)。26.(2023九下·庆元模拟)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如图依次为大棚内的梨瓜,梨瓜叶片进行的三项生理过程,晴朗的夏季梨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曲线。请你联系教材内容学以致用:(1)梨瓜中的种子是由 发育而来的;(2)图3中,能表示图2中A过程的曲线为 (填标号);(3)图3中曲线I在最高峰时出现短时间下降的原因是 ;(4)要提高梨瓜的产量,可以采取 措施(写出一条即可)。27.(2021·杭州)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实验步骤: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2)小金同学是根据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28.(2023·宁波模拟)小宁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稳定。②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内,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柱在位置A.将装置放在20℃环境中光照20min后,移动活塞位置,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位置A。③若将该装置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在20℃下放置15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由0.2mL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A处。在不考虑温度、大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1)【交流与讨论】若以每小时释放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则在有光的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2)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装置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那么影响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实验反思】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小宁用塑料薄膜将花盆中的土壤密封,以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小宁改进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29.(2023·湖州)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部分水盐调节的过程:(1)人体获得水的主要途径,除了饮水饮食,还可以通过细胞 产生。(2)由上图可知,参与水盐平衡的系统除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还有 。同样人的体温、血糖等也在相关系统的调节下维持动态稳定,可见人体的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也靠所有细胞共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上,起关键作用的是 。(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30.(2023·鹿城模拟)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脏瓣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反流、维持血液正常流向。当心脏瓣膜严重病变时可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1)在手术前,需要检验血液有凝血作用的 的含量。(填血细胞名称)(2)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时需要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是指将静脉血引至体外,用人工肺进行氧合,然后用血泵把血液压入动脉。如图所示,A处管子相当于人体血液循环中的 。(3)手术后,患者常需要使用利尿剂类药物进行治疗。利尿剂可促进钠、氯离子以及水的排出,从而增加尿量和消除机体水肿。常用的利尿剂提高肾小球滤过作用不明显,结合图乙,推测常用利尿剂“增加尿量”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31.(2023九下·义乌模拟)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填写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填“m1”“m2”“m3”或“m4”)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3)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32.(2022·温州模拟)我校开心农场社团同学为提升农作物产量,查阅资料得到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株在24小时内O2吸收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图甲C点之后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 。(3)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在一天24小时内不发生变化,则图乙中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每小时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是 mg。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6CO2+6H2O=C6H12O6+6O2)(4)液化气是指用作燃料的液化石油气、煤气等。对石油气、煤气进行加压,可使其理常温下液化。图甲到图乙为对石油气加压的过程,6个“O”代表所有的石活寨油气分子,该过程中石油气的内能如何变化: 。(5)在图乙中画出加压后的活塞位置及石油气分子的模型图: 。(6)小温家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每瓶中装有15kg液化气,每瓶液化气全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56%被利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把多少质量的水从20C加热至沸腾 (液化气的热值q=4.2×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 (kg·℃) )知识导图题型分析聚焦高频专项练习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名师导航2024】科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专题19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学生版).doc 【名师导航2024】科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专题19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