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93张PPT)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1课时 
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1.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022·湖南·T3 2022·重庆·T7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2023·广东·T1 2021·海南·T11 2020·北京·T4
3.酶的相关探究实验 2022·全国乙·T4 2022·广东·T13 2021·湖北·T21
内容索引
考点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考点二  酶的特性
考点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析
课时精练
考点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1.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过程及结果
促进
对照
少量
过氧化氢
(2)分析结果与得出结论
更高
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作用

显著
(3)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对象
温度和催化剂
H2O2分解速率
气泡产生的多少
保持相同且适宜
实验结果
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
2.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 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酶催化作用的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
在 条件下快速有序
地进行。
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酶降低的活
化能
温和
3.酶本质的探究历程
(连线)
4.酶的本质和作用
活细胞
蛋白质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
(1)酶能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提示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酶能催化H2O2分解,是因为酶使H2O2得到了能量(  )
×
×
提示 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3)酶在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
提示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仍可再发挥催化作用,而不是立即被降解。
(4)酶在细胞内、内环境和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
(5)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ADP的生成(  )
提示 胃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蛋白质的水解不消耗ATP,不会伴随着ADP的生成。
(6)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
×
×
提示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RNA不在核糖体上合成。

考向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1.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浓度、
催化剂的用量等
C.①号与③号、①号与④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②号、④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和酶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
2
加热能提供能量而不能降低活化能,D错误。
2.已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酸,而碳酸氢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产生CO2。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2
项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乙醛脱氢酶 1 mL 1 mL 1 mL
加入试剂种类 蛋白酶1 mL RNA水解酶1 mL ?
乙醛 1 mL 1 mL 1 mL
保温 适宜温度保温5 min
碳酸氢钠溶液 2 mL 2 mL 2 mL
A.第3组为对照组,“?”可为加入蒸馏水1 mL
B.若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第2、3组能产生气泡
C.若第1组能产生气泡,则证明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RNA
D.本实验可进行的前提之一是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1
2
项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乙醛脱氢酶 1 mL 1 mL 1 mL
加入试剂种类 蛋白酶1 mL RNA水解酶1 mL ?
乙醛 1 mL 1 mL 1 mL
保温 适宜温度保温5 min
碳酸氢钠溶液 2 mL 2 mL 2 mL

1
2
若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第1组没有气泡产生,第2、3组能产生气泡,B正确;
若第1、3组能产生气泡,第2组不能产生气泡,则证明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RNA,C错误。
返回
考点二
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1)原因:与 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催化效率更高。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无机催化剂
更显著
(3)曲线分析
酶对应曲线 ,无机催化剂对应曲线 ,未加催化剂对应曲线 。
(填字母)
A
B
C
2.酶具有专一性
(1)定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2)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两种学说及相关曲线分析
①两种学说
a.锁钥学说: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具有刚性结构,
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关系就像锁和
钥匙。
一种或一类
b.诱导契合学说:酶表面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从而有利于底物的结合。
②相关曲线及分析
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与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 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 。
(2) 等条件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 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会升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温和
最高
高温、过酸、过碱
低温
(1)比较H2O2在加入新鲜肝脏研磨液和加入蒸馏水时的分解速率,可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
提示 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的,比较H2O2在加入新鲜肝脏研磨液和加入蒸馏水时的分解速率,验证的是酶具有催化作用。
(2)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可选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  )
提示 淀粉酶和蛋白酶都是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
×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失活,温度不同,酶的活性也不同(  )
提示 低温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高温因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个温度对应的酶的活性相同。
(4)酶通常是在低温、低pH条件下进行保存(  )
提示 高温、强酸、强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酶通常是在低温、适宜pH条件下进行保存。
×
×
1.探究酶的专一性
方案一:酶相同、底物不同
①底物1+酶溶液
②等量底物2+等量相同酶溶液
实验步骤 一 取两支试管,编号1、2
二 1号试管中加入2 mL淀粉溶液 2号试管中加入2 mL蔗糖溶液
三 加入淀粉酶溶液2滴,振荡,试管下半部浸到60 ℃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 min
四 加入斐林试剂→振荡→沸水浴煮沸1 min
实验现象 砖红色沉淀 无变化
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方案二:底物相同、酶不同
①底物+酶溶液1
②等量相同底物+等量酶溶液2
思考:(1)方案一中使用斐林试剂可检测酶促反应是否发生,原因是

(2) (填“能”或“不能”)选用碘液进行检测,因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和蔗糖都不是还原糖,但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
不能
水解产物均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则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蔗糖和蔗糖的
2.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 一 六支试管分三组分别进行编号 1 1′ 2 2′ 3 3′
二 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三 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四 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放置5 min 0 ℃保温 60 ℃保温 100 ℃保温
五 混合 在各自的温度下反应约5 min
六 加碘液 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现象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温度偏低或偏高都会降低酶的活性
思考:①实验时,步骤四、五能否颠倒?
提示 不能。应先控制好变量,再让底物和酶混合反应。
②为何不选斐林试剂鉴定?
提示 实验要严格控制温度,斐林试剂需加热。
③实验材料能否选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
提示 不能。过氧化氢常温常压下即可分解,加热分解更快。
④在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以选用 (填“蛋白质溶液”或“蛋白块”)作为反应底物,酶活性的观测指标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块
相同时
间内蛋白块体积的变化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 一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二 各加入肝脏研磨液2滴
三 加蒸馏水1 mL 等量的5%HCl 等量的5%NaOH
四 各加入3%的过氧化氢2 mL
五 反应约5 min,记录气泡产生情况
实验现象 较多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结论 过酸、过碱会影响酶的活性,适宜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思考:为什么实验材料选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而不选淀粉和淀粉酶?
提示 酸性条件下淀粉会分解。
考向二 酶的特性
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
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
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产生过多的产物a

3
4
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酶1失活后
与有活性时相比空间结构发生了变
化,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
定,A正确;
酶1的活性位点和变构位点分别是蛋白质的一部分,两者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
酶1只能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C错误;
3
4
酶1与产物b的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停止,这样可以防止细胞产生过多的产物a,D正确。
3
4
4.(2021·海南,11)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
B.在t1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
需时间不同
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3
4
相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内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可能相同,如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曲线平缓)之后的反应速率相同,D错误。
3
4
返回
考点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析
酶活性、酶促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注意: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酶活性的大小可以用酶促反应速率表示。
接触面积
1.温度和pH
据图可知,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 ;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最适pH ,即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
不变
也不变
2.酶浓度
(1)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

(2)ab段限制因素是 ;bc段限制因素是 。
正相关
酶浓度
底物浓度
3.底物浓度(酶浓度一定)
(1)ab段: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随底物浓度的增加,
反应速率 (酶没有完全与底物结合)。
(2)bc段:当底物浓度增大到某一值(M)时,反应速率
达到 ,不再 (酶完全与底物结合)。
(3)ab段限制因素是 ;bc段限制因素是 。
增加
最大值
增加
底物浓度
酶浓度
(4)思考:若该反应体系酶的量增多,曲线该如何改变(在图中表示出来)
提示 如图所示
请思考在不同条件下曲线①如何变化,并在图中绘制出相应的曲线。
(1)在①的基础上,增加酶浓度,请绘制曲线②。
提示 如图所示
(2)在①的基础上,增加反应物浓度,请绘制曲线③。
提示 如图所示
考向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析
5.(2022·重庆,7)植物蛋白酶M和L能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可用于制作肉类嫩化剂。某实验小组测定并计算了两种酶在37 ℃、不同pH下的相对活性,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5
6
pH 相对活性 酶 3 5 7 9 11
M 0.7 1.0 1.0 1.0 0.6
L 0.5 1.0 0.5 0.2 0.1
A.在37 ℃时,两种酶的最适pH均为3
B.在37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不变
C.从37 ℃上升至95 ℃,两种酶在pH为5时仍有较高活性
D.在37 ℃、pH为3~11时,M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5
6
pH 相对活性 酶 3 5 7 9 11
M 0.7 1.0 1.0 1.0 0.6
L 0.5 1.0 0.5 0.2 0.1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37 ℃时,M的适宜pH为5~9,而L的适宜pH为5左右,A错误;
酶适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在37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B错误;
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会导致酶变性失活,因此从37 ℃上升至95 ℃,两种酶在pH为5时都已经失活,C错误。
5
6
6.(2022·全国乙,4)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5
6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 -
蛋白质组分 + - + - +
低浓度Mg2+ + + + - -
高浓度Mg2+ - - - + +
产物 + - -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
有催化活性
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
度升高而升高
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
有催化活性
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
具有催化活性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 -
蛋白质组分 + - + - +
低浓度Mg2+ + + + - -
高浓度Mg2+ - - - + +
产物 + - - + -

5
6
由①组可知,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下也有产物的生成,说明并非一定要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A不符合题意;
由第③组和第⑤组对比可知,只有蛋白质组分的酶存在时,在低浓度Mg2+和高浓度Mg2+的条件下,均无产物的生成,说明在两种条件下蛋白质组分都没有催化活性,B不符合题意;
由第④组和第⑤组对比可知,在高浓度Mg2+条件下,第④组有产物的生成,第⑤组没有产物的生成,说明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蛋白质组分没有催化活性,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5
6
1.(必修1 P78)活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需要的能量。
2.(必修1 P78)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3.(必修1 P81)酶是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
4.(必修1 P82)酶的专一性是指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 是分不开的。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降低活化能
活细胞
催化
蛋白质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专一性
5.(必修1 P8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 的条件下进行的。
6.(必修1 P84) ,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 ,因此,酶制剂适宜在 下保存。
7.生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都需要酶的催化,酶作用的机理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温和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
稳定
低温
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降低
8.有同学认为在以淀粉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升高会促进过氧化氢分解,会影响实验结果
温度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2024·连云港高三联考)为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组别 甲中溶液 (0.2 mL) 乙中溶液 (2 mL) 不同时间测定的相对压强(kPa)
0 s 50 s 100 s 150 s 200 s 250 s
Ⅰ 肝脏提取液 H2O2溶液 0 9.0 9.6 9.8 10.0 10.0
Ⅱ FeCl3 H2O2溶液 0 0 0.1 0.3 0.5 0.9
Ⅲ 蒸馏水 H2O2溶液 0 0 0 0 0.1 0.1
A.H2O2分解生成O2导致压强改变
B.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C.250 s时Ⅰ组和Ⅲ组反应已结束而Ⅱ组仍在进行
D.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组别 甲中溶液 (0.2 mL) 乙中溶液 (2 mL) 不同时间测定的相对压强(kPa)
0 s 50 s 100 s 150 s 200 s 250 s
Ⅰ 肝脏提取液 H2O2溶液 0 9.0 9.6 9.8 10.0 10.0
Ⅱ FeCl3 H2O2溶液 0 0 0.1 0.3 0.5 0.9
Ⅲ 蒸馏水 H2O2溶液 0 0 0 0 0.1 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组中的H2O2溶液均为2 mL,则最终产生的相对压强应相同,据表可知,250 s时Ⅰ组反应已结束,但Ⅱ组和Ⅲ组压强仍未达到Ⅰ组的终止压强10.0,故250 s时Ⅱ组和Ⅲ组反应仍在进行,C错误。
2.反应底物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如图为蔗糖水解反应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已知H+能催化蔗糖水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E1和E2表示活化能,X表示果糖和葡萄糖
B.H+降低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值等于(E2-E1)
C.蔗糖酶使(E2-E1)的值增大,反应结束后X
增多
D.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蔗糖酶具有高效性,降低的活化能(E2-E1)的值更大,但由于底物的量有限,所以X产物的量最终不变,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核酶是小分子RNA,能特异性地剪切RNA分子。乳糖酶能催化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核酶与乳糖酶的化学元素相同,基本单位却不相同
B.常温下,核酶、乳糖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核酶与乳糖酶既改变反应平衡,也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低温条件下,核酶与乳糖酶的催化效率可能会有所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组成核酶与乳糖酶的化学元素和基本单位都不相同,A错误;
核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但是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C错误。
4.(2024·济宁高三期末)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无关变量是酶浓度、pH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A错误;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B错误;
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pH,C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可以是产物的生成速率或底物的消耗速率,无关变量是酶浓度、pH等,D正确。
5.(2024·盐城高三模拟)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图示实验装置验证酶的高效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要等量且
不宜过多
B.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
研磨液和FeCl3溶液同时注入试管中
C.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FeCl3都可以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慢,最终液面比右边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快,由于两个装置中过氧化氢的量相等,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最终两侧移液管中的液面一样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如图)分别用蘸有不同液体的棉签涂抹,然后将其放入37 ℃恒温箱中保温。2 h后取出该淀粉—琼脂块,加入碘液处理1 min,洗掉碘液后,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位置 处理圆点的液体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清水 蓝黑色
② 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与盐酸混合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④ 新鲜唾液 红棕色
⑤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酶溶液 ?
A.放在37 ℃恒温箱的原因是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B.圆点①和④颜色不同,表明了唾液中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C.圆点②和③颜色相同,但引起酶失活的原因不同
D.圆点④和⑤会出现相同颜色,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位置 处理圆点的液体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清水 蓝黑色
② 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与盐酸混合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④ 新鲜唾液 红棕色
⑤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酶溶液 ?
⑤是用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酶溶液处理,不能水解淀粉,因此⑤是蓝黑色,④和⑤出现不同颜色,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为探究不同温度下两种淀粉酶的活性,某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并对各组淀粉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因变量是淀
粉剩余量
B.据图分析可知,酶A的最适温度是50 ℃,
高于酶B的最适温度
C.若酶A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则其可被RNA水解酶催化水解
D.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故保存酶B时,应选择40 ℃和最适pH来保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A错误;
根据图中的结果无法确定酶A的最适温度,
B错误;
若酶A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说明酶A
不是蛋白质,可能是RNA,则其可被 RNA 水解酶催化水解,C正确;
酶应该在低温下保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2024·咸阳高三期中)如图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pH后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均会上升
B.酶浓度降低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甲表示
C.酶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若b点后升高温度,将呈现曲线丙所示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
因此如果增大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
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
在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
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C错误;
曲线乙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麦胚富含营养,但由于含有高活性脂肪酶与不饱和脂肪酸,极易酸败变质。为了延长麦胚贮藏期,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
B.对照组和实验组必须设置相同的温度
和 pH
C.图中不同浓度的CaCl2均可以提高脂肪
酶的活性
D.KCl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最小,可用于延长麦胚贮藏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题意可知,“麦胚由于含有高
活性脂肪酶与不饱和脂肪酸,极易
酸败变质”,NaCl可作为脂肪酶抑
制剂,添加到麦胚以延长麦胚贮藏
期,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针对某酶促反应,某同学在酶量和反应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并得到相应的三条曲线,如图所示。甲是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乙是一定量的物质W1存在时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丙是一定量的物质W2存在时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关于该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仅提高甲组酶量重新实验,其最大反应速率会增大
B.若在甲组中加入W1重新实验,其最大反应速率会降低
C.可推测在与酶的结合过程中,W2与反应物无竞争关系
D.若要减弱W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加大反应物的浓度

由丙曲线的趋势来看,W2最初抑制了酶促反应
速率,但随着反应物浓度升高,这种抑制被解
除,可推测W2为竞争性抑制剂,在与酶结合的
过程中,W2与底物竞争酶,可加大反应物浓度
减弱W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再调节各组混合
液的pH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淀粉
含量将明显下降
D.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无法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实验中需要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分别调节
pH,然后再将pH相等的淀粉和淀粉酶混合
后再进行相应的因变量的检测,这样获得
的数据更有说服力,A错误;
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条件下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基本相等,而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B错误;
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由于酶已经失活,淀粉含量将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图中的曲线①表示某种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影
响淀粉酶活性
B.该淀粉酶长时间保存于80 ℃条件下,
活性将会降低
C.曲线②中各个数据点的获得是在80 ℃条件下测得的
D.工业生产中该淀粉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70~8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据图可知,80 ℃条件下相对酶活性
为100%,活性最高,但残余酶活性
较低,说明长时间保存于80 ℃条件
下,酶的活性将会降低,B正确;
曲线②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
其残余酶活性,据曲线①可知,酶的最适温度为80 ℃,C正确;
工业生产中该淀粉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应是60~70 ℃,因为60~70 ℃时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均较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2024·贵州高三联考)酶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酶与底物结合之前,其空间结构与底物不完全互补,在底物诱导下可出现与底物吻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该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简称S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SCTH、SCU分别表示催化CTH和CU反应后的S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说明S酶没有专一性
B.S酶与底物结合后,提供了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活化能
C.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部分肽键会断裂
D.进一步探究SCTH失活还是空间结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并不能说明S酶没有专一性,A错误;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发生肽键的断裂,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为进一步探究SCTH不能催化CU水解的原因是SCTH失去活性,还是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量。如果SCTH能催化CTH水解,说明SCTH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如果SCTH不能催化CTH水解,说明SCTH失活,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非选择题
14.(2021·湖北,21)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膜),试管,烧杯等。
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实验设计思路
取____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
(2)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出现结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活性高
透析前后,两组的酶活性均不变
若出现结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
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
返回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课标要求 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
考情分析 1.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022·湖南·T3 2022·重庆·T7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2023·广东·T1 2021·海南·T11 2020·北京·T4
3.酶的相关探究实验 2022·全国乙·T4 2022·广东·T13 2021·湖北·T21
考点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1.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过程及结果
(2)分析结果与得出结论
(3)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2.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酶催化作用的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有序地进行。
3.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连线)
4.酶的本质和作用
判断正误
(1)酶能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
提示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酶能催化H2O2分解,是因为酶使H2O2得到了能量( × )
提示 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3)酶在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
提示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仍可再发挥催化作用,而不是立即被降解。
(4)酶在细胞内、内环境和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 )
(5)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ADP的生成( × )
提示 胃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蛋白质的水解不消耗ATP,不会伴随着ADP的生成。
(6)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 )
提示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RNA不在核糖体上合成。
考向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1.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浓度、催化剂的用量等
C.①号与③号、①号与④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②号、④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和酶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 D
解析 加热能提供能量而不能降低活化能,D错误。
2.已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酸,而碳酸氢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产生CO2。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乙醛脱氢酶 1 mL 1 mL 1 mL
加入试剂种类 蛋白酶1 mL RNA水解酶1 mL ?
乙醛 1 mL 1 mL 1 mL
保温 适宜温度保温5 min
碳酸氢钠溶液 2 mL 2 mL 2 mL
A.第3组为对照组,“?”可为加入蒸馏水1 mL
B.若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第2、3组能产生气泡
C.若第1组能产生气泡,则证明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RNA
D.本实验可进行的前提之一是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答案 C
解析 若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第1组没有气泡产生,第2、3组能产生气泡,B正确;若第1、3组能产生气泡,第2组不能产生气泡,则证明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RNA,C错误。
考点二 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1)原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3)曲线分析
酶对应曲线A,无机催化剂对应曲线B,未加催化剂对应曲线C。(填字母)
2.酶具有专一性
(1)定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两种学说及相关曲线分析
①两种学说
a.锁钥学说: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具有刚性结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关系就像锁和钥匙。
b.诱导契合学说:酶表面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从而有利于底物的结合。
②相关曲线及分析
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与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2)高温、过酸、过碱等条件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会升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判断正误
(1)比较H2O2在加入新鲜肝脏研磨液和加入蒸馏水时的分解速率,可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 )
提示 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的,比较H2O2在加入新鲜肝脏研磨液和加入蒸馏水时的分解速率,验证的是酶具有催化作用。
(2)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可选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 × )
提示 淀粉酶和蛋白酶都是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失活,温度不同,酶的活性也不同
( × )
提示 低温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高温因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个温度对应的酶的活性相同。
(4)酶通常是在低温、低pH条件下进行保存( × )
提示 高温、强酸、强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酶通常是在低温、适宜pH条件下进行保存。
1.探究酶的专一性
方案一:酶相同、底物不同
①底物1+酶溶液
②等量底物2+等量相同酶溶液
实验步骤 一 取两支试管,编号1、2
二 1号试管中加入2 mL淀粉溶液 2号试管中加入2 mL蔗糖溶液
三 加入淀粉酶溶液2滴,振荡,试管下半部浸到60 ℃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 min
四 加入斐林试剂→振荡→沸水浴煮沸1 min
实验现象 砖红色沉淀 无变化
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方案二:底物相同、酶不同
①底物+酶溶液1
②等量相同底物+等量酶溶液2
思考:(1)方案一中使用斐林试剂可检测酶促反应是否发生,原因是淀粉和蔗糖都不是还原糖,但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
(2)不能(填“能”或“不能”)选用碘液进行检测,因为蔗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均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则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 一 六支试管分三组分别进行编号 1 1′ 2 2′ 3 3′
二 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三 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四 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放置5 min 0 ℃保温 60 ℃保温 100 ℃保温
五 混合 在各自的温度下反应约5 min
六 加碘液 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现象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温度偏低或偏高都会降低酶的活性
思考:①实验时,步骤四、五能否颠倒?
提示 不能。应先控制好变量,再让底物和酶混合反应。
②为何不选斐林试剂鉴定?
提示 实验要严格控制温度,斐林试剂需加热。
③实验材料能否选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
提示 不能。过氧化氢常温常压下即可分解,加热分解更快。
④在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以选用蛋白块(填“蛋白质溶液”或“蛋白块”)作为反应底物,酶活性的观测指标是相同时间内蛋白块体积的变化。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 一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二 各加入肝脏研磨液2滴
三 加蒸馏水1 mL 等量的5%HCl 等量的5%NaOH
四 各加入3%的过氧化氢2 mL
五 反应约5 min,记录气泡产生情况
实验现象 较多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结论 过酸、过碱会影响酶的活性,适宜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思考:为什么实验材料选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而不选淀粉和淀粉酶?
提示 酸性条件下淀粉会分解。
考向二 酶的特性
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产生过多的产物a
答案 C
解析 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酶1失活后与有活性时相比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酶1的活性位点和变构位点分别是蛋白质的一部分,两者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酶1只能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C错误;酶1与产物b的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停止,这样可以防止细胞产生过多的产物a,D正确。
4.(2021·海南,11)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
B.在t1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
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答案 D
解析 相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内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可能相同,如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曲线平缓)之后的反应速率相同,D错误。
考点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析
酶活性、酶促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注意: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酶活性的大小可以用酶促反应速率表示。
1.温度和pH
据图可知,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不变;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最适pH也不变,即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
2.酶浓度
(1)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2)ab段限制因素是酶浓度;bc段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
3.底物浓度(酶浓度一定)
(1)ab段: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增加(酶没有完全与底物结合)。
(2)bc段:当底物浓度增大到某一值(M)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不再增加(酶完全与底物结合)。
(3)ab段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bc段限制因素是酶浓度。
(4)思考:若该反应体系酶的量增多,曲线该如何改变(在图中表示出来)
提示 如图所示
请思考在不同条件下曲线①如何变化,并在图中绘制出相应的曲线。
(1)在①的基础上,增加酶浓度,请绘制曲线②。
提示 如图所示
(2)在①的基础上,增加反应物浓度,请绘制曲线③。
提示 如图所示
考向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析
5.(2022·重庆,7)植物蛋白酶M和L能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可用于制作肉类嫩化剂。某实验小组测定并计算了两种酶在37 ℃、不同pH下的相对活性,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pH 相对活性 酶 3 5 7 9 11
M 0.7 1.0 1.0 1.0 0.6
L 0.5 1.0 0.5 0.2 0.1
A.在37 ℃时,两种酶的最适pH均为3
B.在37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不变
C.从37 ℃上升至95 ℃,两种酶在pH为5时仍有较高活性
D.在37 ℃、pH为3~11时,M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37 ℃时,M的适宜pH为5~9,而L的适宜pH为5左右,A错误;酶适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在37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B错误;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会导致酶变性失活,因此从37 ℃上升至95 ℃,两种酶在pH为5时都已经失活,C错误。
6.(2022·全国乙,4)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 -
蛋白质组分 + - + - +
低浓度Mg2+ + + + - -
高浓度Mg2+ - - - + +
产物 + - -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 C
解析 由①组可知,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下也有产物的生成,说明并非一定要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A不符合题意;由第③组和第⑤组对比可知,只有蛋白质组分的酶存在时,在低浓度Mg2+和高浓度Mg2+的条件下,均无产物的生成,说明在两种条件下蛋白质组分都没有催化活性,B不符合题意;由第④组和第⑤组对比可知,在高浓度Mg2+条件下,第④组有产物的生成,第⑤组没有产物的生成,说明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蛋白质组分没有催化活性,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必修1 P78)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必修1 P78)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3.(必修1 P8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必修1 P82)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是分不开的。
5.(必修1 P8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6.(必修1 P8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
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
7.生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都需要酶的催化,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8.有同学认为在以淀粉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原因是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9.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温度升高会促进过氧化氢分解,会影响实验结果。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2024·连云港高三联考)为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甲中溶液 (0.2 mL) 乙中溶液 (2 mL) 不同时间测定的相对压强(kPa)
0 s 50 s 100 s 150 s 200 s 250 s
Ⅰ 肝脏提取液 H2O2溶液 0 9.0 9.6 9.8 10.0 10.0
Ⅱ FeCl3 H2O2溶液 0 0 0.1 0.3 0.5 0.9
Ⅲ 蒸馏水 H2O2溶液 0 0 0 0 0.1 0.1
A.H2O2分解生成O2导致压强改变
B.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C.250 s时Ⅰ组和Ⅲ组反应已结束而Ⅱ组仍在进行
D.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答案 C
解析 三组中的H2O2溶液均为2 mL,则最终产生的相对压强应相同,据表可知,250 s时Ⅰ组反应已结束,但Ⅱ组和Ⅲ组压强仍未达到Ⅰ组的终止压强10.0,故250 s时Ⅱ组和Ⅲ组反应仍在进行,C错误。
2.反应底物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如图为蔗糖水解反应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已知H+能催化蔗糖水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E1和E2表示活化能,X表示果糖和葡萄糖
B.H+降低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值等于(E2-E1)
C.蔗糖酶使(E2-E1)的值增大,反应结束后X增多
D.升高温度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答案 C
解析 蔗糖酶具有高效性,降低的活化能(E2-E1)的值更大,但由于底物的量有限,所以X产物的量最终不变,C错误。
3.核酶是小分子RNA,能特异性地剪切RNA分子。乳糖酶能催化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核酶与乳糖酶的化学元素相同,基本单位却不相同
B.常温下,核酶、乳糖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核酶与乳糖酶既改变反应平衡,也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低温条件下,核酶与乳糖酶的催化效率可能会有所降低
答案 D
解析 组成核酶与乳糖酶的化学元素和基本单位都不相同,A错误;核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但是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C错误。
4.(2024·济宁高三期末)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无关变量是酶浓度、pH等
答案 D
解析 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A错误;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B错误;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pH,C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可以是产物的生成速率或底物的消耗速率,无关变量是酶浓度、pH等,D正确。
5.(2024·盐城高三模拟)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图示实验装置验证酶的高效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要等量且不宜过多
B.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同时注入试管中
C.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FeCl3都可以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慢,最终液面比右边低
答案 D
解析 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快,由于两个装置中过氧化氢的量相等,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最终两侧移液管中的液面一样高,D错误。
6.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如图)分别用蘸有不同液体的棉签涂抹,然后将其放入37 ℃恒温箱中保温。2 h后取出该淀粉—琼脂块,加入碘液处理1 min,洗掉碘液后,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位置 处理圆点的液体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清水 蓝黑色
② 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与盐酸混合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④ 新鲜唾液 红棕色
⑤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酶溶液 ?
A.放在37 ℃恒温箱的原因是酶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B.圆点①和④颜色不同,表明了唾液中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C.圆点②和③颜色相同,但引起酶失活的原因不同
D.圆点④和⑤会出现相同颜色,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答案 D
解析 ⑤是用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酶溶液处理,不能水解淀粉,因此⑤是蓝黑色,④和⑤出现不同颜色,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错误。
7.为探究不同温度下两种淀粉酶的活性,某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并对各组淀粉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因变量是淀粉剩余量
B.据图分析可知,酶A的最适温度是50 ℃,高于酶B的最适温度
C.若酶A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则其可被RNA水解酶催化水解
D.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故保存酶B时,应选择40 ℃和最适pH来保存
答案 C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A错误;根据图中的结果无法确定酶A的最适温度,B错误;若酶A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说明酶A不是蛋白质,可能是RNA,则其可被 RNA 水解酶催化水解,C正确;酶应该在低温下保存,D错误。
8.(2024·咸阳高三期中)如图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pH后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均会上升
B.酶浓度降低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甲表示
C.酶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若b点后升高温度,将呈现曲线丙所示变化
答案 B
解析 “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增大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在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C错误;曲线乙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D错误。
9.麦胚富含营养,但由于含有高活性脂肪酶与不饱和脂肪酸,极易酸败变质。为了延长麦胚贮藏期,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
B.对照组和实验组必须设置相同的温度和 pH
C.图中不同浓度的CaCl2均可以提高脂肪酶的活性
D.KCl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最小,可用于延长麦胚贮藏期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麦胚由于含有高活性脂肪酶与不饱和脂肪酸,极易酸败变质”,NaCl可作为脂肪酶抑制剂,添加到麦胚以延长麦胚贮藏期,D错误。
10.针对某酶促反应,某同学在酶量和反应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并得到相应的三条曲线,如图所示。甲是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乙是一定量的物质W1存在时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丙是一定量的物质W2存在时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关于该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仅提高甲组酶量重新实验,其最大反应速率会增大
B.若在甲组中加入W1重新实验,其最大反应速率会降低
C.可推测在与酶的结合过程中,W2与反应物无竞争关系
D.若要减弱W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加大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 C
解析 由丙曲线的趋势来看,W2最初抑制了酶促反应速率,但随着反应物浓度升高,这种抑制被解除,可推测W2为竞争性抑制剂,在与酶结合的过程中,W2与底物竞争酶,可加大反应物浓度减弱W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错误,D正确。
11.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再调节各组混合液的pH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淀粉含量将明显下降
D.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无法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
答案 D
解析 实验中需要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分别调节pH,然后再将pH相等的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再进行相应的因变量的检测,这样获得的数据更有说服力,A错误;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条件下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基本相等,而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B错误;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继续反应,由于酶已经失活,淀粉含量将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
12.图中的曲线①表示某种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温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淀粉酶活性
B.该淀粉酶长时间保存于80 ℃条件下,活性将会降低
C.曲线②中各个数据点的获得是在80 ℃条件下测得的
D.工业生产中该淀粉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70~80 ℃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80 ℃条件下相对酶活性为100%,活性最高,但残余酶活性较低,说明长时间保存于80 ℃条件下,酶的活性将会降低,B正确;曲线②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据曲线①可知,酶的最适温度为80 ℃,C正确;工业生产中该淀粉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应是60~70 ℃,因为60~70 ℃时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均较高,D错误。
13.(2024·贵州高三联考)酶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酶与底物结合之前,其空间结构与底物不完全互补,在底物诱导下可出现与底物吻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该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简称S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SCTH、SCU分别表示催化CTH和CU反应后的S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说明S酶没有专一性
B.S酶与底物结合后,提供了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活化能
C.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部分肽键会断裂
D.进一步探究SCTH失活还是空间结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
答案 D
解析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并不能说明S酶没有专一性,A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发生肽键的断裂,C错误;为进一步探究SCTH不能催化CU水解的原因是SCTH失去活性,还是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量。如果SCTH能催化CTH水解,说明SCTH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如果SCTH不能催化CTH水解,说明SCTH失活,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2021·湖北,21)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膜),试管,烧杯等。
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
(1)实验设计思路
取________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2)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出现结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答案 (1)2 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 (2)①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活性高 ②透析前后,两组的酶活性均不变 ③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 ④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