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36课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36课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93张PPT)
第36课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以血糖、体温、pH 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5.举例说明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1.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2022·广东·T3 2022·重庆·T10 2022·湖北·T17 2021·重庆·T13
2021·河北·T17 2021·海南·T5
2.内环境的稳态 2023·湖北·T5 2022·海南·T9 2020·海南·T4 2020·山东·T18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的组成
(1)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淋巴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
外液
细胞内液
(2)细胞外液各部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2.内环境
(1)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细胞外液
(2)三种细胞外液组成成分的比较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存在部位 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成分来源 ①消化道吸收; ②从_______回渗; ③淋巴液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_______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化学成分 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_________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________含量很少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组织液
组织液
蛋白质
蛋白质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无机盐和蛋白质
Na+
Cl-
7.35~7.45
37 ℃
4.内环境的作用
(1)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_______
毛细血管壁细胞 _______________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_______________
血细胞 ______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_____________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液、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血浆
(2)细胞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
(1)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提示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在内环境中(  )
×
提示 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是在消化道内进行的,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
(3)内环境中的成分有葡萄糖、DNA聚合酶、载体、神经递质和无机盐等
(  )
提示 DNA聚合酶是细胞内的物质,载体是细胞膜上的物质,二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4)淋巴管内的液体、膀胱内的尿液、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和细胞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  )
提示 体内液体≠体液≠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生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属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
×
(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
(6)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动物的细胞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提示 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例如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直接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
妊娠期母体对葡萄糖需求量增加,为保证血糖供应,机体会做出调整使胰岛素效果减弱;而孕妇妊娠期往往摄入过量糖类,营养过剩,运动量又较低,易诱发妊娠期糖尿病。如表为口服75 g葡萄糖后血检结果。
1.该孕妇有无妊娠期糖尿病风险?还可以检测什么成分用于诊断?
提示 该孕妇有妊娠期糖尿病风险。还可以通过检测胰岛素的含量来诊断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2.将下列物质归类:
a.无机盐 b.细胞因子 c.氨基酸 d.血浆蛋白 e.呼吸酶 f.维生素 g.葡萄糖 h.神经递质 i.激素 j.抗体 k.二氧化碳 l.尿素 m.甘油 n.DNA聚合酶 o.脂肪酸 p.消化酶 q.麦芽糖 r.糖原 s.纤维素 t.受体 u.载体
(1)内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
其他物质 。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化学物质:细胞内特有的物质 ,细胞膜上的物质 ,消化液中和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 。
a、c、f、g、m、o
k、l
b、d、h、i、j
e、n、r
t、u
p、q、s
3.将下列生理过程归类:
A.细胞呼吸 B.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C.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D.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E.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F.胰岛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G.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 ;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___________。
B、E、F、G
A、C、D
4.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模型,请分析B端有关物质的含量变化。
(1)若该器官为骨骼肌,O2、营养物质含量 ;CO2、尿素含量 。
(2)若该器官为肺,则O2含量 ;CO2含量 。
(3)若该器官为肾脏,则尿素含量 。
(4)若该器官为胰腺,则进食后胰岛素含
量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含量 。
(5)若该器官为肝脏,则进食后血糖含量 ;饥饿时血糖含量 。
降低
升高
升高
降低
降低
升高
升高
降低
升高
5.中度或重度的妊娠期高血压,存在肾脏损伤,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使得血浆蛋白经过肾小球漏出,从而生成蛋白尿。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图示模型,解释当肾功能异常时,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
提示 肾功能异常出现蛋白尿时,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考向一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1.(2024·海南嘉积中学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与b、c、d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Na+
B.c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组织液
C.d中含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尿素等化学成分
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构成维持血浆pH的缓冲物质

1
2
3
4
a是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细
胞外液(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血浆)中的,但Na+
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A错误;
d(血浆)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
织液,B错误;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会破坏血浆pH的稳态,不构成维持血浆pH的缓冲物质,D错误。
1
2
3
4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体液的4种成分
单箭头
淋巴液形成:组织液→淋巴液
淋巴液流向:淋巴液→血浆
双箭头
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2.(2022·湖北,17)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
1
2
3
4
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
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
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
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
肉细胞代谢
1
2
3
4

由题意可知,R型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故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
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
1
2
3
4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肌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
1
2
3
4
考向二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3.(2022·重庆,10)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1
2
3
4
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的乳酸积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浆存在缓冲物质,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浆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
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1
2
3
4
4.(2021·河北,17改编)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
量均增多

1
2
3
4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
高盐饮食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机体可以通过主动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B正确;
细胞内液可以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换成分,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
1
2
3
4
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细胞外液总量,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体液的总量也会增多,D正确。
1
2
3
4
返回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的稳态
器官、
系统
相对稳定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
一定限度
正常生命活动
2.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 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缓冲液
(2)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材料 图示 结果
自来水 滴加HCl后,自来水pH____
_____;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__________
逐渐
减小
逐渐增大
实验材料 图示 结果
缓冲液 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溶液后,缓冲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
肝匀浆 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溶液,肝匀浆的pH________________
均保持相对稳定
均保持相对稳定
结论 肝匀浆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_而不同于________,说明肝匀浆内含有____________,从而能够维持pH的___________
缓冲液
自来水
缓冲物质
相对稳定
3.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调节过程的分析
(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4.稳态概念的发展
表达
分泌
活性
分裂和分化
结构和功能
(1)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
提示 稳态的实质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
(3)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
提示 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
(4)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
(5)人体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对,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  )
提示 pH的相对稳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以及肺、肾的正常功能。

×
考向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
5.(2024·沈阳高三联考)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水杨酸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5
6

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如 (碱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A正确;
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水杨酸溶解在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B正确;
正常血浆呈弱碱性,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的pH会增大,C错误;
CO2为酸性气体,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降低血浆的pH,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D正确。
5
6
6.(2023·湖北,5)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 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5
6

参赛运动员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过多时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A错误;
运动过程中的出汗、脱水会伴随着无机盐的丢失,如果此时只喝水不补充无机盐,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错误;
剧烈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C错误;
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生成减少,D正确。
5
6
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1 P4)内环境: ___________ 。
2.(选择性必修1 P5)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最主要的差别在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性必修1 P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__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 等物质有关。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血浆中含有
无机盐和蛋白质
Na+和Cl-
4.(选择性必修1 P9)稳态的实质:内环境中的 和 _ 保
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选择性必修1 P10)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6.(选择性必修1 P1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各种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
7.(教材·概念检测·P6)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是如何形成的?一段时间后水疱会自行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疱由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或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还有一部分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
8.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比无机盐含量多,但为什么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中占重要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浆中虽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
9.(教材·思考讨论·P10)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
10.(教材·拓展应用·P6)正常人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不会影响血浆的pH。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降低。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课时精练
1.(202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含有大量体液,约2/3的体液属于内环境
B.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以维持化学成分的相对
稳定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中pH、温度等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体含有大量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约2/3的体液属于细胞内液,A错误;
组织液与血浆可相互转化,组织液可单向转化为淋巴液,淋巴液可单向转化为血浆,B错误;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2024·北京海淀高三统考)下列过程不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A.抗原和抗体的结合
B.血红蛋白与O2结合
C.激素运输到靶细胞
D.乳酸与缓冲物质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不符合题意;
血红蛋白与O2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进行,B符合题意;
激素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C不符合题意;
内环境中存在与乳酸反应的缓冲物质,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2024·武汉高三阶段检测)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血脑屏障”,该屏障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阻挡了一些物质从血管进入脑脊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脑脊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B.脑脊液可以为脑细胞和脊髓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是脑脊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A正确;
脑脊液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细胞和脊髓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
体液中存在多种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正确;
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会导致颅内压升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2023·重庆渝中高三统考)如图表示人体内4种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少于甲、丙和丁之和
B.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
“丙→甲”
C.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甲液中可含有胰蛋白酶、Na+、ATP、葡
萄糖等
D.若乙表示的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蛋白质含量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内液
含量高于细胞外液,A错误;
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是血浆,丙是组
织液,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故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甲”,B正确;
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甲是组织液,组织液中不会有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液中,C错误;
若乙表示的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丁为血浆,丁(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应该比甲(组织液)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2023·成都高三模拟)将等量的红细胞分成两组,分别放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和K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前者细胞形态保持不变,后者却引发溶血现象(红细胞破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NaCl溶液和KCl溶液的渗透压相同
B.NaCl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C.K+会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
D.Cl-会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为NaCl溶液和K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故二者的渗透压相同,A不符合题意;
放在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保持不变,说明NaCl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B不符合题意;
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用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K+会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涨破,C不符合题意;
Cl-主要在细胞外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l-不会大量进入红细胞,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2021·海南,5)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
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A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可知,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模拟)如图为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中的O2在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需要跨过
6层磷脂双分子层
B.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a中O2的浓度相同
C.在饥饿条件下,肝脏周围葡萄糖浓度a>b
D.内环境中如 /H2CO3等缓冲对的存在,使得其pH能保持稳定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表示血浆,血浆中的O2在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需要跨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肝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外膜和内膜(2层膜),共5层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正常情况下,富含O2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而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会消耗部分O2,导致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中O2的含量比生成组织液中的低,B错误;
在饥饿条件下,肝脏细胞分解产生葡萄糖,肝脏周围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即a>b,C正确;
内环境中有许多缓冲对,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并不是稳定不变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2023·黄冈高三调研)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如图a、b、c表示内环境的成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a、d都能与组织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静脉点滴生理盐水不会影响细胞正常形态
C.肌肉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药物在a、b、c中都可出现
D.补充人血白蛋白来治疗组织水肿时可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细胞生存的环境为组织液,所以d也是组织液,组织液能与组织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
生理盐水与血浆渗透压等渗,故静脉点滴生理盐水不会影响细胞正常形态,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肌肉注射药物后,药物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可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和淋巴液,故一段时间后在a、b、c中都可出现药物,C正确;
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加,一般是由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少造成的,人血白蛋白是生物大分子,故补充人血白蛋白来治疗组织水肿时需要静脉点滴,以增大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液中的水渗透进入血浆的量增加,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2024·福建厦门一中高三模拟)如图为某人抽血化验的检查报告单,其中谷丙转氨酶和白蛋白(血浆蛋白的一种)都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是衡量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某些药物或病毒改变肝细胞膜通透性以后,谷丙转氨酶会大量进入血浆。正常成年人的肝脏每天约合成12~20 g白蛋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编号 检验项目 结果 提示 参考范围 单位
1 谷丙转氨酶 232 ↑ 0~50 U/L
2 谷草转氨酶 98 ↑ 0~50 U/L
3 谷草/谷丙 0.4
4 碱性磷酸酶 62 40~150 U/L
5 r-谷氨酰转肽酶 40 0~50 U/L
6 总蛋白 76.4 60.0~85.0 g/L
7 白蛋白 39.2 35.0~55.0 g/L
8 球蛋白 37.2 ↑ 16.0~35.0
9 白球蛋白比例 1.1 ↓ 1.3~2.5
10 总胆红素 16.3 2.0~20.0 μ mol/L
11 直接胆红素 3.9 0~8.0 μ mol/L
12 间接胆红素 12.4 2.0~18.0 μ mol/L
A.检验项目是否正常应与该项目的参考范围对照,说明内环境稳态不是
绝对的稳定
B.检查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偏高,说明检查者的肝细胞很可能有损伤
C.若抽血化验单所有检验项目都在参考范围内,则说明该检查者的内环
境维持了稳态
D.若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能力明显下降,则有可能导致全身水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检验项目是否正常应与该项目的参考范围对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通常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
检查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和球蛋白偏高,说明检查者的肝细胞可能受损,也可能有病毒感染,但还需要进一步检测,B正确;
若抽血化验单所有检验项目都在参考范围内,则只能说明检测的项目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他未检测的项目并不清楚,因而只能说明该检查者的内环境可能维持了稳定状态,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若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能力明显下降,则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表现为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因而有可能导致全身水肿,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2024·重庆一中高三月考)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果酸性或碱性的物质多了,轻微的情况下会有身体疲劳,严重时就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时的pH多为7.2~7.4,此为人体血浆pH
B.血浆 减少和呼吸中枢活动受抑制均可能导致酸中毒
C.无氧呼吸产生CO2过多会导致血浆中Na+过高而碱中毒
D.酸中毒可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NaHCO3或NaH2PO4进行治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体血浆近中性,其pH为7.35~7.45,A错误;
呼吸中枢活动受抑制会导致CO2排出减少,CO2在体内过多生成H2CO3会导致酸中毒,B正确;
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C错误;
NaH2PO4是酸性物质,不能治疗酸中毒,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23·内江高三模拟)高原反应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人体发生的一系列高原性缺氧应激反应,常伴有头痛、胸闷等症状。而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后也可能发生不适应,如疲倦、无力、嗜睡、腹泻等,称为低原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反应过程中,人体血浆的pH可能会略有降低
B.低原反应出现严重腹泻后,需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C.高原反应或低原反应的产生是由于机体丧失了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
D.高原反应或低原反应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高原地区缺氧,机体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人体血浆的pH可能会略有降低,A正确;
低原反应出现严重腹泻后,丢失大量水分的同时还会丢失大量无机盐,需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B正确;
高原反应或低原反应的产生是由于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错误;
高原反应或低原反应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症状,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是肝脏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并最终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中
B.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液中酮体过量可导致内环境pH偏低
D.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脑细胞供能不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酮体是肝脏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可以双向交换,故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中,A正确;
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发生在肝脏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
由题干信息“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可知,血液中酮体过量可导致酸积累,导致内环境pH偏低,C正确;
酮体最终可以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故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脑细胞供能不足,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
素浓度低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
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产生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
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①处的胰岛素浓
度高于⑤处,A正确;
若③为脑细胞,脑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大量氧气,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错误;
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细胞会消耗葡萄糖,所以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C正确;
若③为组织细胞,其内可进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会产生水,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抽血检查是常见的疾病检查项目,成人一般采用静脉采血,婴幼儿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项指标能体现内环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所得检样中的液体成分
均为图中的④和①
B.血项指标可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激素、
抗体、尿素和呼吸酶等
C.CO2从②中产生扩散到④中至少需要通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
D.血检能反映健康状况是由于②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静脉采血液体成分为④(血浆),指尖采血液
体成分为④(血浆)和①(组织液),A错误;
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无机盐存
在于血浆中,以上都包含在血项指标中,但
呼吸酶不存在于血液中,血红蛋白存在于血细胞中,不包括在血项指标中,B错误;
CO2从②中产生扩散到④中需要通过线粒体的2层膜、1层细胞膜、进入毛细血管细胞需要经过2层细胞膜,故至少需要通过5层生物膜,即10层磷脂分子,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检能反映健康状况是由于②(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南京中华中学高三联考)肝细胞的功能之一是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这与肝细胞中光面内质网膜上的G-6-磷酸酶等酶密切相关。糖原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后释放入血液,透性酶是一种存在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如图为光面内质网上糖原降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与透性酶的合成、加工、包
装和囊泡运输密切相关
B.细胞质基质中的G-6-磷酸酶可以将
G-6-磷酸水解成葡萄糖与磷酸
C.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主要
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肝脏、肌肉及内环境中
D.肝细胞不能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题干信息可知,透性酶是一种载体蛋白,载体蛋白的合成、加工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等,不能进行合成,A错误;
由题干信息可知,G-6-磷酸酶位于光面内质网上,并不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糖原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和肌细胞中,由消化道吸收的单糖被转运至细胞内,合成糖原后储存在细胞中,所以在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中没有糖原,C错误;
肝脏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血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
13
14
15第36课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课标要求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4.以血糖、体温、pH 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5.举例说明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考情分析 1.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2022·广东·T3 2022·重庆·T10 2022·湖北·T17 2021·重庆·T13 2021·河北·T17 2021·海南·T5
2.内环境的稳态 2023·湖北·T5 2022·海南·T9 2020·海南·T4 2020·山东·T18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的组成
(1)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2)细胞外液各部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2)三种细胞外液组成成分的比较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来源 ①消化道吸收; ②从组织液回渗; ③淋巴液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化学成分 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内环境的作用
(1)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液、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液、血浆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判断正误
(1)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
提示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在内环境中( × )
提示 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是在消化道内进行的,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3)内环境中的成分有葡萄糖、DNA聚合酶、载体、神经递质和无机盐等( × )
提示 DNA聚合酶是细胞内的物质,载体是细胞膜上的物质,二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4)淋巴管内的液体、膀胱内的尿液、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和细胞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 × )
提示 体内液体≠体液≠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生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属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
(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 )
(6)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动物的细胞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
提示 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例如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直接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妊娠期母体对葡萄糖需求量增加,为保证血糖供应,机体会做出调整使胰岛素效果减弱;而孕妇妊娠期往往摄入过量糖类,营养过剩,运动量又较低,易诱发妊娠期糖尿病。如表为口服75 g葡萄糖后血检结果。
1.该孕妇有无妊娠期糖尿病风险?还可以检测什么成分用于诊断?
提示 该孕妇有妊娠期糖尿病风险。还可以通过检测胰岛素的含量来诊断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2.将下列物质归类:
a.无机盐 b.细胞因子 c.氨基酸 d.血浆蛋白 e.呼吸酶 f.维生素 g.葡萄糖 h.神经递质 i.激素 j.抗体 k.二氧化碳 l.尿素
m.甘油 n.DNA聚合酶 o.脂肪酸 p.消化酶 q.麦芽糖 r.糖原 s.纤维素 t.受体
u.载体
(1)内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营养物质a、c、f、g、m、o,代谢废物k、l,其他物质b、d、h、i、j。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化学物质:细胞内特有的物质e、n、r,细胞膜上的物质t、u,消化液中和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p、q、s。
3.将下列生理过程归类:
A.细胞呼吸 B.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C.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D.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E.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F.胰岛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G.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B、E、F、G;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A、C、D。
4.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模型,请分析B端有关物质的含量变化。
(1)若该器官为骨骼肌,O2、营养物质含量降低;CO2、尿素含量升高。
(2)若该器官为肺,则O2含量升高;CO2含量降低。
(3)若该器官为肾脏,则尿素含量降低。
(4)若该器官为胰腺,则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升高;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
(5)若该器官为肝脏,则进食后血糖含量降低;饥饿时血糖含量升高。
5.中度或重度的妊娠期高血压,存在肾脏损伤,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使得血浆蛋白经过肾小球漏出,从而生成蛋白尿。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图示模型,解释当肾功能异常时,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
提示 肾功能异常出现蛋白尿时,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归纳总结 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考向一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1.(2024·海南嘉积中学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与b、c、d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Na+
B.c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组织液
C.d中含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尿素等化学成分
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构成维持血浆pH的缓冲物质
答案 C
解析 a是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细胞外液(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血浆)中的,但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A错误;d(血浆)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B错误;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会破坏血浆pH的稳态,不构成维持血浆pH的缓冲物质,D错误。
归纳总结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体液的4种成分
单箭头
双箭头
2.(2022·湖北,17)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R型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故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肌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
考向二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3.(2022·重庆,10)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答案 D
解析 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的乳酸积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浆存在缓冲物质,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浆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4.(2021·河北,17改编)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
答案 C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高盐饮食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机体可以通过主动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B正确;细胞内液可以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换成分,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细胞外液总量,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体液的总量也会增多,D正确。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的稳态
2.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材料 图示 结果
自来水 滴加HCl后,自来水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增大
缓冲液 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溶液后,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肝匀浆 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溶液,肝匀浆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结论 肝匀浆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肝匀浆内含有缓冲物质,从而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3.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调节过程的分析
(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4.稳态概念的发展
判断正误
(1)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 )
提示 稳态的实质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H2PO/HPO维持( × )
提示 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HCO/H2CO3维持。
(3)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 )
提示 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4)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 )
(5)人体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对,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 )
提示 pH的相对稳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以及肺、肾的正常功能。
考向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
5.(2024·沈阳高三联考)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的HCO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
B.水杨酸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如HCO(碱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A正确;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水杨酸溶解在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B正确;正常血浆呈弱碱性,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的pH会增大,C错误;CO2为酸性气体,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降低血浆的pH,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D正确。
6.(2023·湖北,5)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 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答案 D
解析 参赛运动员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过多时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A错误;运动过程中的出汗、脱水会伴随着无机盐的丢失,如果此时只喝水不补充无机盐,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错误;剧烈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C错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生成减少,D正确。
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1 P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选择性必修1 P5)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选择性必修1 P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H2CO3等物质有关。
4.(选择性必修1 P9)稳态的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选择性必修1 P10)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6.(选择性必修1 P1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教材·概念检测·P6)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是如何形成的?一段时间后水疱会自行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水疱由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或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还有一部分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
8.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比无机盐含量多,但为什么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中占重要地位?
血浆中虽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
9.(教材·思考讨论·P10)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
10.(教材·拓展应用·P6)正常人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
不会影响血浆的pH。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降低。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课时精练
1.(202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含有大量体液,约2/3的体液属于内环境
B.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以维持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中pH、温度等影响
答案 C
解析 人体含有大量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约2/3的体液属于细胞内液,A错误;组织液与血浆可相互转化,组织液可单向转化为淋巴液,淋巴液可单向转化为血浆,B错误;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D错误。
2.(2024·北京海淀高三统考)下列过程不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
A.抗原和抗体的结合
B.血红蛋白与O2结合
C.激素运输到靶细胞
D.乳酸与缓冲物质反应
答案 B
解析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与O2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进行,B符合题意;激素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C不符合题意;内环境中存在与乳酸反应的缓冲物质,D不符合题意。
3.(2024·武汉高三阶段检测)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血脑屏障”,该屏障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阻挡了一些物质从血管进入脑脊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脑脊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B.脑脊液可以为脑细胞和脊髓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下降
答案 D
解析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是脑脊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A正确;脑脊液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细胞和脊髓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体液中存在多种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正确;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会导致颅内压升高,D错误。
4.(2023·重庆渝中高三统考)如图表示人体内4种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少于甲、丙和丁之和
B.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甲”
C.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甲液中可含有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等
D.若乙表示的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蛋白质含量高
答案 B
解析 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内液含量高于细胞外液,A错误;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是血浆,丙是组织液,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故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甲”,B正确;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甲是组织液,组织液中不会有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液中,C错误;若乙表示的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丁为血浆,丁(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应该比甲(组织液)高,D错误。
5.(2023·成都高三模拟)将等量的红细胞分成两组,分别放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和K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前者细胞形态保持不变,后者却引发溶血现象(红细胞破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NaCl溶液和KCl溶液的渗透压相同
B.NaCl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C.K+会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
D.Cl-会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
答案 D
解析 因为NaCl溶液和K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故二者的渗透压相同,A不符合题意;放在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保持不变,说明NaCl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B不符合题意;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用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K+会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涨破,C不符合题意;Cl-主要在细胞外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l-不会大量进入红细胞,D符合题意。
6.(2021·海南,5)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
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答案 A
解析 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可知,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D正确。
7.(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模拟)如图为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中的O2在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需要跨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B.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a中O2的浓度相同
C.在饥饿条件下,肝脏周围葡萄糖浓度a>b
D.内环境中如HCO/H2CO3等缓冲对的存在,使得其pH能保持稳定不变
答案 C
解析 b表示血浆,血浆中的O2在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需要跨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肝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外膜和内膜(2层膜),共5层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正常情况下,富含O2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而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会消耗部分O2,导致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中O2的含量比生成组织液中的低,B错误;在饥饿条件下,肝脏细胞分解产生葡萄糖,肝脏周围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即a>b,C正确;内环境中有许多缓冲对,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并不是稳定不变的,D错误。
8.(2023·黄冈高三调研)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如图a、b、c表示内环境的成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d都能与组织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静脉点滴生理盐水不会影响细胞正常形态
C.肌肉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药物在a、b、c中都可出现
D.补充人血白蛋白来治疗组织水肿时可采用肌肉注射
答案 D
解析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细胞生存的环境为组织液,所以d也是组织液,组织液能与组织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生理盐水与血浆渗透压等渗,故静脉点滴生理盐水不会影响细胞正常形态,B正确;肌肉注射药物后,药物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可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和淋巴液,故一段时间后在a、b、c中都可出现药物,C正确;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加,一般是由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少造成的,人血白蛋白是生物大分子,故补充人血白蛋白来治疗组织水肿时需要静脉点滴,以增大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液中的水渗透进入血浆的量增加,D错误。
9.(2024·福建厦门一中高三模拟)如图为某人抽血化验的检查报告单,其中谷丙转氨酶和白蛋白(血浆蛋白的一种)都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是衡量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某些药物或病毒改变肝细胞膜通透性以后,谷丙转氨酶会大量进入血浆。正常成年人的肝脏每天约合成12~20 g白蛋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编号 检验项目 结果 提示 参考范围 单位
1 谷丙转氨酶 232 ↑ 0~50 U/L
2 谷草转氨酶 98 ↑ 0~50 U/L
3 谷草/谷丙 0.4
4 碱性磷酸酶 62 40~150 U/L
5 r-谷氨酰转肽酶 40 0~50 U/L
6 总蛋白 76.4 60.0~85.0 g/L
7 白蛋白 39.2 35.0~55.0 g/L
8 球蛋白 37.2 ↑ 16.0~35.0
9 白球蛋白比例 1.1 ↓ 1.3~2.5
10 总胆红素 16.3 2.0~20.0 μ mol/L
11 直接胆红素 3.9 0~8.0 μ mol/L
12 间接胆红素 12.4 2.0~18.0 μ mol/L
A.检验项目是否正常应与该项目的参考范围对照,说明内环境稳态不是绝对的稳定
B.检查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偏高,说明检查者的肝细胞很可能有损伤
C.若抽血化验单所有检验项目都在参考范围内,则说明该检查者的内环境维持了稳态
D.若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能力明显下降,则有可能导致全身水肿
答案 C
解析 检验项目是否正常应与该项目的参考范围对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通常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检查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和球蛋白偏高,说明检查者的肝细胞可能受损,也可能有病毒感染,但还需要进一步检测,B正确;若抽血化验单所有检验项目都在参考范围内,则只能说明检测的项目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他未检测的项目并不清楚,因而只能说明该检查者的内环境可能维持了稳定状态,C错误;若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能力明显下降,则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表现为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因而有可能导致全身水肿,D正确。
10.(2024·重庆一中高三月考)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果酸性或碱性的物质多了,轻微的情况下会有身体疲劳,严重时就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时的pH多为7.2~7.4,此为人体血浆pH
B.血浆HCO减少和呼吸中枢活动受抑制均可能导致酸中毒
C.无氧呼吸产生CO2过多会导致血浆中Na+过高而碱中毒
D.酸中毒可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NaHCO3或NaH2PO4进行治疗
答案 B
解析 人体血浆近中性,其pH为7.35~7.45,A错误;呼吸中枢活动受抑制会导致CO2排出减少,CO2在体内过多生成H2CO3会导致酸中毒,B正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C错误;NaH2PO4是酸性物质,不能治疗酸中毒,D错误。
11.(2023·内江高三模拟)高原反应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人体发生的一系列高原性缺氧应激反应,常伴有头痛、胸闷等症状。而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后也可能发生不适应,如疲倦、无力、嗜睡、腹泻等,称为低原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原反应过程中,人体血浆的pH可能会略有降低
B.低原反应出现严重腹泻后,需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C.高原反应或低原反应的产生是由于机体丧失了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
D.高原反应或低原反应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 C
解析 高原地区缺氧,机体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人体血浆的pH可能会略有降低,A正确;低原反应出现严重腹泻后,丢失大量水分的同时还会丢失大量无机盐,需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B正确;高原反应或低原反应的产生是由于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错误;高原反应或低原反应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症状,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12.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是肝脏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并最终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中
B.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液中酮体过量可导致内环境pH偏低
D.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脑细胞供能不足
答案 B
解析 酮体是肝脏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可以双向交换,故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中,A正确;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发生在肝脏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由题干信息“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可知,血液中酮体过量可导致酸积累,导致内环境pH偏低,C正确;酮体最终可以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故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脑细胞供能不足,D正确。
13.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产生水
答案 B
解析 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①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⑤处,A正确;若③为脑细胞,脑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大量氧气,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错误;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细胞会消耗葡萄糖,所以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C正确;若③为组织细胞,其内可进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会产生水,D正确。
14.抽血检查是常见的疾病检查项目,成人一般采用静脉采血,婴幼儿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项指标能体现内环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所得检样中的液体成分均为图中的④和①
B.血项指标可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呼吸酶等
C.CO2从②中产生扩散到④中至少需要通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
D.血检能反映健康状况是由于②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
答案 D
解析 静脉采血液体成分为④(血浆),指尖采血液体成分为④(血浆)和①(组织液),A错误;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无机盐存在于血浆中,以上都包含在血项指标中,但呼吸酶不存在于血液中,血红蛋白存在于血细胞中,不包括在血项指标中,B错误;CO2从②中产生扩散到④中需要通过线粒体的2层膜、1层细胞膜、进入毛细血管细胞需要经过2层细胞膜,故至少需要通过5层生物膜,即10层磷脂分子,C错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检能反映健康状况是由于②(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D正确。
15.(2023·南京中华中学高三联考)肝细胞的功能之一是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这与肝细胞中光面内质网膜上的G-6-磷酸酶等酶密切相关。糖原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后释放入血液,透性酶是一种存在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如图为光面内质网上糖原降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与透性酶的合成、加工、包装和囊泡运输密切相关
B.细胞质基质中的G-6-磷酸酶可以将G-6-磷酸水解成葡萄糖与磷酸
C.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肝脏、肌肉及内环境中
D.肝细胞不能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透性酶是一种载体蛋白,载体蛋白的合成、加工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等,不能进行合成,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G-6-磷酸酶位于光面内质网上,并不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糖原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和肌细胞中,由消化道吸收的单糖被转运至细胞内,合成糖原后储存在细胞中,所以在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中没有糖原,C错误;肝脏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血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