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05 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实施20周年(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高考政治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05 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实施20周年(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热点05 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实施20周年
跨越20年,“东北振兴”这一宏大命题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
【把脉定向 擘画蓝图】
2003年,党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拉开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序幕。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从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等六方面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专业化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从振兴老工业基地,到全面振兴,再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
【突破瓶颈 全面振兴】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贡献了中国工业史上数以千计的“第一”,老牌工业制造业是其产业优势,但大多数企业组装程序复杂、工艺步骤繁多、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失调,而且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问题严重,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增长动力。此外,由于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充分重视职工的绩效考核而加速了创新型专业人才外流,整个地区技术投入不足,生产设备陈旧,也使得东北地区的产业创新举步维艰。
面对制约东北全面振兴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应“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中积极履职尽责”,这是赋予东北的重要战略使命。东北实现全面振兴,必须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着眼点,立足全国一盘棋,跳出东北看东北,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审视东北、定位东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需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广泛与其他区域板块和区域重大战略对接交流,积极加强区域间合作,强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区域特色和优势,把握好新的重大机遇。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努力构建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培育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
经济与社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引擎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链条产业,提升价值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布局,立足县域,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政治与法治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能够确保东北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有利于凝聚民心、汇聚力量,能够使东北地区上下始终保持奋斗姿态、昂扬斗志。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科学立法。完善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坚持严格执法。加强执法工作队伍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④坚持公正司法。加强业务培训推进阳光司法,促进公平和正义。⑤推进全民守法。营造法治氛围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形成了良好法治氛围。
哲学与文化
7、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货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要立足本地优势,因地、因时制宜,准确把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8、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有信心作出擘画,攻坚克难,只要有信心,未来可期;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实现预期目标。有平常心可以让人们更好认清东北的机遇和优势,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更好地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逻辑与思维
9、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实践的需要不同,人们运用的辩证思维的方法也不同。“北大荒人”对实践中出现的黑土地保护问题,不盲从,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接地气且行之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措施,形成了黑土地保护“北大荒模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立足整体。“北大荒人”通过在侵蚀沟沟底铺设透水盲管,再用秸秆包填埋,最后上层覆土的方法修复侵蚀沟。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立足整体,综合施策,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北大荒人”通过太空、天空和地面数据的一体化实现耕层白浆化程度快速诊断与修复。
(建议用时:50分钟)
选择题
1.2023年9月8日,习近平在东北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材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面对复杂事物既要重视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增速放缓。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实施。20年来,东北地区紧紧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竞争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重点民生工程实施和生态环境改善等不断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得益于东北地区( )
①把握事物运动的条件性,为东北振兴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东北地区发展方式发生转变
③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直接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坚持从东北地区的实际出发,破解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经过多年努力,梅河新区探索出的“东北不夜城”“知北村”等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本。有关专家指出:“无论多好的经验,都绝不可能自动复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才会在异地开花结果。”这说明( )
①梅河新区发展经验通过行动可以实现自动复制
②要坚持梅河新区经验与异地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采取相应行动能确保梅河新区经验在异地开花结果
④把握矛盾特殊性是梅河新区经验成功推广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现实题材年代剧《人世间》以生活在八十年代东北“光字片”社区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脉络,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柴米油盐进行细化的描写。剧中以普通劳动者为核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善良,让不少观众有所共鸣,沉浸在剧中。该电视剧的成功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有( )
①真实再现历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群众生活
③立足时代之基,讴歌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
④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为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决策部署,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抢抓三年重要窗口期,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实践,为此( )
①省政府要成立行动指挥部,发挥其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②人大、政协发挥各自优势,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目标实现
③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凝聚人心激发社会各界干事创业斗志
④建立督查考核评估机制,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和督促督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用发展的观点看( )
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②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否定
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新发展观念
④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由此可见,我国( )
①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努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新型工业化任务取得突破,完成产业升级任务
③注重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新词——新质生产力。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这一概念表述( )
①利用了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
②通过思维抽象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具有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④在思维上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
②劳动者素质要得到全面提高,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生产资料都要增加科技含量
③更替生产关系就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④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黑龙江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至上,创造性做好人大各项工作,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黑龙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黑龙江人大应该( )
①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落实到依法履职各方面
②行使提案权和质询权,更好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
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督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产业模式长期以来是以重工业、传统制造业等为主导。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发展格局变化,东北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重要任务。近年来,黑龙江推出了《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厚植新质生产力释放振兴新动能。工大卫星5G通信试验卫星研制并成功发射入轨,商业卫星覆盖国内20%的市场份额;雷达、半导体材料、激光通信、传感器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从无垠宇宙到万里深海,“祝融号”火星车移动系统、“蛟龙号”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奋斗者”号推进器、海水泵……这些龙江“智造”在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中熠熠闪光,助力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伟大梦想。
资料卡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12.2023年9月7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所谓“新”,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积极开展前瞻性顶层设计。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生产力跃升。
当然,形成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困难挑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同时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要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尊重规律,如此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方法、谋划思路。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习近平强调(节选):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能源安全保障作用不断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国防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保持适度生育率和人口规模,实施更有力的护边补助等支持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如何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热点05 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实施20周年
跨越20年,“东北振兴”这一宏大命题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
【把脉定向 擘画蓝图】
2003年,党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拉开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序幕。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从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等六方面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专业化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从振兴老工业基地,到全面振兴,再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
【突破瓶颈 全面振兴】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贡献了中国工业史上数以千计的“第一”,老牌工业制造业是其产业优势,但大多数企业组装程序复杂、工艺步骤繁多、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失调,而且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问题严重,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增长动力。此外,由于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充分重视职工的绩效考核而加速了创新型专业人才外流,整个地区技术投入不足,生产设备陈旧,也使得东北地区的产业创新举步维艰。
面对制约东北全面振兴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应“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中积极履职尽责”,这是赋予东北的重要战略使命。东北实现全面振兴,必须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着眼点,立足全国一盘棋,跳出东北看东北,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审视东北、定位东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需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广泛与其他区域板块和区域重大战略对接交流,积极加强区域间合作,强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区域特色和优势,把握好新的重大机遇。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努力构建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培育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
经济与社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引擎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链条产业,提升价值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布局,立足县域,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政治与法治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能够确保东北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有利于凝聚民心、汇聚力量,能够使东北地区上下始终保持奋斗姿态、昂扬斗志。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科学立法。完善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坚持严格执法。加强执法工作队伍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④坚持公正司法。加强业务培训推进阳光司法,促进公平和正义。⑤推进全民守法。营造法治氛围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形成了良好法治氛围。
哲学与文化
7、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货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要立足本地优势,因地、因时制宜,准确把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8、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有信心作出擘画,攻坚克难,只要有信心,未来可期;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实现预期目标。有平常心可以让人们更好认清东北的机遇和优势,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更好地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逻辑与思维
9、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实践的需要不同,人们运用的辩证思维的方法也不同。“北大荒人”对实践中出现的黑土地保护问题,不盲从,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接地气且行之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措施,形成了黑土地保护“北大荒模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立足整体。“北大荒人”通过在侵蚀沟沟底铺设透水盲管,再用秸秆包填埋,最后上层覆土的方法修复侵蚀沟。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立足整体,综合施策,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北大荒人”通过太空、天空和地面数据的一体化实现耕层白浆化程度快速诊断与修复。
(建议用时:50分钟)
选择题
1.2023年9月8日,习近平在东北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材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面对复杂事物既要重视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面对复杂事物既要重视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没有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增速放缓。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实施。20年来,东北地区紧紧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竞争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重点民生工程实施和生态环境改善等不断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得益于东北地区( )
①把握事物运动的条件性,为东北振兴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东北地区发展方式发生转变
③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直接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坚持从东北地区的实际出发,破解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东北地区紧紧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竞争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重点民生工程实施和生态环境改善等不断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得益于东北地区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破解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东北地区发展方式发生转变,②④符合题意。①:运动是无条件的,①错误。③:科学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错误。故本题选D。
3.经过多年努力,梅河新区探索出的“东北不夜城”“知北村”等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本。有关专家指出:“无论多好的经验,都绝不可能自动复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才会在异地开花结果。”这说明( )
①梅河新区发展经验通过行动可以实现自动复制
②要坚持梅河新区经验与异地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采取相应行动能确保梅河新区经验在异地开花结果
④把握矛盾特殊性是梅河新区经验成功推广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无论多好的经验,都绝不可能自动复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才会在异地开花结果。这说明必须坚持新区经验与异地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握矛盾特殊性是梅河新区经验成功推广的关键,②④符合题意。①:梅河新区发展经验通过行动可以在异地推广,但不能实现自动复制,①说法错误。③:采取相应行动,符合地方实际,可以保梅河新区经验在异地开花结果,但“确保”过于绝对,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4.现实题材年代剧《人世间》以生活在八十年代东北“光字片”社区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脉络,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柴米油盐进行细化的描写。剧中以普通劳动者为核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善良,让不少观众有所共鸣,沉浸在剧中。该电视剧的成功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有( )
①真实再现历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群众生活
③立足时代之基,讴歌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
④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现实题材年代剧《人世间》以生活在八十年代东北“光字片”社区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脉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不是真实再现历史,①排除。②③:《人世间》以普通劳动者为核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善良,这告诉文艺创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讴歌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通过发展文化事业,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不是文化产业,④排除。故本题选B。
5.为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决策部署,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抢抓三年重要窗口期,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实践,为此( )
①省政府要成立行动指挥部,发挥其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②人大、政协发挥各自优势,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目标实现
③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凝聚人心激发社会各界干事创业斗志
④建立督查考核评估机制,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和督促督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需要凝聚全省之力共同奋斗,需要建立督查考核评估机制,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和督促督办。促进目标的如期实现,③④符合题意。①: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应坚持党的领导,不是政府,①错误。②: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制定相关的政策,②错误。故本题选D。
6.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用发展的观点看( )
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②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否定
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新发展观念
④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新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否定,①②符合题意。③:矛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排除③。④: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一种质的飞跃,排除④。故本题选A。
7.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由此可见,我国( )
①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努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新型工业化任务取得突破,完成产业升级任务
③注重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这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努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①④符合题意。②:产业升级尚在进行中,并没有完成,②说法错误。③:材料体现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没有涉及协调发展,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新词——新质生产力。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这一概念表述( )
①利用了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
②通过思维抽象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具有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④在思维上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是指依据已知对未知进行推测,①不符合题意。②③: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进行提纯归纳分析抽象而得出,具有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推动了人们对生产力这一概念的认识发展,②符合题意,③排除。④: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这一概念表述在思维上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9.2023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
②劳动者素质要得到全面提高,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生产资料都要增加科技含量
③更替生产关系就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④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新质生产力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说明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要求劳动者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生产资料都要增加科技含量,①②理解正确。③: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只要更替生产关系就能形成新质生产力,③错误。④:生产力是社会存在范畴,是物质力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0.“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黑龙江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至上,创造性做好人大各项工作,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黑龙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黑龙江人大应该( )
①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落实到依法履职各方面
②行使提案权和质询权,更好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
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督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为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黑龙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黑龙江人大应该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落实到依法履职各方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①③正确。②: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和质询权,②排除。④:黑龙江人大作为权力机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工作理念”说法不科学,且人大没有管理其他国家机关具体事务的职责,④排除。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产业模式长期以来是以重工业、传统制造业等为主导。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发展格局变化,东北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重要任务。近年来,黑龙江推出了《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厚植新质生产力释放振兴新动能。工大卫星5G通信试验卫星研制并成功发射入轨,商业卫星覆盖国内20%的市场份额;雷达、半导体材料、激光通信、传感器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从无垠宇宙到万里深海,“祝融号”火星车移动系统、“蛟龙号”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奋斗者”号推进器、海水泵……这些龙江“智造”在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中熠熠闪光,助力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伟大梦想。
资料卡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答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性调整,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促进我国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
【分析】背景素材:新质生产力
考点考查: 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增长新动能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阐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调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可联系教材知识“创新发展理念”作答;
关键词②: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可联系教材知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作答;
关键词③: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可联系教材知识“经济增长新动能、数字经济”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2.2023年9月7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所谓“新”,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积极开展前瞻性顶层设计。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生产力跃升。
当然,形成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困难挑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同时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要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尊重规律,如此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方法、谋划思路。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
【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质生产力取代旧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实现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面临着困难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尊重规律,谋划思路。
【分析】背景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考点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需要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可联系发展的实质;
关键词②: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实现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联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②: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生产力跃升。面对纷繁复杂的困难挑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可联系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习近平强调(节选):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能源安全保障作用不断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国防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保持适度生育率和人口规模,实施更有力的护边补助等支持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如何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答案】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或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领导制度体系。其他有关党的领导表述正确可酌情给分)
②政府要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要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
【分析】背景素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考点考查: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是措施类,运用党的领导、国家职能、依法治国等相关知识,从不同主体多角度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
关键词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政治生态、强化生态等各方面安全保障、保持保持适度生育率和人口规模、实施护边补助支持政策等→可联系政府要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组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
关键词③: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可联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