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47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2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47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2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79张PPT)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47课时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023·新课标·T4 2023·山东·T11 2023·湖南·T20 2022·全国乙·T31
2022·全国甲·T31 2022·山东·T12 2022·湖南·T20 2022·辽宁·T11
2022·重庆·T22  2021·山东·T11 2021·山东·T24 2021·湖南·T20
2021·辽宁·T19
2.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023·天津·T3 2022·海南·T8 2022·河北·T13 2022·河北·T22
2022·重庆·T14 2021·福建·T10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考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种群
在 内, 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提醒 种群是生物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就是种群密度。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 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 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 。
一定空间范围
同种生物所有个体
个体数
最基本
一定时期
变化趋势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范围小、个体较大
标记重捕法
粪便
声音
(1)样方法
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
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
个体数目易于辨别的双子叶
随机
适中

面积
五点
等距
方形地块
狭长地块
全部计数
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
角上
(2)标记重捕法
调查对象 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
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初捕M只并全部标记→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重捕n只,记录带标记的m只,再计算种群数量N
(种群密度再除以面积或体积)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调查原理及 条件 根据均匀分布原理,重捕前后标记个体数所占比例相同来估计种
群数量,再除以面积或体积即为种群密度。即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期间,调查区域不能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迁入或迁出
误差 分析 估算值偏小(m偏大):①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②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
估算值偏大(m偏小):①标记物脱落;②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③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天敌发现;④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
(3)黑光灯诱捕法:对于 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调查相对种群密度。
(4)抽样检测: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
趋光性
(1)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2023·山东,11)(  )
×
提示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题干中观察的灰松鼠并非该地全部灰松鼠。
(2)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
提示 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数量除以该草地面积才是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
(3)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2020·山东,19)(  )
×
提示 在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4)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2022·湖南,20)
(  )

(5)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调查灰鹤种群数量245只,该数据是通过标记重捕法估算获得(2021·辽宁,19)(  )
提示 灰鹤数量较少,个体较大,且集群夜宿,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应采用逐个计数法。
×
朱鹮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统计,第一阶段(1981—1990年),朱鹮存活数量维持在20只以内;第二阶段(1991—2000年),朱鹮种群数量缓慢增长,野生种群和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突破了200只;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朱鹮种群数量快速增加,陕西朱鹮种群数量发展到大约5 000多只。请思考以下问题:
提示 第一、二阶段的统计采用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第三阶段的统计采用标记重捕法。
(1)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科研人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统计朱鹮数量?在第三阶段,科研人员是如何统计出朱鹮数量大约是5 000多只的?
提示 可采用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技术。
(2)朱鹮是濒危物种,采用标记重捕法有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对朱鹮造成伤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提示 样方法。调查过程中应注意: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根据调查对象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草本植物选取1 m2、灌木9 m 2 、乔木100 m2,而高大乔木的样方面积要适当扩大;③样方数不宜过少。
(3)朱鹮喜欢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和筑巢,因此高大乔木的密度可能是朱鹮选择巢区的重要“标准”之一,用什么方法调查朱鹮巢区高大乔木的种群密度呢?为减少误差,应注意什么?
1
2
3
考向一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2023·新课标,4)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监测野生动物的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行踪隐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
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
1
2
3
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可得到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即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确;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D错误。
1
2
3
2.(2021·山东,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
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

1
2
3
分析题意可知,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39只鼠中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4/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只/公顷,B正确。
1
2
3
3.鲢鱼性活泼,善跳跃,易使标记物脱落,不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调查小组用去除取样法(原理: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对一个体积为25 000 m3的鱼塘中的鲢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天捕获1 000条,第二天捕获800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鲢鱼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大
B.调查生境相对开放的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不宜选择此法
C.根据去除取样法原理估算该鱼塘中鲢鱼的种群密度约为30条/100 m3
D.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约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

1
2
3
鲢鱼性活泼,善跳跃,易使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获的鲢鱼中被标记的个数减少,得到的数值比实际值大,A正确;
调查生境相对开放的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不宜选择此法,因为可能会有其他地区的动物迁入,B正确;
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可得出1 000/X=800/(X-1 000),可得出X=5 000,则密度为5 000÷250=20(条/100 m3),C错误;
根据去除取样法原理,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约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D正确。
1
2
3
返回
考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结构
出生率
死亡率
性别比例
(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 。
(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
,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保持稳定。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不一定
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
____________。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迁入
率和迁出率
(1)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与死亡率成反比(  )
提示 种群密度的大小要综合考虑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
(2)性别比例与人口老龄化无直接关系(2023·天津,3)(  )
(3)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均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提示 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
×
(4)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

×

考向二 种群其他数量特征及其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4.(2022·重庆,14)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
5
注:Ⅰ和Ⅱ为幼年期,Ⅲ和Ⅳ为成年期,Ⅴ和Ⅵ为老年期。
A.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
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
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形
4
5

由甲地个体数的柱形图可知,甲地Ⅲ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径级,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A正确;
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10+15+20+25+30+40)=140(个/500 m2),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20+20+5+20+25+20)=110(个/500 m2),故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B错误;
4
5
甲地阳坡各径级的个体数相当,属于稳定型;乙地阳坡的老年期个体数>中年期个体数>幼年期个体数,属于衰退型,C正确;
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数量均具有幼年期个体数多(增长快)、老年期个体数量趋于稳定的特点,故二者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形,D正确。
4
5
5.澜沧黄杉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雌雄同株,研究其种群特征可以预测种群发展趋势,为科学合理保护该物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根据云南某地不同群落类型(澜沧黄杉林、冷杉林和云南松林)中澜沧黄杉种群的调查数据,绘制了其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生存率和死亡率二者互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
5
注:龄级按照植株胸径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划分。
A.澜沧黄杉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直接影响其
种群密度
B.澜沧黄杉种群无性别比例
C.题图数据能预测澜沧黄杉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由题图分析可得出,最早进入衰退期的群落是云南松林群落
4
5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直接影响其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植物澜沧黄杉未涉及),A正确;
澜沧黄杉为雌雄同株,个体无性别差异,因此无性别比例,B正确;
4
5
题图数据不能够呈现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即不知道各种群的年龄结构,故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云南松林群落中澜沧黄杉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在更低的龄级达到平衡,故澜沧黄杉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的群落类型是云南松林,D正确。
4
5
1.(选择性必修2 P2) 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4)利用 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害虫的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山东,24节选)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估算海参种群密度采用 ,原因是 。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
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种群密度
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样方法
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4.(2022·河北,22节选)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 。
5.(2022·全国乙,31节选)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记重捕法相比,其优势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对野生
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6.(2022·全国甲,31节选)调查结果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7.(2023·湖南,20节选)调查濒危植物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适合的是400 m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
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应选
返回
中、老年个体数较少
取较大样方面积
课时精练
1.(2024·武汉高三考前冲刺)如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b、c、d可分别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
性别比例
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
其种群数量在短期内不一定保持稳定
C.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图中a、b能增大种群密度,可以表示出生率、迁入率,c能减小种群密度,可表示死亡率,d影响数量变动,可以表示性别比例,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2024·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如图表示某自然保护区中,五种植物种群内部各级胸径个体所占的比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数据可通过样方法获取,
操作中要随机取样
B.各胸径径级个体的比例可表
示种群的年龄结构
C.径级较低群体中金钱槭占据
竞争优势,数量较多
D.白辛树种群将走向衰退,应给予重点保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结合题意,题图中的百分比为各种群内部对应的百分比,并不是占所有种群的百分比,因此无法判断金钱槭占据竞争优势,数量较多,C错误;
从图中看出白辛树老年数目较多,幼年数目较少,故白辛树种群将走向衰退,应给予重点保护,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图a是某保护区海边潮间带不同龄级的红海榄个体数量,图b是红海榄不同龄级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a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a表明应重点加强对Ⅰ、Ⅱ龄级个体的
保护
C.a、b表明该种群的密度将越来越大
D.a、b表明该种群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
越多

图a幼龄个体、中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高龄个体所占比例较低,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是稳定型,A错误;
图a中幼龄个体中Ⅰ、Ⅱ龄级个体数偏低,推测Ⅰ、Ⅱ龄级个体生存能力较弱,应重点加强保护,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图b可知,随着龄级增大,生存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除死亡率外还有出生率等,故不能说明该种群的密度将越来越大,C错误;
图a显示从Ⅲ龄级开始个体数量越来越少,图b显示Ⅵ龄级的死亡率基本高达100%,表明该种群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越少,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2022·海南,8)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
种数越多
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
物种数越多
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
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
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据题图分析可知,均为大岛时,近大岛预测的物种数S4>远大岛预测的物种数S3;均为小岛时,近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2>远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1,因此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少,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如近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近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远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远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因此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2024·徐州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
B.粪便 DNA 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
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
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
会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重捕标记数偏低,故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2024·武汉高三月考)“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林中稀有高大乔木的数量时可采用样方法
B.可根据鸟类鸣叫的个体差异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C.估算某种山花种群密度时应舍弃数值最大的样方
D.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调查林中稀有高大乔木的数量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A错误;
估算某种山花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在随机取样的条件下,不得舍弃数值最大的样方,C错误;
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应进行随机取样,而不是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域,D错误。
7.(2022·山东,12)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A.2×104条 B.4×104条
C.6×104条 D.8×104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 000/x=950/(x-1 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2024·福建部分地区高三质检)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其中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横坐标表示杀虫灯的间距)。下列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
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随着诱捕距离加大,标记个体占释放
个体总数的比例下降
C.一定范围内适当升高杀虫灯的位置可影响杀虫效果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斜纹夜蛾种群年龄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释放总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记数,即第二次捕获数/回收率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A错误;
从图形上看,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即回收率是下降的,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本实验因变量为诱捕距离和灯的高度,从柱形图来看,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高有关,C正确;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
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某自然保护区内,研究人员以网格为单位利用红外相机自动拍照技术来调查豹猫的种群密度,如图所示。他们利用豹猫身上独特和不变的花纹进行非损伤取样标记,然后根据标记重捕的原理对豹猫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台相机记录的平均个体数代
表豹猫的种群密度
B.若豹猫再次被拍摄到的概率过
低,则会使结果偏低
C.若K02网格中未拍摄到豹猫,
则该区域为豹猫非活动区域
D.采样期时间不可过长,以减少出生、死亡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台相机记录的平均个体数的平均值代表豹猫的种群密度,A错误;
结合“根据标记重捕的原理对豹猫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可知,若豹猫再次被拍摄到(相当于标记重捕法中被标记的个体再次被捕捉到)的概率过低,则会使结果偏高,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若K02网格中未拍摄到豹猫,也可能是时间段等偶然因素导致的,不一定为豹猫非活动区域,C错误;
采样期间种群的出生和死亡均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采样期时间不可过长,以减少出生、死亡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D正确。
10.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数量极为稀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后,某江段中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需对其进行种群数量调查。下列调查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A.用无人机观测记录该江段中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江豚
B.利用声音记录仪记录该江段中江豚的声呐信号,对不同个体进行识别
C.在该江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明显标记后放回原环境,过一段时
间后重捕
D.在该江段采集水样,通过设备滤过江豚脱落在水里的细胞,分析其中
残留的DN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长江江豚数量稀少,可用无人机观测记录该江段中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江豚;每一个江豚发出的声呐信号都不同,则可利用声音记录仪记录该江段中江豚的声呐信号,对不同个体进行识别;标记重捕法对个体的标记不能太明显;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可通过在该江段采集水样,通过设备滤过江豚脱落在水里的细胞,分析其中残留的DNA,调查江豚数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东北鼢鼠会在其生活的洞穴中挖掘土壤并推至地表,形成土丘,造成草地退化。研究人员使用无人机航拍和地面人工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飞行高度进行拍摄,以确定无人机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的最佳航拍高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调查法基于东北鼢鼠数量与土丘数
量相等的前提
B.人工调查结果是无人机航拍结果准确
程度的参照
C.无人机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的最佳航拍高度为200 m
D.依据调查得出的种群密度可以预测东北鼢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题意可知,此调查法是根据东
北鼢鼠在地表形成的土丘来间接
调查东北鼢鼠的数量,所以此调
查法基于东北鼢鼠的数量与土丘
数量成一定的比例,例如:人工
调查土丘中东北鼢鼠的数量求平均值,就可以大致知道一个土丘中有多少只东北鼢鼠,再根据航拍结果中调查的土丘数目,就可以大致估计出该地区东北鼢鼠的种群数量,此调查法并不要求东北鼢鼠数量与土丘数量相等,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工调查结果是实际值,无人机航拍结果属于估算值,所以人工调查结果是无人机航拍结果准确程度的参照,B正确;
由题图可知,土丘识别度最高的
应为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所以最佳航拍高度为30 m,C错误;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外,还有粪堆计数法,其原理是动物种群数量与所发现粪堆的数量呈正相关,该方法特别适合因行踪隐蔽或者夜间活动等而不易观察的动物。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到动物活动密集的区域取样
B.粪堆计数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
C.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日排便数
D.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
粪堆计数法可以估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不能准确计算,B错误;
根据现存粪便密度计算种群密度还需要统计动物平均日排便堆数、粪堆存留时长等,能减小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C正确;
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导致粪堆被破坏,从而使调查结果偏低,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4·衡水高三一模)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且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以调查种群密度,不能调查物种丰富度,A错误;
种群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记数,若田鼠更难捕捉,则重捕标记数减少(因为不容易被捕),因此统计的种群数量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错误;
根据表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125(只/hm2),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蝗虫为杂食性害虫,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某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为预测蝗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卵
B.由图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类和蝗虫的种群密度
C.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
产量增加
D.图乙中从a点对应的时间进行的防治是生物防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乙中从a点对应的时间进行的防治是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f点之后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说明从该点对应的时间开始进行生物防治,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鳄蜥被誉为蜥蜴界的熊猫,每条鳄蜥腹部和尾部花纹具有个体差异性。研究者采用去除取样法对鳄蜥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捕捉次数增加,导致种群内未被捕获过的个体数逐渐减少,每次新捕获数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逐渐增加,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如图为调查过程中得到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为鳄蜥的总数量,
约为490条
B.可以用单反相机拍下鳄蜥腹部和尾部花
纹作为个体识别依据
C.若每次标记并放回,下次统计时只需统
计未标记个体数
D.采用黑光灯诱捕法不可以估算种群密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据题意“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即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可作为鳄蜥总数量的估算值,约为490条,A正确;
由于每条鳄蜥腹部和尾部花纹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可以用单反相机拍下鳄蜥腹部和尾部花纹作为个体识别依据,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若每次标记后并放回,下次统计时只需统计未标记个体数,多次捕获后则种群内所有个体即全部被标记,使某次捕获后统计到的未标记数为0,则所有捕获次数
中标记个体数之和即为种群数量的估算值,C正确;
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可估算某种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返回第47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标要求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考情分析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023·新课标·T4 2023·山东·T11 2023·湖南·T20 2022·全国乙·T31 2022·全国甲·T31 2022·山东·T12 2022·湖南·T20 2022·辽宁·T11 2022·重庆·T22  2021·山东·T11 2021·山东·T24 2021·湖南·T20 2021·辽宁·T19
2.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023·天津·T3 2022·海南·T8 2022·河北·T13 2022·河北·T22 2022·重庆·T14 2021·福建·T10
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种群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提醒 种群是生物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2)标记重捕法
调查对象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
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初捕M只并全部标记→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重捕n只,记录带标记的m只,再计算种群数量N(种群密度再除以面积或体积)
调查原理及条件 根据均匀分布原理,重捕前后标记个体数所占比例相同来估计种群数量,再除以面积或体积即为种群密度。即=→N= 调查期间,调查区域不能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迁入或迁出
误差分析 估算值偏小(m偏大):①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②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 估算值偏大(m偏小):①标记物脱落;②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③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天敌发现;④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
(3)黑光灯诱捕法: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调查相对种群密度。
(4)抽样检测: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
判断正误
(1)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2023·山东,11)( × )
提示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题干中观察的灰松鼠并非该地全部灰松鼠。
(2)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 )
提示 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数量除以该草地面积才是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2020·山东,19)( × )
提示 在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4)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2022·湖南,20)( √ )
(5)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调查灰鹤种群数量245只,该数据是通过标记重捕法估算获得(2021·辽宁,19)( × )
提示 灰鹤数量较少,个体较大,且集群夜宿,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应采用逐个计数法。
朱鹮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统计,第一阶段(1981—1990年),朱鹮存活数量维持在20只以内;第二阶段(1991—2000年),朱鹮种群数量缓慢增长,野生种群和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突破了200只;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朱鹮种群数量快速增加,陕西朱鹮种群数量发展到大约5 000多只。请思考以下问题:
(1)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科研人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统计朱鹮数量?在第三阶段,科研人员是如何统计出朱鹮数量大约是5 000多只的?
提示 第一、二阶段的统计采用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第三阶段的统计采用标记重捕法。
(2)朱鹮是濒危物种,采用标记重捕法有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对朱鹮造成伤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提示 可采用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技术。
(3)朱鹮喜欢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和筑巢,因此高大乔木的密度可能是朱鹮选择巢区的重要“标准”之一,用什么方法调查朱鹮巢区高大乔木的种群密度呢?为减少误差,应注意什么?
提示 样方法。调查过程中应注意: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根据调查对象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草本植物选取1 m2、灌木9 m 2 、乔木100 m2,而高大乔木的样方面积要适当扩大;③样方数不宜过少。
考向一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2023·新课标,4)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答案 D
解析 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监测野生动物的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行踪隐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可得到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即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确;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D错误。
2.(2021·山东,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
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39只鼠中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4/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只/公顷,B正确。
3.鲢鱼性活泼,善跳跃,易使标记物脱落,不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调查小组用去除取样法(原理: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对一个体积为25 000 m3的鱼塘中的鲢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天捕获1 000条,第二天捕获800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鲢鱼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大
B.调查生境相对开放的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不宜选择此法
C.根据去除取样法原理估算该鱼塘中鲢鱼的种群密度约为30条/100 m3
D.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约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
答案 C
解析 鲢鱼性活泼,善跳跃,易使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获的鲢鱼中被标记的个数减少,得到的数值比实际值大,A正确;调查生境相对开放的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不宜选择此法,因为可能会有其他地区的动物迁入,B正确;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可得出1 000/X=800/(X-1 000),可得出X=5 000,则密度为5 000÷250=20(条/100 m3),C错误;根据去除取样法原理,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约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D正确。
考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
(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能保持稳定。理由: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5)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判断正误
(1)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与死亡率成反比( × )
提示 种群密度的大小要综合考虑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
(2)性别比例与人口老龄化无直接关系(2023·天津,3)( √ )
(3)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均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
提示 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
(4)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 √ )
考向二 种群其他数量特征及其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4.(2022·重庆,14)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Ⅰ和Ⅱ为幼年期,Ⅲ和Ⅳ为成年期,Ⅴ和Ⅵ为老年期。
A.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
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
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形
答案 B
解析 由甲地个体数的柱形图可知,甲地Ⅲ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径级,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A正确;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10+15+20+25+30+40)=140(个/500 m2),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20+20+5+20+25+20)=110(个/500 m2),故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B错误;甲地阳坡各径级的个体数相当,属于稳定型;乙地阳坡的老年期个体数>中年期个体数>幼年期个体数,属于衰退型,C正确;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数量均具有幼年期个体数多(增长快)、老年期个体数量趋于稳定的特点,故二者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形,D正确。
5.澜沧黄杉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雌雄同株,研究其种群特征可以预测种群发展趋势,为科学合理保护该物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根据云南某地不同群落类型(澜沧黄杉林、冷杉林和云南松林)中澜沧黄杉种群的调查数据,绘制了其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生存率和死亡率二者互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龄级按照植株胸径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划分。
A.澜沧黄杉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直接影响其种群密度
B.澜沧黄杉种群无性别比例
C.题图数据能预测澜沧黄杉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由题图分析可得出,最早进入衰退期的群落是云南松林群落
答案 C
解析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直接影响其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植物澜沧黄杉未涉及),A正确;澜沧黄杉为雌雄同株,个体无性别差异,因此无性别比例,B正确;题图数据不能够呈现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即不知道各种群的年龄结构,故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云南松林群落中澜沧黄杉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在更低的龄级达到平衡,故澜沧黄杉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的群落类型是云南松林,D正确。
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导致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2021·山东,24节选)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估算海参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原因是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4.(2022·河北,22节选)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5.(2022·全国乙,31节选)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记重捕法相比,其优势有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6.(2022·全国甲,31节选)调查结果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
7.(2023·湖南,20节选)调查濒危植物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适合的是400 m2,理由是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应选取较大样方面积。
课时精练
1.(2024·武汉高三考前冲刺)如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d可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性别比例
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短期内不一定保持稳定
C.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答案 A
解析 题图中a、b能增大种群密度,可以表示出生率、迁入率,c能减小种群密度,可表示死亡率,d影响数量变动,可以表示性别比例,A错误。
2.(2024·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如图表示某自然保护区中,五种植物种群内部各级胸径个体所占的比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数据可通过样方法获取,操作中要随机取样
B.各胸径径级个体的比例可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
C.径级较低群体中金钱槭占据竞争优势,数量较多
D.白辛树种群将走向衰退,应给予重点保护
答案 C
解析 结合题意,题图中的百分比为各种群内部对应的百分比,并不是占所有种群的百分比,因此无法判断金钱槭占据竞争优势,数量较多,C错误;从图中看出白辛树老年数目较多,幼年数目较少,故白辛树种群将走向衰退,应给予重点保护,D正确。
3.图a是某保护区海边潮间带不同龄级的红海榄个体数量,图b是红海榄不同龄级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a表明应重点加强对Ⅰ、Ⅱ龄级个体的保护
C.a、b表明该种群的密度将越来越大
D.a、b表明该种群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答案 B
解析 图a幼龄个体、中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高龄个体所占比例较低,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是稳定型,A错误;图a中幼龄个体中Ⅰ、Ⅱ龄级个体数偏低,推测Ⅰ、Ⅱ龄级个体生存能力较弱,应重点加强保护,B正确;由图b可知,随着龄级增大,生存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除死亡率外还有出生率等,故不能说明该种群的密度将越来越大,C错误;图a显示从Ⅲ龄级开始个体数量越来越少,图b显示Ⅵ龄级的死亡率基本高达100%,表明该种群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越少,D错误。
4.(2022·海南,8)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
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
答案 A
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均为大岛时,近大岛预测的物种数S4>远大岛预测的物种数S3;均为小岛时,近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2>远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1,因此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少,A错误;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如近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近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远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远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因此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正确。
5.(2024·徐州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
B.粪便 DNA 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
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
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小
答案 D
解析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重捕标记数偏低,故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D错误。
6.(2024·武汉高三月考)“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林中稀有高大乔木的数量时可采用样方法
B.可根据鸟类鸣叫的个体差异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C.估算某种山花种群密度时应舍弃数值最大的样方
D.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域
答案 B
解析 调查林中稀有高大乔木的数量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A错误;估算某种山花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在随机取样的条件下,不得舍弃数值最大的样方,C错误;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应进行随机取样,而不是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域,D错误。
7.(2022·山东,12)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2×104条 B.4×104条
C.6×104条 D.8×104条
答案 A
解析 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 000/x=950/(x-1 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A正确。
8.(2024·福建部分地区高三质检)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其中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横坐标表示杀虫灯的间距)。下列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随着诱捕距离加大,标记个体占释放个体总数的比例下降
C.一定范围内适当升高杀虫灯的位置可影响杀虫效果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斜纹夜蛾种群年龄结构
答案 A
解析 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释放总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记数,即第二次捕获数/回收率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A错误;从图形上看,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即回收率是下降的,B正确;本实验因变量为诱捕距离和灯的高度,从柱形图来看,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高有关,C正确;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D正确。
9.某自然保护区内,研究人员以网格为单位利用红外相机自动拍照技术来调查豹猫的种群密度,如图所示。他们利用豹猫身上独特和不变的花纹进行非损伤取样标记,然后根据标记重捕的原理对豹猫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台相机记录的平均个体数代表豹猫的种群密度
B.若豹猫再次被拍摄到的概率过低,则会使结果偏低
C.若K02网格中未拍摄到豹猫,则该区域为豹猫非活动区域
D.采样期时间不可过长,以减少出生、死亡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每台相机记录的平均个体数的平均值代表豹猫的种群密度,A错误;结合“根据标记重捕的原理对豹猫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可知,若豹猫再次被拍摄到(相当于标记重捕法中被标记的个体再次被捕捉到)的概率过低,则会使结果偏高,B错误;若K02网格中未拍摄到豹猫,也可能是时间段等偶然因素导致的,不一定为豹猫非活动区域,C错误;采样期间种群的出生和死亡均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采样期时间不可过长,以减少出生、死亡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D正确。
10.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数量极为稀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后,某江段中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需对其进行种群数量调查。下列调查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
A.用无人机观测记录该江段中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江豚
B.利用声音记录仪记录该江段中江豚的声呐信号,对不同个体进行识别
C.在该江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明显标记后放回原环境,过一段时间后重捕
D.在该江段采集水样,通过设备滤过江豚脱落在水里的细胞,分析其中残留的DNA
答案 C
解析 长江江豚数量稀少,可用无人机观测记录该江段中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江豚;每一个江豚发出的声呐信号都不同,则可利用声音记录仪记录该江段中江豚的声呐信号,对不同个体进行识别;标记重捕法对个体的标记不能太明显;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可通过在该江段采集水样,通过设备滤过江豚脱落在水里的细胞,分析其中残留的DNA,调查江豚数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11.东北鼢鼠会在其生活的洞穴中挖掘土壤并推至地表,形成土丘,造成草地退化。研究人员使用无人机航拍和地面人工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飞行高度进行拍摄,以确定无人机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的最佳航拍高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法基于东北鼢鼠数量与土丘数量相等的前提
B.人工调查结果是无人机航拍结果准确程度的参照
C.无人机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的最佳航拍高度为200 m
D.依据调查得出的种群密度可以预测东北鼢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此调查法是根据东北鼢鼠在地表形成的土丘来间接调查东北鼢鼠的数量,所以此调查法基于东北鼢鼠的数量与土丘数量成一定的比例,例如:人工调查土丘中东北鼢鼠的数量求平均值,就可以大致知道一个土丘中有多少只东北鼢鼠,再根据航拍结果中调查的土丘数目,就可以大致估计出该地区东北鼢鼠的种群数量,此调查法并不要求东北鼢鼠数量与土丘数量相等,A错误;人工调查结果是实际值,无人机航拍结果属于估算值,所以人工调查结果是无人机航拍结果准确程度的参照,B正确;由题图可知,土丘识别度最高的应为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所以最佳航拍高度为30 m,C错误;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1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外,还有粪堆计数法,其原理是动物种群数量与所发现粪堆的数量呈正相关,该方法特别适合因行踪隐蔽或者夜间活动等而不易观察的动物。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到动物活动密集的区域取样
B.粪堆计数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
C.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日排便数
D.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答案 C
解析 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粪堆计数法可以估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不能准确计算,B错误;根据现存粪便密度计算种群密度还需要统计动物平均日排便堆数、粪堆存留时长等,能减小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C正确;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导致粪堆被破坏,从而使调查结果偏低,D错误。
13.(2024·衡水高三一模)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答案 D
解析 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且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以调查种群密度,不能调查物种丰富度,A错误;种群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记数,若田鼠更难捕捉,则重捕标记数减少(因为不容易被捕),因此统计的种群数量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B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错误;根据表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125(只/hm2),D正确。
14.蝗虫为杂食性害虫,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某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预测蝗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卵
B.由图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类和蝗虫的种群密度
C.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
D.图乙中从a点对应的时间进行的防治是生物防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答案 D
解析 图乙中从a点对应的时间进行的防治是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f点之后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说明从该点对应的时间开始进行生物防治,D错误。
15.鳄蜥被誉为蜥蜴界的熊猫,每条鳄蜥腹部和尾部花纹具有个体差异性。研究者采用去除取样法对鳄蜥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捕捉次数增加,导致种群内未被捕获过的个体数逐渐减少,每次新捕获数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逐渐增加,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如图为调查过程中得到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为鳄蜥的总数量,约为490条
B.可以用单反相机拍下鳄蜥腹部和尾部花纹作为个体识别依据
C.若每次标记并放回,下次统计时只需统计未标记个体数
D.采用黑光灯诱捕法不可以估算种群密度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即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可作为鳄蜥总数量的估算值,约为490条,A正确;由于每条鳄蜥腹部和尾部花纹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可以用单反相机拍下鳄蜥腹部和尾部花纹作为个体识别依据,B正确;若每次标记后并放回,下次统计时只需统计未标记个体数,多次捕获后则种群内所有个体即全部被标记,使某次捕获后统计到的未标记数为0,则所有捕获次数中标记个体数之和即为种群数量的估算值,C正确;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可估算某种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