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55课时 人与环境(2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55课时 人与环境(2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96张PPT)
第55课时
人与环境
1.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3.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4.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023·湖北·T7 2022·辽宁·T2 2020·海南·T9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23·海南·T19 2023·江苏·T4 2023·湖北·T19 2023· 广东·T21 2022·河北·T22
2022·广东·T1 2022·湖北·T2 2022·辽宁·T13 2022·海南·T19 2022·北京·T15
2021· 海南·T3 2021·江苏·T9 2021·湖南·T16 
3.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实例 2023·北京·T11 2023·北京·T18 2023·湖南·T13 2022·江苏·T12 2021·湖北·T22
2021·北京·T15 2021·辽宁·T11 2020·全国Ⅱ·T38
内容索引
考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课时精练
考点三  生态工程
考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生态足迹
生态占用
生产资源
吸纳废物


生活方式
(2)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
①人口增长必定会加大对生存空间、食物及衣物等日常用品的需求,排放的垃圾增多,因此生态足迹总量增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生态足迹:节水节能、 、提倡素食、垃圾回收再利用等。
②人口增长过快会压缩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生态承载力总量)降低,最终使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速大于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速,出现 ,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力来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
低碳出行
生态赤字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化石
燃料燃烧
紫外线
下降
富营养化
提醒 水体富营养化分析:(1)根本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水体中N、P元素超标;(2)藻类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体下层植物的光照受影响,且这些生物死亡由需氧微生物分解,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3)水中鱼类等水生动物缺氧死亡,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形成水华或赤潮。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1)特点: 。
(2)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 的稳态造成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 。
(3)措施:正确处理 与 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具有全球性
生物圈
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4)我国应对措施:我国大力推进 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建设 ,要求每一个 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 建设中。
②对于 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公民
生态文明
节能环保
(1)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水节能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  )
(2)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小(  )
提示 牛所处的营养级比蔬菜高,依据能量逐级递减的原理,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硫增多(  )

×

(4)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
提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水体中N、P元素超标导致的。
×
(5)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导致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  )

1
2
考向一 人口增长、生态足迹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2023·湖北,7)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
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
D.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

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促进CO2的吸收以及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
水生消费者利用有机碳,其遗体、粪便会被分解者利用,不会缓解碳排放,B错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酶的活性升高,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加剧,C正确;
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有助于碳的固定,D正确。
1
2
2.(2020·海南,9)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
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
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
1
2

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淡水富营养化有关,B错误。
1
2
返回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概述及价值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遗传(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提醒 (1)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它决定了物种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根本的表现;(3)物种多样性形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生物技术
提醒 (1)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2)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3)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但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2020·山东,10)
(  )
提示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2)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和观赏性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2021·海南,3)(  )
×
×
提示 红树林对海岸生态环境的防护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红树林的观赏性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3)某地区积极实施湖区拆除养殖围网等措施,并将沿湖地区改造成湿地公园,该湿地公园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2021·江苏,9)(  )
(4)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2021·河北,12)(  )
(5)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2021·湖北,14)(  )
提示 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使熊猫汇集,多个种群集合成为一个,熊猫的种群数下降。


×
(6)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2021·辽宁,15)(  )
提示 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7)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2021·河北,18)
(  )
×
×
提示 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易地保护。
考向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3.(2021·广东,3)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4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3
4
4.(2022·湖北,2)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
和保种
3
4

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
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
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错误。
3
4
返回
考点三
生态工程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学和系统学
已破坏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和生
态效益
可持续
2.生态工程所遵循
的基本原理
生物组分
迁移与
转化
转化

生物
环境
协调
适应
改善系统功能
经济和社会
提醒 (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
(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自生原理。
(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
(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
3.生态工程的实例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多级循环
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
沼气工程
(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围垦
排水和
环境污染
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
工程学和生态学
缓冲带
自然演替
(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山体、土壤和植被,
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
植被
重金属
土壤微生
物群落
4.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 的指导,难以像“精确农业”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②有些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尚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定量化模型
(2)原因剖析
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不单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 、环境与资源破坏、 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
人口激增
能源短缺
(3)解决思路
不但要重视对 的保护,更要注重与 效益的结合,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
(4)发展前景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美丽中国
(1)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生态浮床植物可吸收水体营养和富集重金属(2022·江苏,12)(  )
(2)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循环原理(2020·江苏,24)(  )
(3)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在不同位置上选择不同的植物,遵循了协调原理(2021·辽宁,11)(  )



(4)某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
(2021·辽宁,19)(  )
提示 保护灰鹤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禁止人类活动。
×

(5)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也是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  )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是种桑养蚕与池塘养鱼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此模式形成了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生产链条。模式图如右,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分析桑基鱼塘所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提示 ①桑基鱼塘有效选择了桑树、蚕、鱼、甘蔗等生物组分,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可提高系统的生产力,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②桑基鱼塘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充分利用,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矿质离子或无机盐,被植物循环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③桑基鱼塘中,选择的甘蔗、桑树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并且投放鱼苗的数量考虑了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④通过饲养家畜、池塘养鱼、桑叶养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2)如何优化桑基鱼塘循环模式,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
提示 可以在该生态系统中增加水稻、猪等生物种类,增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
(3)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划算时,你会给当地农民提出什么建议?理由是什么?
提示 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生态工程建设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还需要关注经济学原理(经济和社会的实际状况)。
考向三 生态工程原理及实例
5.(2021·江苏,15改编)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江苏科技人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是
该系统中的分解者之一
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
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
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5
6

由图观察可知,赤松茸接种在栽培基料上,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正确;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能量,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5
6
6.(2023·湖南,1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5
6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且几乎每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建设都以整体观为指导,所以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B正确;
5
6
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C正确;
综合运用自生、协调、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仅运用自生原理很难达到,D错误。
5
6
1.(选择性必修2 P82)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 ,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 。 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2.(选择性必修2 P8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生活方式
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
3.(选择性必修2 P90)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3·海南,19节选)海洋牧场实现了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5.(2022·河北,22节选)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丹顶鹤的这种价值属于
价值。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直接
直接
6.(2023·湖北,19节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7.(选择性必修2 P99节选)自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
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8.(选择性必修2 P101节选)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
9.(2020·全国Ⅱ,38节选)“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环境容纳量
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
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10.(2020·全国Ⅱ,38节选)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
_________ 。
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返回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出行、使用低能耗电器能减小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C.“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D.农牧业生产中缩短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B错误;
“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C正确;
农牧业生产中缩短食物链,会减少能量的损耗,从而减小生态足迹,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2023·江苏,4)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
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
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然林由于成分复杂,群落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但其抵抗力稳定性也有一定限度,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天然林的生长,A错误;
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减缓温室效应的形成过程,但不能消除温室效应,B错误;
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间接价值,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2024·重庆高三联考)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捕获和储存大量有机碳并埋藏在土壤里,被称为海岸带“蓝碳”。迄今为止,在我国红树林湿地记录到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 000种,红树林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 000种,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B.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扩大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C.海岸带“蓝碳”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海岸带“蓝碳”的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 000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2022·北京,15)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不应包括
A.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
B.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
C.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
D.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可以为濒危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保护濒危植物,A不符合题意;
将濒危植物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可以保护濒危植物,B不符合题意;
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C不符合题意;
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不是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2022·辽宁,13)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城市公园类型 植物园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山体公园
物种数量 41 52 63 38
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
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
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
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地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

植物园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其中的鸟类不是易地保护迁来的,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2023·北京,11)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对废渣山治理建议中最合理的是
A.放养多种禽畜 B.引入热带速生植物
C.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D.修筑混凝土护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矿区生态修复首先要复绿,而复绿的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土壤微生物、土壤小动物和植物根系都具有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因此取周边地表土覆盖,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C符合题意。
7.(2021·湖南,16改编)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动物栖息地减少,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正确;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城市是人类构筑的大型聚集地,在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首先要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其次再去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B.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
C.以整体和平衡的观点进行设计,追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D.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以有利于植物生长作为唯一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不仅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还需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A错误;
若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间正常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错误;
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除有利于植物生长外,还应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及美观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2023·泉州高三三模)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根据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从而产生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的。该设计所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主要是
A.自生 B.循环 C.协调 D.整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要求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A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非选择题
10.(2023·广东,21)上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 hm2。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 hm2,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如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红树林群落 (林龄) 群落高度(m) 植物种类(种) 树冠层郁闭度(%) 林下互花米草密度 (株/m2) 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 (株/100 m2) 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株/100 m2)
无瓣海桑群落(3年) 3.2 3 70 30 0 0
无瓣海桑群落(8年) 11.0 3 80 15 10 0
无瓣海桑群落(16年) 12.5 2 90 0 0 0
秋茄-老鼠 簕群落 (>50年) 5.7 4 90 0 0 19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 __。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次生演替
间接
由题意可知,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则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次生演替。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这是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无瓣海桑生长速度快,比互花米草高,在
竞争中占优势
无瓣海桑是速生乔木,种植后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与互花米草在阳光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能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蔓延。
(3)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群落中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和秋茄更新幼苗,可能会被本地物种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群落中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和秋茄更新幼苗,则无瓣海桑的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能会被本地物种所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
(4)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适当控制引进树种的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种类,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防止新的物种的入侵。
11.牡蛎是一种重要的肉质鲜美的经济贝类。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 m的范围内,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底栖微藻为食。同时,大量牡蛎聚集固着生长于硬底物表面,形成牡蛎礁。牡蛎礁具有多种功能,被称为亚热带、温带地区的“珊瑚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牡蛎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__________ 。牡蛎还被广泛用于监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和重金属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通过 __作用在牡蛎体内聚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物富集
牡蛎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为食时属于分解者,以浮游植物、底栖微藻为食时属于消费者;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所以牡蛎还被广泛用于监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和重金属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牡蛎体内聚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过去100多年中,受过度采挖、海岸带开发、泥沙淤积、病害侵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牡蛎礁退化严重,使得各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牡蛎礁退化,导致牡蛎种群数量减少,使得水体中颗粒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海洋水体洁净度下降,不利于海草的生长;为海洋生物提供的栖息地减少
(3)为保护这一独特的海洋生境,我国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这属于对牡蛎礁资源的 保护。近年来我国又逐步开启了牡蛎礁修复试点项目。牡蛎礁修复除了需要添加附着底物外,还需要补充牡蛎(如异地引种)以增加种群数量。如表为修复地牡蛎种群(A)和异地待引种牡蛎种群(B)种群生物学(繁殖力、遗传多样性和病害侵染等)相关调查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种群生物学项目 种群
A B
繁殖力指数 600 1 013
遗传多样性指数 0.00 028 0
病害侵染率 17.2% 47.3%
就地
由表中数据可推测:如果以B牡蛎种群作为A种群牡蛎礁修复的异地引种群,除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外,还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有 _____
_______、 _________ 。如果牡蛎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还需要确定最佳的引种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___原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遗传多样
性下降
病害侵染风险增大
协调
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因此我国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这属于对牡蛎礁资源的就地保护。由表中数据可推测:如果以B牡蛎种群作为A种群牡蛎礁修复的异地引种群,除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外,还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有遗传多样性下降、病害侵染风险增大;如果牡蛎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还需要确定最佳的引种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其要求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2024·福州高三模拟)为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芦苇,B、C区域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 原理。
协调
协调原理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
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不同区
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
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
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同时对汞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有两种方案:a、芦苇秸秆就地掩埋后还田;b、收割后输出加工处理。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输出才能真正降低该生态系统中过量的N、P等元素的含量,才能避免重金属的再次污染
分析题意可知,本次处理的目的是
降低水体中的N、P元素和重金属物
质的含量,芦苇对上述物质有较好
的吸收效果,而输出才能真正降低
该生态系统中过量的N、P等元素的含量,才能避免重金属的再次污染,故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最佳方案是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试分析B、C区域选择植物搭配时,除景观环境外,从生物学角度需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__(填序号,多选)。
①食用价值 ②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 ③对N、P等元素的吸收能力 
④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②③④
(4)为了反映污水治理效果,可测量水体中生化需氧量。检测生化需氧量时,将水样稀释处理,置于适宜条件下,5天后检测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溶解氧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中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返回第55课时 人与环境
课标要求 1.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3.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4.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考情分析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023·湖北·T7 2022·辽宁·T2 2020·海南·T9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23·海南·T19 2023·江苏·T4 2023·湖北·T19 2023· 广东·T21  2022·河北·T22 2022·广东·T1 2022·湖北·T2 2022·辽宁·T13 2022·海南·T19 2022·北京·T15 2021· 海南·T3 2021·江苏·T9 2021·湖南·T16 
3.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实例 2023·北京·T11 2023·北京·T18 2023·湖南·T13 2022·江苏·T12  2021·湖北·T22 2021·北京·T15 2021·辽宁·T11 2020·全国Ⅱ·T38
考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生态足迹
(2)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
①人口增长必定会加大对生存空间、食物及衣物等日常用品的需求,排放的垃圾增多,因此生态足迹总量增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生态足迹:节水节能、低碳出行、提倡素食、垃圾回收再利用等。
②人口增长过快会压缩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生态承载力总量)降低,最终使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速大于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速,出现生态赤字,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力来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提醒 水体富营养化分析:(1)根本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水体中N、P元素超标;(2)藻类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体下层植物的光照受影响,且这些生物死亡由需氧微生物分解,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3)水中鱼类等水生动物缺氧死亡,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形成水华或赤潮。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1)特点:具有全球性。
(2)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3)措施: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4)我国应对措施: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②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判断正误
(1)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水节能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 √ )
(2)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小( × )
提示 牛所处的营养级比蔬菜高,依据能量逐级递减的原理,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硫增多( √ )
(4)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 )
提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水体中N、P元素超标导致的。
(5)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导致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 )
考向一 人口增长、生态足迹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2023·湖北,7)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
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
D.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
答案 B
解析 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促进CO2的吸收以及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水生消费者利用有机碳,其遗体、粪便会被分解者利用,不会缓解碳排放,B错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酶的活性升高,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加剧,C正确;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有助于碳的固定,D正确。
2.(2020·海南,9)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
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
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
答案 B
解析 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淡水富营养化有关,B错误。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概述及价值
提醒 (1)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它决定了物种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根本的表现;(3)物种多样性形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提醒 (1)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2)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3)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但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判断正误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2020·山东,10)( × )
提示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2)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和观赏性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2021·海南,3)( × )
提示 红树林对海岸生态环境的防护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红树林的观赏性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3)某地区积极实施湖区拆除养殖围网等措施,并将沿湖地区改造成湿地公园,该湿地公园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2021·江苏,9)( √ )
(4)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2021·河北,12)( √ )
(5)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2021·湖北,14)( × )
提示 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使熊猫汇集,多个种群集合成为一个,熊猫的种群数下降。
(6)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2021·辽宁,15)( × )
提示 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7)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2021·河北,18)( × )
提示 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易地保护。
考向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3.(2021·广东,3)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4.(2022·湖北,2)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
答案 B
解析 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错误。
考点三 生态工程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提醒 (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
(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自生原理。
(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
(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
3.生态工程的实例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4.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像“精确农业”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②有些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尚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2)原因剖析
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不单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
(3)解决思路
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
(4)发展前景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
判断正误
(1)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生态浮床植物可吸收水体营养和富集重金属(2022·江苏,12)( √ )
(2)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循环原理(2020·江苏,24)( √ )
(3)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在不同位置上选择不同的植物,遵循了协调原理(2021·辽宁,11)( √ )
(4)某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2021·辽宁,19)( × )
提示 保护灰鹤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禁止人类活动。
(5)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也是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 )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是种桑养蚕与池塘养鱼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此模式形成了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生产链条。模式图如下,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分析桑基鱼塘所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提示 ①桑基鱼塘有效选择了桑树、蚕、鱼、甘蔗等生物组分,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可提高系统的生产力,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②桑基鱼塘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充分利用,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矿质离子或无机盐,被植物循环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③桑基鱼塘中,选择的甘蔗、桑树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并且投放鱼苗的数量考虑了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④通过饲养家畜、池塘养鱼、桑叶养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2)如何优化桑基鱼塘循环模式,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
提示 可以在该生态系统中增加水稻、猪等生物种类,增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
(3)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划算时,你会给当地农民提出什么建议?理由是什么?
提示 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生态工程建设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还需要关注经济学原理(经济和社会的实际状况)。
考向三 生态工程原理及实例
5.(2021·江苏,15改编)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江苏科技人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是该系统中的分解者之一
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
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答案 C
解析 由图观察可知,赤松茸接种在栽培基料上,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正确;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能量,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6.(2023·湖南,1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且几乎每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建设都以整体观为指导,所以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B正确;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C正确;综合运用自生、协调、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仅运用自生原理很难达到,D错误。
1.(选择性必修2 P82)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2.(选择性必修2 P8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
3.(选择性必修2 P90)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是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4.(2023·海南,19节选)海洋牧场实现了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2022·河北,22节选)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丹顶鹤的这种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6.(2023·湖北,19节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回答一点即可)。
7.(选择性必修2 P99节选)自生是指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8.(选择性必修2 P101节选)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9.(2020·全国Ⅱ,38节选)“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答出3点即可)。
10.(2020·全国Ⅱ,38节选)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出行、使用低能耗电器能减小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C.“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D.农牧业生产中缩短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答案 B
解析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B错误;“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C正确;农牧业生产中缩短食物链,会减少能量的损耗,从而减小生态足迹,D正确。
2.(2023·江苏,4)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
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解析 天然林由于成分复杂,群落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但其抵抗力稳定性也有一定限度,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天然林的生长,A错误;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减缓温室效应的形成过程,但不能消除温室效应,B错误;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间接价值,D错误。
3.(2024·重庆高三联考)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捕获和储存大量有机碳并埋藏在土壤里,被称为海岸带“蓝碳”。迄今为止,在我国红树林湿地记录到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 000种,红树林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 000种,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B.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扩大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C.海岸带“蓝碳”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海岸带“蓝碳”的储量
答案 A
解析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 000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
4.(2022·北京,15)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不应包括(  )
A.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
B.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
C.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
D.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
答案 D
解析 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可以为濒危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保护濒危植物,A不符合题意;将濒危植物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可以保护濒危植物,B不符合题意;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C不符合题意;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不是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D符合题意。
5.(2022·辽宁,13)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城市公园类型 植物园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山体公园
物种数量 41 52 63 38
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
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
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
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地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
答案 A
解析 植物园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其中的鸟类不是易地保护迁来的,A错误。
6.(2023·北京,11)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对废渣山治理建议中最合理的是(  )
A.放养多种禽畜 B.引入热带速生植物
C.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D.修筑混凝土护坡
答案 C
解析 矿区生态修复首先要复绿,而复绿的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土壤微生物、土壤小动物和植物根系都具有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因此取周边地表土覆盖,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C符合题意。
7.(2021·湖南,16改编)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答案 C
解析 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动物栖息地减少,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C错误。
8.城市是人类构筑的大型聚集地,在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首先要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其次再去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B.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
C.以整体和平衡的观点进行设计,追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D.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以有利于植物生长作为唯一标准
答案 C
解析 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不仅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还需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A错误;若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间正常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错误;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除有利于植物生长外,还应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及美观性,D错误。
9.(2023·泉州高三三模)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根据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从而产生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的。该设计所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主要是(  )
A.自生 B.循环 C.协调 D.整体
答案 A
解析 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要求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A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0.(2023·广东,21)上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 hm2。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 hm2,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如表。
红树林群落(林龄) 群落高度(m) 植物种类(种) 树冠层郁闭度(%) 林下互花米草密度(株/m2) 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 (株/100 m2) 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株/100 m2)
无瓣海桑群落(3年) 3.2 3 70 30 0 0
无瓣海桑群落(8年) 11.0 3 80 15 10 0
无瓣海桑群落(16年) 12.5 2 90 0 0 0
秋茄-老鼠 簕群落 (>50年) 5.7 4 90 0 0 19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 。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

(3)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4)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

答案 (1)次生演替 间接 (2)无瓣海桑生长速度快,比互花米草高,在竞争中占优势 (3)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群落中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和秋茄更新幼苗,可能会被本地物种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 (4)适当控制引进树种的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则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次生演替。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这是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无瓣海桑是速生乔木,种植后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与互花米草在阳光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能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蔓延。(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群落中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和秋茄更新幼苗,则无瓣海桑的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能会被本地物种所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4)通过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种类,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防止新的物种的入侵。
11.牡蛎是一种重要的肉质鲜美的经济贝类。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 m的范围内,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底栖微藻为食。同时,大量牡蛎聚集固着生长于硬底物表面,形成牡蛎礁。牡蛎礁具有多种功能,被称为亚热带、温带地区的“珊瑚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牡蛎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牡蛎还被广泛用于监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和重金属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通过 作用在牡蛎体内聚集。
(2)过去100多年中,受过度采挖、海岸带开发、泥沙淤积、病害侵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牡蛎礁退化严重,使得各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答出1点即可)。
(3)为保护这一独特的海洋生境,我国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这属于对牡蛎礁资源的 保护。近年来我国又逐步开启了牡蛎礁修复试点项目。牡蛎礁修复除了需要添加附着底物外,还需要补充牡蛎(如异地引种)以增加种群数量。如表为修复地牡蛎种群(A)和异地待引种牡蛎种群(B)种群生物学(繁殖力、遗传多样性和病害侵染等)相关调查数据。
种群生物学项目 种群
A B
繁殖力指数 600 1 013
遗传多样性指数 0.00 028 0
病害侵染率 17.2% 47.3%
由表中数据可推测:如果以B牡蛎种群作为A种群牡蛎礁修复的异地引种群,除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外,还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有 、 。如果牡蛎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还需要确定最佳的引种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答案 (1)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物富集 (2)牡蛎礁退化,导致牡蛎种群数量减少,使得水体中颗粒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海洋水体洁净度下降,不利于海草的生长;为海洋生物提供的栖息地减少 (3)就地 遗传多样性下降 病害侵染风险增大 协调
解析 (1)牡蛎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为食时属于分解者,以浮游植物、底栖微藻为食时属于消费者;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所以牡蛎还被广泛用于监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和重金属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牡蛎体内聚集。(3)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因此我国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这属于对牡蛎礁资源的就地保护。由表中数据可推测:如果以B牡蛎种群作为A种群牡蛎礁修复的异地引种群,除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外,还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有遗传多样性下降、病害侵染风险增大;如果牡蛎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还需要确定最佳的引种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其要求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12.(2024·福州高三模拟)为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芦苇,B、C区域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 原理。
(2)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同时对汞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有两种方案:a、芦苇秸秆就地掩埋后还田;b、收割后输出加工处理。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试分析B、C区域选择植物搭配时,除景观环境外,从生物学角度需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填序号,多选)。
①食用价值 ②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 ③对N、P等元素的吸收能力 ④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
(4)为了反映污水治理效果,可测量水体中生化需氧量。检测生化需氧量时,将水样稀释处理,置于适宜条件下,5天后检测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溶解氧下降,原因是

答案 (1)协调 (2)b 输出才能真正降低该生态系统中过量的N、P等元素的含量,才能避免重金属的再次污染 (3)②③④ (4)水中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解析 (1)协调原理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2)分析题意可知,本次处理的目的是降低水体中的N、P元素和重金属物质的含量,芦苇对上述物质有较好的吸收效果,而输出才能真正降低该生态系统中过量的N、P等元素的含量,才能避免重金属的再次污染,故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最佳方案是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