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完美测评②
三年级科学(冀教版)
一、填空我最棒。
1. 鱼的( )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
【答案】侧线
【解析】
【详解】鱼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适应水中的环境。鱼的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其实是一种特殊感官,侧线和神经相连,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
2. 仙人掌生活在干旱( )的沙漠中。
【答案】高温
【解析】
【详解】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是肉质的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收水,这些特点都有助于仙人掌在高温干旱缺水的沙漠中生存。
3. 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 )”。
【答案】热眼
【解析】
【详解】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的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它主要通过“热眼”感知环境。
4. 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 )。
【答案】刺
【解析】
【详解】植物的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承担起光合作用和储存水分的功能。
5. 燕子喜欢生活在( )的地方。
【答案】温暖
【解析】
【详解】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燕子喜欢生活在温暖的地方。
6. 根据响尾蛇能感知( )线的原理,人们发明了响尾蛇导弹。
【答案】红外
【解析】
【详解】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都不敏感,它能捕捉猎物主要依靠它的特殊感官——“热眼”。“热眼”能够接受动物身体发出的红外线,从而判断它们的位置完成捕捉。人们根据响尾蛇能感知红外线的原理,发明了响尾蛇导弹。
7.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 )。
【答案】无脊椎动物
【解析】
【详解】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两大类。分别为有脊椎的动物和无脊椎的动物,脊柱是高等动物的特征。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比如:鸽子、狗、鱼等。没有脊柱的叫无脊椎动物。比如: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分类,要求学生掌握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8.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 )、腹三部分。
【答案】胸
【解析】
【详解】动物根据身体构造可以分为昆虫、鱼类、爬行动物等。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
9.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食用、( )、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
【答案】药用
【解析】
【详解】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属于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可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物等,可以食用、药用、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等。
10. 草的茎很柔软,叫做___________
【答案】草质茎
【解析】
【详解】草的茎很柔软叫草质茎,树的茎很坚硬叫木质茎。它们都有根、茎、叶、花和种子。
二、我是小小评判家。
11. 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非常敏感。( )
【答案】×
【解析】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儿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
12. 仙人掌的茎肉质充当“水库”。( )
【答案】√
【解析】
【详解】仙人掌茎具有储水功能,仙人掌的茎肉质充当“水库”,有助于仙人掌生活在干旱高温的沙漠中。题干正确。
13. 植物适应性很强,什么样的环境也能生存。( )
【答案】×
【解析】
【详解】动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在适应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能生存。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4. 燕子每年要进行两次迁徙。( )
【答案】√
【解析】
【详解】每年春秋两季,候鸟都要迁徙,它们要飞越千山万水,路程数千千米之遥。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是适应环境的表现。燕子每年要进行两次迁徙,题目观点正确。
15. 燕子北迁后开始求偶。( )
【答案】√
【解析】
【详解】鸟类通常一年迁徙两次,而且每年迁徙的时间很少变化。春季这次的迁徙,大都是从南向北;秋季这次的迁徙,大都是从北向南。燕子北迁后开始求偶。
16. 燕子迁徙时喜欢独来独往。( )
【答案】×
【解析】
【详解】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每到天气渐暖的春天,燕子又成群结队地从南方返回北方,这就是迁徙。
17. 仙人掌的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
【答案】√
【解析】
【详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仙人掌的根系发达,能多吸水,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18. 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等。( )
【答案】√
【解析】
【详解】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等丰富的物质原料。
19. 蒸馏水里几乎没有营养物质。( )
【答案】√
【解析】
【详解】蒸馏水是指自来水经过一种分离工艺,去掉其中的矿物、有机物等,获得的比较纯净的水,所以蒸馏水里几乎没有营养物质。题干正确。
20. 月季、狗尾草、蚂蚁、燕子、蝴蝶等都是生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另一类是无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月季、狗尾草、蚂蚁、燕子、蝴蝶等都是有生命的,他们都是生物。题干表述正确。
21. 机器人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 )
【答案】×
【解析】
【详解】机器人是人为制造的,没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独立思考,机器人是人工设计制造的,只能完成设定程序的工作,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
22. 小狗、猫、蒲公英都是生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它们能够生长、繁殖,需要养料等,小狗、猫、蒲公英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它们都是生物,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三、选择我没错。
23. ( )的生活习性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
A. 大雁南飞 B. 孔雀开屏
【答案】A
【解析】
【详解】各种生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大雁南飞的生活习性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孔雀开屏的生活习性是动物为了求偶。
24. 燕子迁徙到( )后进行繁殖。
A. 南方 B. 北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燕子迁徙到北方后进行繁殖;迁徙到南方是为了越冬。
25. 每到( ),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
A. 秋天 B. 春天
【答案】A
【解析】
【详解】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迁徙。燕子在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又飞向南方。所以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
26. 要穿保暖柔软的毛衫,我们应该选择( )。
A. 羊毛衫 B. 羊绒衫
【答案】B
【解析】
【详解】羊绒衫和羊毛衫都是羊的毛织成的。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羊绒的保暖是羊毛的1.5倍—3倍,在冬季,一件羊绒衫的保暖性是一件羊毛衫的2倍,所以羊绒衫比羊毛衫柔软、细密、保暖性好。
27. 冬季雷鸟的体色是( )。
A. 褐色 B. 白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很多,有保护色、拟态、冬眠等等。让身体表面有着适当的颜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中保护自己,这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保护色。根据对动物保护方式的认识,雷鸟根据季节的变化,冬天换上白色为主的羽毛,是为了适应冬季雪天的颜色。可见B符合题意。
28. 下列不属于昆虫的是( )。
A. 蜘蛛 B. 蜻蜓
【答案】A
【解析】
【详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蜻蜓具有昆虫的特征,属于昆虫;蜘蛛不具有昆虫的特征,不属于昆虫,属于蛛形纲动物。
29. 一只雄性蚕蛾隔着( )都能闻到雌蛾的气味。
A. 几百米远 B. 几千米远
【答案】B
【解析】
【详解】昆虫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极其灵敏,一只雄性蚕蛾羽毛状大触角,隔着几千米远都能闻到雌蛾的气味。
30. 藏羚羊栖息于( )。
A. 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地带 B. 广袤的草原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藏羚羊是我国的珍稀动物,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栖息于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地带。
31. 我们从菜店买回的蒜黄,其实就是在培养中少了( )这个条件种出来的。
A. 水 B. 光照
【答案】B
【解析】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等。我们从菜店买回的蒜黄,其实就是在培养中少了光照这个条件种出来的。
32. 下列动物中,( )和猴子一样都属于脊椎动物。
A. 蛇、青蛙、猫 B. 蝴蝶、蚯蚓、蜗牛
【答案】A
【解析】
【详解】具有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蛇、青蛙、猫和猴子一样都属于脊椎动物;蝴蝶、蚯蚓、蜗牛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四、蝙蝠探秘。
蝙蝠的视觉不发达,但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请思考后回答:
33. 蝙蝠“回声定位”需要( )的参与。
A 嘴、耳朵 B. 眼睛、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蝙蝠的“回声定位”需要嘴和耳朵的参与。在飞行时,蝙蝠不断从嘴中发出超声波脉冲,声波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蝙蝠再用耳朵接受回声,就可以判断前方物体的大小、方向和距离。科学家发现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来探测目标,在它的启示下人类发明了雷达,这是仿生学的应用。
34. 蝙蝠飞行时常常张着嘴,这是为了( )
A. 在飞行中捕食昆虫 B. 发出超声波
【答案】B
【解析】
【详解】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B符合题意。
35. 如果堵上蝙蝠的嘴巴或耳朵,它会( )。
A. 乱飞乱撞 B. 依然飞行自如
【答案】A
【解析】
【详解】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如果堵上蝙蝠的嘴巴或耳朵,它会乱飞乱撞。
36. 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 )。
A. 红外线望远镜 B. 雷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仿生学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 科学家发现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来探测目标,在它的启示下人类发明了雷达,这是仿生学的应用。
五、探究与思考。
为了探究动物的体型大小与散热快慢的关系,某科学小组用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细而长的玻璃瓶、3支温度计进行实验。请你结合所学回答下列小题:
37. 实验时,要在3个容器中装满温度_____的热水。
38. 结合所学发现:_____(填容器名称)的水温降得最慢。
39. 由此推断:与北极熊相比,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熊体型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40. 同种生物之间体型大小不同是为了______(选填“改变”或“适应”)环境。
【答案】37. 相同 38. 大球形烧瓶
39. 小 40. 适应
【解析】
【分析】热传递是物理学上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
【37题详解】
实验时,要在3个容器中同时装满相同温度的热水。要比较哪个容器的水温降得慢,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测量。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该实验要重复进行3次。
【38题详解】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大球形烧瓶、小球形烧瓶、细长玻璃瓶比较,大球形烧瓶的水温降得最慢。
【39题详解】
由此推断:与北极熊相比,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熊体型较小。
【40题详解】
同种生物之间体型大小不同是为了适应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完美测评②
三年级科学(冀教版)
一、填空我最棒。
1. 鱼的( )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
2. 仙人掌生活在干旱( )的沙漠中。
3. 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 )”。
4. 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 )。
5. 燕子喜欢生活在( )的地方。
6. 根据响尾蛇能感知( )线的原理,人们发明了响尾蛇导弹。
7.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 )。
8.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 )、腹三部分。
9.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食用、( )、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
10. 草的茎很柔软,叫做___________
二、我是小小评判家。
11. 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非常敏感。( )
12. 仙人掌的茎肉质充当“水库”。( )
13. 植物适应性很强,什么样的环境也能生存。( )
14. 燕子每年要进行两次迁徙。( )
15. 燕子北迁后开始求偶。( )
16. 燕子迁徙时喜欢独来独往。( )
17. 仙人掌的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
18. 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等。( )
19. 蒸馏水里几乎没有营养物质。( )
20. 月季、狗尾草、蚂蚁、燕子、蝴蝶等都是生物。( )
21. 机器人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 )
22. 小狗、猫、蒲公英都生物。( )
三、选择我没错。
23. ( )的生活习性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
A. 大雁南飞 B. 孔雀开屏
24. 燕子迁徙到( )后进行繁殖。
A. 南方 B. 北方
25. 每到( ),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
A. 秋天 B. 春天
26. 要穿保暖柔软的毛衫,我们应该选择( )。
A. 羊毛衫 B. 羊绒衫
27. 冬季雷鸟体色是( )。
A. 褐色 B. 白色
28. 下列不属于昆虫的是( )。
A. 蜘蛛 B. 蜻蜓
29. 一只雄性蚕蛾隔着( )都能闻到雌蛾的气味。
A. 几百米远 B. 几千米远
30. 藏羚羊栖息于( )。
A. 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地带 B. 广袤的草原上
31. 我们从菜店买回的蒜黄,其实就是在培养中少了( )这个条件种出来的。
A. 水 B. 光照
32. 下列动物中,( )和猴子一样都属于脊椎动物。
A. 蛇、青蛙、猫 B. 蝴蝶、蚯蚓、蜗牛
四、蝙蝠探秘。
蝙蝠的视觉不发达,但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请思考后回答:
33. 蝙蝠的“回声定位”需要( )的参与。
A 嘴、耳朵 B. 眼睛、鼻子
34. 蝙蝠飞行时常常是张着嘴,这是为了( )
A. 在飞行中捕食昆虫 B. 发出超声波
35. 如果堵上蝙蝠嘴巴或耳朵,它会( )。
A 乱飞乱撞 B. 依然飞行自如
36. 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 )。
A. 红外线望远镜 B. 雷达
五、探究与思考。
为了探究动物的体型大小与散热快慢的关系,某科学小组用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细而长的玻璃瓶、3支温度计进行实验。请你结合所学回答下列小题:
37. 实验时,要在3个容器中装满温度_____的热水。
38. 结合所学发现:_____(填容器名称)的水温降得最慢。
39. 由此推断:与北极熊相比,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熊体型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40. 同种生物之间体型大小不同是为了______(选填“改变”或“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