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带参过程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学习内容选自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带参过程》。第二单元11-15课为一个小单元,主要是数学学习工具创编,第11-13课又可以看做一个“数学图形之美”的主题学习,本课继循环嵌套及过程调用后,用带参过程来优化程序,更灵活地实现用程序来体现图形之美。二、学习对象分析本课学习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相关图形剖析的数学基础,也具备了使用Scratch进行自定义过程的能力,基本能遵循“需求分析——算法设计——代码编写——调试运行”的流程解决问题,但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还存在困难。他们对Scratch编程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还缺少方法,需要教师给予指导。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指向1.通过自学尝试、知识迁移、交流讨论,知道什么是带参过程,掌握带参过程的创建方法。 2.通过交流分析,讨论实践,明确带参过程中参数传递的具体流程和程序实现,部分学生能综合应用变量等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创建不同的美的图形,感受程序设计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模块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便利。 计算思维: (1)能根据实际需求,分析问题,明确算法,表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2)感受并深化程序模块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便捷之处,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编程实际问题。四、重难点及对策重点:掌握带参过程的创建方法,明确带参过程中参数传递的具体流程。主要通过自学尝试、交流分析等方式实现。难点:能根据实际需求,综合应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突破。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出课题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1. 回顾旧知 前一次课解决复杂图形问题时的思路: (1)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 (2)利用“过程”解决问题,程序模块化; (3)“过程”的使用原则及主要作用。 2.引出课题 继续探索“图形之美——带参过程” 复习回顾整体学习过程,深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使用的一般规律和主要作用,程序模块化设计的优势。(二)分析问题 讨论算法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1.出示图形,布置活动一:思考用程序解决该图形绘制的方案 2.师生交流,发现规律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提出疑问:过于繁琐 3.提出需求 (1)提出“多边形”过程设置的需求 (2)分析可行性 发现变化内容:重复次数、旋转角度 分析变化规律:重复次数=边数、旋转角度=360/边数 (3)提出假设 通过对比前一环节小结的使用“过程”基本要求,确认用“过程”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并将最主要的程序设计要点,也就是变化规律搞清楚,扫清认知障碍,为学生自主学习带参过程的设计打基础。(三)编写程序 实现算法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1.布置活动二: (1)尝试:自学课本P39-P40,用“带参过程”实现算法。 (2)思考:带参过程如何调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明确方法 (1)一生演示讲解,教师追问,理清思路 (2)观察对比,明确调用方法 4.分析程序,明晰算法 (1)分析:带参过程的参数调用过程 (2)实践: 活动三:继续完成图1 或 尝试完成图2 这一环节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带参过程的关键,在学生演示时,通过教师的追问理清参数设置的要求和规律。通过观察对比,明确如何调用带参过程。然后再对带参过程的参数调用过程进行语言描述。这一环扣一环的思考,就是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真正理解三个问题:一是参数怎么设置;二是参数设置的规则,数量及内容;三是参数传递的过程,如何影响程序。 通过活动三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确保掌握了带参过程的正确使用。(四)变式练习 理解算法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1.布置活动四: 实践:选择一个图形,利用带参过程完成。 2.分析交流 用变量表示边数 3.尝试实践 4.交流反馈 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角度出发设计,将带参过程的思想进一步深化,与前一单元所学的变量进行整合,凸显编程解决问题时的整体思考。(五)思维拓展 总结提升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1.思维拓展 (1)数学家有关的奇妙图形 (2)大自然中的有趣图形 (3)图形应用于生活的典型案例:齿轮画、万花筒等 2.总结提升 从数学家、大自然、生活应用等视角知道过程思想的来源、解决问题和生活的实践应用,深化过程解决问题的思想。(共23张PPT)图形之美——带参过程说课环节01020304教学流程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本课定位:浙江省编教材五下《算法与程序设计》单元第13课“数学学习工具创编”主题中“图形之美” 的最后一课2学习内容:带参过程的调用利用带参过程解决复杂图形绘制深化程序模块化的思想学情分析1学生年段: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知识储备学会了在编程中使用“过程”有相关图形剖析的数学基础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编程操作能力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还存在困难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比较活跃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还缺少方法2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尝试、知识迁移、交流讨论,知道什么是带参过程,掌握带参过程的创建方法。2.通过交流分析,讨论实践,明确带参过程中参数传递的具体流程和程序实现,部分学生能综合应用变量等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通过创建不同的美的图形,感受程序设计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模块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便利。计算思维:能根据实际需求,分析问题,明确算法,表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并深化程序模块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便捷之处。教学目标难点能根据实际需求,综合应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带参过程的创建方法,明确带参过程中参数传递的具体流程重点自学尝试、交流分析、教师引导教学流程复习导入引出课题分析问题讨论算法变式练习理解算法编写程序实现算法思维拓展总结提升复习导入 引出课题相对固定多次使用过程精简程序易于修改可读性强便于理解程序“模块化”回顾分析思路深刻过程思想分析问题 讨论算法思考: 用计算机程序绘制该图形的方案活动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多边形……分析问题 讨论算法正多边形……重复次数旋转角度分析问题 讨论算法正多边形 重复次数 旋转角度正三角形 3 120正方形 4 90正五边形 5 72正六边形 6 60正七边形……7360/7边数360/边数发现变化规律扫清认知障碍编写程序 实现算法(1)尝试:自学课本P39-P40,用“带参过程”实现算法。(2)思考:带参过程如何调用?活动二 带参过程参数编写程序 实现算法编写程序 实现算法分析程序 明晰算法细细分析 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理解过程编写程序 实现算法实践:继续完成图1 或 尝试完成图2活动三分析程序 明晰算法巩固所学知识适度拓展应用实践:选择一个图形,利用带参过程完成。活动四变式练习 理解算法共20层N层变式练习 理解算法N层变量表示边数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变式问题思维拓展科赫(Kohn)分形雪花曲线斐波那契数列谢尔平斯基三角形彭罗斯瓷砖思维拓展旋涡芦荟大丽菊蜂巢思维拓展齿轮画万花筒解决问题 整体思考带参过程 程序模块化观察生活 注重发现(共17张PPT)回顾旧知数学之美回顾旧知相对固定多次使用过程精简程序易于修改可读性强便于理解程序“模块化”图形之美——带参过程分析问题 讨论算法(1)讨论: 用计算机程序绘制该图形的方案(2)思考:用过程解决该图形绘制的方案活动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多边形……分析问题 讨论算法正多边形……重复次数旋转角度分析问题 讨论算法正多边形 重复次数 旋转角度正三角形 3 120正方形 4 90正五边形 5 72正六边形 6 60正七边形……7360/7边数360/边数编写程序 实现算法(1)尝试:自学课本P39-P40,用“带参过程”实现算法。(2)思考:带参过程如何调用?活动二 带参过程参数编写程序 实现算法编写程序 实现算法分析程序 明晰算法实践:继续完成图1 或 尝试完成图2活动三分析程序 明晰算法实践:选择一个图形,利用带参过程完成。活动四变式练习 理解算法共20层N层变式练习 理解算法N层变量表示边数思维拓展科赫(Kohn)分形雪花曲线斐波那契数列谢尔平斯基三角形彭罗斯瓷砖思维拓展旋涡芦荟大丽菊蜂巢思维拓展齿轮画万花筒解决问题 整体思考带参过程 程序模块化观察生活 注重发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带参过程》教案.docx 《带参过程》说课.pptx 《带参过程》课件.pptx